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特征的不同

合集下载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提纲】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提纲】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际秩序演变第14课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背景(1)19C晚期~20C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

(2)根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矛盾激化;(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协约国集团(英法俄)VS 同盟国集团(德意奥);(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二、过程1、战线:(1)西线【决定性战场】:英法vs德军;(2)东线:俄VS德奥联军;(3)南线:俄、赛VS奥军;2、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首次使用毒气弹,时间最长,转折点)1916年,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1916年,日德兰海战(制海权在英国手里)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美国、中国参战,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4、影响:(1)经济: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萌芽;(2)政治: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改变世界格局;A、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B、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①欧洲在国际上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意等国受到重创。

②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科技: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5)思想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和平主义)。

三、战后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定义: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缔结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系列国际条约,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1.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日本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严重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和自然资源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的,只能借助军事侵略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市场、资源和资金问题。

因此日俄战争的爆发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经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也由此展开。

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1885年前后,日本出现了创办企业的热潮,机器工业迅速发展。

到1893年,日本共有工厂3019家。

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日本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使它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

再加上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又向日本支付三千万两白银,总计二亿三千万两。

日本在得到这笔巨款后,主要用于扩大军备和兴办企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从1894年到1902年,日本建立的公司和工厂,分别增加了5.2倍和1.3倍。

公司的资本,1903年比1894年增加了3.3倍。

据统计,在甲午战争后的10年内,日本各个工业部门的公司总数,已由2844家增加到8895家。

不仅数量激增,而且机械化程度也迅速提高。

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成品与半成品的出口的增长,特别是1887-1892年的5年间,纺纱设备扩大了5倍,产量扩大了9倍,资本比重占全部工业资本的40%以上。

除了发展最快的纺织工业外,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也得到巨大发展。

为了发展钢铁工业,日本于1897年开始创办规模空前的八播制铁所。

这家工厂成为日本钢铁工业大发展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日本的生铁产量和钢材产量1904年分别为68000吨和59900吨,1905年则上升为79000吨和71100吨。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重工业的其它部门也跟着发展起来。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面临严重威胁,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都使得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结果: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改革不彻底,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不同点:不同之处:①背景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面临民族危机; 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比较相同点:(1)背景:①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③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都面临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2)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作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社会背景 (1)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较高于中国 (2)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改革的进程或具体措施 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

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无兵权、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大国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 (2)列强集中侵略中国。

(1)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19世纪60—90年代,当我国以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19世纪60—90年代,当我国以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发展表现 (1)工业化高潮的出现
(2)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 发展
①政策:对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营企业以低 廉价格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②作用:使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大资本家变成工 矿业主,并迅速发展成为“财阀”。
什么是“财阀”? 日本战前的金融资本集团的通称。在日本,由于金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日本垄断财阀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封建性——在政府的保护下较早产 生,大多由旧式的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
(2)具有野蛮的军事性——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水平所致,财阀和军阀相勾结。
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发展表现 (1)工业化高潮的出现
(2)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
19世纪60—90年代,当我国以“中体西 用”、“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正 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不 甘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进行了划时代的明 治维新,9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无情的检 验了这两场几乎同时代的自强运动。回眸 甲午风云,悲愤之余我们不禁沉思:明治 维新究竟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
迅速崛起的日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影响)
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
——君主立宪政体;
军事上: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发展表现 (1)工业化高潮的出现:
①时间:19世纪80年代。 ②行业: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分发展迅速。 ③作用:近代化棉纱厂抢占国内市场,驱逐进口的 洋纱,又向国外市场销售。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四)垄断特征: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 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因此被称为“军事封 建帝国主义”。
七、日本:
(一)经济状况: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二)发展原因:①明治维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对外掠夺以满足其市场 和资源需求。④政府保护、扶植下产生垄断组织。
(二)美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 原因和启示?
(1)共同原因: ①政治稳定: ②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资金充足: ④技术先进: ⑤资源丰富: (含:政治 (局)稳定;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充足的资金和资 源;重视科学技术;稳定的国际环境等。
(三)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三)垄断特征: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 式,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三、德国:
(一)经济状况: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 于美国,工业总产值从1870年的第3位跃居世界第二位。
(二)发展原因:①1871德国的统一,开辟了统一的 国内市场;②1870普法战争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 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③取自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 为其补充了重要的资源;④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
五、法国:
(一)经济状况: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到19世纪 末,其工业生产总值降到世界第四位。
(二)发展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雄厚;②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推动。 (三)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 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②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不利于 采用新装备和新技术;③1870普法战争大量的赔款;④垄断资 本家把大量的资本投资到信贷领域,而不是投资在生产领域, 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⑤投资国外远远多于投资国内。

世界l历史上——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世界l历史上——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例题7】英国何以成为工业革命的 先驱国,又何以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
【例题5】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1861年改革废除了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农奴制度,使俄国 资本主义又获得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而迅速发展起来。 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的大量存在,工业发展依赖外国 资本,国内资金缺乏,沙皇仍拥有绝对权力,这一切都严重 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之在生产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和工业产量上,仍旧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0世纪 初,继其它国家之后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改革不彻底, 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在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中, 垄断资本同封建残余紧密结合。由于经济薄弱,工业生产落 后,难于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只有依靠军事侵略的手 段,力图通过殖民掠夺来弥补其财政资本的不足,以便推行 霸权政治,参与瓜分世界的斗争。因此,被称为“军事封建 帝国主义”。
【例题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2)资本主 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①突出表现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 各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比重的地位的 变化。美、德的发展赶超英法②缓慢与迅速 是相对比较、国家与国家之间横向比较而言。 即使是英法等发展较缓慢的国家就其本身而 言速度也是迅速的。③发展迅速也不一定就 比其它国家强。
【例题3】“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 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 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 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结合恩格斯这段话,想一想如何评价垄断组织? (1)垄断及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 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极大 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 有计划生产,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生产的 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这就 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一)·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一)·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

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以及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无能,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一、西方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1、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在长达54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2、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注意:这一时期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四国,但由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侵略扩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1)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它们将开放通商口岸放到显著位置;(2)作为封建国家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俄国的扩张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它以直接吞并领土为主。

在俄国吞并的领土中并没有带来新的资本主义因素。

所以,严格的说,它的扩张活动,不是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华,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

世界近代史题库

世界近代史题库

世界近代史题库《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库导论话题一.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

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2.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此功能?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经济发展趋势各有什么特点?造成经济发展不同点的根源是什么?4.到20世纪初,世界现代化运动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第一章名词解释1787年美国革命“独立阵营”宣言飞扬派、吉隆德派、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热月政变、雾月政变、第18政变、拿破仑、拿破仑帝国、紧缩之战、百日王朝1、简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举例说明人民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3.用历史事实解释人民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4.简要描述雅各宾政权颁布的土地法令的内容和功能。

5.简要分析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6.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简要分析。

7.简要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论述题1.试着描述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试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

3.试图描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4.试着解释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5.试概述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6.试评价拿破仑政权。

7.试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第二章术语解释1848年欧洲革命法国二月革命德国三月革命“铁血政策”“普鲁士道路”俾斯麦“宪法纠纷”普法战争西西里起义加富尔加里波第西进运动林肯《解放黑奴宣言》《宅地法》南方重建日本幕府倒幕运动戊辰战争明治维新彼得一世克里木战争废除农奴制法令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简短回答问题1.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是什么?2.简述法国二月革命过程,并评价其影响。

3.简析德国1871年实现统一的原因。

4.简述德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5.简要概括意大利统一的意义。

6.简述美国领土扩张及其手段。

7.简评林肯和人民群众在内战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注意到这两者提法上的这种细微的差异,说明你是个思维慎密的人。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两种提法是有区别的,下面谈谈我的理解同时希望各位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着眼于俄、日两国垄断产生和进入帝国主义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同时要重视军事封建性与两国垄断集团的关系。

俄国垄断的产生,与同时期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更多的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发生重大变化,也即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并主导了国民经济,从而向帝国主义过渡。

同时俄国的封建势力仍很强大,贵族地主经济上仍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政治上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沙皇政府又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我的理解,其封建军事性与垄断集团基本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所以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的垄断集团则是在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下,更多的是由原来的封建财阀转化而来,垄断集团自身就带有极强的封建性,同时垄断集团又与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所以,日本的垄断集团与封建军事性是直接的紧密结合的关系,两者相包容,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