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认知讲义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三章自我认知

第一节自我认知

“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最欢迎呢?”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目前对15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及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得到查问卷显示,八类求知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不苛求明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

(二)、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三)、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四)、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五)、有专业技术能力

(六)、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七)、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八)、带着激情去工作

可以看出来从我们踏进大学校门到我们毕业准备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之前,应该认清自己性格、能力、气质等个性特征,对我们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一、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的概念和内涵。

自我认知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所谓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2、自我认知的过程

自我认知的全过程,即“WWHW”过程

二、自我认知的意义

自我认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愿望,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可以激发个体不断前进。

1、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意义

⑶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⑵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

⑴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自身强烈要求

2、自我认知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影响

⑴自我认知对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影响

⑵自我认知对大学生求职策略的影响

⑶自我认知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影响

三、自我认知的方法

1、自省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警局,它精炼地概括了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古人云:“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意思是指每日要严格对照行为标准来检查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明白事理,日后的言行才不会出现过错。自省法使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自我评价的方法,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比较适合于经常性和及时性的评估。如果间隔时间太长,错误和缺点不能及时的纠正就可能会影响进步,也可能铸成大错。

2、比较法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不足”,是自我认知可以借鉴的方法。

⑴前后比较——以史为镜

认识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的发展是以昨天的发展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明天发展的基础,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是继承和发展是主要趋势,这种关系体现在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因此,人们可以对自己进行前后的比比较,深刻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尤其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大二和大一的比较,发现自己在思想品德、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有没有进步,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有无提高等等。

⑵与他人比较——以人为镜

这种方法是把自己与他人从某些角度进行比较,与他人比较时,要注意挖掘自身的相对优势,要找好参照点,要挖掘出与他人比较时呈现出来的更高的觉悟、更强的能力、更高的本领、特长和潜力等。从而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从而超越自我。

3、量表测量法

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水平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目前有一些评估工具,包括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工具是指有正式计分和量化处理的个人探索工具,非正式的评估更多地用于确认正式评估的结果。有价值的评估工具一般不能免费获得,使用方法也比较复杂,一般由专业咨询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使用。

同学们在使用量表进行测量时,可以再短期内获得对自己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通过评估,分析和了解自我的特点。人是极为复杂的,单一的测评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全部特质,应将多项测评结合起来,同时要客观看待测评结果,从而实现对人才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

四、自我认知的原则

自我认知原则主要包括适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第二节个性特征

进行自我认知我们就要了解与自己相关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包括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这些个性特征表现在我们职业生涯规划中就是:

A喜欢做什么?——职业兴趣

B能够做什么?——职业能力

C适合做什么?——职业性格、气质

D最看重什么?——职业价值观

一、兴趣——喜欢做什么?

“兴趣比天才重要”。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职业生涯,他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它能将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当兴趣直接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

2、兴趣的分类

兴趣可分为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物质兴趣与你的需要相关联,表现为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例如收藏的兴趣;精神兴趣主要是指对文化、科学和艺术的迷恋和追求,例如旅游、写作、绘画、书法、摄影、发明创造等兴趣;社会兴趣主要是指对社会工作等活动的兴趣。兴趣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你喜欢跳舞、打球,可能是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对你有吸引力,通过这些活动你会获得愉快和满足——这就是直接兴趣;你可能感到学外语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但对它仍然兴致很浓,这并不是学外语本身会给你带来轻松愉快,而是学外语可以继续攻读学位,可以直接了解国外最新信息,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可以出国学习或交流等,是这些结果在吸引你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相互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调动你的积极性。

3、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

有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处于这一阶段的兴趣常常与你对某一事物的新奇感相联系,随着这种新奇感的消失,兴趣也会自然地逝去。

乐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你的兴趣变得专一、深入起来,如喜爱网络文学的你很可能会成天沉溺于网络文学作品中。

志趣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同你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变成了志趣。志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是你取得成就的根本动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兴趣是在一定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兴趣实际上是你需要的延伸。关于需要的理论,心理学家也有许多论述,其中较为着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并广泛地流传开来。

4、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⑴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⑵兴趣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你才能。

⑶兴趣是保证职业稳定、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5、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MihalyCsikszentmihalyi发现:当人们在专心致志地、积极地参与从事某种活动、忘记了时空和自己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他将这种状态称之为“FLOW”(流动)--“聚精会神”、“忘我”的状态。

大量研究表明:兴趣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因此,职业生涯辅导也普遍将兴趣作为自我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研制出了多种量表来测量人们的职业兴趣。同时,对于工作世界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参照对职业兴趣的划分进行的。

不幸的现状:先就业后择业,等我有了钱,再……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几乎每一种兴趣都可以与某种职业联系起来。并不是所有的兴趣都应该或能够在自己的职业中体现。兴趣也可以通过兼职、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业余爱好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关键在于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以及在工作与个人爱好的适度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