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脊柱内镜技术
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应用

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应用一、内窥镜技术概述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微创医疗技术,它通过在人体内部插入细长的内窥镜,医生能够在不进行大切口手术的情况下观察和治疗身体内部的疾病。
这项技术自20世纪初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内窥镜技术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1.1 内窥镜技术的核心优势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创性: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内窥镜技术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 精确性:内窥镜配备高清摄像头,能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操作。
- 安全性: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患者恢复更快。
1.2 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场景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脊柱侧弯的诊断:内窥镜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脊柱的结构,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 脊柱矫正手术:内窥镜技术可以用于辅助脊柱矫正手术,例如椎弓根螺钉植入等。
- 术后监测:内窥镜技术也可以用于术后的监测,评估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二、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发展历程2.1 内窥镜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内窥镜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技术才真正开始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其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
2.2 内窥镜技术的关键技术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关键技术包括:- 高清成像技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 3D成像技术:提供立体的手术视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 机器人辅助技术:通过机器人辅助,实现更稳定和精确的手术操作。
2.3 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创新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
蒋毅:经椎弓根入路内镜技术解析

蒋毅:经椎弓根入路内镜技术解析 在中关村健康论坛之脊柱微创新技术进展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暨第六届北京市海淀医院脊柱内镜学习班暨第三届京津冀脊柱微创论坛上,北京海淀医院蒋毅主任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了《经椎弓根入路内镜技术解析》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脊柱内镜是目前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术式之一,已拓展至颈椎及胸椎手术,可以良好处理单阶段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最佳的手术指征和最大的手术人群,而重度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则对医生来说仍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在重度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症的手术治疗中,最考验医生的一步是显露,其显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软组织或骨性结构的遮挡,常见的骨性结构如椎弓根、椎板等的存在,往往会增加手术难度。 微创脊柱外科的医生都知道,椎弓根是内镜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主要遮挡骨性结构,本次课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介绍经椎弓根入路内镜技术,其作为比较小众的一类技术,对于医生本身的手术技术要求高,蒋毅主任建议临床医生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进行手术技术应用。
重度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采用内窥镜手术吗?4区脱垂是脊柱内镜的禁区吗?蒋毅主任将在本次报告中,通过多个病例为大家回答这些问题,敬请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视频观看 讲者简介 蒋毅 蒋毅,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骨科,脊柱微创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致力于脊柱疾患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分别于2011年及2014年在德国和美国接受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的培训。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青年基金“微创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课题“椎间盘纤维环修复”。 参编《腰腿痛临床诊断及治疗》和《经皮内镜腰椎手术外科学(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擅长内窥镜下及通道下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骨科在线编辑委员会微创专业副主编;《中国医刊》和《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脊柱内窥镜可行性研究报告

脊柱内窥镜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脊柱内窥镜手术简介脊柱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小型内窥镜设备进入患者的脊柱空间,直接观察和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脊柱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更适合于一些需要局部治疗的疾病。
常见的脊柱内窥镜手术包括椎间盘镜手术、椎板切除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等。
二、脊柱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分析脊柱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评估,脊柱内窥镜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且对患者的骨骼结构、病变情况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次是手术设备和技术支持,脊柱内窥镜手术需要高清显微镜和微创手术器械等设备支持,以及医生对内窥镜操作和解剖知识的掌握。
最后是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适应症评估,脊柱内窥镜手术不适用于所有的脊柱疾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手术的适用性。
三、脊柱内窥镜手术的应用前景脊柱内窥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弱的患者。
其次是对一些局部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例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等。
最后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脊柱内窥镜手术可以和其他手术技术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脊柱内窥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操作流程和技术。
同时,对医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剖知识有一定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
总的来说,脊柱内窥镜手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微创手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上报告分析了脊柱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为脊柱外科医生提供了相关信息和依据。
希望这份研究可以为脊柱外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脊柱内镜实施方案

脊柱内镜实施方案
首先,脊柱内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
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确定手术的适用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以准确定位手术部位和病变情况。
此外,患者需要进行术前
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术前洗浴、皮肤消毒等工作。
医护人员也需要做好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其次,脊柱内镜手术的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
需要精准定位手术部位,进行小切口并引入内镜设备,通过放大的镜头观察患者的脊柱结构,同时进行微创操作,如椎间孔扩大、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融合等。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内镜设备的操作技巧,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密切配合麻醉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最后,脊柱内镜手术的术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密切的
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疼痛管理、预防感染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
医生还需要对手术效果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确保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脊柱内镜实施方案涉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患者在手术前后也需要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工作。
希望本文对脊柱内镜手术的实施方案有所帮助,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发展迅速,脊柱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损伤小、恢复期短、疗效确切、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等优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脊柱内窥镜技术包括: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及完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FLD)等。
正确认识脊柱内窥镜技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各种脊柱内窥镜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Abstract] 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is with many advantages,such as a little injury,short time for recovery,curative effect,keep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and so on.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is more and more widely,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as 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ful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LD).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s,strict indications and skilled operating skills is the key to good effect.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various sp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applications.[Key words] 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reatment;Review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常见病、多发病。
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

脊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 者对微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需 求迫切。
传统手术方法与局限性
传统开放手术
创伤大、恢复慢,且易导致术后脊柱不稳等并发症。
微创脊柱内镜手术
虽较传统手术有所改进,但仍存在操作空间小、视野受限等问题。
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发展及优势
发展历程
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是在单通道脊柱内镜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 两个通道进行手术操作,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操作空间。
注意事项
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完成所有检查项目,并在检查前遵循相应的准备要求,如禁食、禁水等。同时,患者应向医 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用药情况和过敏史等信息。
麻醉方式选择依据和风险评估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医生会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等。
风险评估
麻醉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症以及手术风险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和风险应对措施 。
手术原理及设备介绍
3
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组成
内镜
用于观察手术部位的高 清摄像头,提供清晰的
视野。
光源
为内镜提供足够的光线 ,确保手术视野明亮。
显示器
实时显示内镜观察到的 图像,供医生参考。
操作通道
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手术 器械的进入和操作。
手术操作原理及步骤
确定手术部位并进行麻醉。 利用器械进行病变组织的切除、修复等操作。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降低手术风险。
完善术前准备
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手术安全。
规范手术操作
遵循手术规范,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加强术后护理
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病变应用规范(全文)

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病变应用规范(全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在疼痛科门诊大约12%~15%病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疼痛科病房收治病人的30%~40%。
社会和家庭因其导致医疗费用和劳动力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微创治疗技术是疼痛科核心治疗技术,是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潮流与方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已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无瘢痕粘连问题、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患者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趋势。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微创手术方式,主要有胶原酶溶解术、激光汽化减压术、射频热凝消融术、等离子消融术与后路椎板间隙显微内镜间盘切除术(MED)等。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cectomy,PE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技术,随着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及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脊柱内镜技术已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为规范临床管理,促进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健康有序开展,提高临床安全性与治疗效果,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组织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近7年来开展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经过深入研讨、认真论证,起草了《经皮穿刺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技术临床管理规范》,为疼痛科规范开展脊柱内镜治疗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主要技术特点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LD)结合了经皮穿刺技术、内窥镜辅助技术和射频消融技术的优点,脊柱内镜技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而分为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二种。
二种方法都是通过特殊的钻孔器和磨钻配合,直接定位于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部位,在可视下对其行直接摘除,并结合射频消融行纤维环热凝成形术。
椎间孔入路还可以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椎板间入路部分可行椎管扩大成形术。
临床总结表明,该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游离型及极外侧型);部分椎间孔狭窄症行椎间孔扩大成形;复发型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腰痛;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狭窄扩大成形等。
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重点参数请用标注;参数无指向性)
脊柱内镜手术系统(2套)
一、总体要求:
1.1、产品可完成侧方入路,椎板间入路,内镜融合手术等手术(含UBEl 套)
3.1、扩张管3支3.2、相互配合并具有锁定功能的工作套管4支,组合成为2组
3. 3、细齿扩孔钻1支3. 4、半齿扩孔钻1支
3.5、镜外骨铲1支,后端带可敲击把手3.6、刮勺1把,前端弧形刮勺
3. 7、骨科通条1支 3. 8、神经拉钩1支
3.9、剥离子1支 3.10、骨铲1支 3.11、骨锤1把
3.12、 抓钳5把,咬切钳1把;工作端活动的连接方式均为无销钉滑轨结构
3. 13、咬骨钳3把3. 14、可拆卸式咬骨鞘管手柄1把
3.15、 18G 穿刺针1支;配套的定位丝1支,直径0.8mm
3.16、 能归类放置全部器械的不锈钢灭菌托盘2个,独立放置内窥镜的灭菌盒1个
四、高频/射频主机2台及配套电极4支,参数要求:
1.1、 工作频率:1.71 MHz 调制射频
1.2、 脚踏开关操作
1.3、 安全性:采用定向射频电波发射技术,无电流通过人体,无电灼伤的风险 二、内窥镜1支,参数要求:
2. 1X 内窥镜镜体为一体成型
2.3、视场角275°
2.5、工作通道直径24. 7mm 三、手术器械参数、配置要求:
2.2、视向角30° 2.4、工作长度 165 mm-175mm 2.6、物镜尺寸22. O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篇 一. 认识脊柱内镜 1.脊柱内镜手术系统的组成 1. 镜体:(连接成像、光源、冲水、手术通道)图片 2. 冷光源(光源、光钎)图片 3. 成像系统(摄像、传输、显示器)图片 4. 等离子系统:发生器、消融电极 图片 5. 冲水系统 6. X光机或CT 图片 7. 手术器械:1.建立通道的手术器械 图片 2.镜下使用器械 图片 8.神经检测仪,全麻或连续硬膜阻滞 2.脊柱内镜手术系统的工作原理 A:手术医生在X光机引导下,利用穿刺扩张及骨髂处理器械,由皮肤到达脊柱病变部位,建立一个通道。 B:内镜从通道中到达病灶区, C:由光源系统提供照明,由摄像及成像系统将病灶区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并监视医生进入身体的手术工具及动作,医生利用镜下手术工具在直视下切除病灶,修复组织。
特点:①通道尽量在身体自然腔隙中通过以便减少出血及损伤组织,
②通道要避开重要组织,如神经、大血管、内脏等 ③镜下工具精致细小,抗张力差,操作宜柔和。 ④通道尽量对准靶点病灶区。 ⑤镜下影像与实物放大约60倍。 ⑥广角镜头提供宽广的视野常会出现“看到碰不到”现象。 ⑦冲水系统通过水压可以减少创面出血提供干净清晰的手术视野。 ⑧等离子刀头可以用于镜下出血或疏松软组织的消融。 3.内镜系统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 (1)清洗: A.镜体单独清洗,清水反复冲洗,并用毛刷清洗官腔,然后酶洗,注意不能磕碰、折弯、单独包消,保护头端摄像头, B.管道系统,要注意清洗中空的腔隙,清洗其中的骨和其他组织。 (2)消毒灭菌: A.支持等离子灭菌 B.支持高温、高压灭菌(注意光钎传输不能高温) C.支持戊二醛2%以上浸泡(消毒不低于20分钟,灭菌10小时以上) 内镜必须灭菌,灭菌方法不宜交替使用,否则易出现镜体损害。 (3)养护: A.内镜是贵重医疗器械,镜体要单独存放,忌磕碰与折弯、挤压。 B.内镜头部摄像头脆弱,术中切忌大的骨块或钳子碰撞。 C.镜下工具纤细精致,抗张力差,不宜使用暴力。 D.内镜器械要和其他手术器械分开存放运输 E.光钎切忌折弯、挤压。
4.腰椎内镜手术流程 ①签署内镜手术同意书---------②进手术室摆正体位并适当固定----------③摆放X光机并利用定位器确定手术部位、进针点及必要的手术标示-----------④皮肤消毒铺无菌单------⑤麻醉穿刺,建立通道(在C臂机引导下进行)----------⑥安装内镜,光源,冲水装置,成像系统,射频刀头及电极开关-----------⑦镜下手术---------⑧缝合皮肤,结扎伤口。
5.脊椎内镜的特别属性 ①:脊椎内镜是硬质同轴内镜,操作区周边多为骨性结构,自然腔隙狭小,这一点和其他内镜右明显的不同,镜下移动性小,视野内有很多“看到取不到的”地方,所以“精准和靶点”非常重要。 ②:脊椎内镜通道周边多重要血管神经,而且可移动性小,缓冲余地不大,这就决定了手术者一定要耐心、细心、动作轻柔,一步三看,对局部解剖必须了然于胸,最好是做过开放手术的医生操作。熟练操作C型臂和标准的正侧位图像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更快捷的建立通道。 ③:脊柱内镜镜下空间小,周边布满神经,手术器械纤细柔弱,所以手术医生必须动作轻柔。 ④:影像提供镜下的平面图像,没有远近、深浅的概念,必须依靠手术者把平面影像转化为三维立体解剖。 重要提示: 1. 耐心、细心、动作轻柔
2. 精准和靶点意识
3. 必须熟悉立体解剖 二.临床前的准备 1:与腰椎间孔镜手术相关的解剖概念 ①椎间孔及周边解剖 图片 ② 安全三角 图片 ③ 腰部动脉及分支 ④ 腰椎X线解剖 a.正位 b.侧位 c.穿刺针在正侧位上深浅的判断d.安全线 ⑤ 手术区软组织 ⑥ 平均深度 2:腰椎间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前待手术期可以用药控制症状 术前禁食水6小时以上,局麻不禁食。 锻炼手术体位 充分交流,力争让患者理解由内镜手术的优缺点并安心接受手术。 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或头孢曲松) 术后卧床2小时,视手术情况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残留症状的处理 A应用激素、脱水药、营养药 B小针刀、内热针、理疗的综合使用 C口服消炎镇痛药 D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F物理治疗 临床路径: 入院第一天: 1. 长期医嘱:骨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禁食 卧硬板床休息 2. 临时医嘱: 明晨抽血检查 常规 凝血功能 传染病四项 肝肾功能及其他(根据病人情况补入) 胸片、心电图、彩超 补齐MRI和CT 腰椎动力位及标准正侧位片 尿、大便常规 (症状重患者酌情静脉或口服消炎镇痛药) 入院第二天: 1. 临时医嘱: 拟于明日局麻下施腰椎内镜下---------手术 2%利多卡因针5ml*3支 生理盐水30ml 用法:局麻用 生理盐水2000ml冲洗用 生理盐水250ml 林可霉素0.6 用法:术前30分钟静脉点滴 (症状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入院第三天: 手术当天 更改长期医嘱为术后医嘱,术后卧床2小时 根据手术情况适当使用激素,脱水药,营养神经药及液体冲洗 入院第四天:对症处理
三.腰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禁忌症
(1)适应症: A.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进行手术治疗者 B.腰椎管狭窄症 C.1度以内滑脱伴有椎管狭窄或腰突者 D.稳性滑脱的老年患者有神经根受压者 E.椎间隙感染、椎体结核。 (2)禁忌症: A.中央型重度椎管狭窄 B.不稳定性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 C.脊柱肿痛 D.重症马尾综合征患者 E.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基础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F.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G.影像与症状不符合 H.其他脊柱术后继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翻修手术 四.腰椎间孔镜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术前 术后 出血.神经损伤 感觉异常 硬膜破裂 硬膜外血肿 血管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 腹腔脏器损伤 椎间盘炎症 手术失败 感染 器械断裂 残留症状或加重 异物带入 椎管内高压 骨块进入椎管 复发再突出 反跳现象 异物或骨块残留
处理原则: 1. 杜绝重大并发症(1.2.3.4.5) 2. 及时处理常见并发症 3. 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保持镇定,及时有效的处理。 没有一个外科手术能完全避免并发症,有了并发症不代表手术就一定失败了,通过对并发症的积极处理,大部分病例一样可以获得好的疗效。如果拖延或把慌慌张张的情绪传达给病人,并发症导致的病残和对病人的心理伤害会抵消最初获得的手术疗效。
五.腰椎间孔镜手术的麻醉及麻醉前准备 (1)建议腰椎间孔镜手术采用麻醉手术 A.优点:①术中和病人交流互动减少神经损伤机会和利于术后康复 ②局麻能满足大多数病人的手术要求,个别病人需要少量全身镇痛或镇静处理。 ③局麻对病人生命体征干扰小,特别适合老年体弱患者。 B.缺点:特别敏感病人或麻醉部位不准时,病人会出现疼痛不适 C.技术要求: 0.5%利多卡因40ml(10ml 2%利多卡因+30ml生理盐水) 皮肤:5ml 深筋膜肌肉10ml 关节、关节突10ml 椎间孔内10ml (2)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全麻 A.需神经监测 B.对身体影响大,不适合老年体弱者,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机会(没有循证依据) C.舒适感好,对手术医生及医院设施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六.椎间盘造影与染色 (1):造影的意义 ①明确责任椎间盘及纤维环的完整性 ②造影染色后镜下易于辨识突出骨髓核 ③有专家认为美兰注入椎间盘有治疗意义(有循证) (2):造影染色的特点 ①增加手术程序的时间 ②有过敏反应或其他药物反应风险。 ③美兰使用说明没有”注入椎间孔或椎管内的用法”一旦进入神经或蛛网膜下腔会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循证) ④增加感染机会(没有循证) (3):造影染色剂配制 欧乃派克:美兰=9:1 每节盘内注射2ml以内 (4):技术要点 A.尽量不要在纤维环上反复穿刺 B.术中如怀疑有神经刺硬或是蛛网膜暴露者禁用造影染色 C.进盘后先注入0.5-1ml纯造影剂,椎间盘显影,确认针尖位置后再注入混合造影 D.完全脱出的硬化髓核镜下不一定被染色。
七.椎间孔入路腰间盘髓核摘除手术讲解 (1)体位:侧卧或平卧,以病人能耐受的体位为准,适当固定。 (2)术前测量定位:用记号笔在体表予以标示, A.进针点 B.安全线 图片 C.髂脊 D.病变间隙 (3)消毒铺无菌单 (4)局麻穿刺到达靶点,置换导丝,切开皮肤0.8cm用扩张管道逐级扩开软组织,用磨钻或环锯作关节突打磨椎间孔成形,放入导杆到靶点,沿导杆导入工作通道,以上操作均在X线光机引导下操作,使工作通道最后的位置在突出物靶点上。 (5)安装内镜,连接导光束及冲水管,接通影像系统并调试,接通等离子电极及开关。镜下尖突出物压迫神经,神经根充血水肿或苍白无搏动感,取出致压物,神经松弛,恢复血运和归位,搏动好,滑动不受限,电极止血,清理残存碎裂组织块,拔出内镜,切口缝合 图片 (接视频)
八.参观手术必备常识和观摩手术要点 (1)病人体位的摆放(重病人术前是否处理?怎么处理?) (2)体表定位和C型臂如何摆放及操作要求 (3)局部麻醉的几个节点,麻醉药的配比及用量 (4)穿刺过程中对穿刺位置的调整,X光透视的控制和运用。 (5)软组织扩张的技巧和扩张管道位置。 (6)椎间孔成形的过程怎样使用环锯和磨钻。 (7)工作套筒怎样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