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doc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我们要一同领略的是雄伟壮丽的贺兰山。
贺兰山,这座屹立在宁夏大地的山脉,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
它南北长约 220 公里,东西宽 20 公里至 40 公里。
当您站在远处眺望,贺兰山那起伏的山峦就像是大地的脊梁,坚韧而挺拔。
说起贺兰山的形成,那可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
大约在 20 亿年前,贺兰山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挤压,海底逐渐隆起,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贺兰山。
贺兰山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地标,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在古代,贺兰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见证了无数次的金戈铁马和烽火硝烟。
从秦朝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派大将蒙恬率领 30 万大军在此戍边。
汉朝时,卫青、霍去病也曾多次越过贺兰山,抗击匈奴。
到了唐朝,贺兰山更是成为了抵御突厥的前沿阵地。
在贺兰山的山脚下,还留存着许多古代的烽火台和长城遗址,它们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贺兰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山。
在贺兰山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生动画面。
这些岩画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祭祀等场景,为我们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贺兰口岩画。
在那里,您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如羊、马、鹿等,还有人物、太阳神等神秘的图案。
这些岩画线条简洁,色彩鲜艳,充满了原始的艺术魅力。
贺兰山的生态环境也十分独特。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贺兰山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有云杉、油松等珍贵的树种,还有岩羊、马鹿、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当您走进贺兰山,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动植物王国。
在贺兰山的深处,有许多清澈的溪流和瀑布。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樱桃谷的瀑布了。
瀑布从陡峭的山壁上倾泻而下,水花四溅,仿佛一条白色的巨龙奔腾而下。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今天咱们要一起领略的是宁夏的标志性山脉——贺兰山。
贺兰山,就像是一位坚毅的卫士,静静地矗立在宁夏的大地上。
它南北走向,绵延约 200 多公里,宽约 30 公里。
说起贺兰山的地理位置,那可是相当重要。
它不仅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这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当您站在山脚下仰望贺兰山,会被它雄伟壮观的气势所震撼。
山峰高耸入云,山体陡峭险峻。
山上的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巨大的蘑菇,有的像威严的狮子,仿佛是大自然这位雕塑大师精心雕琢而成。
山上的植被也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山脚下,您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地,有杨树、柳树、榆树等。
而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逐渐变得稀疏,更多的是低矮的灌木丛和耐寒的草本植物。
贺兰山的气候也很有特点。
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阳光强烈,夜晚则气温骤降。
但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贺兰山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里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比如,贺兰山岩羊,它们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岩羊的身体毛色与山体的岩石非常相似,这是它们天然的保护色,让它们能够在陡峭的山岩间自如地穿梭。
还有马鹿、蓝马鸡等珍稀动物,在这片山林中繁衍生息。
贺兰山不仅是动植物的乐园,还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炭、硅石、白云岩等矿产在这里都有分布。
但为了保护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如今对于矿产的开采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范。
说到贺兰山的历史文化,那更是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贺兰山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在古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的战争在这里上演。
从秦朝开始,就有了关于贺兰山的记载。
到了宋朝,岳飞的《满江红》中那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是让贺兰山名传千古。
在贺兰山的山谷中,还留存着许多古代的岩画。
这些岩画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狩猎、祭祀等场景,是研究古代人类文化的珍贵资料。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夏贺兰山,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贺兰山,这座雄伟壮丽的山脉,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宁夏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
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瑰宝。
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贺兰山那磅礴的气势。
它南北长约 220 公里,东西宽 20 至 40 公里,主峰敖包疙瘩海拔 3556 米。
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贺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独特。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景观。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古老的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它们犹如一部部地质史书,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迁。
贺兰山还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山上生长着云杉、油松、白桦等众多的树木,它们在山间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而在灌木丛中,您还能发现蒙古扁桃、四合木等珍稀植物,这些植物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动物们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岩羊是贺兰山的标志性动物之一,它们身姿矫健,在陡峭的山崖上如履平地。
此外,还有马鹿、狐狸、野兔等众多野生动物在这片山林中繁衍生息。
贺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深厚。
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贺兰山的沟谷中,留存着众多的岩画。
这些岩画是古代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宗教信仰和狩猎活动。
透过这些岩画,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贺兰山还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
在山中的寺庙里,香烟袅袅,钟声悠扬。
这里的佛教建筑和文化遗迹,见证了佛教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播和发展。
说到贺兰山的旅游景点,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比如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还有滚钟口风景区,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今天我们要一起领略的是宁夏的标志性山脉——贺兰山。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它就像是一位坚毅的卫士,阻挡着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守护着宁夏平原的富饶与安宁。
贺兰山南北长 220 多公里,东西宽 20 至 40 公里,主峰敖包疙瘩海拔 3556 米。
说起贺兰山的地质,那可是相当独特。
它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山上的岩石种类繁多,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等等。
这些岩石在岁月的雕琢下,形成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地貌景观。
贺兰山的气候也有其特点。
由于地处内陆,这里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
但是,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贺兰山独特的生态环境。
山上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的分布也有所不同。
在山脚下,主要是草原和荒漠植被;往山上走,会看到一些耐旱的灌木和小乔木;再往上,就是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了。
贺兰山还是许多动物的家园。
这里有岩羊、马鹿、狐狸等哺乳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鸟类和昆虫。
其中,岩羊是贺兰山的标志性动物之一。
它们在陡峭的山崖上自如地跳跃,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贺兰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古代,贺兰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都与贺兰山有关。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名句,虽然这里的贺兰山并非指的是我们眼前的这座山脉,但也足以说明贺兰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贺兰山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民们留下的珍贵印记。
这些岩画记录了他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料。
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动物、狩猎、祭祀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贺兰山还是一座宗教名山。
在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道观。
这些宗教建筑见证了宗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和发展。
当您漫步在贺兰山的山间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仿佛能够忘却一切烦恼。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宁夏贺兰山!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贺兰山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是巍峨壮丽的一座山脉,被誉为“西北第一山”。
贺兰山是宁夏地理美景的代表,山峰错落有致,山势险峻,自古以来就享有“九曲千回、峰峦重叠”的美誉。
贺兰山区域内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枸杞。
贺兰山枸杞是中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而且,贺兰山的水土条件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品质上乘,因此有“中国枸杞之乡”的美誉。
贺兰山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贺兰山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贺兰山区域,曾经存在过多个古代文明的遗址,如贺兰山顶的仰韶文化遗址、贺兰山东麓的龙山文化遗址等。
这些遗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帮助我们了解了贺兰山地区的古代人类生活和文明发展。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外,贺兰山还有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风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贺兰山地区也居住着许多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民。
这里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
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的过程中,会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贺兰山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贺兰山脉的三大景区。
分别是贺兰山风景名胜区、贺兰山国家地质公园和贺兰山枸杞沟风景区。
首先,贺兰山风景名胜区,是贺兰山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贺兰山最具代表性的风景胜地之一。
这里山青水碧,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欣赏到贺兰山独特的山峰、峡谷、溶洞、瀑布等景观,尤其是贺兰山的日出和日落景色更是令人陶醉。
同时,这里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游客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贺兰山风景名胜区,我们还可以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如唐代的贺兰山石窟和佛寺,这些都是贺兰山悠久历史的见证。
其次,贺兰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也是贺兰山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篇一】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
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
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
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咱们要一起游览的是雄伟壮观的贺兰山。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约 200 多公里,宽约 30 公里。
贺兰山就像是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宁夏平原的安宁。
咱们先来说说贺兰山的地质。
它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
这里的岩石种类繁多,有砂岩、页岩、灰岩等等。
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贺兰山呈现出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山峰陡峭,山谷幽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贺兰山的气候也很有特点。
由于它的阻挡,来自西北的冷空气难以长驱直入,使得宁夏平原形成了相对温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同时,贺兰山也影响了降水的分布,山的西侧相对较为干旱,而东侧则较为湿润。
贺兰山还是一座自然资源丰富的宝库。
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比如四合木、沙冬青等。
这些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
动物们也在这里找到了栖息之所,有岩羊、马鹿、狐狸等等。
其中,岩羊可是贺兰山的标志性动物。
它们身手矫健,能在陡峭的山崖上自由奔跑。
贺兰山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
在古代,它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
从秦长城到明长城,都能在贺兰山找到遗迹。
这些古老的长城,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贺兰山的东麓,还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岩画。
这些岩画是古代先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看着那些质朴的线条和图案,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贺兰山的宗教文化也源远流长。
佛教在这里曾经盛极一时,留下了许多寺庙和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拜寺口双塔。
这两座塔高耸入云,造型精美,是佛教艺术的杰作。
说到贺兰山的旅游景点,那可真是不少。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是个天然的大氧吧。
游客们可以沿着山间小道漫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6篇)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6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精选6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篇1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
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
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散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普遍,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绘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跳舞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暴奔放,构图朴素,拥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其中数目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
许多人面形画面简略,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乏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奉有关。
还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有趣景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破人的轮廓,双臂曲折,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示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核心的造型形象,这种奇特的崇敬和敬佩,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假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度秀逸,楚楚动听,再现了多少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寻求。
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喜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国民在欢庆狩猎丰产时舞蹈的情景。
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驰的鹿,有双较凸起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飞禽,各个形象真切,栩栩如生。
据考据,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连续时光可能达20__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接踵,独特实现了这一艺术画库。
岩画是他们抒发感情、欲望、信奉的艺术心态录。
岩画的创作,大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法表白他们的思维情感跟生涯风俗,展示了丰盛的设想力和无限的发明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4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在13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xx~3000米。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20xx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一)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 2 14
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 3 14
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陡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跑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跟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限。山脉呈南北走向连绵250余公里,货色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匀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纵目长空高插天",就是夸奖最顶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处所。他是贺兰山高峰的 4 14
标记。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绩。它岂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尚候和非季风天气的分界线。山势的拦阻,既减弱了西北高冷气流的东袭,禁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象差别颇大。贺兰山仍是我国草原与荒凉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因为地舆地位的特别性,从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徙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主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商业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刻画了剧烈的战斗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鼓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疆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动物和地下矿藏资源非常丰盛。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品种,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度重点维护的野活泼物。蓝马鸡 5 14
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硕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造势头工艺品的宝贵原资料。 贺兰山历史长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令人着迷的风景旅行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景致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拥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能够从中纵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做作、历史和人文的风度之美,必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存在"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其余景点: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涯,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散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普遍,大至表示日月宇宙,小至描绘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跳舞的局面,岩画艺术造型粗暴奔放,构图朴素,具备奇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目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很多人面形画面简略,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乏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风俗和信奉有关。还有一个回味 6 14
无穷的有趣景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破人的轮廓,双臂曲折,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核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敬和敬佩,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假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度秀逸,楚楚动听,再现了多少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寻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喜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国民在欢庆狩猎丰产时舞蹈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驰的鹿,有双较凸起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飞禽,各个形象真切,栩栩如生。 据考据,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连续时光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接踵,独特实现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白感情、欲望、信奉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法抒发他们的思维情感和生活习俗,展示了丰富的设想力和无限的发明力。现在,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可贵的艺术文明遗产。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三)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 7 14
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关于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5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贺兰山岩画景区来游览观赏。贺兰山岩画景区(贺兰口)距银川市约50千米。贺兰山是古代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