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樟柯电影作品的视听语言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贾樟柯电影作品的视听语言特色摘要:贾樟柯擅长使用的固定镜头、肩扛镜头来记录农村小城镇中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自然色彩的运用,大量方言的使用,还有流行歌曲的直接应用,在反映普通人物内心的同时也在提示我们要保护民族文化。

关键词:纪实主义农村小城镇方言视听语言

贾樟柯深入骨髓里的农村小城镇情节,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关注普通人物,忠实于纪实主义风格影片的创作,等等这些都是他特有的电影艺术内涵,在研究其影片之后,我认为他的影片在色彩、声音、音乐、语言、镜头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视听语言风格,本文将通过对贾樟柯影片的分析,浅析其视听语言的独到之处。

(一)色彩呈现

色调的基本功能在于可以展现空间和作为场景视觉风格的一种修饰;更复杂的表现功能是使场景、画面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实现某种对比,从而具有表达的意义。[1]忠实于纪实主义色彩的贾樟柯,为了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自然色彩的运用成为其电影的主色调,采用朴实的原生态色彩元素,甚至是昏暗色调作为其影片的色彩主题。《小武》出场的大环境是在山西汾阳,灰黄的土地,灰暗的汾阳小县城,街道两旁灰色的水泥杆,还有就是灰色的墙壁上贴满了灰色纸张的小广告,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有男主角小武一头长发,低着头、夹着烟,无精打采地在灰色的汾阳小县城街上游荡,贾樟柯通过小武身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介绍,映照了处在社会变迁

中农村小城镇人们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他们的生活状态在贾樟柯的刻意描述下,表现出对未来的不明朗。《站台》的色调给观众的感觉依旧是灰色的,影片中大的背景是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瓦房、灰色的砖墙,灰色的矿山和黑色的煤,在被灰色笼罩着的《站台》里,他却有精彩的色彩运用表现,特意拍摄冬日里亮色的积雪与这些灰暗的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站台》中的人们精神世界的冷清孤独。《任逍遥》的背景是“煤城”山西大同,贾樟柯在《任逍遥》的导演自述里这样说:“这灰色的工业城市因全球化的到来越发显得性感”。[2]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平房已经坍塌的不成样子,垃圾堆到处可见,杂乱堆放的碎砖遍布在工地上,还有就是拾荒者的背影。《世界》里的色调也是如此,虽然故事发生在首都北京,但是影片中很少能看见首都的华丽色彩,更多的是展示了北漂一族生活环境,而贾樟柯电影中的北漂一族恰恰是处在中国农村小城镇中的普通小人物,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居住的宿舍杂乱不堪,就连吃饭的小餐馆里也弥漫着烟雾,他们的工作的地点却是北京的世界公园,通过这种巧妙地安排展现了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小人物们艰辛的生活状况。《三峡好人》中,穿着灰色衣服的韩三明,皮肤也是那么黑乎乎的,长江边上灰旧的货船,灰色同样充斥着整部影片的画面,这种色彩的运用,以及巧妙地故事情节,再现了搬迁中三峡的人和物,在叙事的同时也在告诉观众三峡需要被关注。《二十四城记》中通过将灰旧的街道、废旧的机器和厂房,附近居民小区楼上挂满了晒洗的衣物等细节一一展现在荧幕上,再现了搬迁中

的军工厂。贾樟柯对自然色彩不做任何修改就直接使用的色彩运用手法,真实再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农村小城镇里人物的生存环境,这也是他追求纪实主义风格的完美表现,也是他深入骨髓的农村小城镇情怀的再现。

(二)声音呈现

电影中的声音并不是机械地反映现实世界的简单工具,而是创造性地展示银幕艺术世界的重要元素,它具有独特的造型价值,能和影像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电影的艺术创造。[3]社会变迁中出现的声音,我们很少有意识的去加以利用和记录,而贾樟柯却将它们细致的加工和处理,他把社会变迁中出现的典型事件作为影片的背景声音素材留存起来,他特别擅长于捕捉那些瞬间逝去的声音,例如广播,它在中国社会传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能够很好的利用广播发出的声音,通过把此类声音加入到影片里,去真实的展现农村小城镇中人们的精神和生活世界,再现社会大变迁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如《小武》和《站台》中都出现的广播声音。在《小武》中出现的广播声音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汾阳县公安局、汾阳县人民检察院、汾阳县人民法院、汾阳县司法局,关于敦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为了进一步加强一整两打斗争,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社会治安整治活动,目前这一活动已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此时,梁小武正在县城里准备去“工作”,贾樟柯对这个片段里声音的处理,是为小武最终被抓捕做铺垫。《站台》中几次出现的电视画面和广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像革命歌曲的声音、为刘少奇

平凡的广播、国庆三十周年的消息,这些不同时期的广播,内容丰富,恰当的渲染了影片的氛围。《三峡好人》中韩三明和小马哥的手机彩铃是《好人一生平安》和粤语歌曲《上海滩》,电视画面里播放的是三峡搬迁移民泪流哭泣与不舍的场面,还有船上小男孩唱《两只蝴蝶》的歌声,此时画面固定在了一位寻找丈夫的护士身上,寓意十分明显。贾樟柯将手机彩铃、歌唱声、电视播放等声音组合在一起,引用到电视画面里,构成了贾樟柯电影独特的视听元素。《二十四城记》中,贾樟柯通过将嘹亮的军号,成发工人歌唱声音,高音喇叭播放的歌声,音乐《谢谢你》等等不同时代的声音、自然的声音与特定的画面相互组接在一起,讲述了三段爱情故事,再现了搬迁中的军工厂。

(三)音乐呈现

对贾樟柯电影熟悉的朋友们来说,我们可以容易的发现,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影片去单独创造片尾曲、主题歌,而是把那些当时或现在流行的歌曲,直接拿来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中去。例如,《小武》中小武对“心雨”的深情演唱,虽然唱得的跑调,可那是刻意的安排,意在暗示他即将面临着失恋。又如《三峡好人》中的一位少年,演唱了“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再来看看影片《二十四城记》中被采访的人,而这些人给出的答案是,唱得比说的话还多。另外两部影片《站台》和《任逍遥》更是直接以歌曲名来命名。对此,我们不难看出,贾樟柯恰当的在影片中运用流行音乐,不仅起到定位时代背景和时间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对时间的界定来渲染烘

托影片的主题和气氛,他巧妙地将恰当的人物心理状态和准确的时机相结合,化有限为无限,放大音乐的力量,贾樟柯发展了音乐在影片中的传统作用,利用特定时期中出现的特色音乐渲染了主题,用歌曲代替对话和独白,更是对其影片风格的补充,将音乐加入到影片的叙事中去,也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常常让观众感动不已。

(四)语言呈现

通过认真研究贾樟柯电影后,我们不难发现他还擅长于在电影

中使用方言甚至全部使用。我们也容易理解,只有一个人在说方言的时候,才能尽情地、准确地表达自己,但是我们却发现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的影响力正在被削弱。贾樟柯影片中方言的使用,其目的一是提醒在社会大变迁的时刻,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方言,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元素,告诉人们要重视对方言的保护。二是要认真对待多样化地人和物,社会始终在变化发展着,《小武》中的大背景是在改革开放之际,影片反映的内容是在金钱至上的时代环境下,他的亲情、爱情、友情承受不住金钱的“冲击”,被一一击碎。《任逍遥》中正直奋斗时期的青年却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繁华的《世界》中,通过对比反差,观众很容易看到贫富的巨大差距。我们可以从贾樟柯的电影中看出,其影片的声音作用要远远大于画面的功效,大量的使用方言,更容易去反映影片中人物的状态,还原了故事情节,给原本平淡的场面增添了活力,也丰富了叙事方式。贾樟柯的方言使用技巧,让我们欣赏到其电影艺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