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率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知识点地下水位是地下水的水位高度,是地面以下地下水的上面边界。

地下水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源之一。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地理地下水位的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地下水位的形成地下水位的形成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有关。

地下水是地面降雨或其他水源渗入地下,向下渗透至地下岩石层中的情况。

当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时,地下水位上升;相反,当地下水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的形成还与地下岩石的渗透性、地下水平衡和地下水的运动等因素有关。

二、地下水位的变化因素1. 季节性因素:地下水位会受到季节性降雨量的影响。

在季节性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地下水位往往会在雨季上升,在旱季下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地开采地下水将使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水资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3. 自然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变化、地下水分布差异、气温变化等。

三、地下水位的重要性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状况。

地下水位的上升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增加,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有益;地下水位的下降则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将影响到地表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地下水位管理与保护1.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推动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以保护地下水位的平衡和稳定。

3.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源地,减少土地水土流失,维护地下水位的稳定。

五、地下水位管理的困难与挑战地下水位的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

首先是地下水争夺问题,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地下水的争夺常常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

其次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区域降雨量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变化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变化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变化一、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地质勘察工作来说,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综合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针对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详细阐述。

二、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雨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雨水渗入土壤后会充实地下水层,使地下水位升高;而长期缺水,则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地下水位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或者坡地的地质构造中,由于水的重力作用、岩层的渗透性和含水层的厚度,地下水可能会形成斜坡流动,导致地下水位的水平变化。

3. 地下水开采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人类通过井、泵等设施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时,地下水位将会下降,特别是长时间的、过量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

三、地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位的测量方法1. 水位井法水位井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地下水位的方法,通过钻探或者铸井的方式在地下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水位井,然后使用水位计进行水位的测量,通过对不同时间的水位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

2. 岩芯记录法岩芯记录法是利用地质钻探所获得的岩芯样本中的含水层信息来推测地下水位变化的方法。

通过分析岩芯样本中的水分分布和含水层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情况。

四、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1. 生态环境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湖泊、河流等水域的水量减少,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也将会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2. 水资源供应影响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供应了很多地区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地下水位变化对这些水资源供应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降的地下水位可能导致水资源供应的减少和不稳定性。

3.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下水位变化也会对地质灾害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

地下水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

地下水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地下水是维持地球上水循环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如何评估地下水资源。

一、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降雨与蒸发:降雨是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而蒸发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适度的降雨可以补给地下水资源,但过度的蒸发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 季节变化:季节性因素也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

例如,气温上升和降雨增加使得地下水位上升,而在干旱季节,地下水位往往会下降。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也非常大。

大量的地下水抽取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沉降、地基沉降等因素也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二、水资源评估评估地下水资源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确保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1. 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监测站点,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2. 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地下水流动和地下水位变化。

这些模型基于水文地质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帮助决策者进行长期规划。

3.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下水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情况。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储层的性质和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地质勘探可以为水资源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水文地质调查:通过调查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行机制,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下水位变化与水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地下水位变化对水资源评估至关重要。

正确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可以帮助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评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还可以为地下水补给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

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城市化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城市化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城市化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摘要:城市地区是水资源需求最大、地下水污染负荷最重、地下工程开发强度最大的区域。

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大促进地下水开采量的持续增长,并导致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一系列环境水文问题;城镇化建设引发了剧烈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并影响着区域的地下水循环和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负荷的输入与地下水垂直热通量的增加,加剧了地下水质的恶化,严重制约了地下水的再生利用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亟需对城市化地区面临的地下水生态水文问题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城市化;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影响;对策1 城市化与地下水量1.1 地下水补给的“正负效应”(1)负效应,城市路面不透水率的升高使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减少。

大气降水入渗是地下水补给的直接途径,城市建设中的大量土地被铺上沥青和硬质铺面等渗透性较差的材料,隔绝了大气与土壤—包气带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得降水对含水层的自然垂向补给减少,并随着不透水面积的增加梯次减小。

天然状态下大气降水量有50%经土壤下渗补给地下水;当不透水面比例占城市面积的35%~50%时,仅有35%的降水下渗;当不透水面比例上升至75%~100%时,地下水补给比例将减少至15%以下。

这一情况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基于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加沙地区(中东,巴勒斯坦)城市面积每增加1%,地表下渗量甚至可减少41%。

(2)正效应,居民生活用水渗漏、人工补给等措施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

城市化带来居民用水量和排污量的增加,因而城市供水干线、下水道和输水—排水(污)渠、人工和近自然雨水渗透系统等所产生的渗漏量逐渐成为城区地下水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德克萨斯州城市自来水管道的泄漏率在8.5%~37.0%,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市区地下水的人工补给量比该地区的自然补给高出10倍以上。

城市绿地的过量灌溉、地下水回灌、可渗路面改造等人工补给调控措施也是城市地下水补给的重要途径。

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

洪水过程对河岸带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张泽宇;余夏杨;辛沛【摘要】为揭示洪水作用下河岸带地下水的响应过程,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洪峰及洪峰持续时间对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带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具有不对称性,水位上升快下降慢,沿程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呈指数形式衰减,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洪水洪峰增大,地下水水位波动增大,河水和地下水的交换量增大,而地下水水位的滞后变化不明显;洪峰持续时间变长,地下水水位的滞后性显著,内陆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时间变长.%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lood process on groundwater in a riparian zon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subjected to floods with different amplitudes and dur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as asymmetric, that groundwater rose quickly and declined slowly.The amplitude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attenuated with an exponential trend and a significant time lag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ank increased.As the flood amplitude increas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as enhanced,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amount of exchange between the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However, the time lag with respect to the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d slightly.As the duration of flood peaks increased, the time lag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ed more significantly, and it took more time for the groundwater level to return to the pre-flood status.【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9页(P22-30)【关键词】河岸带;洪水;地下水水位;沙槽试验;数值模拟【作者】张泽宇;余夏杨;辛沛【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河岸带指河水-陆地交界处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riparian zone)[1]。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或土壤中储存的水,而地表水则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如湖泊、河流和湿地等。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一、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可以通过泉水、渗漏和注入等方式向地表水补给水量,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或少雨地区,地下水可以成为维持河流和湖泊水位的重要来源。

2. 维持河流流量:地下水补给可以维持河流的基流,即河流在无降雨时的流量。

地下水补给可以保持河流的水量稳定,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3. 影响湖泊和湿地:地下水的补给对湖泊和湿地的水质和水位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补给可以维持湖泊和湿地的水量,同时影响湖泊和湿地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地表水通过以下方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1. 充当地下水补给源:降雨水和河流水可以通过入渗进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

降雨水经过土壤和岩石,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层,增加地下水的储量。

2. 渗漏导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表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资源。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水中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地下水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3. 水域变化影响地下水分布:地表水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

例如,地表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

三、相互作用对水资源管理的意义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 资源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降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调度: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工程地质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对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并分析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速率。

当气候干燥时,地表径流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水补给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降水量和降水季节的分布,进一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二、地表地形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受到地表地形的影响。

地表地形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流动和补给速率。

在山区,由于地势的高低差异,地下水会形成水系,并沿地表地形下降;而在平原地区,地下水则会平缓地流向河流或湖泊。

因此,地表地形的改变将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三、地下岩溶地下岩溶是地下水位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波动较大,主要由于溶蚀岩层的特殊性质。

溶解作用会使岩层的孔隙和裂缝增大,从而促进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对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的地下水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影响工程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也会对地表径流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大量的基建工程和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式,进而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地表地形、地下岩溶和人类活动是工程地质中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对于工程建设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位的变化将对工程地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

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

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位不断发生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人们越来越需要理解这种变化对地下水位带来的影响。

因为地下水是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供水的主要来源,它的质量和数量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从水文过程、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的关系、以及对地下水利用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水文过程是研究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个典型的河流流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河道和流域。

河道本身就是一个输送水流的通道,而流域则是由山谷、平原等地形形成的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其水文过程又可分为三个主要的过程:降水、蒸发和径流。

在这些过程中,降水和蒸发的变化是引起河流水位改变的主要原因,而地下水位的变化则是由河流水位变化所引起的。

河流水位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在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中,河流水位变化可能会对地下水位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河流水位上升时,与之相连的地下水位也会随之上升。

反之,当河流水位下降时,与之相连的地下水位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研究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的关系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要深入研究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

首先,不同类型和地质条件的地下水系统对河流水位变化的响应是不同的,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研究。

其次,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水文模拟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和观测数据,来进行研究。

最后,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利用可能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包括地下水质量的变化、地下水量的改变等。

特别是在一些干旱地区,地下水已经成为主要的饮水来源,因此需要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对于一些流域,应该重新评估地下水利用模式,尤其是在河流水位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

总之,河流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2003 ~ 2006 各影响因子及地下水位值
年份 降雨量 Π 蒸发量 Π 地下水开采量 Π 水面面积 Π 地下水位 Π
mm
mm
亿 m3
km2
m
2002 445. 0 1 517. 7
20. 50
11. 477
35. 46
2003 589. 2 1 361. 7
21. 35
12. 402
36. 90
表 3 模型计算结果
项目
x ( t + 1) = 0. 009155 e0. 093263 t + - 0. 008156
观察值 拟合值 误差
%
X (2)
36. 90 36. 9009 - 0. 0009 - 0. 0024
X (3)
37. 38 37. 3786 0. 0014 0. 0036
X (4)
参考文献 :
[1 ] 王超 , 王沛芳.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2 ] 吴迪. 沈阳市城市适宜水面率研究 ,见 :沈阳农业大学年硕士论文.
2007 ,10. [3 ] 王云琦. 地下水系的出流与贮存.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 , (1) :34
《水资源研究》第 28 卷 第 4 期 (总第 105 期) 2007 年 12 月
水面率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
何 俊 仕 王 贺
(沈阳农业大学 水资源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 :以沈阳市水系及地下水资源现状为基础 ,分析了地下水位与各种补给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水面 率变化对地下水位有重要影响 。并以降雨量和水面面积作为输入因子运用回归分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 。其 结果与灰色系统计算结果相接近 。 关键词 :水面率 ; 地下水补给 ; 回归分析 ; 灰色系统 ; 沈阳
X ( t + 2) = 36. 99730 X ( t + 4) = 38. 59636
Qmin = - 0. 2522
注 :模型参数 : a = - 0. 093263 , b = 0. 000761 。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预测分析来看 , GM(1 ,1) 模型精度为好 ,
预测结果 2010 年地下水位为 38. 59636 m ,与回归分析预测结果
收稿日期 :2007 - 08 - 31 作者简介 :何俊仕 ,男 ,沈阳农业大学水资源研究所 ,教授 。
·23 ·
备井和生活供水井 ,经过多年过量集中开采 ,造成中心城区及近 郊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下水水质也逐年恶化 ,形成了较大规模 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区 。地下水则转向汇聚于逐步形成的开采漏 斗区内 。沈阳市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开始着手布设地下水 监测井 ,这些长时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为研究沈阳地下水资源 变化规律提供了祥实充分的基础资料 。
根据沈阳市近期规划 ,2010 年水面面积可达 47. 304 km2 ;降 雨量预测值为 543. 8 mm ,分别代入预测模型中 ,可得地下水水 位 Y = 38. 0156 m。
为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灰色系统进行校核 ,根据 2002~2006 年平均地下水位 ,建立 GM(1 ,1) 预测模型 ,计算结果如表 3 。
图 2 2003~2006 年地下水位线
2 沈阳市水域对地下水的补给分析
2. 1 各补给因素与地下水位之间关系
(1) 相关分析 。选取 2003~2006 年的平均地下水位 、平均 降雨量 、平均蒸发量 、水面面积 、地下水开采量这几个因素进行 相关分析 。
2006 年沈阳市的地铁建设 ,使局部地区地下水位急骤变 化 ,甚至有时一个月内某些观测点水位变化超过 3 m。与地下 水位自然变化规律相差甚远 ,而相关分系是基于概率论的随机 过程 ,是研究静态过程的 ,所以 2006 年数值不计入计算范围之 内。
图 1 沈阳市水系分布
表 1 2002~2010 年水面面积变化
年份
2002 2003 2004
水面面积Π km2
11. 477 12. 402 15. 498
水面率பைடு நூலகம் %
2. 52 2. 73 3. 41
年份
2005 2006 2010 (目标)
水面面积Π km2
21. 306 25. 806 47. 304
38. 02 38. 0203 - 0. 0003 - 0. 0008
X (5)
35. 37 35. 3702 - 0. 0002 - 0. 0005
对当前模型的评价
C = 0. 0008 很好
p = 1. 0000 很好
未来 4 个时刻预测值 X ( t + 1) = 36. 64577 X ( t + 3) = 37. 61744
对 2002~2005 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由计算得 : 水面面积 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1 = 0. 852 5 ;降雨量与地下水位之 间的相关系数 r2 = 0. 951 1 ;蒸发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3 = - 0. 898 8 ;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 r4 = - 0. 56 。由计算结果可知 ,水面面积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是 属高度相关的 ,水面面积可以作为评价城市水资源总量多少的 指标之一 。水面变化可以影响地下水位 ,水面在对地下水补给的 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水资源总量的增大 ,会带动城市地 下水位的上升 。由表 2 也可以看出 ,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大 ,地下 水位总体趋势也是上升的 。因此 ,利用水面面积求解地下水位是 有现实意义的 ,水面面积可以作为重要影响因子 ,对地下水位的 变化进行预测 。
1 沈阳市城市水系构成及地下水概况
1. 1 沈阳市城市水系构成
沈阳市城市水系主要由浑河沈阳城区段及其支流 (细河 、蒲 河 、白塔堡河 、张官河 、杨官河等浑河的支流) 、环城水系 (南运 河 、新开河 、卫工明渠) 构成 (见图 1) 。
浑河流经沈阳城市中心 ,规划中浑河将成为沈阳未来城市 内河 。浑河流经沈阳规划区段为 57 km ,其中三环以内为 29 km , 规划水面宽 400 m。
环城水系主要由南运河 、新开河 (北运河) 、卫工明渠及沿途 5 个公园湖组成 ,全长 49. 7 km(其中南运河 14. 5 km ,新开河27. 7 km ,卫工明渠 7. 5 km) ,水面面积 1. 041 km2 。环城水系景观用水 引自浑河 ,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桥经闸门进行分流 ,分别进入 南 、北两条运河 ;卫工河水由卫工明渠引水闸引入北运河水 ,另 外接纳北部污水处理厂后排放的中水 。
(2) 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是研究动态过程的 ,因而可以 将 2006 年值代入进行计算 。对 2002 ~ 2006 年数据资料进行关联
·24 ·
度分析 ,在进行关联度分系时降雨量 、蒸发量 、地下水开采量 、水 面面积这几项因素作为子因素 ,地下水位作为母因素 。其分析结 果为 : 与地下水位数值关联度第一位的是降雨量 , 关 联 系 数 0. 532 7 ;其次是水面面积 , 关联系数 0. 333 5 ; 再次分别是蒸发 量 ,关联系数 0. 198 4 和地下水开采量 ,关联系数 0. 144 2 。
地表水面通常指由河 (渠) 道 、湖泊 (天然或人工湖泊) 、湿地 (天然或人工湿地) 及坑塘等形成的水体表面 [2] 。水面处在水域 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 ,具有两栖性的特点 ,并受到 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 ,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 ,与城市整体生 态系统息息相关 。水面能够起到补给地下水 、防止地下漏斗的 产生 、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 、防洪 、调节区域小气候 、休闲娱乐 、 美化环境的作用 。但是肆意改变水面面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 响 ,加紧城市水资源的短缺 。如大面积开发城市水景景观 ,会使 地下水补给量增大 ,地下水位短时间内大幅度抬升 ,影响建筑安 全 。因此 ,协调城市发展 ,正确处理城市水面变化对地下水补给 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04 566. 0 796. 1
19. 01
15. 498
37. 38
2005 628. 2 716. 6
19. 3
21. 306
38. 02
2006 400. 8 815. 5 平均 525. 84 1 041. 52
20. 3 20. 092
25. 806 17. 297 8
35. 37 36. 625 8
2. 2 模型建立
运用回归分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 ,选取降雨量 x1 ; 水面 面积 x2 ; 这两项作为输入因子 ,蒸发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 属负相关 ,暂不进行计算 。地下水开采量主要受人为控制 ,所以 也不作为影响因子代入计算 ;地下水位做为输出因子 y 。
得出预测模型 :
y = 29. 57940448 + 0. 012115738 x1 + 0. 039060228 x2 按第 1 自由度 2 ,第 2 自由度 2 ,显著性水平 0. 05 查 F 分布 表 ,得 F 临界值 19 ,而给出的 F 统计量为 24. 9852 , F 统计量远大 于临界值 。这说明自变量与输出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模 型精度较高 ,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
3 结 语
沈阳市属于北方严重缺水城市 。加大城市水面面积建设和
维护城市水景观 ,需要大量水源 。这无疑会加重沈阳市的水资 源短缺现象 。因此要根据沈阳市的实际情况 ,可以利用经过处 理的中水代替景观水 ,也可以利用地铁建设排水补给水景观水 源 。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 ,也可以美化环境 。
传统的计算方法大都只是在定性方面对水面补给地下水进 行了研究 ,涉及定量方面很少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而言 , 应考虑地下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 。应充分考虑南北方的差 异 ,不能盲目扩大水面率 ,必须在对城市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 基础上 ,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同时不对地下水位变化造 成不利影响 ,制定合理城市水面面积 。人们正逐渐把对合理水 面率的研究纳入水资源系统中来 。对于北方城市来说 ,冬季水 面与夏季水面天然条件相差很多 ,今后在这个方面可以进一步 探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