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661)
山东大学2018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大纲

山东大学2018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大纲一、教育的涵义与功能
1.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师
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
2.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3.教师的角色与行为规范
4.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地位和权利
四、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类型
2.师生情感的功能及培养
3.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五、教育环境
1.校园文化与课堂环境
2.家庭的教育功能及其特点
3.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六、课程
1.课程的类型
2.隐性课程
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4.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七、课堂教学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3.课堂管理
4.教学组织形式
5.学习方法指导
八、教会学生做人
1.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2.道德教育的原则
3.道德教育的方法
4.奖励与惩罚的类型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18考试大纲

18考试大纲18考试大纲概述了学生在18年参加考试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以下是对18年考试大纲的详细解读,包括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 语文- 阅读理解:强调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文学和非文学作品。
- 写作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包括议论文、记叙文等。
- 古诗文阅读: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 数学- 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数学知识。
- 应用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数学思维:强调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 英语- 听力理解:考查学生对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阅读理解:包括对文章主旨、细节信息的把握以及推理判断。
- 写作能力:考查学生能否用英语准确表达思想,包括应用文和议论文。
- 语法和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
# 物理- 基本概念: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基础物理概念。
- 物理定律: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物理定律解决问题。
- 实验技能:考查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 化学- 化学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平衡等原理。
- 化学计算:考查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 化学实验:强调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 生物- 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细胞结构、遗传、进化等基础概念。
- 生物技术: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
- 生物实验:包括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
# 历史- 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历史人物: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理解。
- 历史分析:强调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 地理- 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知识。
- 人文地理:考查学生对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现象的理解。
- 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GIS(地理信息系统)使用等技能。
# 政治- 政治理论: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
考研教育学专业综合大纲

考研教育学专业综合大纲教育学专业是考研的一个重要学科,通过教育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并从教育的整体、细节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探索和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准备考研教育学专业的考试,了解综合大纲的内容非常重要。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等。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以便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则经历了启蒙时代、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学派或代表人物。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教育评价论等,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实证研究主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或探索规律;理论研究则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以概念和理论为基础进行推理和论证。
五、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教育学包括多个分支学科,如教育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
每个分支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探讨教育问题,相互交叉融合,构成了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丰富多样性。
六、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咨询、教育政策等。
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考研教育学专业综合大纲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学科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
【精品】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9 基础教学中心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1637专业基础综合 1659专业史论基础 2936 和声分析与曲式作品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333教育综合错误!未指定书签。
937 教学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942 教育管理学错误!未指定书签。
945 综合英语21复试考试大纲23复试专业综合23音乐文学创作24音乐文学理论24现场演奏科目:音乐文学与音乐表演(弦乐科目)25现场演奏科目:音乐文学与音乐表演(钢琴科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现场演奏科目:音乐文学与音乐表演(声乐科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现场演奏科目:音乐文学与音乐表演(萨克斯科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育技术学综合28管理学原理29课程与教学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音乐文学创作错误!未指定书签。
音乐文学理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现场演奏科目:弦乐科目36现场演奏科目:钢琴科目37现场演奏科目:声乐科目38现场演奏科目:萨克斯科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育学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育研究方法44初试考试大纲637专业基础综合一、考试性质体育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分内容。
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要求考生能系统理解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过运用基本理论合理地解释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现象和问题。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一)运动生理学(50%)考试内容:骨骼肌机能、血液、循环机能、呼吸机能、物质与能量代谢、肾脏机能、内分泌机能、感觉与神经机能、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儿少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
(二)运动训练学(50%)考试内容: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运动队伍管理。
2018年学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doc

感谢你的观看2018年学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2018年学院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聘用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6名,其中专任教师305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74名、管理人员45名、工勤技术人员22名,目前专任教师职称结构见表1:
表1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表1中双师素质教师184人,占比60.37%。
2018年,学院共聘请兼职教师310人次,具体情况如下:(1)师资规模
(2)专任教师结构
表3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
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doc

(2)《政治学概论》编写组.政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6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
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科目
代码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
参考书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统考。
199管理类Biblioteka 考综合能力统考。201
英语一
统考。
204
英语二
统考。
241
基础日语
日语词汇、语法、语篇、修辞、文化背景等基本知识和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参考书目:数学分析(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09
数学
数学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1、高等数学内容范围: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最大值、最小值、导数、微分、函数的极值、不定积分、定积分、偏导数、多元函数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泰勒公式、最小二乘法、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计算。2、线性代数内容范围:行列式(二阶与三阶行列式、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对换、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克拉默法则)、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分块法)、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维数、基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式)。3、概率统计内容范围: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频率与概率、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及相关系数、矩、协方差矩阵)、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点估计、最大似然估计、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单侧置信区间、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析。
2018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题及部分答案

2018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题及部分答案一、综合题1. 描述题(1)描述理论源自于人类观察和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的活动。
请简要描述描述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描述理论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将其现象进行分类和阐释的活动。
描述理论主要关注事物的特征、属性和关系。
在教育学研究中,描述理论可以帮助教育学家观察、记录和描述教育现象,从而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描述理论,教育学家可以对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总结,并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描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原则:a. 独立性原则:描述理论认为观察和描述客观现象应该基于独立性,即研究者应该尽量排除主观的干扰和偏见,客观地观察和描述事物现象。
b. 完整性原则:描述理论强调观察和描述应该全面、准确,尽可能地包括事物的各个方面和特征,并尽量避免遗漏和片面性。
c. 面向实践原则:描述理论主张观察和描述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并能够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2. 分析题(1)阐述知识结构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组织、连接和构建方式。
它包括了认知结构和元结构两个层面。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对知识中各个元素的认知关系和组织方式,包括知识的层次、关联和内部结构等;元结构是指个体对知识总体的认知结构,即对知识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的认知。
在教育教学中,知识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此外,知识结构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利用电子媒体、多媒体教材、教学软件等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018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全国)真题及答案解析

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上一题下一题
(31/45)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1题
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发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 )
A.福禄培尔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蒙台梭利
上一题下一题
(32/45)单项选择题
A.周予同
B.胡适
C.李大钊
D.王光圻
上一题下一题
(19/45)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的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 )
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B.“使教育易于普及”
C.“根据本国国情”
第24题
创设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 )
A.智者派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学派
上一题下一题
(25/45)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25题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
A.高尚品质的培养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6题
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的要求
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
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
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
上一题下一题
(7/45)单项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四)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二)课程类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方法(六)德育途径(七)德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专业素养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2.两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2.齐国的稷下学宫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3.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2.洋务学堂的兴办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7.清末的留学教育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5.1922年“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