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2021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特制定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要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增强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凸显课程评价的针对性和丰富性。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 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教材,了解分析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第2 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和名家名篇,理解编者意图,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多角度解读教材。

第3 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明确具体,落实语文要素,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有可检测性,避免泛语文化,防止拔高要求。

第4 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学生的识字起点,培养主动识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大胆表达,注重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5 条依据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整合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特别要注意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不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且能掌握一定的交际方法;习作要清楚能力序列螺旋上升要求,恰当把握表达训练要素;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学科特点,重在提高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 条坚持启发式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任务要明确,时间要保证;合作学习内容要恰当,任务分配要明确,时间安排要合理;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情境化、语文化、有思维含量。合理选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第7 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精选有针对性、实践性、多样化的作业,提倡设计分层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体验性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第一学段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第二、第三学段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保证每天的语文课中学生有不少于10分钟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随堂练习,将《语文作业本》中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要适量,做到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 条拼音教学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拼音教学要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保证拼音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采用做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效率。正视差异,体现弹性,不进行"拼音过关"测试。

第9 条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重视整体识记,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多种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次复现,经常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第10 条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开展识字教学。要求认读的生字,能了解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别,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会写的字,既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别,还要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有特点的生字可以适当进行字形分析。

第11 条重视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用好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第12 条阅读教学一般应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先引导学生初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再细读,品味语言,融入审美;最后内化语言、升华情感。阅读理解要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语言形式到语言内容,再从语言内容回到语言形式。阅读要全程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

发展思维能力。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拓展的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提倡大量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适度进行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第13 条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 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读书要有一定的速度,应加强猜读、跳读、浏览、有目的的阅读、阅读批注与提问等方法策略的指导,注重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

第14 条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语,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按学段目标逐步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要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积累教材中的古诗文,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 条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写作起始阶段应尊重学生习作的语言个性,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尽量少干预,不说教。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 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要做好习作单元、单元习作、小练笔、单项练习的相互配合。第一学段要抓好"字词句运用"和"课后练习"的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