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上行模架预压

3、移动模架预压1)预压荷载和范围:预压范围主要为腹板和翼板交点间部分,翼板部分由于重量小,对移动模架变形影响不大。
移动模架预压荷载按该部分箱梁自重的1.2倍计算(芯模、人群荷载及结构物自重),即32米预压荷载重量为:920吨。
箱梁预压荷载在移动模架变形稳定后拆除。
移动模架预压采用底板范围内混凝土块加载,翼板部分采用两排混凝土块加载。
单位:mm 2)加载加载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四级进行,即30%、60%和90%、120%的加载总重,每级加载后均静载3小时后分别测设移动模架的变形沉降量,做好记录。
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变形稳定后,方可进行卸载。
卸载应分级进行,及120%-90%-60%-30%-0.每级卸载后均静载1小时后分别测设移动模架的恢复量,做好记录。
移动模架预压加载示意图:压载30%断面压载60%断面压载90%断面压载120%断面3)沉降现测a.仪器配备莱卡TC1201全站仪,标称精度2mm+2ppm;DSZ2水准仪+测微器+铟钢尺一套,DS2水准仪一台;b.测点布置移动模架置设五个观测横断面,即小里程支点、1/4跨、1/2跨、3/4跨、大里程支点五个断面。
每个断面设5个测点,即基础左右翼缘板各一个点,底板左右腹板对应处各一个点,腹板中心线一个点。
c.观测阶段观测分成六个阶段:预压加载前,30%荷载、60%荷载、90%荷载、120%荷载、卸载后。
每个观测阶段要观测2次。
堆载结束后,测量观测6个小时安排一次,当沉降变形趋于稳定方可卸载(沉降两次差值小于1mm),卸载后继续观测一天。
注意观察过程中如发支点异常或局部位置和变形过大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d.观测成果沉降观测数据要如实填写在沉降观测记录表上,计算出移动模架弹性压缩量及变形量,支架的弹性压缩结果用于移动模架预高设置(底模预高),绘制加载-移动模架沉降变形曲线。
根据以上资料和设计院提供的梁的张拉起拱度综合计算设置支架的预拱度。
预压方案

移动模架造桥机预压方案一、试验对象及其目的:1、试验对象为MZ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跨度为32.6米。
2、试验目的: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需对造桥机进行预压试验以检验造桥机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
通过模拟造桥机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造桥机主梁框架及其附属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杆、梳形梁、墩旁托架等)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
通过其规律来指导造桥机施工中模板的预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层浇注的顺序。
二、试验方法概述及试验地点:试验方法就是模拟该孔砼梁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
1、关于载荷:简支砼箱梁长32.6米,计算重量约为900吨,涨模系数取1.02倍,另外内模重量约为50吨,因此重载试验的载荷为900×1.02+50≈970吨。
其中位于墩顶部分的砼梁约35×2=70吨重量由墩顶直接承受,此外不再增加额外的载荷,故现场应模拟施加总载荷约为900吨,其沿纵向30米长度方向分配,平均30吨每米。
模架横向受力线性分布图如下(由于顶板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同通过芯模传递到底模,故顶板荷载要与底板荷载叠加):5kN/m 5kN/m15.9kN/m70.75kN/m70.75kN/m模架横向受力线性分布图2、关于混凝土浇注顺序:箱梁混凝土浇筑采用连续整体灌筑,灌筑时纵向分段,水平分层,连续推移方式进行,从一端向另外一端浇注,距末端5m 时从末端开始浇注,合拢段位于距一端4m 处:① 灌注的原则是分段分层,灌注顺序是由下而上同,由低向高进行。
② 首先灌注底板,并由低的一端向高的一端进行,避免砂浆集中而流入支座处,防止收缩裂纹的产生,底板同一断面混凝土灌筑顺序为先腹板根部后底板。
③其工艺斜度视混凝土坍落度而定,当坍落度大于12cm 时,工艺斜度宜不大于5°,灌注腹板采用水平分层,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30cm ,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④ 最后灌注顶板,为避免模板支架变形而产生裂纹,顶板宜采用由外向内的灌注顺序。
移动模架预压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LJ9合同段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编制地点: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下社乡龙华河1号大桥19#盖梁预压方案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17日,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LJ9合同段龙华河1号大桥19#盖梁碗扣架进行了预压试验。
本次预压加载试验参加人员有:五盂高速公路局工程监理三标段监理部: 监理工程师秦春华,现场监理员东伟.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LJ9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项目经理刘宏伟,项目总工田培明,副经理邬晓翔,副总工高菲.技术质量部:高菲马占军.测量队:测量队长杨东坡,副队长甄宗勇,测量员丁浩.试验室:试验室主任轩军防,试验员陆海、黄磊.本次盖梁碗扣架预压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我公司承建的龙华河1号大桥是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上跨越龙华河的一座大桥,位于盂县下社镇碾子坪村西约100m处,本桥中心桩号为K36+700,右前夹角为90度。
龙华河1号大桥施工图设计方案为上部采用20×2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门式墩,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
1.2 工程地理位置及自然地形地貌特征:桥址区地貌单元属堆积侵蚀山间谷地区,微地貌为龙华河河谷及I级阶地。
两侧桥台均位于龙华河I级阶地上,地形平坦宽阔,与河床相对高差约1.54~3.75m,地表覆盖薄层粉土;河床弯曲,表层由卵石层覆盖。
1.3 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桥面净宽:2×净-11米3、设计洪水频率:1/100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2、预压试验方案2.1预压试验目的及依据(1)为了检验碗扣架受力状况,各部位的强度与刚度碗扣架在盖梁施工全过程的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量,同时检查各部位连接情况,确保盖梁浇筑过程安全与质量。
(2)根据预压弹性变形量,以及设计拱度值、张拉反拱值,对盖梁碗扣架底模设置合理的预拱度,确保盖梁浇筑完成后消除自重产生的挠度值,以及张拉完的反拱值,所以盖梁模板组装后应进行模拟盖梁施工过程的加载预压。
1.移动模架超载预压施工方案

移动模架预压施工方案对务山特大桥上部结构除主跨为(64+108+64)连续梁外,其余均为双线整孔箱梁,包括24米箱梁31片,32米箱梁76片;浦尾山隧道出口路基改为状元内大桥通过后,新增32米箱梁7片;共有114片。
拟投入4套下承式移动模架用于现浇施工,4套模架全部委托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并加工制作。
每套均需预压后方可用于施工。
移动模架运输到工地后,先在墩台处拼装,按照设计预拱度调试完毕后,施工前必须进行超载预压,以验证移动模架造桥机结构强度和刚度,消除移动模架非弹性变形,为箱梁的线性控制提供依据。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我部进场4套32米移动模架造桥机。
⒈超载预压目的移动模架造桥机超载预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a、实测箱形主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挠度变化值,验证其与理论挠度值的偏差有多大,为箱梁施工中预拱值的设置和全桥线形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b、为了消除箱形钢主梁中非弹性变形;c、验证箱形钢主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实测其抗弯能力,保证移动模架施工的安全。
⒉移动模架的预压试验移动模架运输到工地后,按照牛腿支架、推移小车、主梁、横梁、底模、侧模的顺序组拼,按照设计预拱度对底模和侧模安装调试完成后,填写移动模架检查记录表。
预压试验之前,布设沉降观测点,采用汽车吊配合人工进行模拟箱梁施工过程的砂袋堆码预压试验。
堆载预压期间沉降观测的同时,采用经纬仪对主梁横向变形进行观测。
具体施工操作要求:2.1预压重量的计算预压重量按MSS32-900移动模架在箱梁施工过程中最不利状况(现浇32m箱梁)进行考虑,其箱梁浇筑过程的荷载如下(见表1),实际堆载预压按1.10倍施工荷载进行,取985吨。
考虑箱梁两端加宽加厚部分荷载由墩身承担一部分,可假定堆载预压沿箱梁纵向均匀分布。
表1 32m箱梁浇筑过程中荷载重量及超载预压估算表注:施工附加荷载按砼重量的2%。
2.2加载顺序MSS32-900移动模架模拟箱梁施工过程加载与卸荷的顺序按以下框图进行。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移动模架预压试验方案我部鳌江特大桥32米、24米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施工,在每套移动模架现浇第一片箱梁之前将进行等载预压试验,预压的目的是,(1)检验各构件受力后的安全性,检查各个系统在各种工况时,构件应力与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2)消除系统结构的非弹性变形;(3)确定施工预拱度。
移动模架预压试验分为空载试验和加载试验。
一、空载试验移动模架空载试验主要测试操作系统及液压系统的安全性。
1、拉线测量两根箱梁轨底相对高差;操作边主梁竖直油缸,使整个模床基本同步顶升120mm。
停15分钟;再拉线测量中主梁的相对下沉量。
然后分三次基本同步下落于滑座上。
2、使两组模架向前移动过孔,并测量纵移速度,使两组主梁基本同步向前移动。
3、回位后,用微调机构准确定位各梁的纵向位置。
4、顶升模床到浇筑位置。
5、在以上动作中,要同步检查电、液、机部分是否正常。
记录油压表的读数。
二、加载试验在移动模架空载试验合格后进行加载试验。
1、预压材料采用现场成捆钢筋和混凝土预制块(6×0.5×1m,每块重约7.2t)。
2、按混凝土梁重分布,模拟浇筑混凝土过程进行加载试验,从中间向两侧逐步对称加载。
在加载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各处支承、各处连接及关键部位变形情况。
3、垂直油缸机械锁仅留2mm间隙,同时锁定一切安全装置。
4、当加载到800吨时,测量记录主梁拱度值、模板底面的下沉量。
同时锁定垂直油缸机械。
5、当加载到900吨时,测量记录主梁拱度值、模板底面的下沉量。
6、卸载,测定模板表面标高,调整撑杆及支承,使模板表面达到混凝土梁的标高位置。
加载过程中对主梁及外模板的变形及关键部位应力进行观测,主梁测点布置在横梁位置,测点位置见图1。
主梁变形观测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理论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要求主梁实际应变值同理论值基本相同才满足使用要求。
高峰水库特大桥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高峰水库特大桥移动模架预压方案一、预压的目的1、消除移动模架的塑性变形,测出造桥机得弹性变形;2、检验移动模架的稳定性、安全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3、据此设定施工预拱度和进行预拱度控制。
二、预压的方法移动模架预压采用吨装砂袋全断面预压。
1、计算原则(1)计算预压重量时,预压系数取1.0。
(2)配筋混凝土单位体积重量取2.6T/m3。
(3)根据箱梁断面形式及预压时的具体情况,混凝土恒载计算分两个断面进行计算:a.跨中截面Ⅰ区为翼缘板的面积: A1=1.35m2Ⅱ区为斜腹板的面积:: A2=1.39m2Ⅲ区为顶、底板的面积:A3=1.72m2箱梁普通节段的横断面总面积为:(A1+A2+A3)×2=8.922m2纵长1m,横向荷载(注:图中尺寸标注以cm计)b.墩顶截面注:图中尺寸标注以cm计。
Ⅰ区为翼缘板的面积:A1=1.35m2Ⅱ区为斜腹板的面积:A2=3.22m2Ⅲ区为顶、底板的面积:A3=2.69m2箱梁变截面最不利荷载节段的横断面总面积为:(A1+A2+A3)×2=14.522m2纵长1m,横向荷载:注:图中尺寸标注以cm计。
3、采用吨装砂袋进行预压预压时全部采用吨装砂袋进行预压,加载时需对称加载。
进行预压所需材料数量见下表:简支箱梁预压需求砂数量表32m跨中预压砂数量示意图注:图中标注以cm计;32m墩顶预压砂数量示意图注:图中标注以cm计。
汇总说明: 32m简支箱梁的砂需求量为887T,按照2m3吨袋计算,砂密度按1.5t/ m3计算,共需306个吨袋,具体需要吨袋个数需根据砂的密度进行适当调整。
三、预压观测吨装砂袋堆放时应注意预留观测点位。
预压过程中测量共计 10次,分别在预压前;加载10%、50%、100%时;加载完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卸载100%(卸载完4小时后)时进行观察测量。
根据预压数据,检验造桥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并指导后续施工。
移动支架预压施工方案

目录一、试验对象及其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荷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前旳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前旳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载方案及加载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测试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卸载方案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试验登记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支架预压试验施工方案一、试验对象及其目旳1.试验对象为移动支架, 跨度为32.6米, 计算跨度为31.1米。
2、试验目旳:保证箱梁现浇施工安全, 消除移动支架旳非弹性变形, 检查移动支架旳承载能力, 确定移动支架重载下挠度值。
通过模拟移动支架在箱梁施工时旳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移动支架贝雷梁框架及其模板系统旳弹性变形。
通过其规律来指导移动支架施工中旳预拱度值。
3.试验地点: 上梅墓特大桥、蔡家边特大桥(线间距4.8m, 梁长32.6m, 梁宽12.2m, 梁高2.7m)。
二、试验荷载1.理论试验载荷: 简支砼箱梁长32.6米, 设计计算跨度31.1米, 混凝土数量为320.6立方米, 砼总重量833.6吨, 模板重量约为50吨, 考虑施工荷载和其他荷载旳影响原因, 取1.2系数。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预压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预压后模板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资料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安全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施工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一)编制依据1)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投标文件;2)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CGZQSG9标施工图纸;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及局部修订条文;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及局部修订条文;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7 ) 《时速250k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整孔箱梁(双线、单箱单室跨度31.1m(直、曲线)》(图号:通桥(2009)2229-Ⅳ)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及局部修订条文;9) 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本合同段50m箱梁共计66孔(双幅),采用MSS下行式移动模架进行施工。
移动模架由挪威NRS公司设计,国内中港一航局天津船厂制造,本项目部采购两套。
MSS系统主要由托架、主梁、鼻梁、横梁、工作台车、挂梁、内外模系统、操作平台及吊架等几部分组成。
移动模架安装完毕以后,需对其进行承载试验。
由于两套移动模架的结构设计相同,同一家厂商制造,施工的50m箱梁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只对第一套移动模架进行预压承载试验。
预压承载试验的目的:1)对移动模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施工的安全;2)消除移动模架的非弹性变形;3)观测支点沉降;4)取得移动模架工作的各项参数,绘出移动模架加卸载变形曲线图,计算出移动模架的综合刚度系数,并监测钢箱主梁挠度及加载预压后的挠度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后,设置合理的预拱度,为使完成后的箱梁在纵向线型保持平顺美观,符合设计要求。
1、预压荷载及范围
加载重量取1.1倍的最大节段箱梁自重,预压加载在50m箱梁的起始段状态,箱梁全长60米,与预压相符的砼数量为581.8m3,计1512.6吨,预压最大荷载为1678.3吨。
预压承载试验地点选在第17跨的左幅进行。
2、预压材料
预压荷载的选用材料,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我标段砼拌和站的黄砂,作为预压荷载材料。
预压承载试验时直接在料场取砂装袋,
每袋可装2000公斤,用16t吊机吊装到平板车上,并计量过磅后运到预压的墩旁边,用50t吊机直接把砂袋吊装到移动模架上,进行堆载预压。
砂袋两侧支撑在侧模上,两端采用钢管围囹,上下采用拉杆固定。
3、预压加载布置图
加载形状尽量模拟50m箱梁的结构形式。
黄砂的比重取1.6T/M3,具体见50m箱梁堆载分布图。
4、加载
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四级进行,控制每级加载速度,即第一级100吨、第二级980吨、第三级792吨、第四级188吨。
每级加载后均静载稳定后分别测设移动模架的变形,做好记录。
加压过程中要注意每个砂袋要均匀加载,防止移动模架偏压。
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移动模架稳定后,方可进行卸载。
5、变形现测
变形观测是一道重要的程序,预压的结果要通过变形观测得出,仪器采用专用精密测量仪器。
①、测点布置
移动模架观测点分三部分,一部分在横梁上,一部分在支点处,一部分在主梁上。
其中每根横梁设三个观测点,即左、中、右三个点,11根横梁,共33个点;在每个支点处设两个观测点,共8个点;每根主梁设4个点,即1/4处、1/2处、3/4处及悬臂端处,内、外侧主梁分设,共8个点。
观测点位用红色油漆标识,具体见移动模架预
压沉降点设置平面图。
②、测量步骤
预压的变形测量分以下十二个阶段进行:
Ⅰ、预压前,设置变形观测点,作好标识,第一次进行初始数据的测量与记录,监测主梁的挠度值;
Ⅱ、第一级压重100吨时,进行第二次观测。
Ⅲ、第二级加重980吨(即压重1080吨)时,进行第三次观测。
Ⅳ、第三级加重792吨(即压重1772吨)时,进行第四次观测。
Ⅴ、第四级加重188吨(即压重2060吨)时,进行第五次观测。
Ⅵ、预压稳定后,进行第六次观测,观测完后准备卸载。
Ⅶ、压重卸载至1.0倍结构物自重(即卸掉187.2吨)时,进行第七次观测。
Ⅷ、压重卸载至0.8倍结构物自重(即卸掉374.5吨)时,进行第八次观测。
Ⅸ、压重卸载至0.6倍结构物自重(即卸掉374.5吨)时,进行第九次观测。
Ⅹ、压重卸载至0.4倍结构物自重(即卸掉374.5吨)时,进行第十次观测。
Ⅺ、压重卸载至0.2倍结构物自重(即卸掉374.5吨)时,进行第十一次观测。
Ⅻ、压重全部卸载后,进行第十二次观测。
并对各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移动模架的非弹性变形值及弹性变形值,并确定弹性变形的曲线值,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参数。
③、观测成果
变形观测数据要如实填写在沉降观测记录表上。
计算出移动模架
弹性变形,移动模架的弹性变形结果用于移动模架预拱度设置(底模起拱)。
④、变形观测应注意事项:
a、沉降观测仪器为专用精密仪器,要专职测量人员负责;
b、测站点要固定,用红漆作标识;
c、不能随意更换测量人员,防止出现人为误差;
d、专人负责对测点位置保护;
e、如实填写观测数据,绘制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曲线。
如出现意外数据,应分析原因,不得弄虚作假。
f、观察过程中如局部位置变形过大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求措施。
6、工料机计划
根据本工程数量和进度要求,需要劳动力约投入40人/天,其中装袋25人,现场堆放15人。
根据工程的规模及特点,组织足够的机械进场,提高机械效率,设备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拟投入本项工程主要施工机械是:两台50吨履带吊机,一台16吨汽车吊,一辆平板车等机械设备。
预压承载试验计划在2005年4月8日~2005年4月22日完成,实际施工计划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