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清单
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清单

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清单
注本文参考《海绵城市设计图解》整理而成
一、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植物选择
乔木:小果冬青、榉树、朴树、紫薇、国槐等;
灌木:金叶小檗、紫穗槐、醉鱼草、小叶女贞、栀子花、矮紫薇、红叶石楠等;
地被植物:鸢尾、狼尾草、蓝羊茅、细叶芒、结缕草、毛车前、野牛草、早熟禾、紫花地丁、狗牙根等;
水生植物:金鱼藻、细叶莎草、千屈菜、水葱、黄菖蒲、睡莲、黄菖蒲、花叶芦竹、香蒲、梭鱼草等;
二、绿色屋顶设计植物选择
矮生灌木类:矮生紫薇、六月雪、锦葵、木槿、小叶扶芳藤、扶桑、假连翘等;
景天属:佛甲草、垂盆草、凹叶景天、金叶景天等;
宿根草花类:石竹属、百里香属、大花金鸡菊、紫菀属等;
藤本地被类:蔓长春花、油麻常春藤等;
三、生态树池行道树植物选择
女贞、水杉、悬铃木、紫叶李、旱柳、白蜡、丝棉木、构树等;
四、大面积硬质场地植物选择
乔木:银叶金银花、三叶树、尖叶杜英、人面子、小叶榄仁、乌桕、龙爪槐、榔榆、枫香、槐树;
花灌木:金叶小檗、小叶女贞、醉鱼草、紫穗槐、栀子花、矮紫薇、红叶石楠等;。
附录A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绿色建筑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DG/T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DG/T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试行日期:年月日2017 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管[201 ]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经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 ,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〇一年月日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海绵城市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关于印发<2016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沪建标定〔2016〕589号)的要求,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技术规程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水量和水质;4.规划;5.设计;6.施工和验收;7.运行维护;8.监测和控制;附录。
本规程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主要起草人:张辰(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丁一丁磊王盼王瑛王本耀王磊王雪明车越尹冠霖包子翰叶少帆左倬吕永鹏朱家真朱雪诞李佳毅李轶伦刘瑾刘恩芳张建频陈嫣严巍时珍宝茹雯美陈亚杰陈煜权杨凯杨柳郑晓光周艺文金敏郭羽郭亚丽赵俊钱少华徐凤徐国强高承勇主要审查人: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6)3水量和水质 (10)3.1一般规定 (10)3.2水量 (12)3.3 水质 (17)4规划 (18)4.1一般规定 (18)4.2总体规划层面 (18)4.3详细规划层面 (21)4.4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26)5 设计 (28)5.1一般规定 (28)5.2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33)5.3技术措施 (39)6 施工和验收 (63)7 运行维护 (76)8监测和控制 (84)附录A 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 (92)本规程用词说明 (97)引用标准名录 (98)附:条文说明 (100)Contents1 总则1.0.1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科学推进上海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指导相关规划编制、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等工作,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规程。
3-22 海绵城市植物应用名录

遂宁市海绵城市植物应用名录(征求意见稿)遂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遂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11月遂宁市海绵城市植物应用名录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科属:禾本科,芦苇属别名:苇、芦、芦芛植物形态: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
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
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
生长习性:芦苇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河溪边等多水地区。
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或干枯的水塘里。
●芦竹(Arundo donax)科属:禾本科,芦竹属别名:荻芦竹、江苇、旱地芦苇、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植物形态:多年生,具发达根状茎。
秆粗大直立,高3-6米。
叶片扁平,长30-50厘米,宽3-5厘米,上面与边缘微粗糙,基部白色,抱茎。
●美人蕉(Canna indica L.)科属: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别名:大花美人蕉、红艳蕉、兰蕉植物形态:植株全部绿色,高可达2米。
叶片卵状长圆形,长10-30厘米,宽达10厘米。
花果期3-12月。
生长习性: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不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壤中生长最佳,也适应于肥沃粘质土壤生长。
● 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科属:伞形科,天胡荽属别名:南美天胡荽、金钱莲、水金钱、铜钱草植物形态: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观赏植物。
植株具有蔓生性,株高5~15cm ,节上常生根。
茎顶端呈褐色。
叶互生,具长柄,圆盾形,直径2~4cm ,缘波状,草绿色,叶脉15~20条放射状。
花期6~8月。
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如环境荫蔽,则植株生长不良。
性喜温暖,怕寒冷,在10℃~2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
●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科属:姜科,姜花属别名:蝴蝶姜、穗花山奈、蝴蝶花、香雪花、夜寒苏、姜兰花、姜黄植物形态:茎高1~2米。
华南地区海绵城市植物选择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适宜的植物筛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不同海绵城市景观措施的结构、功能及适用条件均有差异,对植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下沉式绿地】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耐短时水淹、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种类。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金蒲桃黄金香柳尖叶杜英勒杜鹃金叶榕灰莉吊竹梅狼尾草美人蕉【道路植草沟】选择有一定抗雨水冲刷能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帮助净化污染物及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所选植物以可承受周期性雨涝以及长时间干旱的易维护、覆盖能力强的乡土植物种类为主。
植物的种植密度应稍大,可增加水流阻力,延长雨水径流在植被浅沟内的滞留时间。
蒲苇香根草马蹄金花叶芦竹旱伞草细叶芒【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既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也是装点区域环境的景观系统,因此花园内植物的选择既要具有去污性又要兼顾观赏性。
植物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1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
2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
3常绿与落叶搭配、草本与木本搭配,保证季相观赏以及空间效果。
4优先选择本地植物。
水石榕翅荚决明大红花千屈菜鸢尾红千层【雨水湿地】雨水湿地分为蓄水区及植被缓冲区,根据设计水深和水体污染物的净化目标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
蓄水区需要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抗水淹的水生植物。
根据水深条件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部分挺水植物。
黄菖蒲荷花梭鱼草凤眼莲香蒲金鱼藻植被缓冲区为湿地水陆交错的地带,是湿地向陆地过渡的区域,处于土壤比较潮湿的环境,也可能周期性地被雨水淹没,适合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沼生、湿生植物,在岸际可点缀喜水湿的乔灌木。
落羽杉锦叶榄仁串钱柳芦苇畦畔莎草春花附表:华南地区海绵城市植物选择表植物名科名拉丁名生活型特性池杉杉科Taxodiumdistichumvar.imbricatum乔木极耐水湿落羽杉杉科Taxodiumdistichum乔木极耐水湿水翁桃金娘科Cleistocalyxoperculatus 乔木耐湿性强,喜生于水边,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课件

种植方法
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需 求,采用适当的种植方法 ,如直接播种、移植等。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翻耕、施肥等 ,以提高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生长阶 段,合理控制水分供应, 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管理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 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 提供充足的营养。
景观美化
人工湿地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能够美化 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05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挑战与展望
气候变化的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
随着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频发,对人工湿地 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
温度与降水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周 期和需水量。
03
城市发展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技术创新与研发
1 2
新技术应用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培育适应性 更强、净化能力更高的新型人工湿地植物品种。
智能监测与管理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人工湿 地植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理。
3
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合 作,共同推进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技术创 新与研发。
04 人工湿地植物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雨洪管理
雨洪滞蓄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 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
雨洪净化
雨洪利用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回灌地下水,补充 地下水资源,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 。
植物通过吸收、过滤和沉淀等作用, 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水质改善
氮磷吸收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
海绵型道路绿化LID设施植物选择配置

关键词:海绵型道路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方式道路绿化是海绵型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道路绿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构成海绵型道路绿化中“海绵体”的重要材料。
随着城市海绵型道路的快速建设,对海绵型道路绿化也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与标准。
1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概念与作用1.1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概念“海绵型道路绿化”指在常规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上,通过植物配置融合各类海绵设施实现道路雨水径流、滞蓄、净化等雨洪管理,达到提升道路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
1.2海绵型道路绿化的作用海绵型道路绿地作为道路雨水径流重要的消纳载体,不仅具有常规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还具有渗透、净化、存储、收集利用雨水径流的功能。
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实现道路绿化与海绵设施的统筹建设,在提升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道路地表径流,降低径流污染,节约水资源,发挥海绵设施效能,对改善与保护城市道路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目前海绵型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现象2.1海绵设施设置过于形式,设施功能缺失在海绵型道路绿化设计中,由于对海绵设施特性及海绵设施对植物景观功能的影响缺乏了解,过度偏重道路景观美观度与即时效果,不切实际地选用昂贵植物品种,对植物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海绵设施的设置过于形式而丧失有效的雨洪功能。
2.2植物造景缺少美感,海绵设施功能与植物景观功能相矛盾在海绵型道路建设中,海绵设施的雨洪功能虽有所提升,但缺乏对道路绿化功能的提升和拓展,因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缺乏合理性,导致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欠缺丰富性与美感。
3海绵型道路绿化植物选择原则3.1优选乡土植物,慎用外来物种本土植物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构建的植物群落较稳定,后期维护管理成本低,优选适应场地环境的本土植物。
谨慎选用具有入侵性或根系具有破坏性的物种,以避免该类植物破坏已建立的生态系统,给维护管理带来压力。
3.2优选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城市道路环境比较恶劣,灰尘、尾气、噪音等不利因素影响道路生态环境,道路绿地应优选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植物,能有效净化空气、吸附尘土、阻挡噪音,创造优良生态道路环境。
广东省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

附录C 广东省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
注:(1)耐长期水淹:指植物能够长期生活在水淹环境的能力,◎表示“耐受长期深水淹环境”;○表示“长期耐受浅水环境”;△表示“不能耐受长期水淹环境”。
(2)耐短期水淹:指植物生活在周期波动水淹环境的能力,◎表示“耐受一定时间的短期水淹环境”;○表示“耐受短期浸泡土壤潮湿”;△表示“不能耐受土壤潮湿环境”。
(3)耐干旱:指植物生活在水分缺失环境的能力,◎表示“耐旱能力强”;○表示“耐旱能力一般”;△表示“耐旱能力差”。
(4)耐盐碱:指植物生活在盐渍土环境的能力,◎表示“耐盐能力强”;○表示“耐盐能力一般”;△表示“耐盐能力差”。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2.4 根据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分析
•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高浓度污 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艺的前端部分。因此,在人 工湿地建设时,前端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潜流 湿地等工艺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末端工艺如稳定塘、景观塘等处理段中,由于污 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 。
2.2 根据植物原生环境分析
• 根据植物的原生环境分析,原生于实土环境的一些植物如 美人蕉、芦苇、灯心草、旱伞竹、皇竹草、芦竹、薏米等 ,其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向土性,配置于表面流湿地系统中 ,生长会更旺盛。但由于它们的根系大都垂直向下生长, 因此,净化处理的效果不及应用于潜流式湿地中;对于一 些原生于沼泽、腐殖层、草炭湿地、湖泊水面的植物如水 葱、野茭、山姜、藨草、香蒲、菖蒲等,由于其生长已经 适应了无土环境,因此更适宜配置于潜流式人工湿地;而 对于一些块根块茎类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慈姑、芋 头等则只能配置于表面流湿地中。
2.1.3 挺水草本植物类型
• 这类植物包括芦苇、茭草、香蒲、旱伞 竹、皇竹草、藨草、水葱、水莎草、纸 莎草等,为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的植物选 配品种。这些植物的共同特性在于:① 适应能力强,或为本土优势品种;②根 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并存,对N和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 ;③能于无土环境生长。 • 根据这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它们可以搭 配种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也可以种植 于表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特性的研究及植物配置分析
海绵城市中植物选择的原则
海绵城市中针对不同污染物推荐植物
•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 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湿地的逐渐减少和消亡,因此人 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 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 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 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 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清单
注本文参考《海绵城市设计图解》整理而成
一、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植物选择
乔木:小果冬青、榉树、朴树、紫薇、国槐等;
灌木:金叶小檗、紫穗槐、醉鱼草、小叶女贞、栀子花、矮紫薇、红叶石楠等;
地被植物:鸢尾、狼尾草、蓝羊茅、细叶芒、结缕草、毛车前、野牛草、早熟禾、紫花地丁、狗牙根等;
水生植物:金鱼藻、细叶莎草、千屈菜、水葱、黄菖蒲、睡莲、黄菖蒲、花叶芦竹、香蒲、梭鱼草等;
二、绿色屋顶设计植物选择
矮生灌木类:矮生紫薇、六月雪、锦葵、木槿、小叶扶芳藤、扶桑、假连翘等;
景天属:佛甲草、垂盆草、凹叶景天、金叶景天等;
宿根草花类:石竹属、百里香属、大花金鸡菊、紫菀属等;
藤本地被类:蔓长春花、油麻常春藤等;
三、生态树池行道树植物选择
女贞、水杉、悬铃木、紫叶李、旱柳、白蜡、丝棉木、构树等;
四、大面积硬质场地植物选择
乔木:银叶金银花、三叶树、尖叶杜英、人面子、小叶榄仁、乌桕、龙爪槐、榔榆、枫香、槐树;
花灌木:金叶小檗、小叶女贞、醉鱼草、紫穗槐、栀子花、矮紫薇、红叶石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