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教案

合集下载

俄国与日本改革复习教案(五篇模版)

俄国与日本改革复习教案(五篇模版)

俄国与日本改革复习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俄国与日本改革复习教案俄国与日本改革复习教案威远县两河镇中心学校徐强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作用和影响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培养学生改革意识和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

二、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难点:改革的背景和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探究、问题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中,英法美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革命,俄国和日本又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新课:1、学生看书并完成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的知识结构(中考直通车P52考点2)2、教师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及目的和内容中的“赎买”“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

”的理解。

3、学生看书并完成日本明治维新一课的知识结构(中考直通车P52考点3)4、教师强调: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5、学习比较:两个改革的异同之处。

(见PPT)6、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7、课堂巩固练习(2017内江中考P 91—93)小结:改革是强国富国之路。

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也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快速地发展,才能使我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业布置:制作一个比较学校表(见PPT样表)实践反思:教师的鼓励能够推动那些已形成成熟认识或半成熟认识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点燃他们对课堂的热情之火,同时也能“迫使”那些课堂上的“旁观者”努力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思维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言时,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切不可催促,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

2017年3月第二篇: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危机2.时间、人物: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俄国、日本的转折》教案.doc

《俄国、日本的转折》教案.doc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

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

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复习导入: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美国、法国)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除了英、法、美之外,还有俄罗斯和日本,那么,这两个国家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这将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四、讲授新课(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学生阅读书本,探究问题:(1)、为什么改革?(2)、怎样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影响?2、师生讨论,明确答案(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俄国11年改革1.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俄国1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俄国11年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1.2 教学内容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农民起义和农奴制的矛盾俄国1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解放农奴和土地改革俄国11年改革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社会矛盾的缓解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国1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二章:日本的明治维新2.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2.2 教学内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黑船来航和日本的封闭状态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三章:俄国十月革命3.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俄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起义和内战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结果第四章:日本的二战罪行4.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掌握日本二战罪行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分析日本二战罪行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2 教学内容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对中国和亚洲的侵略和战争日本二战罪行的具体内容:战争暴行和战争罪行日本二战罪行的影响: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日本二战罪行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第五章:战后日本的发展5.1 教学目标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掌握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分析战后日本发展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5.2 教学内容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重建和高速增长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民主化和和平主义战后日本发展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日本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第六章: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6.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俄国国内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分析俄国国内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背景和原因: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和白军的反抗俄国国内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三年内战和关键战役的分析俄国国内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国国内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第七章:苏联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7.1 教学目标了解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成就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7.2 教学内容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结果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成就: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苏联的崛起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成就第八章:苏联的解体与俄国的转型8.1 教学目标了解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分析苏联解体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8.2 教学内容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苏联内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苏联解体的过程: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改革和独立运动苏联解体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俄国的转型和现代俄国的挑战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第九章:日本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奇迹9.1 教学目标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重建过程掌握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重建:美国的占领和改革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后日本经济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日本的崛起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重建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和影响第十章:俄国与日本的当代挑战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掌握现代俄国和日本应对挑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分析现代俄国和日本的未来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现代俄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地缘政治困境现代日本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老龄化、经济停滞和外交关系现代俄国和日本应对挑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现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现代俄国和日本应对挑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包括十个章节。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整体构思教材分析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进人蒸汽时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历史的角度看,本课内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的表现。

从现实的角度看,通过本课学习,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二目日本明治维新。

两目内容讲述两国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对两国的历史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

难点:两场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究;尝试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2.问题教学法:教师指导下的分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资料,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3.采用史论结合、一体两辅的教学法,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农奴制的危机2、1861年改革的内容3、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二、日本明治维新1、幕府统治危机2、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内容3、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在19世纪中期,世界上兴起了一股资本主义浪潮,中国的近邻俄国、日本两个国家进行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即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俄国的情况。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掌握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转折过程;(3)能够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改革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原因及意义;(2)运用史料对比法,探讨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如何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改革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2)提问:这些改革对国家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史料对比法:(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比较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异同;(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思考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1)教师点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强调改革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但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四、课后作业2. 思考: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复习教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复习教案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3、中招考点:
分析近7年河南中考可知,本知识点是高频考点,命题素材为文字与图片型材料。已考查过的角度为改革的影响、内容和颁布法律文件的内容和影响。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3、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努力发展教育
C.文明开化D.发展近代工业
4、(06常德)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三、能力提升
1、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这对俄国以后有什么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也使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展的道路,对中国的侵略有哪些?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有什么关系?
复习指导二
1、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对比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
一、
1、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上最典型的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技术(制度、思想……);重视教育.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3、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俄国与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难点分析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俄国农奴制改革设疑:1861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归纳:(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需要高价赎买。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发学生思考: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面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所以,改革后沙皇代表的贵族地主统治没有动摇,因此,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课堂练习“动脑筋”讲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

第17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

第17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

第17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中对俄国的改革一课的要求是: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结合当时整个世界的大潮流、大趋势,俄国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将本课的教学立意确定为: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带来社会的进步,但不能真正注重民生的改革又注定不能长久。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统治者在世界潮流下为维护统治所采取的手段,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等要素,但实质是对农民的剥削,也未改革政治制度,结局令人唏嘘和反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俄国历史上有位沙皇叫做亚历山大二世,中国人说起他,只有一个“恨”字,因为正是他在位时期俄国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美国人说起他,只有一个“爱”字,因为正是他将阿拉斯加地区贱卖给美国,而后者在那里发现大量石油等矿产。

俄国人说起他,真是“爱恨交织”,有人称他为伟大的“解放者”,也有人一生致力于杀死他,以至于他得了个很囧的称号——“遇刺之王”。

到底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他主持了一场改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了解背后的真相。

【设计意图】亚历山大二世是本课的主人翁,以这样的方式出场,一是将他同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二是创设悬念,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俄国人对他“爱恨交织”的感情也为后面评价这场改革做铺垫。

一、潮流与阻碍教师:改革必须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1.【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结合所学,说一说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俄国的发展情况,完成下表。

得不为,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当时世界发展潮流与俄国的落后,理解改革的时代推动力。

2.百年前的先行者:彼得一世改革教师:其实早在18世纪初期,沙皇彼得一世就敏锐观察到了西欧世界的急剧变化,他顶着巨大压力,在俄国进行了最早的一场近代化改革。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归纳:①政治上,设立参政院;②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③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④发展文化教育;⑤改革社会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农奴制的存在B.大贵族势力强大C.国家四分五裂D.文化教育落后2.俄国与英法两国展开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是
A.争夺地中海霸权B.争夺黑海海峡控制权
C.争夺里海控制权D.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自下而上的封建改革D.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包括
①大名②新兴地主③天皇④大商人⑤将军⑥武士
A.①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④⑤
5.最早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
6.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倒幕运动D.“尊王攘夷”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