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合集下载

桫椤和铁线蕨

桫椤和铁线蕨

桫椤和铁线蕨
最常见的蕨类植物多是草本植物,但也有一些长得像树的,被称为树蕨,桫椤就是其中的代表。

桫椤一般生长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树林中或者凉阴地上,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1.8亿万年前的地球中生代,如果说动物界的霸主是恐龙,那植物界的霸主就是桫椤。

它们的足迹在那个世代遍布全球,同属“爬行动物”的时代标志。

由于种子植物的出现,树蕨开始逐渐衰落,到现在仅仅剩下少数珍贵的种类,而桫椤就是其中之一。

桫椤的存在对于研究古植物学、植物系统学有着重大意义。

桫椤株高在1至6米之间,胸径的长度是10至20厘米,树干上有残留的叶柄,上面覆盖着暗褐色的鳞片和鳞毛。

桫椤茎直而没有分枝,茎的顶端有数枚巨大的叶子,它们是三回羽状复叶,长1至2米,宽约0.5米,远远望去,桫椤就好像一把巨大的绿伞。

铁线蕨也被称为铁丝草、铁线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为20至45厘米,在温暖湿润、半阴暗的环境中生长,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某些地区。

铁线蕨根状茎呈黄褐色,横向生长,覆盖着条形或者披针形的淡褐色鳞片,上面长着质地较薄的叶,叶柄细弱,呈紫黑色,并有一定光泽,看起来很像铁线,因而得名“铁线蕨”。


线蕨的根茎中部以下是二回羽状复叶,羽片呈互生关系,小羽片呈斜扇形,边缘从浅裂一直到深裂,基本呈阔楔形。

铁线蕨株形很小,形态优美,又容易培育,因此是蕨类植物中被栽培最普遍的种类之一,出现在许多花园和植物园中。

园林常见的蕨类植物

园林常见的蕨类植物

园林常见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园林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绿叶,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本文将介绍几种园林常见的蕨类植物,包括鹿尾蕨、葱兰和铁角蕨。

鹿尾蕨鹿尾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像鹿的尾巴一样,长而细长。

鹿尾蕨可以忍受半阴湿的环境,所以在园林中种植比较容易。

它的叶片由多个小叶组成,整体呈长条状,叶子呈深绿色,光洁而有光泽。

鹿尾蕨的叶子生长密集,形成了一个长长的簇状,可以给园林增添层次感和动感。

除了美观之外,鹿尾蕨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在园林中制作盆景,或者种植在水池边缘,增加景观效果。

葱兰葱兰是另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线形,有点像葱叶。

葱兰的叶子呈淡绿色,并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葱兰的叶子生长在茎上,形成了一个长而狭窄的簇状,整体上呈直立状。

葱兰可以在园林中起到点缀的作用,可以与其他花卉植物搭配种植,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葱兰的茎部可以制作创意盆栽,例如可以将多个葱兰放在一个透明的花瓶中,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铁角蕨铁角蕨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具有特殊的形状和纹理。

铁角蕨的叶子呈三角形,边缘呈锯齿状,叶子的背面覆盖着铁锈色的鳞片。

这些鳞片让铁角蕨看起来像是由铁皮制成的,因此得名“铁角蕨”。

铁角蕨的叶子生长在茎上,形成了一个重叠的簇状,整体上呈伞状。

铁角蕨可以在园林中作为重点景观植物,可以单独种植或者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增加园林的野趣和独特性。

总结园林常见的蕨类植物包括鹿尾蕨、葱兰和铁角蕨。

它们形态各异,叶子具有特殊的形状和纹理,可以为园林增添层次感和美观性。

这些蕨类植物在园林中种植相对容易,可以使用创意的方式进行搭配和利用,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景观。

不仅如此,蕨类植物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蕨类植物的特点和美感,创造出更加独特和丰富的园林景观。

室内小型观叶盆景盆花植物--凤尾蕨

室内小型观叶盆景盆花植物--凤尾蕨

室内小型观叶盆景盆花植物--凤尾蕨植物别名:凤尾草、仙人掌草、鸡足草、井栏草、小叶凤尾草拉丁名:Pteris multifida Poir所属科属: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分布地区:除江浙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到陕西南部,向西到西藏东部。

☆形态特征:根状茎直立,有条状披针形鳞片。

叶二型,簇生,纸质,无毛;叶柄禾秆色,光滑;能育叶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叶通常分叉,有时基部一对还有1-2片分离小羽片宽1-1.5厘米,边缘锐尖锯齿。

孢子囊群沿羽叶顶部以下的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狭条形。

☆生长习性:生在石灰岩缝或林下,海拔400-3200米。

☆栽培繁育:凤尾蕨为凤尾蕨科的小型陆生蕨,叶二型;不育叶为一回羽状复叶,羽片条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轴两侧形成狭翅,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形似凤尾,故而得名;能育叶有长柄狭绒形。

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井栏边阴湿处常有生长,因此它又叫井栏边草。

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细柔,姿态清秀,很适合盆栽。

凤尾蕨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

在井栏边、石缝、墙根等阴湿处常见其踪影。

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

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

上盆前,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

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

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凤尾蕨的养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养殖也较容易。

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

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

用孢子养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程度时分栽上盆。

蕨类植物品种

蕨类植物品种

蕨类植物品种摘要:一、蕨类植物简介1.蕨类植物的定义2.蕨类植物的特点二、蕨类植物的品种1.铁线蕨2.贯众蕨3.肾蕨4.鳞毛蕨5.巢蕨6.满江红7.卷柏三、蕨类植物的养护方法1.光照2.水分3.土壤4.肥料四、蕨类植物的价值1.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药用价值正文: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植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

蕨类植物种类繁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品种。

1.铁线蕨: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中的小型品种,其叶子呈蓝绿色,形状细长,枝条柔软,适合装饰书房、案头等小空间。

2.贯众蕨:贯众蕨的叶子呈灰绿色,形状扁平,枝条柔软,适合悬挂种植。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3.肾蕨:肾蕨的叶子呈扇形,绿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明亮处。

4.鳞毛蕨:鳞毛蕨的叶子呈灰绿色,表面具有鳞片状毛,形状独特。

它们适应能力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5.巢蕨:巢蕨的叶子呈棕色,枝条柔软,呈巢状。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6.满江红:满江红叶子呈红色,枝条修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明亮处。

7.卷柏:卷柏叶子呈绿色,枝条柔软,呈卷曲状。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养护蕨类植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光照:蕨类植物喜欢阴凉环境,应避免阳光直射。

但在冬季,适当的光照对它们的生长有益。

2.水分:蕨类植物需要较高的湿度,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可以在植物周围喷雾,提高空气湿度。

3.土壤:蕨类植物需要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以在园土中加入腐叶土、珍珠岩等,以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

4.肥料:蕨类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施肥。

可以在春秋两季施用一次腐熟有机肥,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综上所述,蕨类植物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

养护蕨类植物需要注意光照、水分、土壤和肥料等方面的问题。

蕨类知识点总结

蕨类知识点总结

蕨类知识点总结一、蕨类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属于植物界中蕨类植物门,包括蕨类植物纲、蕨类植物亚纲和蕨类植物目等多个分类单元。

现代分类学根据形态特征和遗传学资料,将蕨类植物分为多个科、多个属和多个种。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铁线蕨、鳞毛蕨、水韭、薄叶水蕨、珍珠蕨等。

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1. 叶片:蕨类植物的叶片通常为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叶,叶片具有多次分裂的特征,使得整个叶片呈现出独特的形态。

叶片上通常具有孢子囊,是蕨类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

2. 茎:蕨类植物的茎通常为地下茎或匍匐茎,茎上生长出的叶片具有不同形态,可以分为生殖叶和营养叶。

3. 根系:蕨类植物的根系为浅根系,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三、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蕨类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因此主要分布在山地、湿地、林地和沼泽地带。

蕨类植物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在春夏季节进行生长和繁殖,秋冬季节则进入休眠期。

四、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繁殖。

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通常由孢子囊产生,孢子囊在叶片上生长,并在成熟后散布孢子。

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成为原叶体,然后发育成为植物体。

除了孢子繁殖外,部分蕨类植物也可以通过地下茎或匍匐茎生长新植株。

五、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蕨类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药用、食用、观赏和园艺等方面。

例如,铁线蕨、鳞毛蕨等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珍珠蕨、鳞毛蕨等蕨类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

此外,蕨类植物的地下茎还可以提取淀粉,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蕨类植物是一类古老而特殊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随着人们对蕨类植物的研究和利用逐渐深入,相信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将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

蕨类植物种类

蕨类植物种类

蕨类植物种类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古老而多样化的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蕨类植物的种类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蕨类植物。

一、铁角蕨铁角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叶片,形状像铁制的角。

铁角蕨可以生长在湖边、河边等湿润的地方,它喜欢阴凉和潮湿的环境。

铁角蕨在夏季开花,花序呈黄绿色。

二、水龙骨水龙骨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叶片较大,有光泽。

水龙骨通常生长在水中,可以在湖泊、池塘等水域中见到。

水龙骨的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孢子囊,可以繁殖新的植株。

水龙骨在水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为水中的小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三、葛麻蕨葛麻蕨是一种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掌状,叶片较大,有丝状的小叶片。

葛麻蕨可以生长在山坡、草地等环境中,喜欢阳光和湿润的气候。

葛麻蕨的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孢子囊,可以繁殖新的植株。

葛麻蕨在春季开花,花序呈黄绿色。

四、鳞毛蕨鳞毛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叶片较小,有许多小的鳞片。

鳞毛蕨可以生长在山地、林地等环境中,适应性较强。

鳞毛蕨的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孢子囊,可以繁殖新的植株。

鳞毛蕨的叶子颜色多样,有绿色、黄绿色等。

五、天南星蕨天南星蕨是一种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叶片较大,有光泽。

天南星蕨可以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适应性较强。

天南星蕨的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孢子囊,可以繁殖新的植株。

天南星蕨在夏季开花,花序呈白色或淡黄色。

六、石松石松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叶片较小,有光泽。

石松可以生长在岩石上,适应性较强。

石松的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孢子囊,可以繁殖新的植株。

石松在夏季开花,花序呈黄绿色。

七、真蕨真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叶片较大,有光泽。

真蕨可以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适应性较强。

真蕨的叶子上有许多小的孢子囊,可以繁殖新的植株。

真蕨在夏季开花,花序呈黄绿色或淡红色。

总结起来,蕨类植物种类繁多,每种蕨类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鸟巢蕨

鸟巢蕨

鸟巢蕨:中文学名鸟巢蕨
拉丁学名Asplenium nidus
别称巢蕨、山苏花、王冠蕨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目真蕨目
科铁角蕨科
属巢蕨属
分布区域亚洲东南,澳大利亚,夏威夷,印度尼西亚等地。

生长习性:鸟巢蕨常附生于雨林或季雨林内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喜高温湿润,不耐强光。

作用:鸟巢蕨是有效的空气清新器,大型繁茂的绿色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大量氧气,使封闭的室内空气变的清新。

鸟巢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钾、铁质、钙、膳食纤维等。

鸟巢蕨味苦、温,入肾、肝二经。

有强壮筋骨、活血祛瘀的作用,也可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血瘀、头痛、血淋、阳痿、淋病。

校园常见植物(一)——肾蕨

校园常见植物(一)——肾蕨

肾蕨
1
植物名片
Plant card
中文学名

CSWADI


科 种

拉丁学名
[形态特征]
叶簇生,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 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 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 形,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 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互生, 常密集而呈覆瓦状排列,披针形, 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 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 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 柄。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 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 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 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 色,光滑。
[产地生境]
生溪边林下,海拔30-1500米。广 布于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用途]
该种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观赏蕨 类。块茎富含淀粉,可食,亦可供 药用。
[校园分布]
校园各区草地可见。
教室窗外的风景(一)
····






目录 Content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3
2 4
目录 Contents
1 3
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
Casin bicapsularis L.
2 4
Vinca major L. cv. Variegata
Schefflera actinophylla (Endl.) Har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石松亚门Lycophytina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

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

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木贼Equisetum hyemale 木贼科别名:笔竿草、笔筒草、笔头草擦草、锉草、接骨草、节节草等,木贼科木贼属。

分布:木贼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原植物喜潮湿,耐阴,常生于山坡潮湿地或疏林下,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均有分布。

北半球温带其他地区也有。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木贼科别名:笔管草、笔筒草、笔头菜、笔头草、寸姑草等,木贼科木贼属。

分布:生活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各省都有分布。

常见于河道沟渠旁、疏林、荒野和路边,生于潮湿的草地、沟渠旁、沙土地、耕地、山坡及草甸等处。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inn. 凤尾蕨科别名:蜈蚣草、长叶甘草蕨。

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

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海拔2000m以下。

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

全草或根状茎入药,有祛风活血,解毒杀虫之功效。

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凤尾蕨科别名:半边风药、半边蕨、半边梳、半边牙、半边羽裂凤尾蕨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

分布:生于林下、溪边或墙上等阴湿地,中国、日本及亚洲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疖肿,湿疹,毒蛇咬伤。

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 凤尾蕨科别名:凤尾草、井口边草、铁脚鸡、山鸡尾、井茜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为钙质土指示植物。

常生于阴湿墙脚、井边和石灰岩石上,在有蔽阴、无日光直晒和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处所生长最盛。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区。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蚌壳蕨科别名:百枝、蚌壳蕨、扶盖、扶筋、袧脊、金毛狮等,蚌壳蕨科金毛狗属。

分布: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

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国家二级保护药用与观赏植物。

地耳蕨Quercifilix zeylanica (Houtt.) Cop. 三叉蕨科别名:打死回阳,三叉蕨科地耳蕨属。

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和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

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 莲座蕨科别名:福建莲座蕨、地莲花、马蹄基、牛蹄劳山猪肝、土瓜、狭羽观音座莲、羊角串等,莲座蕨科观音座莲属。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林下溪边或沟谷,性喜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较耐寒。

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省均有分布。

比较稀有。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 海金沙科别名:斑鸠巢、大转藤灰、鼎擦藤、蛤蟆藤、黄心草、金钱风、金沙藤、金线风、龙须草、罗纲藤、罗网藤、猛古藤、米筛花藤、牛斗须藤、牛沙林等,海金沙科海金沙属。

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

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 槲蕨科槲蕨科槲蕨属。

槲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附生于树干或水边山岩石壁上。

性喜温暖阴湿环境,其肥大的根状茎由于有营养叶加以覆盖,因而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此草畏严寒,适合生长于排水性好的土壤中。

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 CL. 金星蕨科别名:金星草、华南蕨、密毛毛蕨、密毛小毛蕨等,金星蕨科毛蕨属。

分布:生于密林下或溪边湿地,海拔100-720米处,性喜温暖潮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湖南具有分布。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 鳞毛蕨科别名:白头、百头、凤尾草、凤尾黑草、福氏贯众、公鸡头等,鳞毛蕨科贯众属。

分布:生石岩缝、路边或墙缝,海拔400-23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长江以南各省。

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 (L.) Maxon 鳞始蕨科别名:金花草、金鸡尾、石发、乌韭、牙齿芒等,鳞始蕨科乌蕨属。

分布: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北达陕西南部,热带亚洲亦产,适生范围较广,在海拔200-1900米之间的山坡、田边、路旁、溪沟、林下均有生长。

性喜温暖半阴环境,适生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常与杂草混生,有时单独群栖。

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鹿角蕨科别名:瓦氏鹿角蕨、麋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等,鹿角蕨科鹿角蕨属。

分布区极狭窄,系近年来在我国云南发现的新记录植物,为热带季雨林中的附生植物;原产澳大利亚东部热带地区,我国各地温室常见栽培栽培。

新月蕨Pronephrium gymnopteridifrons 金星蕨科别名:毛盖新月蕨、培史新月蕨,金星蕨科新月蕨属。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南岭以南、台湾及云南南部,向北达重庆。

蘋Marsilea quadrifolia Linn. 蘋科别名:田字草、苹、大萍、大浮苹、破铜钱、十字草、水草头等,蘋科蘋属。

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 肾蕨科别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等,肾蕨科肾蕨属。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inn.) Brongn. 水蕨科别名:龙须菜、龙牙草、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水柏、水芹菜、水柏枝等,水蕨科水蕨属。

分布:水生或淤泥生,常生于池塘、水沟或水田中,亦能在潮湿地上生长。

性喜阳亦耐半阴,水稻土和中性、微酸性园土均适水蕨生长。

原产地台湾、中国华南、日本、冲绳、海南岛及其他热带地区。

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er) Ching 水龙骨科别名:半边风、抱石骨牌蕨、瓜米还阳、瓜米石豇豆、角鳖草、抱树莲等,水龙骨科骨牌蕨属。

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沟谷林下岩石上、山坡岩壁上、树皮或岩石上。

广布长江流域各省(浙江)及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陕西和甘肃。

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水龙骨科别名:大号七星剑、大金刀、飞剑草、肺筋草、肺经草、尖石韦、金背茶匙、金瓢羹、金星草、矩圆石韦、木上蜈蚣、牛舌、破血草、铺地蜈蚣七等,水龙骨科石韦属。

分布: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 桫椤科别名:笔筒树、刺桫椤、大花蕨、蕨树、龙骨风、山棕、树蕨、水梭椤、台湾桫椤、蛇木等,桫椤科桫椤属。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分布: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

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Linn.) J. Sm. 铁角蕨科别名:台湾山苏花、尖刀如意散、鸟巢蕨、山苏花、铁蚂蟥、乌巢蕨,铁角蕨科巢蕨属。

分布:喜温暖阴湿环境,常成大丛附生在大树分枝上或石岩上,不耐寒。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贵州、海南岛、云南南部和台湾热带雨林中均有分布。

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inn. 铁线蕨科别名:大猪毛七、过坛龙、过壇龙、旱猪毛七、黑骨芒箕、黑脚蕨、黑脚芒萁、考拉蒙,铁线蕨科铁线蕨属。

分布:原野生于溪边山谷湿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忌阳光直射;喜疏松、肥沃和含石灰质的沙质壤土。

分布于非洲、美洲、欧洲、大洋州及亚洲温暖地区;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