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药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剂师基础课件-药理学(PPT)》

《药剂师基础课件-药理学(PPT)》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分类
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类,方便记 忆和研究。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不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产生治疗效果, 比如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神经传导等。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 程决定了其治疗效果 的快慢和强度。
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影 响了其在目标组织或 靶器官的浓度。
3
给药途径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皮肤贴敷等途径给药,不同途径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1 不良反应
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 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 中毒等。
2 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是药物治疗过 程中产生的未预期的不良效 应。
3 风险评估与预防
合理评估药物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 用的发生。
常见药物的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1
抗生素
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肠道菌群失调,注
非甾体抗炎药
2
意遵医嘱使用,并注意饮食调整。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肾功能损害,遵
医嘱用药,避免长期使用。
3
心脑血管药物
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用药期 间定期检查血压和心电图。
药品的研发和审批流程
研发阶段 药品注册
药品审批
药物发现、药物评价、临床试验等。
提交相关材料,包括药物信息、制造工艺、质量 控制等。
药品注册申请进行审批,确保药物的质量、疗效 和安全性。
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 程可以转化为活性代 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 产物。
排泄
药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泄是指药物从 体内通过尿液、粪便、 呼吸等途径排出的过 程。

药理学ppt课件

药理学ppt课件
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药物作用效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
06 药理学前沿研究与展望
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神经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在分子机制、药物作用靶点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神经性疾 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01
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停药,采取 对症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04
03
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
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 化学相互作用。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抗生素与益生菌、降 糖药与利尿剂等。
合理用药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 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 药物使用。
水平。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β受体拮抗剂
01
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减
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
02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
症状。
阿司匹林
03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
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哮喘的药物治疗
0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间接作用
指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而发挥药理作用。例 如,利尿药通过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 而发挥利尿作用。
药物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抗生素
1.A 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抗炎药
1.B 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非甾体抗炎

药理学(药学导论)PPT课件

药理学(药学导论)PPT课件
程的调节。
药理学实验数据分析
01
02
03
0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药效学分析
分析药物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 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机制。
药代动力学分析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
浓度的动态变化。
毒理学分析
药物政策与管理
药理学为药物政策制定和药品 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药品
质量和安全。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靶点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种结合通常是高度特异 性的。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类型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包括激动剂、拮抗剂和调节剂。
药物亲和性与效应的关系
药物的亲和性与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亲和性越高,效应越 强。
药动学相互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影 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 作用时间。
化学相互作用
指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 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药 物结构变化或产生新的 化合物,从而影响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个体化给药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 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糖肽类等。

药理学课件ppt(全)

药理学课件ppt(全)

药理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经历了从经验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到现代药理学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药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和 拓展。
现状
现代药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在新药研发、 临床用药指导、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药理 学正向着更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 设计,具有高选择性和低 毒性等特点。
心血管系统药物
抗心绞痛药物
通过增加心肌供氧、减少心肌耗 氧或扩张冠状动脉等方式,缓解
心绞痛症状。
抗高血压药物
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压,包括利尿、 扩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过程,减少或 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
药理学课件ppt全
目录
• 药理学概述 • 药物效应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常见药物类型及其作用特点
目录
• 临床合理用药原则与实践 • 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 • 新药研究与开发进展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定义与任务
药理学定义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 规律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理论依据。
害成分。
07
新药研究与开发进展
新药研究方法和策略
1 2
基于靶点的新药研究
利用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等方法预测药物与 靶点的相互作用,指导新药设计和合成。
基于表型的新药研究
通过观察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表型变化,寻找 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发现新药。
3
基于细胞的新药研究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药物对细胞生长、分化 和凋亡的影响,筛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 物。

药理学课件PPT课件

药理学课件PPT课件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 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不良反 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临 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等,其中实验 研究包括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或组织相互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改 变的机制。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 影响药物的疗效。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排泄,从而 影响药物的疗效。
食物影响药物的代谢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从而 影响药物的疗效。
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一
药物对疾病的影响
要点二
疾病对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进程,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
某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 疗效。
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分类
药物作用特点
不பைடு நூலகம்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如选择性、竞争性、拮抗性等。了解药物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提 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的来源、作用机制、药理作用等特点,可以将药物分为多种类型,如抗生素、抗炎药、镇痛药、抗肿瘤 药等。熟悉各类药物的特性有助于医生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护,及时发现 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不良反应的识别
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患者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评估
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因果关系等进行评估。
不良反应的报告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不良反应事件,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 据。

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知识  ppt课件
婴儿和新生儿、老年人、昼夜节律,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钙镁等;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肝炎
ppt课件
17
生物转化的意义
• 灭活:绝大多数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药理活性 都减弱和消失,成为灭活。
• 活化:极少数药物被转化后才出现药理活性,称 为活化。如阿司匹林。
• 因此,生物转化是许多药物消除的重要途径。但 生物转化也可能是活化过程,也有的活性药物转 化成仍具有活性的代谢物,甚至有时候可能生成 有毒物质。因而代谢过程并不等于解毒过程。
ppt课件
18
(四)排泄
• 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被派出体外 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是药物最后彻底消 除的过程。
• 非挥发性药物:肾脏随尿排出; • 气体及挥发性药物:肺随呼气排出; • 其他途径:胆汁、乳腺、唾液腺、泪腺;
ppt课件
19
肾排泄





胆汁排泄

肠率和 血浆蛋白结合率
受试制剂AUC F= 参比制剂AUC
×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量度某一种药物相较同一药物的其他处方的生物利 用度,其他处方可以一种已确定的标准,或是 经由其他方式服用。
ppt课件
8
(二)分布
• 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 官的过程。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 1.血浆蛋白结合率 • 2.细胞膜屏障 • 3.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 • 4.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解离度
ppt课件
11
• 3.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 • 高血流量器官:肝、肾、脑、肺 • 低血流量器官:皮肤、肌肉 • 膜通透性大的器官:肝、肾
• 4.体液pH值与药物解离度:
• 细胞内液Ph7.0,为弱酸性;细胞内液 Ph7.4,为弱碱性。弱酸性药物在弱碱性环 境下解离多,所以不易进入细胞内。改变 血液pH值,可改变药物分布特点。

基础药理学概述课件

基础药理学概述课件
• (2)临床研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Ⅰ 期自愿者20-30例,找出安全剂量;Ⅱ期随机双 盲法对照临床试验(100例);Ⅲ期选择特异体 征病人300例。批准后实施,必须执行GCP。
• (3)上市后药物监测。社会性考查分析。销售生 物必须执行GMP。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建立 需要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1.基础药理学方法
(1)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正常动物 为实验对象,分整体/离体器官 、细胞、 微生物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和药 动学研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 阐明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 2.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 研究开发新药。 4. 发展中医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
先进的研究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1. 本草学或/药物学阶段
《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 《新修本草》(唐代),是我国第一部药
学时安排
• 总学时 32学时
• 第一篇 总论 6学时
•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理 4学时
•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 4学时
• 第四篇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
6学时
• 第五篇 激素类药物药理
4学时
• 第六篇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 6学时
• 总结(讨论)
2学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动物药:来源于动物体体(海马)、器官(熊胆) 和组织(麝香)等。

药理学基础.pptx

药理学基础.pptx

与近期的学习能力、记 忆和理解尤为密切。
0期
睡眠 潜伏期
1期 2期 3期 4期
5期
慢波睡眠期,SWS
快波睡眠期 FWS, REM
机体发育,疲劳消除
脑和智力的发育, 梦境的发生
SWS REM SWS REM
80~120分/次 20~30分/次
SWS REM SWS 3~5次/晚
感谢大家的聆听!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 用
抗惊厥
麻醉
镇静
小剂量
催眠
中剂量
中高剂量
高剂量
0 | 什么是生理性睡眠 2
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不 伴眼球运动,又称非快动
眼睡眠。
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
快波睡眠
fast wave sleep
促进记忆和智力恢复,做梦, 伴有眼球运动,又称快动眼 睡眠。
《药理学基础》
第十六章 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 生理性睡眠
主 讲:
01 Sedative hypnotic drugs
什么是生理性睡眠
Physiological sleep
03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01 | 什 么 是 镇 静 催 眠 药
镇静催眠药
能引起安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慢波睡眠期 SWS
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高峰, 而肾上腺类固醇分泌达到 最低。
有助于躯体休息和能量储 备,与机体的合成代谢有 关。
有助于机体的Hale Waihona Puke 育和 疲劳的消除。快波睡眠期
FWS,REM
全身肌肉紧张进一步下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呼 吸不均匀,心率和心输出量进一步减 慢减少,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增加, 有助于儿童脑生长和成人脑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 放疗 化疗(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中医治疗
11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一、分类 1.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烷化剂 抗代谢物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植物药 杂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12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20
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 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三、抑制蛋白质形成的药物 四、影响微管蛋白质装配的药物 五、其他(如肿瘤的生物治疗等)
肿瘤的6 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 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 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和恶 性肿瘤两大类。
发病因素包括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7 。
外源性因素来自外界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 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 病毒、霉菌因素等;
内源性因素则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素质、 激素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等。
肿瘤细胞与正8常细胞的比较
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 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肿瘤组织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生长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 已不存在时,仍能持续性生长。
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代谢旺盛,尤以恶性肿瘤理更为明显。 其代谢特点与正常组织相比并无质的差别,没有差异是肿瘤治疗
基础药1 理学
参考书目
2
《药理学》,李乐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药理学》,樊一桥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微生物药物学》,张致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言 3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直接破坏DNA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物,如烷化 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能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 细胞,甚至包括G0期细胞。
此类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强,能迅速杀死肿瘤细 胞.
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其杀伤能 力随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16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drugs)
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些时相敏感、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 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物、作用于M期细胞的长春碱类药物等。
此类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弱,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 其杀伤作用。
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进线,即在小剂量时类似于直线,达到一 定剂量时则效应不再增加。
二、作用机制 1. 细胞生物学角度
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增殖基因被开启或激活,分化基因被关闭或 抑制无限增殖状态
机制:抑制增殖;诱导分化;诱导死(凋)亡
17
2. 生物化学角度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调节激素平衡
18
19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的作用与应用特点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第三节. 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 单克隆抗体 信号转导抑制剂 细胞分化诱导剂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掌握:1.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其特性。 2.钙通道阻滞药概念、分类、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及其提高 药物疗效的意义,了解各类抗癌药物 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与生化机制, 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Oncogene expr or co-ordinated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Presence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我国常见的10 肿瘤疾病
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严重的肿瘤有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胃 癌、大肠癌、 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及淋巴瘤等 。
第六章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七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八章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第九章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第十章 化学治疗药物 第十一章 抗寄生虫药物 第十二章 抗肿瘤药物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第二节.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13
3. 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如烷化剂、抗
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等)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CCSA)如抗代谢药物、长春碱 类药物等)
14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15cycle non-specific drugs)
4
肿瘤病5 概述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类因恶 性肿瘤而引起的死亡率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 血管疾病。(中国癌症死亡人数每年150万,心血管为300万)
2007年美国报道,癌症死亡率有所下降,应该得益于对癌症的认 识及治疗方法的进步。
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化学治疗)等。 化学治疗为主要方法。
的难点。
CANCER CELLS
Frequent
mitoses有丝分裂
癌细胞与正9 常细胞比较 NORMAL CELLS
Nucleus Blood vessel
Normal cell
Few
mitoses有丝分裂
Abnormal
heterogeneous异种的cells
Loss of contact inhibition Increase in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Increase in oncogene expression Loss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