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会计人员造假行为的法律治理与制度防范

会计人员造假行为的法律治理与制度防范陈强【摘要】会计造假导致的信息失真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实践中,会计人事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机制不完善和政府部门监管不利是导致会计人员造假的三大主动因。
规制会计造假行为应当双管齐下,将法律和制度有机结合,集中精力解决会计人员独立性和违法成本与收益两大难题,从而有效阻断造假动因。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akes a huge threat to the benefits of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the state .In practice ,imperfect personnel institution of accounting ,the immaturity of laws and government regulatory failure are the three reasons that account for accounting fraud .In order to preventing accounting cheating ,we must combine laws and institution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ccounting independence and the cost - benefit of violations to prevent the motivation of account‐ing fraud .【期刊名称】《胜利油田党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职业道德;会计造假;法律治理;制度防范【作者】陈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436“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是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应当践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和审计防范(ppt)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问题
审计程序不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规范程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上 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不够深入、细致,导 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03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审计防范
提高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
保持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
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
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率,确保上市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04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万福生科会计造假案
总结词
涉及金额巨大、影响广泛
详细描述
万福生科在IPO前通过虚构客户、虚构销售交易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涉及金额巨大。该案被证监 会查处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恶劣影响。
建立诚信体系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建立诚信体系 ,鼓励上市公司自觉遵守法律法 规和会计准则,树立诚信意识, 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资本 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度。
会计造假往往涉及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 关方,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难以发现和查处。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还对整个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建议
完善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 系,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流 程,降低会计造假的发生风险。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和审 计防范(ppt)
财务造假行为及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行为及防范措施财务造假行为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伪造、隐藏或歪曲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虚报收入、夸大资产价值、隐瞒负债、操纵成本和利润等等。
财务造假不仅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授权、核实和复核程序,确保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还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报告进行全面和独立的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造假行为。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报告的核心,必须具备高度的诚信和职业道德。
企业应建立内部培训计划,向财务人员传达诚信、透明和合规的重要性。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企业内部的审计程序、财务报告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第三,企业应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或委员会,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能够为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独立和中立的评估机制。
监管机构可以定期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评估其合规性和准确性。
企业还可以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和各利益相关方报告可能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第四,企业应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进行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财务信息的独立验证和确认,有助于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企业应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外部审计人员应遵守专业道德规范,进行全面、独立和客观的审计工作。
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
风险管理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制定风险评估模型和策略。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早发现和预防财务造假的风险。
总之,财务造假行为对企业和市场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和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进行外部审计,以及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会计岗位职责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会计岗位职责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关键的工作,会计岗位的职责包括记录和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然而,由于会计岗位与企业资金密切相关,往往也伴随着一定的廉洁风险。
本文将围绕会计岗位职责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展开探讨,深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可能面临的廉洁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首先,会计岗位的廉洁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信息造假、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内部控制不力等。
在记录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能存在对公司资金流向进行篡改,虚报或隐瞒财务信息的行为,从而谋取个人私利。
另外,在处理公司资金或与外部交易的环节,会计人员也有可能以滥用职权为手段,损害公司或他人的利益。
此外,由于会计人员具有访问公司资金和信息的特权,可能会受到外部利益集团的滋扰,从而涉及贪污受贿的风险。
同时,如果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也容易为会计人员的不正当行为提供便利。
针对以上廉洁风险点,为有效防范和化解会计人员可能面临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廉洁教育和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廉洁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廉洁企业文化。
同时,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廉洁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激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严格执行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保持职业操守,确保诚实守信。
在记录和编制财务信息的过程中,要准确、及时地记录交易,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在处理公司资金和与外部交易的过程中,要遵守职业规范,严格依法处理,杜绝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
同时,会计人员还应保持谨慎和审慎的态度,严格遵循公司规章制度,勇于拒绝违规要求,维护个人和公司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会计岗位的廉洁风险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会计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然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达到目的。
例如,为了获取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或逃避税收,企业可能会虚报收入、利润,隐瞒负债和成本等。
此外,管理层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奖金或保住职位,也可能会指使会计人员造假。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当前的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给企业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例如,对于一些新兴业务和复杂的交易,会计处理方法不够明确,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同时,会计准则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经济业务的发展,也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
然而,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
例如,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财务审批制度不严格,导致资金使用混乱;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等。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准则和法规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
此外,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在利益的诱惑下,参与会计造假活动。
(五)外部监督不力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政府监督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导致监督效率低下。
同时,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无法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社会监督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质量参差不齐,也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造假的手段 2 杨玉凤(DOC)

会计造假的手段、甄别及防范措施组员:杨玉凤吴家恩韩美晴王桂红陈凤梅陈秀芸一、会计造假的概念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
二、会计造假的类型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
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
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一)资产虚增1、费用资产化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
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
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2、存货不实有些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或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账务处理,或存货的现实价格(或可变现价格)已明显低于账面历史成本价值却仍按历史成本挂在存货账上,存货价值不实,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
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不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企业资产。
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应当再挂无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
而许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业资产。
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以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为题,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探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会计风险点1. 人为误操作风险: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录入和处理,人为的误操作可能导致数据错误、遗漏或篡改,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虚假报表风险: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虚假报表手段,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3. 财务造假风险:企业为获取更多融资或达到其他目的,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例如虚增收入、虚减费用等,这将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4. 税务风险:会计工作与税务密切相关,不正确或遗漏的税务处理可能导致税务部门的处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5. 内部控制不足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会使会计工作产生各种风险,例如资产遗失、资金挪用等。
二、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审批制度、权限管理、安全保密制度等,以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范,防止人为误操作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强化财务审计: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由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 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业人士组成,对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监督,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5. 加强税务合规管理:企业应严格遵守税法和相关法规,及时准确地申报纳税,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6. 强化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企业应加强对会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7. 建立企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强化道德约束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杜绝财务造假和虚假报表的行为。
浅谈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
、
会计造假的几种 常用手 法
达到根治会计信息 失真的目 圃 标。
坝 代 商 业 M E NB SN S OD R U IE S
浅谈 会计 造假 的
原 因分析 及对 策探 讨
陶 淑 荣 山东 省 苍 山 县 建 筑 安 装 工 程 总 公 司 2 7 0 7 0 7
增列或结总减列和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 或减少数据,虚列账面金额 , 或为了人为地 把账做平, 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 ,以达到不
法 目的 。
不 报账 、不交 公而 私 自占用 。 ( 五)结账造假 这 类 手 法 主 要 是指 单 位 在结 账及 编 制 报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结总
会计的造假行为。 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 两个方面: 一是为了筹措资金 。 公司法》 对 股份 有 限公 司上市 有着 严格 的规 定 , 比如上 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为此, 有些并不具 备上市条件的公司为了能上市 , 大肆包装财 务数据,甚至聘请一些会计 “ 高手”来玩弄 数字游戏 ,蒙混过关,以合法身份 “ 获得” 上市资格。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 , 经 营不景气 ,面对 “ 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 停 上 市的 政策 , 不是 依靠 强化 管理 、 强竞 增 争能 力解 决危 机 ,而 是在 单 、证 、账 、表上 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位置。另一方面 为了偷逃税款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有些 公司为了达到偷税漏税 目的, 无视国家的法 律法规,瞒天过海 以偷逃税款 占为己有。 ( 二)体制不完善和执法不严造成 了会计造 假的泛滥 企业 内外部 会计监 督 体系 尚不 够完 善 , 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从企业 内部来 看, 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内部 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 ,内部牵制制度不 完善。从企业外部来看, 一是政府监督没有 形成合力 , 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 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 自的职能任务各 有取台 ,相互问的配合及监督 合力未能形 成 。二是 社 会体 系不 够完善 , 律规 定 的接 法 受 注册 会计 师审 查验 证的 范围还 很有 限 , 会 计 师事 务所 、 计师事 务所 的社 会服 务功 能 审 远 远 没有 真正地 体 现 出来 。 ( )个人道德因素和法律意识浅薄是造成 三 会计造假 的根本原因 有 些 企 业 领导 人 法 律 意识 淡 薄 ,更有 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 一些企业单 位领 导 人法律 意 识淡 薄 , 经济 发展 同守法 将 经营对立起来 ,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假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