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合集下载

2GIS数据结构

2GIS数据结构
• 块式编码的数据结构由初始位置(行列 号)、半径和属性代码组成。
如(1,2,2,4) 表示1行2列,半 径为2,属性为4。 从上表可知,图 3-13栅格数据可 用22个1单位方 块,6个4单位方 块及2个9单位方 块来描述。
5.四叉树编码
• 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首先把一幅栅格地 图(2nx2n,n>1)等分成4等分,逐块检查其 栅格值,若每个子区中所有栅格都含有相 同值,则该子区不再往下分割,否则,将 该区域再分割成4个子区域,如此递归地 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含有相同的灰度或 属性值为止。这样的数据组织称为自上往 下四叉树。四叉树也可自下而上的建立。 这时,从底层开始对每个数据的值进行检 测,对具有相同灰度或属性的四等分的子 区进行合并,如此递归向上合并。
3 ¡­ ¡­
表2:线段-多边形关系表
线段 左区码 右区码
1 (1)
(2)
2 (1)
(3)
……

1 (2)
7 9(4) 8
2 (3) (1)
5 4
6 (5)
3
表3:线段-结点关系表
线段 首结点 尾结点

1


1
2


……

⑤7
2
表4:多边形-线段关系表
多边形 线段
(1) 1,2,3

(2) 1,4,7,9
2、地图上各要素的表示
1)空间特征的表示
地理要素的空 间分布特点
点状 线状 面状
点状符号 地图符 线状符号 号分类 面状符号
2)属性特征的表示
地图符号不仅通过其定位性反映地理要 素的空间特性,而且通过符号的形状、结 构、颜色、尺寸来表示各要素的不同属性。

GIS习题及参考答案(2)

GIS习题及参考答案(2)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GIS定义: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
2011-4-6 24
2.2栅格数据模型-离散化的方法 栅格数据模型规则的格网(常用三角形,方格,六角形) 规则的格网(常用三角形,方格,六角形),三角形 是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根据角度和边长的 不同,可以取不同的形状,方格、三角形和六角 形可完整地铺满一个平面。 不规则的格网,可当做拓扑多边形处理,如按街 不规则的格网 区划分,社会经济分区等。 。
空间数据模型
本章描述的是整个GIS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本章描述的是整个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 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 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 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一)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一 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空间” “空间”经常是指可以进行长度和角度 测量的欧几里德空间。 测量的欧几里德空间。空间结构可以是规 则的或不规则的。 则的或不规则的。 属性域的数值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属性域的数值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 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属性域的另一 个特征是支持空值, 个特征是支持空值,如果值未知或不确定 则赋予空值。 则赋予空值。
2011-4-6
25
2.2栅格数据模型 2.2栅格数据模型
栅格模型把空间看作像 元的划分, 元的划分,每个像元都 记录了所在位置的某种 现象,用像元值表示。 现象,用像元值表示。 该值可以表示一个确定 的现象,也可以是一种 模糊的现象。但一个像 元应该只赋一个单一的 值。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面对象 Class
属性
属性
体 3-Complex
面 2-Complex
线对象 Class
属性
线 1-Complex
点对象 Class
属性
点 0-Complex
三角形 2-simplex
线段 1-simplex
节点 0-simplex
33
空间地物
复杂地物
13 类空间对象
复杂
柱状地物
体状地物
数字立体模型
部分
节点 0-simplex
X,Y,Z
31
三维对象的拓扑数据模型
体状对象
面状对象
线状对象
点状对象
1 BodyID
1 SurfaceID
1
LineID
1 PointID
N
体1
N
4
5

1
6
N
3 4

1
1
2 结点
ElementID
FaceID
EdgeID
NodeID
X
Y
Z
32
三维复杂实体的逻辑模型
体对象 Class
• 模型:
• 时间作为属性(time stamp)
• 序列快照模型( Sequent Snap shots) • 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 时空复合模型( Space - time Composite) • 时空立方体模型( Space - time Cube)
表示形成三维空间目标表示,其优点是便于显示和数据更新, 不足之 处是空间分析难以进行。 (2)体模型(Volume model)

第二章 GIS空间数据结构1

第二章   GIS空间数据结构1

二、矢量数据的特点
三、矢量数据结构的类型
1、简单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按照以基本的空间对象(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 进行单独组织,不含有拓扑关系数据,最典型的是面条 (Spaghetti)结构。
主要特点:
(1)数据按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数 据编排直观,数字化操作简单。 (2)每个多边形都以闭合线段存储,多边形的公 共边界被数字化两次和存储两次,造成数据 冗余和不一致。 (3)点、线和多边形有各自的坐标数据,但没有 拓扑数据,互相之间不关联。 (4)岛只作为一个单个图形,没有与外界多边形 的联系。
4、坐标系转换
x=f1(L,B) y=f2(L,B)
5、高程
指空间参考的高于或低于某基准平面的 垂直位置,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我国现 规定的高程基准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比原“黄海平均海平面”高29mm。我国高程 的起算面是黄海平均海水面。1956年在青岛 设立了水准原点,称此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中国的高程基准面 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国务院1959 年批准启用的《黄海平均海水面》。《1985 国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上升 29毫米。
优、缺点
优点——文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多边形为单位的运 算和显示。 缺点—— (1)邻接多边形的公共边被数字化和存储两次(如图 2—19a中的7、8、9三个点),由此会产生数据冗余和 边界不重合(由于数字化误差等因素造成)。 (2) 每个多边形自成体系,缺少有关邻域关系的信 息,难以进行邻域处理。如合并同类时要消除公共边。 (3) 不能解决“洞”或“岛”之类的多边形嵌套问 题,岛只作为单个的图形建造,没有与外包多边形的 联系。 (4)不易检查多边形边界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如 无法判断有无不完整的多边形。

GIS_3_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GIS_3_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任意水准面 HA
大地水准面
H´B HB
铅垂线
11
黄海海面
1952-1979年平 均海水面为0米
水准原点 1985国家高
程基准, 72.2604米
12
地理参考系统
Z 笛卡尔坐标
.M
Z X
X
Y
Z
.M
d
q 纬度
a 经度
X
极坐标
Y Y
13
地理空间的距离度量
➢ 距离度量的两种方式
✓ 沿真实的地球表面进行距离量度 ✓ 沿旋转椭球体表面进行距离量度(大圆弧长)
➢特征
✓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 形象直观(点:如独立树、水准点;线:如铁路、 河流;面:如土地类型)
✓ 特别适合于模拟离散(非连续变化)的空间数据
✓ 其模拟空间数据的精度较高,但其精度与坐标点的
数量、质量有直接关系
52
形象直观
定位明显 属性隐含
53
适于模拟 离散数据
54
数据精度 与点的数 量与质量
➢ 旋转椭球体有多种:不同测定者、不同计算年代、
不同测定方法、不同测定地区,对椭球体的描述方法 不同
➢ 我国不同时期采用的椭球体:
✓ 1953年以前:海福特椭球体 ✓ 1953年—1978年:克拉索夫斯基(Krasovsky) ✓ 1978年以后:1975国际椭球体
7
地理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 地理坐标(球面坐标)
技术 数字模拟 投影变换
矢量格式 严密 小 高
复杂、高效 不一致
抽象、昂贵 不易实现 容易实现 不容易
复杂、高费用 不方便 快
栅格格式 简单 大 低
简单、低效 一致

第二章GIS数据结构

第二章GIS数据结构GIS数据结构是指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存储和组织地理数据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格式。

它们用于描述和管理多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属性信息以及与地理实体相关的其他信息。

在GIS中,数据结构的选择对于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可视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GIS数据结构主要有三种:基于栅格的数据结构、基于矢量的数据结构和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基于栅格的数据结构是一种二维网格结构,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像元,每个像元代表一个固定大小的地理空间单元。

栅格数据结构适用于连续变化的地理现象的表达和分析,如地形高程、气候温度等。

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点是简单易用,存储和计算效率较高。

然而,由于其固定的像元大小和离散化的特性,栅格数据结构对于精确定位和表达复杂地理对象的能力有限。

基于矢量的数据结构则是通过点、线和面等几何元素来表示地理对象。

矢量数据结构适用于离散型地理现象的表达和分析,如道路、河流等。

它可以准确地表达地理对象的形状、大小和拓扑关系,并支持各种地理操作,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矢量数据结构的缺点是数据量较大,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此外,矢量数据在处理连续性地理现象时需要进行插值操作,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组织地理数据。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和更新。

同时,数据库系统还支持空间索引和空间查询优化等功能,提高了地理数据的访问效率。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可以与其他非地理数据进行关联,支持多种数据类型的存储和查询。

然而,数据库系统对硬件和软件资源有较高的需求,需要相应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系统维护工作。

综合来看,选择合适的GIS数据结构需要考虑地理数据的类型、规模和应用需求。

对于连续变化的地理现象,可以选择基于栅格的数据结构;对于离散型地理对象,可以选择基于矢量的数据结构;对于大规模地理数据和复杂的分析需求,可以选择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由平面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组成; GIS的任何空间数据都必须纳入一个统一的空间参照系 中,以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连接与统一。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
中国的大地控制网
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
平面控制网 :
按统一规范,由精确测定地理坐标的地面点组成,由 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依精度不同,分为四等。
5 f 6
c
4
d
g
点 1 x1 2 x2 3 x3 4 x4 5 x5 6 x6
地图MAP及多边形实体I和II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3.2.3 空间物理数据模型
• 解决如何把设计的空间逻辑数据模型在计 算机上实现,同时考虑效率。常常涉及到 索引文件的构建。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0
2.3.3 时空数据模型
1)单重继承、多重继承;全部继承、部分继承;取 代继承、包含继承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9
(四)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核心工具
公有域 私有域 保护域:
2)状态继承(数据)
数据 父类 函数 子类
实例
子类继承父类的数据结构,子类还可定义自己 新的数据结构。 子类任意使用父类的数据结构,有可能破坏封 装,若只能通过发送消息来使用父类的域,又可 能失去有效性,具体办法: 公有域:类可操作,实例也可操作。 私有域:只有类本身使用,用户不得访问。 保护域:子类可使用,继承使用,实例不能使用。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7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 “1980西安坐标系” 大地坐标的 起算点——大地原点。
8
高程控制网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它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模式,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GIS空间分析主要涉及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对象关系和空间分析方法三个方面。

一、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是GIS空间分析的基础,它描述了在GIS中如何表示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

在空间数据模型中,常用的模型包括向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向量模型以点、线和面作为基本空间对象,通过记录它们的坐标和属性信息来描述地理对象。

向量模型适合表示形状复杂且几何关系明确的地理实体,如建筑物、道路等。

其中,点对象表示一个位置,线对象表示一条路径,面对象表示一个区域。

向量模型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于复杂的空间关系和拓扑操作;缺点是数据量大,存储和处理复杂。

栅格模型通过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一个规则的网格单元来表示地理对象,每个网格单元包含高程、属性和坐标信息。

栅格模型适用于描述连续分布的地理数据,如地形、气候等。

栅格模型的优点是数据结构简单,适合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缺点是精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复杂的拓扑关系和空间分析。

二、空间对象关系空间对象关系是指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常见的关系包括邻接、包含、相交、接触等。

空间对象关系的研究对于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和规律。

邻接关系是指地理实体之间在空间上的直接相连,如一个国家与其邻国之间的关系。

邻接关系可以通过空间查询或空间缓冲区分析来确定。

包含关系是指一个地理实体完全包含另一个地理实体,如一个县完全包含一个乡镇。

包含关系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缓冲区分析来确定。

相交关系是指地理实体之间在空间上有交集,如两条道路之间的交叉口。

相交关系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缓冲区分析来确定。

接触关系是指地理实体之间在空间上有接触,但没有重叠,如两个水域之间的接触关系。

接触关系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缓冲区分析来确定。

测绘技术GIS空间分析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GIS空间分析方法介绍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IS空间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它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深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空间数据模型在进行GIS空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和组织。

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有点、线和面。

点模型适用于表示离散的地理对象,如建筑物、道路交叉口等。

线模型适用于表示地理对象之间的线性关系,如道路、河流等。

而面模型适用于表示具有连续性的地理对象,如土地利用类型、地貌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进行建模和处理。

第二部分:空间查询和空间关系分析一旦空间数据建模完成,就可以进行空间查询和空间关系分析。

空间查询是指根据某个特定条件对空间数据集进行查询,以获得符合条件的地理对象。

例如,可以根据地理坐标范围对地图上的建筑物进行查询,来获取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信息。

空间关系分析则是研究地理对象之间的拓扑和邻近关系,以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性。

例如,可以通过空间关系分析,判断某个建筑物是否与某个道路相交。

第三部分:空间插值和空间描绘除了查询和关系分析,GIS空间分析还可以进行空间插值和空间描绘。

空间插值是指根据已有的离散空间数据,通过数学模型来推算未知位置的空间值。

例如,可以根据现有的气象站数据,插值出某个地区的气温分布图。

空间描绘则是将空间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例如,可以将测量出的地形表面数据转化为等高线图或地形图,来更直观地展示地形特征。

第四部分:空间统计和空间决策支持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还可以进行空间统计和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统计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地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可以对某个区域的城市人口密度进行空间统计,以了解城市发展的状况。

空间决策支持则是将GIS空间分析应用于决策过程中,以提供决策者更准确的信息和可视化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 数据 模型 设计者 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 计算机
2.2.2 空间数据的表示 前一章里已经阐明, 前一章里已经阐明 ,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 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 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 因此,空间分析方法必然要受空间数据表示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空间分析方法必然要受空间数据表示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在研究空间分析时,就不能不考虑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据模型。 在研究空间分析时,就不能不考虑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有两种基本的表示模型: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空间数据有两种基本的表示模型: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2 矢量数据模型 (1)矢量数据将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间区域,地理要素存在其间。矢 )矢量数据将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间区域,地理要素存在其间。 量数据模型以坐标点对来描述点、 量数据模型以坐标点对来描述点、线、面三类地理实体。 面三类地理实体。 (2)描述地理实体的矢量方法有很多: 描述地理实体的矢量方法有很多: 路径拓扑:将二维要素的边界作为独立的一维要素来单独处理, 路径拓扑:将二维要素的边界作为独立的一维要素来单独处理, 而不考虑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不考虑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网络拓扑:在一个关于边界的关系网络模型中考察二维要素。 网络拓扑:在一个关于边界的关系网络模型中考察二维要素。 矢量、 3 矢量、栅格数据优缺点 矢量方法:面向实体的表示方法, 矢量方法:面向实体的表示方法,以具体的空间物体为独立描述 对象,因此物体愈复杂,描述愈困难,数据量也随之增大, 对象,因此物体愈复杂,描述愈困难,数据量也随之增大,如线 状要素愈弯曲,抽样点必须愈密。 状要素愈弯曲,抽样点必须愈密。 栅格方法:面向空间的表示方法,将地理空间作为整体进行描述, 栅格方法:面向空间的表示方法,将地理空间作为整体进行描述, 具体空间物体的复杂程度不影响数据量的大小, 具体空间物体的复杂程度不影响数据量的大小,也不增加描述上 的困难。 直接量化。 的困难。——直接量化。 直接量化
2. 2 . 3 建立GIS分析模型的步骤 建立 分析模型的步骤 中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模型有三个: 在GIS中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模型有三个: 中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模型有三个 1 场模型。二三维空间中, 场模型 。 二三维空间中 , 空间实体的属性信息被看作是连续 变化的数据。 变化的数据。 2 3 基于对象(要素)(FEATURE)的模型。强调离散对象。 基于对象(要素) )的模型。强调离散对象。 网络(NETWORK)模型 。特殊对象之间的交互,水、交通 特殊对象之间的交互, 网络( ) 等网络。 等网络。 很多类型的数据, 有时被看作场, 有时被看作对象—— 很多类型的数据 , 有时被看作场 , 有时被看作对象 主要考虑数据的测量方法。 主要考虑数据的测量方法。 分类空间分为粗略的子类——场变成要素。 场变成要素。 分类空间分为粗略的子类 场变成要素
2.1.5 建立 建立GIS分析模型的步骤 分析模型的步骤
1 系统描述与数据分析 对模型所要分析的系统,选择可以描述系统的状态、与外部联系、 对模型所要分析的系统,选择可以描述系统的状态、与外部联系、 随时间变化等方面的数据,构选该系统的数据体系。 随时间变化等方面的数据,构选该系统的数据体系。 2 理论推导 根据地理规律和系统的特点,进行理论推导, 根据地理规律和系统的特点,进行理论推导, 确定上面的数据体系 中多因子之间的量纲关系,作为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 中多因子之间的量纲关系,作为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 3 简化表达 根据理论分析和具体应用要求, 根据理论分析和具体应用要求, 筛选去除相对影响较小和不重要的 因素,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方法简化表达形式,使模型接近实用。 因素,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方法简化表达形式,使模型接近实用。 4 参数确定 模型参数的确定可采用参数实验的方法,或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专家打分法、确定模糊隶属度等方法。 ) 专家打分法、确定模糊隶属度等方法。 形式和参数确定后,分析模型可在应用中完善。 形式和参数确定后,分析模型可在应用中完善。
2.1 地学模型概述
2.1.1 地学模型的概念
模型:所谓模型,就是将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适当的筛选, 模型:所谓模型,就是将系统的各个要素, 通过适当的筛选 ,用一 定的表现规则所描写出来的简明映象。 定的表现规则所描写出来的简明映象。 模型通常表达了某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或发展结果。 模型通常表达了某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或发展结果。 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理信息系统各地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地学模型 : 客观规律,其表达式可采用语言的、数学的或其它方式, 客观规律 ,其表达式可采用语言的、 数学的或其它方式 ,通常反映 了地学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或结果。 了地学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或结果。 地学模型也称为专题分析模型。对于GIS来说,专题分析模型是 来说, 地学模型也称为专题分析模型。对于 来说 根据关于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据重新组织,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更为有序 根据关于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据重新组织,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更为有序 重新组织 的新的数据集合的有关规则和公式,这是应用 的新的数据集合的有关规则和公式,这是应用GIS 进行生产和科研的重 要手段。 要手段。
4
三类模型对比 概念模型 比较灵活,可以引入较多模糊的概念,适用范围很广, 比较灵活,可以引入较多模糊的概念,适用范围很广,
易为大多数人接受;但难以进行精确定量分析。 易为大多数人接受;但难以进行精确定量分析。 数学模型 因果关系清楚, 因果关系清楚,可以精确地反映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定
量关系,易于用来对自然过程施加控制;但通常难于包括太多要素, 量关系,易于用来对自然过程施加控制;但通常难于包括太多要素, 而常常是大大简化的理想情形,削弱了模型的客观性。 而常常是大大简化的理想情形,削弱了模型的客观性。 统计模型 可以通过大量实践建立,具有简单、使用、 可以通过大量实践建立,具有简单、使用、可以处理
2.1.2 地理分析模型的建立 模型化是将主观性 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 模型化 是将主观性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 不同的理论 是将 主观性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 观点, 观点,不同的体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 地理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化)可表示为: 地理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化 ) 可表示为 : YOX = M Y — 某个系统,可以看作是地理系统中被主观选择的一个局部。 某个系统,可以看作是地理系统中被主观选择的一个局部。
1 概念模型 又称为逻辑模型,主要指通过观察、总结、 又称为逻辑模型,主要指通过观察、总结、提炼而成的文 字描述或逻辑表达式,常由此构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 字描述或逻辑表达式,常由此构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 2 数学模型 又称为理论模型,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又称为理论模型,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物理规律,如区位模型( 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物理规律,如区位模型(location models) ) 就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很有价值的理论模型。 就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很有价值的理论模型。 3 统计模型 包括经验模型, 包括经验模型,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察实验得到 的定量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 的定量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
1 栅格数据模型 (1)栅格数据模型中,地理空间被划分为规则的像元、空间位置由像 )栅格数据模型中,地理空间被划分为规则的像元、 元的行、列号表示。像元的大小反映了数据的分辨率即精度, 元的行、列号表示。像元的大小反映了数据的分辨率即精度,空间物体 由若干像元隐含描述。 由若干像元隐含描述。 (2)栅格模型中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是正方形格网: 栅格模型中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是正方形格网: 方向性(格网具有相同的方向) 方向性(格网具有相同的方向) 可再分(无限再分) 可再分(无限再分) 坐标记录、 坐标记录、计算最为容易 大多数栅格地图、 大多数栅格地图、数字图像都采用了这种栅格模型 (3)栅格模型的缺点: 栅格模型的缺点: 难以表示不同要素占据相同位置的情况, ① 难以表示不同要素占据相同位置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栅格被赋 予一个特定的值,因而一幅栅格地图仅适宜表示一个主题( 予一个特定的值,因而一幅栅格地图仅适宜表示一个主题(如地 貌、土地利用等) 土地利用等) 很多栅格具有相同的值,数据冗余非常大。 数据压缩) ② 很多栅格具有相同的值,数据冗余非常大。(清,一般采用“黑箱” 灰箱” 大量相关因素的特点,缺点是过程不清,一般采用“黑箱”或“灰箱” 方法建立的。 方法建立的。
2.1.4 建立地理分析模型的一般规律 首先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 首先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 , 形成越来越丰富的 概念模型, 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概念模型 , 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 法摸索统计规律, 最后上升 到 理论模型, 再采用综合 法摸索统计规律 , 最后 上升到 理论模型 , 再采用 综合 上升 方法建立实用的分析模型。 方法建立实用的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
X— 表示某种介体,具体讲就是某种模型化方法。 表示某种介体,具体讲就是某种模型化方法。 O — Y对X产生的作用。 对 产生的作用 产生的作用。 M — 系统 通过介体Y产生的作用 所建立的模型。 系统X通过介体 产生的作用 所建立的模型。 通过介体 产生的作用O所建立的模型
2.1.3
地学分析模型的分类
2.3 场模型 对于模拟具有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特点的现象来说, 对于模拟具有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特点的现象来说,基于场的 观点是合适的:地表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方向等。 观点是合适的:地表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方向等。 2.3.1 场模型的表示 Z :S Z(S) ( )
空间数据分析
主讲:石云 主讲:
第二章 GIS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导读:本章描述的是整个 导读:本章描述的是整个GIS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 容。为了能够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 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必 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于 而言, 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于GIS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 而言 据模型。 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离散);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离散);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本章谈到的场模型和要素模型类同于后面提及 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但是前者是概念模型, 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但是前者是概念模型,后面是指其在信息 系统中的实现。 系统中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