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面临严重威胁,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都使得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结果: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改革不彻底,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不同点:不同之处:①背景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面临民族危机; 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比较相同点:(1)背景:①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③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都面临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2)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作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社会背景 (1)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较高于中国 (2)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改革的进程或具体措施 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
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无兵权、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大国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 (2)列强集中侵略中国。
(1)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俄日改革比较表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同点
原因相同: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阻碍。
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意义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都有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
原因不同:俄国改革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不仅有国内危机,还有民族危机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矛盾激质
明治天皇,
资产阶级性质
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俄、日资产阶级改革

收取份地赎金。
(最大限度的维护了 地主的利益,也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资金。)
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天皇 将军 大名 中下级武士 农 工 商
日本幕府的封建统治与闭关 锁国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 士 萌芽发展; 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分化,阶 级矛盾激化;
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 严重危机。
1853年,美国在日本登陆,打开日本大门
思考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状况 与同时期的中国有何异同?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与同一时期 中国的情况比较
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 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 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于 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 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 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第5课
俄、日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封建农奴制束缚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开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3.内容:(1) “解放”农奴。劳动力 (2) 收取份地赎金。 资金
4.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基础知识
1. 俄国历史上使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
变的是( B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基础知识
2.首先敲开日本闭关锁国的西方列强是( D)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3.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 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
想并组织倒幕力量的是( A )
俄日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归总表

二、俄日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归总与比较国家名称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年)领导阶级沙皇亚历山大二世P117—118 明治天皇政府P118—120背景原因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暴动频繁,动摇了沙皇和贵族的统治。
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封建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国内危机、民族危机加深。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展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经过内容①政治地位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政治关系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经济上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近代化军队。
评价意义影响①性质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性质日本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进步性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进步性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局限性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局限性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名称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年)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②内容不同俄国只是单单解放了农奴和土地问题日本除土地外,还有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的改革③政治方面俄国只是简单宣布农奴为自由人,没有进一步打击农奴制度。
日本完全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④经济方面俄国只给农奴一块份地,农奴还交赎金,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日本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方式: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1872年,日本 第一条铁路通 车
1869年,日 本建造的第 一艘轮船
日 本 使 团 赴 欧 洲 考 察
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3)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持之治安 (4)社会生活和文 提倡“文明开化”,实 化教育上: 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壮 大 军 事 实 力
四、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 •
合上课本 对子互改
独立完成 解惑答疑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1、性质上: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3、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 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4、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 制残余,改革后,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4、列举19世纪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改革与
革命。
答:(1)俄国1861年改革。(欧洲)
(2)日本明治维新。 (亚洲) (3)美国南北战争。(美洲)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
答(1)资产阶级革命方式,如: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2) 资产阶级改革方式,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 明治维新。(3)统一战争(王朝战争)方式,如:意
1、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
异同 答:相同点:(1)时间都是19世纪60年代。 (2)内容都废除了奴隶制。 (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方式上:美国无条件废除,更彻 底一些。俄国,有条件的废除,以赎买土地 的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高三历史复习第讲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第3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考纲要求]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3)戊戌变法。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内忧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酝酿(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酝酿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②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③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
3.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1)内容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评价①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
4.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1.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俄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比较

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强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薄弱。
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一系列改革昭书,但根本无法实施。
3)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到来。
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相同点(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2)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3)内容: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1)领导: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2)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
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
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上册 6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基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要
10.2010年5月3日,日本明治神宫举办明治维新142周年纪
念特别展“明治天皇和五条誓言”。为筹备纪念活动,某
网站介绍了有关明治维新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废藩置县
B.提倡“文明开化”
C.引进西方技术
D.废除农奴制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内容的掌握情况。
“废除农奴制度”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与明治维新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 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 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 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 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 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 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 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因 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 一干二净了。”
D.1869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
史知识的能力。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
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所以B项正确。
3.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30 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的比较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下面是分享的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的比较,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介绍。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很多封建国家造成很大的冲击,影响很大的是日本和俄国。
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运动,发展国内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成功的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开展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并没有使俄国摆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型,日本通过不断的向西方学习,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明治维新的改革包括:废除旧的社会体制;提倡文明开化的社会文化;强制实行义务教育;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改善交通等。
这一系列的改革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迅速崛起,并摆脱西方国家的威胁。
俄国的农奴制就没有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出一系列法令,解放农民,但是仍保留着大量的地主残
余,虽然农民获得自由身,但是他们没有钱购买土地,被资本主义和地主剥削,生活得十分困苦。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虽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改革没有改变封建的阶级制度和土地制度,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反而是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详解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经常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的洋务运动三个运动进行比较,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西方学习,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都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只改动社会的某个层次,其他层面的改革都需要同步进行,相互配套。
俄国农奴制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改革,因为最后改革给俄国沙皇统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进步。
那么,不禁要问,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什么,首先,必须认识到,任何改革都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逆潮流而行的改革最终会遭到历史的抛弃。
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于农民的多次大规模的起义,要求改变现状,进行改革,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并且能够得到基层民众的支持,因为改革的措施总体对他们是有利的,并且在沙皇的强力说服下,农奴主也表示愿意退步,让出一部分土地,给农民以自由之身,所以改革进行的比较顺利,成果的体现
也是很明显的。
改革如果得不到最高权力者的大力支持,是很难继续推行下去的,再者就是需要强大的群众基础,能够让基层民众分享到改革果实。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开展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并没有使俄国摆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型,日本通过不断的向西方学习,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明治维新的改革包括:废除旧的社会体制;提倡文明开化的社会文化;强制实行义务教育;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改善交通等。
这一系列的改革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迅速崛起,并摆脱西方国家的威胁。
俄国的农奴制就没有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出一系列法令,解放农民,但是仍保留着大量的地主残余,虽然农民获得自由身,但是他们没有钱购买土地,被资本主义和地主剥削,生活得十分困苦。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虽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改革没有改变封建的阶级制度和土地制度,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反而是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改革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
贵族地主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将良田和整块的土地霸占,而将零星的土地和难以种植的沙地分给农民;地主将自己的土地楔入农民的土地之中,使得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这些楔形土地。
其次,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为工役制农奴经济。
农民由于
缺乏土地,被迫以十分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的剥削。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仍然处于悲惨的境地。
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受压迫,在经济上他们照旧依附于地主。
因此许多农民仍然常年处于饥饿之中。
但另一方面,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在于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俄国展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
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另一方面是分化出大批破产的农民,沦为无产阶级。
这些无产阶级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到1880年,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一大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