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概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意义识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理论基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住的知识数量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特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

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发明者

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1873年在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1880~1909年间相继在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

学及哈雷大学任教。1890年和A.柯尼希创办《感官心理、生理杂志》。艾宾浩斯对学习、保持和回忆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测定保持量,并以自己作被试,比较了学习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的不同速度,比较了学习材料的不同长度对学习速度的影响,考察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应。后人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所绘制的保持曲线,表明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的规律。

艾宾浩斯是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家。大学期间,他的兴趣在于哲学,并于187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的七年中,他在柏林、英国、法国致力于独立的研究。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科学。1867年在费希纳的《心理学纲要》的启发下,他决心像费希纳研究心理物理学那样,通过严格的系统的测量来研究记忆。艾宾浩斯关于学习和遗忘的研究被认为是他的创造天才在实验心理学上的真正伟大表现之一,是敢于进入真正心理学问题领域的第一人。艾宾浩斯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学纲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研究与评价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

其次,在学习时间或诵读次数以及识记间隔时间和识记方式等这些中以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都加以严格控制。至于主观条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

观条件保持一致。艾宾浩斯就是这样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材料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反复教育使记忆活化示意图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而成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中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使人具体地了解了遗忘的进程,从而能够针对遗忘的客观进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与遗忘作斗争,所以影响很大,他本人的名字出因此而与遗忘曲线联在了一起。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

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对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实验心理学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地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当然,他的研究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主要缺点有以下三点:一是他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二是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对一个科学家总的历史价值的一种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可以认为艾宾浩斯比冯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给联想或学习的研究带来了客观性、数量化和实验方法。正是由于艾宾浩斯的研究,才使联想的概念从只有对它的特性进行思辩的改变为借助于科学方法对它进行实验研究。另外,他对学习和记

忆的许多发展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可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的15次方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记忆法记忆曲线表

艾宾浩斯记忆法记忆曲 线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背单词就找个小本子窄窄的那种,每页中间对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每天背100个,分5组每组20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印象,基本上5~8分钟一组,全部5组大概看3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然后再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复习,基本每天进行的300~400个单词,新旧加起来,5.注意事项: a)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 b)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6.时间表(*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

第2天list3→4*list1→2*list3→4 第3天list5→6*list3→4*list5→6 第4天list7→8*list1→2*list5→6*list7→8 第5天list9→10*list3→4*list7→8*list9→10 第6天list11→12*list5→6*list9→10*list11→12 第7天list13→14*list7→8*list11→12*list13→14 第8天list15→16*list1→2*list9→10*list13→14*list15→16 第9天list17→18*list3→4*list11→12*list15→16*list17→18第10天list19→20*list5→6*list13→14*list17→18*list19→20第11天list21→22*list7→8*list15→16*list19→20*list21→22第12天list23→24*list9→10*list17→18*list21→22*list23→24第13天*list11→12*list19→20*list23→24 第14天*list13→14*list21→22 第15天*list1→2*list15→16*list23→24 第16天*list3→4*list17→18 第17天*list5→6*list19→20 第18天*list7→8*list21→22 第19天*list9→10*list23→24 第20天*list11→12 第21天*list13→14 第22天*list15→16 第23天*list17→18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使用方法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单词(转) 一、复习点的确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 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二、背诵方法: 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 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 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 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 三分钟) c) 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 d) 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 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 背一个lis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3.复习过程: a) 复习方法:遮住中文释义,尽力回忆该单词的意思,几遍下来都记不住 的单词可以做记号重点记忆。 b) 复习一个list所需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 c) 当天的lis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约12小时之后(最好睡觉前)复习 当天所背的list d) 在其后的1,2,4,7,15天后分别复习当日所背的list 4.注意事项: a) 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 b) 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 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5.时间表(左边序号表示第几天,*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 1. list1-2 *list1-2 2. list3-4 *list1-2 list3-4 3. list5-6 *list3-4 list5-6 4. list7-8 *list1-2 list5-6 list7-8 5. list9-10 *list3-4 list7-8 list9-1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自己总结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记忆方法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 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在美国1999年世界记忆学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成果,是“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定量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大脑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联想记忆,如图所示:这个是一个记忆事件,我们以一个记单词事件为例,当记单词事件发生后,你在几秒钟之内会产生一个“感觉记忆”,这个感觉记忆转瞬即失,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在3、4秒之内,这个在记单词时不会感觉太深,在什么时候感觉深呢?感觉记忆之后还会有一个“短时记忆”,也叫“工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现在学习研究界已产生重大影响。 1一般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2]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100% 20分钟后58.2% 1小时后44.2% 8-9小时后35.8% 1天后33.7% 2天后27.8 % 6天后25.4%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3]

曲线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他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兀,例如CEG,DAX。

如何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单词

如何利用xx记忆曲线背单词 很多人会被背单词难住,不知道要怎么背单词记忆效果才好?其实,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背单词也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艾宾浩斯英语单词记忆法,希望能帮到你。 xx记忆曲线背单词 一、复习点的确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 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二、xx记忆曲线背诵单词的方法 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 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 b)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

c)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d)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背一个lis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3.复习过程: a)复习方法:遮住中文释义,尽力回忆该单词的意思,几遍下来都记不住的单词可以做记号重点记忆。 b)复习一个list所需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 c)当天的lis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约12小时之后(最好睡觉前)复习当天所背的list d)在其后的1,2,4,7,15天后分别复习当日所背的list 4.注意事项: a)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b)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5.时间表(左边序号表示第几天,*号之后表示复习内 容) 1. list1-2 *list1-2 2. list3-4 *list1-2 list3-4 3. list5-6 *list3-4 list5-6 4. list7-8 *list1-2 list5-6 list7-8 5. list9-10 *list3-4 list7-8 list9-10 6. list11-12 *list5-6 list9-10 list11-12 7. list13-14 *list7-8 list11-12 list13-14

艾宾浩斯记忆法记忆曲线表

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 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 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 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 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背单词就找个小本子窄窄的那种,每页中间对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每天背100个,分5组每组20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印象,基本上5~8分钟一组,全部5组大概看3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然后再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复习,基本每天进行的300~400个单词,新旧加起来, 5.注意事项: a) 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 b) 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 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6.时间表(*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 第1天list1→2 *list1→2 第2天list3→4 *list1→2 *list3→4 第3天list5→6 *list3→4 *list5→6 第4天list7→8 *list1→2 *list5→6 *list7→8 第5天list9→10 *list3→4 *list7→8 *list9→10 第6天list11→12 *list5→6 *list9→10 *list11→12 第7天list13→14 *list7→8 *list11→12 *list13→14 第8天list15→16 *list1→2 *list9→10 *list13→14 *list15→16 第9天list17→18 *list3→4 *list11→12 *list15→16 *list17→18第10天list19→20 *list5→6 *list13→14 *list17→18 *list19→20第11天list21→22 *list7→8 *list15→16 *list19→20 *list21→22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英语单词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英语单词 词汇、语法是英语学习的根基与保证,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对于词汇学习,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种记忆单词的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所以我们一直在向学员强调反复记忆单词,但是如何反复记忆却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但是普遍的记忆规律是:在5 分钟后重复一遍,30 分钟后再重复一遍,

12 小时后,1 天后,2 天后,4 天后,7 天后,15 天后重复记忆,就会记得很牢。 具体复习时间表 一、复习点的确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 1. 第一个记忆周期:5 分钟即每隔五分钟检查前5 分钟的 2. 第二个记忆周期:30 分钟即每隔30 分钟检查前30 分钟的 3. 第三个记忆周期:12 小时即每隔12 小时检查前12 小时的 4. 第四个记忆周期:1 天…… 5. 第五个记忆周期:2 天…… 6. 第六个记忆周期:4 天…… 7. 第七个记忆周期:7 天…… 8. 第八个记忆周期:15 天…… 二、背诵方法: 1. 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 单词外观 b) 单词的词形及前两个中文释义 c) 简单的搭配 2.每个list 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 按平均5 页,每页按平均 15 个单词计,即为同学们复习计划每天需要记忆的单词的任务量): a) 背完一页(大约5-6 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一个list(大约30 分钟),回到第1 页开始复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遗忘速度曲线是学习必备知识

2011年04月07日 08:23:46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遗忘速度曲线是学习必备知识 复习巩固是记忆之母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

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曲线图及解析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曲线图及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

记忆,从而在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 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记忆单词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记忆单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是循序渐进的,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用这个遗忘曲线来记忆单词并不是他的独创,市场上早已有许多软件根据这个曲线来进行设计。有心人随便到书店里应该都能买到这类软件。我也使用了某套软件来进行辅助,确实很方便。软件的名字这里就不提了,免得有瓜田李下之嫌疑。 根据遗忘曲线的理论。制定一个时间表严格执行复习频率,就可以战胜遗忘。假设,你早上10点新学了30个单词,会读会拼写。那么大约在相隔4个小时之后再复习一遍,如果其中有一部分忘记的,马上再补回去。然后在晚上睡觉之前,再全部温习一遍。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把这50个单词复习一遍,晚上7点钟复习一遍。(也有人只需要在晚上复习一遍就可以了,因人而异) 第四天复习一遍。 第七天复习一遍。 第14天复习一遍。 第30天复习一遍。 第60天复习一遍。 一般来说,做到最后一个步骤之后,绝大部分单词都接近长久记忆了。假设这时候你的脑海里已经有了3000个单词量,不妨分成三组,每组1000个单词。以后每60天复习其中一组,按照这个频率下去保证在学习中再也不会忘记了。具体的频率和增减慢慢地自己会明白的。 如果是一般的中学生小学生,除非刚开始追赶学业,否则是不必每天50个那么多的。持之以恒的话,每天30个新单词就足够让自己单词这部分轻松无忧了。 对于刚刚知道这套方法的朋友,可以先每天20个试试看。到了寒假或者暑假,利用这套方法打一个大决战。比如初一的孩子,利用寒假中的15天,按每天70个单词把学校一年级到初二的英语单词全部拿下。并不困难。 我一开始也是忐忑不安,曾叔叔让我从每天30个单词开始练手。两天后我就发现原来不难做到。第三天他为了让我增强信心,提出让我试试看一天拿下100个新单词,只是好玩试试看的。 我把100个单词分成3组,每组33个来,学完第一组33个,休息两个小时,玩别的,放松大脑。然后搞定第二组,再休息两个小时,然后搞定第三组。到了下午4点,100个单词就全部会了。当然,这个过程中要记得根据几个小时复习一次的规律严格执行每一组的复习频率。到了晚上睡觉前,全部100个复习一遍。第二天,依照上面的规律复习一次或者两次就行了。 开始时我试验了两天每天100个的。简直自己都觉得像是神话。以前不知道时根本无法想象能够这样,背单词会这么简单。信心一下子就起来了。几天后曾叔叔叫我不用冲刺,放慢来,每天还要学别的,搭配着来。一天新增30个单词,跟玩似的。主要是心理对英语的恐惧大大减少了。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图及解析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图及解析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 篇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 我们提倡左、右脑并用,就会记得又快又牢,这是相对于单凭左脑记忆而言的。是不是说我们用左脑和右脑同时记忆就会 一蹴而就呢?并不尽然。我们还需要进行另外一项工 作——适时复习。适时复习是记忆的朋友。德国心 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曾经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绘制的著名的“遗忘曲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指出,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由此得出7次复习时段,即:学习过后的第20分钟、1小时、2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可以做到终身不忘。 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识记材料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时间内稍加复习就可以“记忆犹新”,否则就会“形同路人”。我们在复习功课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就像是新的似的,就是复习的时间太隔长了的原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以后可就要注意?!可千万别以为什么时候复习都是一样的。那么,涉及到具体的复习时间是什么时间呢?根据遗忘曲线,科学家们对复习时间做了科学的安排,大家按照这个时间去复习,省时省力效果好。具体复习时间是: 第一次:20分钟 第二次:1小时

第三次:2小时 第四次:1天 第五次:1周 第六次:1个月 第七次: 3 个月 篇二:学会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与复习 这个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如潮水般汹涌的遗忘,从中观察时间间隔20分钟,1小时,8-9小时一天,两天,31天我们不复习会记的所学的百分之多少,对此先给一个复习的方法复习点的确定 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都理解错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都理解错了! 【来源】《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漏屋著 一提到机械记忆的背诵单词,很多人都会说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光听“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这个名字就够给力的,再一看这个带着 夹鼻镜大叔的照片,还有个什么曲线,更加显得权威无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也是各种机械记忆学习法的主要依据。但时下很多流行的,很多宣称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开发的“单词记忆法”,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理解却是错误的,那么学习方式中自然也是存在错误的了。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下面就来看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听一个中国传统相声《黄鹤楼》和《汾河湾》中,有关“忘词儿”的段子吧: 大叔跟帅哥在一起表演唱一段戏,轮到大叔唱的时候,大叔老是“掉链子”唱不上来,于是帅哥开始质疑大叔的能力。 哥:“你到底会不会啊?” 叔:“会倒是会。” 哥:“忘了?” 叔:“没忘。” 哥:“那你倒唱啊?” 叔:“想不起来了。” 哥:“那不一样嘛。” 叔:“那不一样!忘是忘,想不起来是想不起来。想不起来不是全忘,不是满忘。就这一句想不起来,你一提我就知道了。你提一句大不了我也小不了你,人有失手马有乱蹄,惯骑马惯跌交,推小车子备不住要倒,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脚的,吃烧饼没有不掉芝麻的,吃饭没有不掉饭米粒儿的,各位没挑眼你挑什么眼呐你!” 大叔听帅哥说他“不会”急眼了,觉得说他“忘了”也是冤枉他了,他只是想不起来了,并没有忘。大叔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我一经提醒就能顺利唱出来,这跟辅导一个对唱词一点儿也不会的新手相比,显然容易得多。这证明我对唱词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记忆,所以我是有一定的功力的人才,你不应该笑话我。”这跟艾宾浩斯有什么关系?呵呵,大叔的辩护词,正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的核心。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关系在哪里。 艾宾浩斯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遗忘特征,是对刚记住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最快,随后遗忘速度逐渐减缓。比如刚成功背诵的内容,过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介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然后如图所示: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8-9小时之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北京教育科技部门曾经就记忆培训效果跟踪评估,并结合个人差异做过类似研究后,发现: 学习以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就会快速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相应减少(这时候其实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 如果随便安排一下复习(有复习安排,但是不科学),对记忆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遗忘掉一大部分。 然而,在学习结束后就尽快合理安排复习,虽然会有遗忘,但是时间久了,基本不会遗忘太多的东西,而且因为“温故而知新”的缘故,甚至会比刚刚学习结束以后有所提升。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复习运用完整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复 习运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遗忘曲线。 遗忘由德国心理学家(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般规律 (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 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即着名的。 [2] 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 运用 复习点的确定 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背诵方法 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 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艾宾浩斯学习曲线

艾宾浩斯学习曲线,超循环背诵大表,万能学习图表 内容详解 一、关于艾宾浩斯曲线 1、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 人脑经历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 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 ”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 孰不知,要想做 而忽视了 后期的保持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 提取的过程, 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 ,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 10%, 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 却忽视了记忆中的 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1、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 (Herma nn Ebbi nghaus , 1850-1909), 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而 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 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 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 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 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 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 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 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 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 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 好学习的记忆工作,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 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 也就是那些 asww , cfhhj ,ijikmb ,rfyjbc 等等。他经过对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说明

1、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1、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