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东地区风电接纳能力分析及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20MW级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研究

20MW级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研究

20MW级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研究发表时间:2018-11-20T09:58:27.47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9期作者:张曌[导读] 20MW级集中式风电场因容量偏小,以110kV电压等级送出,建设升压站费用折算至单位容量经济成本过高,同时也降低了110kV输电走廊及间隔使用效率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471039摘要:20MW级集中式风电场因容量偏小,以110kV电压等级送出,建设升压站费用折算至单位容量经济成本过高,同时也降低了110kV输电走廊及间隔使用效率。

本文以某20MW级集中式风电场为例,通过对电网情况分析及相关方案比对,主要从经济性、短路计算、稳定计算、调压计算等方面验证了以35kV电压等级接入为最优方案。

关键词:20MW;风电场;接入系统根据《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河南省将以煤为基础、电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

同时“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风电、秸秆发电和核电发展,适度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提高清洁高效电力比重,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该风电场属于典型的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布置于山脊,风能资源好,风场拟建设1台2MW双馈风电机组和6台3.2MW直驱式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1.2MW。

风力发电机出口电压690V,每台风机配套提供一台箱式变电站,35kV出线侧组成联合单元接线,共设1回35kV架空集电线路,集电线路所带风机台数为7台,集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接至35kV开关站,开关站35kV侧配电装置可考虑为单母线接线。

设计方案根据本风场项目特点,在当地供电区电力市场需求预测和区内相关电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电力平衡计算,分析风电场的送电方向,确定风电场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

一、当地电网概况及负荷特性当地共有220kV公用变电站1座,总容量330MWA,全县最大负荷为197.1MW,全县最大负荷为224MW,同比增长13.6%。

基于MIKE21的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泥沙冲淤数值模拟

基于MIKE21的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泥沙冲淤数值模拟
4、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模型的简化、参数的确定等方面可能会 对模拟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谢谢观看
通过模拟结果,本次演示探讨了该风电场的泥沙冲淤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工 程措施。最后,总结了MIKE21数值模拟在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泥沙冲淤研究 中的应用,探讨了其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1、引言
海上风电场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然而,在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 泥沙冲淤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江苏如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但 其泥沙冲淤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本次演示旨在利用MIKE21软件对江苏如 东海上风电场的泥沙冲淤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提出有效的工程措施,保障风 电场的正常运行。
2、研究背景
江苏如东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该地区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此外,江苏如东地区 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近海养殖、风力发电等。在此背景下,本次演示 以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泥沙冲淤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3、泥沙冲淤分析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以Mike21FM模型为基础,对来宾电厂扩建工程的温排水进行数值模 拟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温排水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进 行深入分析。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将为电厂扩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有助于提高温排水的影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电厂扩建工程成为满足电力需求的 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电厂扩建工程会产生大量的温排水,对周边环境产生严 重影响。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温排水处理方案成为电厂扩建工程的关键 问题之一。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基于Mike21FM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为来宾电 厂扩建工程的温排水处理提供参考。

西北风电基地调研报告

西北风电基地调研报告

西北风电基地调研报告西北风电基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我们此次调研西北地区的风电基地,主要是为了了解西北地区风力资源的状况,以及风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来进行调研。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西北地区的几个大型风电基地,了解了基地的风力资源、风力发电机的安装情况以及电网接入情况。

此外,我们还与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风电基地的建设过程、运维管理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三、调研结论1. 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特别是在山区和沿海地区,风力资源更加丰富。

这为风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西北地区的风能利用率较高,平均每年可利用时间超过2000小时。

这意味着风电基地的发电效率较高。

3. 目前西北地区的风电基地建设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

这些地区在风力资源和电网接入方面具备优势。

4. 风电基地的规模较大,大部分基地都装备有数十台甚至上百台风力发电机。

这些风力发电机一般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形成风电场景。

5. 目前的风电基地运营管理较为规范,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负责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维护。

基地采用定期检修和故障处理的方式,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6. 西北地区的风电基地未来发展规划较为明确,计划逐步扩大基地的规模,并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发电效率。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深入开展西北地区风力资源调查和评估,为风电基地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2. 继续加大对西北地区风电基地的投资力度,扩大基地规模,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

3. 加强风电基地的运维管理,加大对风力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力度,提高发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加强风电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5. 加强风电基地与电网的连接,加大对电网接入设施的投资,确保风电基地的稳定运行。

《2024年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算法优化研究》范文

《2024年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算法优化研究》范文

《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算法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关注,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其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风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因此,对风电场功率进行超短期预测,成为提升风能利用效率和电网调度管理水平的关键。

本文针对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算法的优化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预测精度和效率。

二、风电场功率预测研究现状目前,风电场功率预测主要依赖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和风电机组自身的运行数据。

传统的预测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统计方法和组合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取得了一定的预测效果,但仍然存在预测精度不高、对复杂气象条件适应性不强等问题。

三、超短期预测算法优化必要性超短期预测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对风电场功率进行预测,通常为几分钟至几小时。

由于时间尺度的缩短,预测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更高。

因此,对超短期预测算法进行优化,提高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对于提升风能利用效率和电网调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算法优化方法1. 数据预处理方法优化:通过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和降维等技术,提高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算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2. 算法模型优化:引入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支持向量机等,建立更加精确的预测模型。

同时,结合风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

3. 模型融合技术:将多种预测方法进行融合,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提高预测精度。

例如,可以将物理方法和统计方法进行融合,或者将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测结果进行融合。

4. 实时更新机制:建立实时更新机制,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和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对预测模型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五、实验与分析本文采用某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数据和气象数据,对优化的超短期预测算法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数据预处理和模型优化的算法,在超短期功率预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新算法的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均有显著提高。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汇报人:日期:•引言•新能源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模型目录•新能源风电评价模型•新能源风电发展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能源结构转型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新能源政策,以推动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

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大型化、智能化等,提高了风电的发电效率和竞争力。

03研究背景与意义0201本研究旨在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新能源风电的发展趋势,评估其发展潜力,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对新能源风电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新能源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内外新能源风电发展现状国内现状风电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技术持续升级•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柱国际现状全球风电市场持续增长欧美国家保持风电技术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风电市场潜力巨大新能源风电发展趋势与挑战发展趋势海上风电成为发展重点分布式风电受到重视•储能技术将得到应用以解决风电的不连续性新能源风电发展趋势与挑战新能源风电发展趋势与挑战挑战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和运维成本仍需降低需要解决电网接入和调度问题风能资源的不确定性导致发电量不稳定03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风电装机容量与时间的关系,预测未来风电装机容量的趋势。

预测模型的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和分类能力。

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进行预测,该模型适用于对具有指数增长趋势的数据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收集过去十年的风电装机容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等。

历史数据获取风电场所在区域的气象数据,如风速、风向、气压等,以评估风电功率的波动情况。

风力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风力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风力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发表时间:2020-05-21T16:17:23.520Z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作者:王硕[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渐老化的传统的电网结构已经很难满足人类对于电力方面的需求,也跟不上技术变革的步伐。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渐老化的传统的电网结构已经很难满足人类对于电力方面的需求,也跟不上技术变革的步伐。

通过设备选型优化风力发电站的电能质量,对安全稳定的接入电网进行设计,优化资源配置节能减排。

关键词:能源替换;关键性技术;研究现状;接入系统引言伴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社会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能源的效率对于从电能和热能的生成、分配和输送等所有类的能源转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何选择、建设新能源电站,尤为重要,针对接入电网的设备选型,功率调节、电能质量优化,无功补偿能力等成为优化电能质量的课题。

通过分析德州电网、乐陵电网的负荷发展、风电建设情况及风电的特点提出风电站的接入系统方案,并进行相应的系统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及系统通信的方案设计。

一、拟建电站任务和规模1.1风电站容量规划本风电站规划容量为48MW,新建1 座110kV 升压站,安装1 台50MV A(110/35kV)双绕组变压器,风电站新建的24 台2MW 风电机组经机端变压器升压至35kV,由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35kV 配电装置。

升压站规划出线1回, T 接至110kV 信家~乐陵线路,新建线路采用300mm2截面导线,长度约0.5km。

1.2风电机组的选型根据风电站区域内的测风塔测风数据统计分析100m 高度平均风速为5.70m/s,相应风功率密度为210.8W/m2;主导风向和主导风能风向分别为SW 和SSW,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4.0%和21.1%,测风塔100m 高度主导风能风向有差别,但主要风向风能均集中在NNE~ENE 和SSW~SW 风向扇区上,出现频率分别为48.1%和61.4%;本风电站标准空气密度下100m 高度处50 年一遇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8.9m/s,所有不同高度层风切变指数为0.345,相对较大,但随着高度上升,风切变指数有减小的趋势;根据IEC61400-1(1999)标准关于风机安全等级的规定,在风电机组选型时需选择适合IEC B 类及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因此在机组选型时需选择安全等级为IEC ⅢB 类及以上等级的风力发电机组。

关于新能源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新能源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新能源风⼒发电项⽬建设可⾏性研究报告关于新能源风⼒发电项⽬可⾏性研究报告项⽬概述本项⽬风场位于⼭东省济宁市,⾦乡县境内地势平坦,⽓候宜⼈,⾃然资源丰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旱⼤陆性季风⽓候,四季分明。

区域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速公路、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济⼴⾼速公路、105国道、豫203省道纵贯南北。

XXXX风⼒电场⼯程位于XXXXXXXX境内,风场90m⾼度风速达5.61m/s,地势平坦,距地⾯90m处湍流较⼩,本项⽬拟推荐150台GHFD120-2000/S 型风⼒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0MW。

其理论发电量为88295.36万kWh,据此推算风⼒电场的年上⽹电量为67104.47万kWh,平均单机上⽹电量为447.36万kWh,风场等效满负荷⼩时数为2236h,有较好的发电效益。

XXXX属黄XXX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质结构稳定,⽆不良地质灾害的发⽣,适合建设风⼒电项⽬。

本风⼒电场项⽬建成后,可直接向河南省供电,满⾜区域负荷发展的需要,节约煤炭等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积极作⽤,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1风场概述河南省XXXXXXXX风⼒电场位于XXXX下的XXXX,XXXX地处XXXX区东部,西邻商丘新区。

位于北纬33°43'~34°52'和东经114°49'~116°39'之间,县境东西宽47.5公⾥,南北长67.6公⾥,⾯积1558平⽅公⾥。

境内地势平坦,⽓候宜⼈,⾃然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温14℃,年⽇照率53%,年平均⽆霜期216天。

XXXX地处中纬度,属于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半⼲旱⼤陆性季风⽓候,四季分明。

⽓候和⾬量变化显著,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秋季凉爽温润,冬季寒冷⼲燥,年平均风速3.1m/s,年均⽓温为14.1℃,年均降⽔量726.5mm。

2024年度广西风电开发建设项目清单

2024年度广西风电开发建设项目清单

根据广西自治区发展和委员会的规划,2024年是广西风电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广西自治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风电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以下是2024年度广西风电开发建设项目清单。

1.广西北海风电项目项目规模:装机容量500兆瓦项目地点:广西北海市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北海市境内,计划建设多个风电场,通过引进先进的风力发电设备,提高风电利用率,以满足北海市及周边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2.桂林市风电项目项目规模:装机容量300兆瓦项目地点:广西桂林市项目概况:桂林市地势复杂,适宜进行山地风电项目开发。

该项目计划在桂林市的山区建设多个风电场,利用山地地形的特点,提高风电的利用效率。

3.南宁市风电项目项目规模:装机容量200兆瓦项目地点:广西南宁市项目概况:南宁市位于广西中部,拥有较为平坦的地势,适宜进行平原风电项目开发。

该项目计划在南宁市的农田和集镇附近建设多个风电场,以满足南宁市及周边地区的清洁能源需求。

4.柳州市风电项目项目规模:装机容量150兆瓦项目地点:广西柳州市项目概况:柳州市地势平坦,适宜进行平原风电项目开发。

该项目计划在柳州市郊区建设多个风电场,通过风力资源的利用,为柳州市及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5.北部湾风电项目项目规模:装机容量800兆瓦项目地点:广西北部湾地区项目概况:北部湾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是广西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项目计划在北部湾地区建设多个风电场,通过大规模的风电建设,为广西及周边地区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

以上是2024年度广西风电开发建设项目清单,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广西地区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些项目的建设也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东地区风电接纳能力分析及应用研究
2012年随着我国《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未来风电发展目标,到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万,从规划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家对风电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

与此同时,2012年,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局部地区电网弃风限电现象严重,据统计全国弃风电量总计约200亿千瓦时,许多与风电相关企业出现了亏损或利润大幅降低,引起了国家电力行业对于风电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可再生能源中,风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运维的新能源。

特别是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装机容量连续增长,并在局部地区实现了大规模风电并网,但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局部地区或电网出现调峰调频困难、风电的利用小时数下降、风电弃风限电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导致风电接纳能力成为制约风电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宁东地区风电接纳能力计算入手,分析统计宁东地区风力资源现状、风力发电特性、电源结构、调峰情况等影响风电可接纳能力的因素,充分考虑风电特性对调峰影响的基础上,计算宁东地区风电接纳能力。

同时利用成本效益分析工具,对宁东地区风电接纳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并给计算结论:在2017年,宁东风电接纳的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宁东地区风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反之则造成风电投资的浪费。

本文对宁东地区风力发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电网企业发展规划宁东地区电网建设有指导意义,对于发电企业无序开发风电资源给予风险提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