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说明:本次考试分为单项选择题(20题)、多项选择题(10题)、判断对错(10题)、简答题(2题)、论述题(2题)。简答题、论述题为大题,其他题型为小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次不考大题)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对“教育”的一般性定义或对广义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的定义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如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校外文化机构进行的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不考大题)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从发展的方向上看,社会发展的方向总是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但是,人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又倾向于突破甚至摆脱这种规定。

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但是,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力求超越这种制约,从而导致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水平上的差异。

从发展的结构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也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发展结构上的矛盾,是指人才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难以避免的。

从发展的特点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从总体上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与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链条。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方面,即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的前提下,它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传递、保存和活化1。

1.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

2.教育可以活化文化

(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三)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这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基本方面。

……

第二,教育还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本次不考

大题)

教育的人道性原则:

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人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有两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是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个性原则:

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

民主性原则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前者主要指学校要为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他们不受社会阶层、经济状况、家庭地位、宗教信仰和性别差异等方面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也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均等;后者主要指教育部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平等,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教育活动受师生关系制约这一教育规律提出来的。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主要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第二,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二战以后,教育民主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并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459~463.

成为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培养民主精神的需要。从总体上讲,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是排斥和压制民主精神的,人们的民主意识相当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尽管教育不起决定作用,但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几个既

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的概念。把握它们的联系与区

别,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te)、涂尔干(E.Durkeim)、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einer)、纳托尔普(Natorp)等人。

(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二者的对立,首先有其社会的现实根源。

二者的对立还有其理论根源。它们之所以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

第五章教育改革(不考大题)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理论非常看重教育的经济功能,其基点是把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教育的目标,通过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评价教育效益

美国20世纪初期的改革: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

20世纪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是以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为标志的。

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首先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的,其内涵在于强调社会进步的渐变性,而反对通过革命来达到社会的突变。

20世纪前半叶美国的教育改革实践受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极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体现了美国高度的战时动员能力和生产工人的较高素质,这强化了中等教育培养公民的教育目标和普通中等教育职业化的实用主义趋势。

美国80年代以来的改革

1.教育凭证

教育凭证(Educational V oucher)是指政府发给学生家长以帮助家长为其子女选择学校的专用证券——代表一定数额的现金,因此又称“教育券”。

2.特许学校

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公办民营的学校类型。特许学校是指经由州政府立法通过,特别允许教师、家长、教育专业团体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等私人经营公家负担经费的学校,不受例行性教育行政规定的约束。

第六章教师

教师的基本素质:

,基本可以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来提出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精神、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三方面。

1.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进取创新和积极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2.师德修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3.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业务素质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超越所教学科范围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扎实的学科知识;三是相关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