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植物配置原则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种植要点

海绵城市种植要点

海绵城市种植要点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式,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增强城市的水循环能力和自然滞洪能力的城市形态。

海绵城市能够将降雨水通过收集、渗透、蓄存、利用和净化等一系列手段,减少城市洪涝和水质污染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海绵城市种植的要点。

一、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选择:海绵城市的种植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例如耐旱、抗污染的植物品种。

同时要根据城市功能区域和景观效果的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种植。

二、合理植物配置: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地形和植被的要求,合理配置不同种类和高度的植物。

在住宅区域,可以适当更多地选择绿化乔木,以增加城市的观赏价值;在商业和办公区域,可以选择灌木和草坪植物,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景观效果。

三、雨水花园和草屋顶的建设:在海绵城市中,可以建设雨水花园和草屋顶,用于收集和利用降雨水。

雨水花园可以通过沉淀污染物和增加植被的方式,净化雨水,减少水质污染。

草屋顶可以通过植被的吸收和蒸腾作用,减少建筑物的用水量和热岛效应。

四、雨水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海绵城市中,应建设雨水管理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降雨水。

可以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水塔和湿地等,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

同时,还可以建设雨水渗透绿地、地下蓄水池和雨水利用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利用。

五、植物过滤污水的设施:在海绵城市中,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净化城市的污水。

可以建设湿地和人工水体等植物过滤污水的设施,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六、滞水措施的设施:在海绵城市中,应采取滞水措施,减少城市的洪涝问题。

可以建设雨水花园和生物滞洪区等设施,通过植被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城市的积水量。

七、加强科学管理和维护:在海绵城市的种植工作中,要加强科学管理和维护,确保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采用合适的施肥和灌溉技术,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和水分供给。

同时,要加强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景观种植设计(参考版)

海绵城市——景观种植设计(参考版)

海绵城市——景观种植设计(参考版)
海绵城市——景观种植设计
1.生物滞留设施等植物种植区域间隔种植具有驱蚊虫功效的植物,减少植被区域的蚊虫藏身
处。

2.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正常生长,影响景
观效果。

3.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以及场地条件,项考虑夏季多雨时节植物的适应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种
类。

植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4.建筑顶板之上宜选用浅根性、生长健康、耐涝耐旱的植物种类,耐淹时间不应低于24h。

5.以乡土草本植物为主,根据景观要求,宜选用易维护、覆被能力强、耐淹、耐旱的草本花
卉、地被植物。

6.根据景观需求可在沟边点缀具上述生态习性的灌木地被,以灌草结合为主。

7.绿色屋顶植物选择,宜选用耐干旱、耐瘠薄、四季青、落叶少、根系穿刺性弱和易于维护
的乡土植物。

植物选用表。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课件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课件

种植方法
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需 求,采用适当的种植方法 ,如直接播种、移植等。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翻耕、施肥等 ,以提高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生长阶 段,合理控制水分供应, 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管理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 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 提供充足的营养。
景观美化
人工湿地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能够美化 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05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挑战与展望
气候变化的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
随着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频发,对人工湿地 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
温度与降水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周 期和需水量。
03
城市发展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技术创新与研发
1 2
新技术应用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培育适应性 更强、净化能力更高的新型人工湿地植物品种。
智能监测与管理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人工湿 地植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理。
3
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合 作,共同推进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技术创 新与研发。
04 人工湿地植物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雨洪管理
雨洪滞蓄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 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
雨洪净化
雨洪利用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回灌地下水,补充 地下水资源,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 。
植物通过吸收、过滤和沉淀等作用, 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水质改善
氮磷吸收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

海绵型道路绿化LID设施植物选择配置

海绵型道路绿化LID设施植物选择配置

关键词:海绵型道路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方式道路绿化是海绵型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道路绿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构成海绵型道路绿化中“海绵体”的重要材料。

随着城市海绵型道路的快速建设,对海绵型道路绿化也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与标准。

1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概念与作用1.1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概念“海绵型道路绿化”指在常规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上,通过植物配置融合各类海绵设施实现道路雨水径流、滞蓄、净化等雨洪管理,达到提升道路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

1.2海绵型道路绿化的作用海绵型道路绿地作为道路雨水径流重要的消纳载体,不仅具有常规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还具有渗透、净化、存储、收集利用雨水径流的功能。

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实现道路绿化与海绵设施的统筹建设,在提升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道路地表径流,降低径流污染,节约水资源,发挥海绵设施效能,对改善与保护城市道路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目前海绵型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现象2.1海绵设施设置过于形式,设施功能缺失在海绵型道路绿化设计中,由于对海绵设施特性及海绵设施对植物景观功能的影响缺乏了解,过度偏重道路景观美观度与即时效果,不切实际地选用昂贵植物品种,对植物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海绵设施的设置过于形式而丧失有效的雨洪功能。

2.2植物造景缺少美感,海绵设施功能与植物景观功能相矛盾在海绵型道路建设中,海绵设施的雨洪功能虽有所提升,但缺乏对道路绿化功能的提升和拓展,因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缺乏合理性,导致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欠缺丰富性与美感。

3海绵型道路绿化植物选择原则3.1优选乡土植物,慎用外来物种本土植物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构建的植物群落较稳定,后期维护管理成本低,优选适应场地环境的本土植物。

谨慎选用具有入侵性或根系具有破坏性的物种,以避免该类植物破坏已建立的生态系统,给维护管理带来压力。

3.2优选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城市道路环境比较恶劣,灰尘、尾气、噪音等不利因素影响道路生态环境,道路绿地应优选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植物,能有效净化空气、吸附尘土、阻挡噪音,创造优良生态道路环境。

浅谈海绵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浅谈海绵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浅谈海绵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林萌(吉林市城园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吉林市132021)摘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既要充分满足我国人民的各项需求,也要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保证城市环境建设质量,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就针对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4-0031-02道路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态功能,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为保证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充分把握好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植物配置,从而提高海绵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水平,为我国人民构建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1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分析1.1选择须根发达的阳性植物根据以往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情况来看,绿化植物长时间处于强度较高的光照环境下,想要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使植物的成活率得到保障,就必须要尽量选择须根发达的阳性植物。

若是植物种植处于建筑物附近存在遮阴的地方,可以选择半阳性的植物进行移植[1]。

1.2选择抗风能力较强的植物在进行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在一些沿海地区,需要保证植物的根系发达,且根系生长的深度达到要求,以此保证植物的抗风能力,避免受到强风或强降雨等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例如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几个省份,常年遭受台风天气的影响,只有保证植物的抗风能力,才能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使道路绿化的整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1.3选择姿态优美的乡土植物对于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既要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长,使植物的生态效益得到保障,也要保证植物的美观性,便于营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使其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的审美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在海绵城市中作为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雨水净化、滞留和储存的重要单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植物在水淹等特殊环境下的生长以及在海绵设施中的功能均受到水淹时间、频率及淹没深度等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海绵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

同普通的绿化和花园一样,在植物选择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地域性、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时间性和经济性,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对植物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

1)海绵设施会面临着雨水冲刷的问题,所以需要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的植物来防止水土流失。

2)需要过滤和净化雨水能力较强的植物。

3)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在暴雨期间需要暂时储水,充当了小型临时的“雨水储存池”,因此植物面临雨水长时间浸泡的问题,要求植物耐涝、耐水湿;同时,久旱之时也需要能够耐干旱。

4)考虑到地域特色、管理方便以及成本,优先选用本土植物。

5)多种植物的搭配不仅可以提升景观效果,还可以使植物在土壤中稳定生长,提升雨水净化能力。

下面是部分北方地区常用或推荐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植物种类:①狼尾草它的花穗很长,适合种植在水边、河边,在公园的一角或者充当花镜的花材,观赏作用都是非常强的。

狼尾草的适应性很强,种植很容易成活,一般春季栽植效果较好。

在海绵城市中可用于植草沟。

②芦苇多生长于沼泽、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可耐长期水淹,而且芦苇的叶和根茎都具有通气组织,在净化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③千屈菜生长于河岸等潮湿环境,耐水淹,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布于我国各地,景观效果好,可用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

④紫花地丁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⑤佛甲草佛甲草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可以生长在较薄的基质上,其耐干旱能力强,耐寒力亦较强,可用于雨水花园。

⑥萱草中性,喜光,耐半阴。

性强健,耐寒,耐干旱。

海绵城市植物配置原则总结

海绵城市植物配置原则总结

海绵城市植物配置原则总结————————————————————————————————作者:————————————————————————————————日期:海绵城市植物选择的配置原则1.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本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发挥很好的去污能力并使花园景观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

但国外在植物选择、培育方面有着更多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的植物选材,可以在试验驯化的前提下谨慎选用,既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又应避免物种入侵。

一般挑选耐水、耐湿性好,且植物植株造型优美的乔木作为常用植物,便于塑造景观和管理维护。

常用耐水湿乔木有:水杉、落羽杉、池杉、垂柳等。

水杉落羽杉池杉垂柳2.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植物对于雨水中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通过根系将氧气传输到基质中,在根系周边形成有氧区和缺氧区穿插存在的微处理单元,使得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均各得其所;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

如芦苇、海芋,固沙力强、吸污力强,能过滤大颗粒悬浮物、细小沙砾和易沉降的污染物;菖蒲、水芹能消灭大肠杆菌等病原体;莎草、再力花、睡莲能净化重金属重金属;水葱、美人蕉簇保持水质稳定。

芦苇芦竹香蒲细叶沙草香根草3.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因水量与降雨息息相关,存在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因此根系发达、生长快速、茎叶肥大的植物能更好得发挥功能。

例如:马蹄金、斑叶芒、细叶芒、蒲苇、旱伞草等。

马蹄金斑叶芒细叶芒蒲苇旱伞草4.选择可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去污性和观赏性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

可将根系泌氧性强与泌氧性弱的植物混合栽种,构成复合式植物床,创造出有氧微区和缺氧微区共同存在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总氮的降解;可将常绿草本与落叶草本混合种植,提高花园在冬季的净水能力;可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搭配种植,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性和观赏性。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2.4 根据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分析
•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高浓度污 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艺的前端部分。因此,在人 工湿地建设时,前端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潜流 湿地等工艺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末端工艺如稳定塘、景观塘等处理段中,由于污 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 。
2.2 根据植物原生环境分析
• 根据植物的原生环境分析,原生于实土环境的一些植物如 美人蕉、芦苇、灯心草、旱伞竹、皇竹草、芦竹、薏米等 ,其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向土性,配置于表面流湿地系统中 ,生长会更旺盛。但由于它们的根系大都垂直向下生长, 因此,净化处理的效果不及应用于潜流式湿地中;对于一 些原生于沼泽、腐殖层、草炭湿地、湖泊水面的植物如水 葱、野茭、山姜、藨草、香蒲、菖蒲等,由于其生长已经 适应了无土环境,因此更适宜配置于潜流式人工湿地;而 对于一些块根块茎类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慈姑、芋 头等则只能配置于表面流湿地中。
2.1.3 挺水草本植物类型
• 这类植物包括芦苇、茭草、香蒲、旱伞 竹、皇竹草、藨草、水葱、水莎草、纸 莎草等,为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的植物选 配品种。这些植物的共同特性在于:① 适应能力强,或为本土优势品种;②根 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并存,对N和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 ;③能于无土环境生长。 • 根据这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它们可以搭 配种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也可以种植 于表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特性的研究及植物配置分析
海绵城市中植物选择的原则
海绵城市中针对不同污染物推荐植物
•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 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湿地的逐渐减少和消亡,因此人 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 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 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 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 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植物选择的配置原则
1.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
本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发挥很好的去污能力并使花园景观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

但国外在植物选择、培育方面有着更多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的植物选材,可以在试验驯化的前提下谨慎选用,既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又应避免物种入侵。

一般挑选耐水、耐湿性好,且植物植株造型优美的乔木作为常用植物,便于塑造景观和管理维护。

常用耐水湿乔木有:水杉、落羽杉、池杉、垂柳等。

水杉
落羽杉
池杉
垂柳
2.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植物对于雨水中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通过根系将氧气传输到基质中,在根系周边形成有氧区和缺氧区穿插存在的微处理单元,使得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均各得其所;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

如芦苇、海芋,固沙力强、吸污力强,能过滤大颗粒悬浮物、细小沙砾和易沉降的污染物;菖蒲、水芹能消灭大肠杆菌等病原体;莎草、再力花、睡莲能净化重金属重金属;水葱、美人蕉簇保持水质稳定。

芦苇
芦竹
香蒲
细叶沙草
香根草
3.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
因水量及降雨息息相关,存在满水期及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因此
根系发达、生长快速、茎叶肥大的植物能更好得发挥功能。

例如:马蹄金、斑叶芒、细叶芒、蒲苇、旱伞草等。

马蹄金
斑叶芒
细叶芒
蒲苇
旱伞草
4.选择可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去污性和观赏性
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

可将根系泌氧性强及泌氧性弱的植物混合栽种,构成复合式植物床,创造出有氧微区和缺氧微区共同存在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总氮的降解;可将常绿草本及落叶草本混合种植,提高花园在冬季的净水能
力;可将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搭配种植,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性和观赏性。

灯芯草
水芹
凤眼莲
睡莲
5.多利用香花植物
芳香植物有助于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创造更加良好的景观效果。

如:美人蕉、姜花、慈姑、黄菖蒲等。

美人蕉
姜花
黄菖蒲
千屈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