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历史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解密-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历史真相

国学大师南怀谨在其《论语别裁》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来开国领袖毛老人家把这句话送给了一生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叶剑英元帅。吕端是北宋太宗雍熙年间的宰相,太宗欲以吕端为相,旁人劝说老吕这个人糊涂,可颇有识人辩才之龙驭术的太宗反驳,吕端这个人,小事糊涂,大事上明白着呢。果然后来为相的吕端一生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体恤民众,忠心为国,这是古时官员典型的大智若愚的典范。

撇开吕端,单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盛名的诸葛亮,这位在三国时期一手创建了三国鼎立局面,与雄魏、强吴对垒,挽狂澜于既倒,即使在现在也家喻户晓的一代名相,缘何一生都谨小慎微呢?即使诸葛亮夙夜操劳、鞠躬尽瘁、勤勉小心,蜀汉小朝廷从刘备称帝到被曹魏所灭也仅仅只存在了42年,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分析诸葛先生一生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原因,在历史的疑云中抽丝剥茧,发现这其中还蕴藏着更多值得玩味的隐情,历史原来是这样的有趣。

诸葛亮的小心谨慎首先是性格使然,做为一个满腹经纶,胸怀大志、隐忍不发的绝世高人,他选择了一条迵乎其类的艰险旅途,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真实心路历程,当时荆州周围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但凡与诸葛亮交好的几个朋友最后都选择了依附强大的曹魏,如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元直和汝南孟公威,唯独诸葛亮选择了当时最不被人们看好的刘备,而且当时的刘备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被曹操打得狼狈不堪、流离失所,天下之大,几无容身之处。诸葛亮对刘备感兴趣,绝不是刘备所谎称的那个伪中山靖王之后,汉室正统,而是诸葛亮的自负,绝对的自负。人们不是戏称我为卧龙么,人中之龙所干的事就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投身曹魏和东吴,对于求贤若渴的曹操和孙权来说,也能获得坐上宾的待遇,只不过是谋士如云中的一分子而已,怎能施展卧龙先生的平生绝学,开创唯我独尊的万世功名。诸葛先生知难而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选择就注定了在敌强我弱的巨大悬殊中小心谨慎,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其次,诸葛亮是官宦子弟,家室渊源,并非如《出师表》中所表明的“臣本布衣”。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是一个官阶很高的官员,其父珪,曾任太山郡丞,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但是在诸葛亮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诸葛亮兄弟姐妹五人是跟着叔父诸葛玄长大的,玄曾做过太守级别的地方大员,后来率领家眷投靠了好友荆州的刘表,正是因为诸葛亮父亲死得太早,从小就寄人篱下,所以养成了他勤奋自勉以及谨言慎行的性格特点,荆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为诸葛亮出隆中以后逐渐形成的强大的荆州集团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诸葛亮的家族在这个地方与当地贵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比如他的大姐嫁给了当地豪绅蒯家,那位在刘表处一言九鼎会相马的谋士蒯良的大儿子蒯祺,而二姐则嫁给了当地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也在荆州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硕,传说黄硕奇丑无比,但是却冰雪聪明,是诸葛先生功成名就的贤内助。诸葛先生的老丈人黄承彦黄老邪则是蔡瑁,刘表的大舅子的妹夫,怎样?够热闹的,关系够复杂的吧。诸葛亮出山之前,先后有好友徐庶徐元直的推荐,还有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抛砖引玉,以及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的先后出场,这些人不遗余力的拉托儿,甚至包括自己亲弟弟以及老丈人不惜自降纡尊的前后左右卖弄,先弄出个山响,再引出大人物诸葛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一切的幕后总导演都是诸葛亮,也说明了诸葛先生起先对刘备心里并没有底,既是测试,也是待价而沽,还说明了诸葛亮的瞻前顾后和谨小慎微,这一宝不好押,押出去了就值得你拿身家性命去做赌注。

直到刘备被诸葛亮玄之又玄的天下大势条缕分明的阐述和论证所衷心折服,诸葛亮才最终闪亮登场,诸葛亮需要的是刘备的绝对信任和在刘氏集团掌控的绝对权威。可是莆一登场,就受到了刘备集团核心力量的挑战,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几乎无时不刻的陷于几大利益集团的博弈和争权夺利之中,想不谨慎都不行呀,刘备核心集团利益的代表人物是关羽,史书上言“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一句话就是不太尿诸葛亮这个山野村夫,当然很难说刘备就会表里如一的对待诸葛亮这个明珠,假借关羽之手钳制诸葛先生的文人集团并非就做不出来,诸葛亮对待关羽的挑衅,做出的举动的是拉、打、和放三种姿态,拉的是赵云和黄忠,以至于关羽对待五虎上将的赐封勃然大怒,“终不与此老兵(黄忠)同列”,

打压的是关羽和张飞的傲气,张飞虽然粗中有细,但是到底没读过几天书,坏不了事儿,关羽则不同,所以才有华容道立军令状的下套,虽然诸葛亮知道杀不了关羽,但是打击一下你的锐气和戾气未尝不可,假如不是刘备罩着,未必诸葛亮为了大计,后来不会拔了这个刺头。从后来关羽被外放荆州,到后来的败走麦城,依稀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中下怀和借刀杀人,以前在读到关羽兵败时,总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对关羽的败走麦城从来没有过未雨绸缪,且指点迷津呢?依诸葛亮在荆州时的长期蛰伏,对于那里的天文地理以及人事和驻防可以说了如指掌,难道是坐视关羽败亡而无动于衷吗?内里恐怕还是对刘备核心集团核心人物利益博弈的需要。

这么说,可能有点臆断,也很难让人信服,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荆州集团边缘化的人物魏延的命运吧,魏延是三国时期一个悲剧化的人物,但是魏哥们文武双全,且对刘备和蜀汉忠贞不二,很是一条汉子,可是其为人傲慢,口无遮拦,尤其与那些利益集团的文人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刘备喜其勇和谋,一直都把魏延当亲兵当自己人使,但是诸葛亮恶其不拘小节,且性格反叛。在魏延杀死韩玄救出黄忠投靠刘备之时,诸葛亮就指出魏延不忠不义,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虽然刘备死后诸葛亮依仗其勇武但却一直都处于戒备之中,魏延在诸葛亮北伐之时,曾经提出过一条后世很闻名的“奇袭子午谷”的妙计,但是依诸葛亮谨小慎微的个性,终觉此计过于凶险而放弃,老魏很是怀才不遇。诸葛亮为什么不用此计?依蜀汉的弱小,北伐需速战速决,此计虽然冒险,但是并非就用不得。这就是诸葛亮不为旁人所知的秘密了,依诸葛亮对时局和天下形势的判断,北伐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魏国的强盛不是蜀汉能吃掉的,之所以北伐,就是统一思想,在利益集团的博弈下获取平衡,勉力维持蜀汉小朝廷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使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令从府出。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诸葛亮对魏延本身就不信任,倘若侥幸成功,依魏延的个性,谁还制服的了?这从诸葛亮死前重要的人事安排上就可以看出魏延早就已经被边缘化了,对于杨仪的擅杀魏延,如果不是得到诸葛亮的默许,杨仪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我们接下来再看看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与以巴蜀区域为代表的西川集团的利益角逐,其中西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