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仪器和器材】

玻璃圆筒(直径约8 厘米,高约40 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

【实验方法】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1.57-1 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1.57- 1 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

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耳朵仍在图1.57-1 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

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说明不同材

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

的能力不同。

【注意事项】

1.

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 50厘米处

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 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表也不要直接 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 实验前要反复校验, 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 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

3. 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

乐音和噪声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仪器和器材】

验音盘(发音盘),转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尖)。

其他方

【实验方法】

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来,如图

1.55- 2所示。转动转台,使发音盘匀速转动。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

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

【参考资料】

1 •用录音机先播放一小段音乐磁带,演示乐音;改用快速档,播放同一磁带,演示噪音。

2•用一种乐器(如拨动弦乐器的一根琴弦),听到乐音。用钢锉锉钢锯条的锯齿;用锯条在玻璃上或粗糙木板上刮动,就会听到噪声。

声速的测定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学习粗略测定声音速度的方法,了解空气中声速的大小。

【仪器和器材】

梆子,秒表或手表,卷尺。

【实验方法】在高墙前或山谷中唱歌或叫喊时,往往可以听到回声,而且在早晨时回声最清晰响

亮,因此本实验最好在早晨进行。首先选择好合适的实验场所,例如一堵高墙,高墙的前面平坦空旷。实验者站在离高墙的距离为R处,按照均匀的时间间隔T敲打梆子。当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梆子声与打出来的第二次梆子声完全重叠时,则表示每次梆子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墙并被高墙反射回来到达实验者处的时间刚好等于敲梆子的时间间隔T。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

v 为v=2R/T

1.站在离高墙100 米或更远的距离,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敲打梆子。2.注意控制敲梆子的节拍,使从高墙处反射回来的梆子声与敲出来的声音相重叠。

3.站在旁边的学生由一人报出敲击的次数,其他学生同时用秒表或手表计时。测出敲击20次至50次的时间间隔t,并由所得的结果计算出敲梆子的时间间隔T(秒)。

4.用卷尺测出敲击地点到高墙的距离R(米)。

5.将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v=2R/T 求出声速v 米。同时要记下测量时空气的温度,因为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注意事项】

1.实验者离墙的距离以能清晰地听到回声为宜。

2.若每隔一次听到敲击声与回声重合,则声速公式v=2R/T。

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认识声音的共振现象——共鸣的产生条件。

【仪器和器材】

共振音叉(440 赫兹音叉一对,其中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属卡子,用来改变频率)共鸣箱,音叉槌,吊在线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属卡子,把两音叉分别插在共鸣箱上,使两共鸣箱的开口相对,

彼此相距约50-75毫米,如图1. 56-1所示。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

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另一个音叉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2.在第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属卡子,改变这个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

验,另一个音叉就不会振动发声。

说明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注意事项】

1 •音叉插在共鸣箱上插得越紧密,则共振现象越显著。因此,实验时要防止音叉与共鸣箱结合处松动。

2•实验前要反复校验两音叉的距离。距离过远,则音响太弱。距离过近,则显示的共鸣现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参考资料】

1 •把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来,敲击音叉,声音很小。插入共鸣箱上,敲击音叉,声音就增大。这是由于箱内空气的共鸣增大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度。

2.用气柱共鸣器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如图1. 56- 2

所示,一根直径约3厘

米,长100厘米的玻璃管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与蓄水器连接,组成一个连通

器,在玻璃管里盛水。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管口。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

管里空气柱的长度。将振动着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慢慢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

某一位置时(波长的1/4),就听到很响亮的声音(气柱的第一个共鸣点);继续降低蓄

水器,当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时(波长1/4的3倍),又会听到一次响亮的声音(比上次弱些)(气柱的第二个共鸣点)。

3•实验方法1中如果没有叉股上的金属卡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管或贴上纸片、胶布,同样能改变音叉的固有频率。

ffl 1* 56-3

4.用赫姆霍兹共鸣器演示:赫姆霍兹共鸣器是用黄铜铸成的,内部是一个空腔, 两端有粗细两个孔。粗孔是用来接收传来的声波,细孔供监听用。手握共鸣器,将小孔贴近耳边,如图1 . 56-3所示。如果声音中有接近共鸣器固有频率的声音,共鸣器将共鸣。

音调和响度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音调咼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