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常用植物耐水性分析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的作用及有效发挥

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的作用及有效发挥

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的作用及有效发挥我国国土资源广阔,环境情况复杂多样,有一些地区水资源常年匮乏,同时有些地区常常出现洪涝灾害。

针对我国的这一环境情况,有人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样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希望对我国海绵城市的建造事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标签:海绵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城市建设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有许多城市经常受到水资源匮乏问题的困扰。

而另一些地区由于自然天气灾害等原因时常受到洪涝灾害的恶劣影响。

为了调和这样的现象,海绵城市这一概念被提出来,这对于我国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海绵城市概念的简要介绍海绵城市概念就像其字面含义表达的,使得城市具有海绵的功效,能够吸收多余的水分,同时在有需要时也能够释放出其所含有的水分。

在降水量很大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吸收和储存降水,使得强降雨不至于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及社会的整体运转。

将收集到的降水储存起来,可以用于城市需要用水的方方面面[1]。

这样的城市规划能够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城市排水,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能有效地面对极强的暴雨,使得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至于拥堵瘫痪。

另外还可以将降水进行循环利用,使用到农田灌溉或城市的路面清洗中,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水资源。

海绵城市的建设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进行城市建设发展和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节约自然资源,创建了绿色发展模式。

二、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首先,植物能够使得城市里的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能使得土壤对于雨水的渗透能力下降,这样在大型降雨来临时,能够保护好水土不流失。

植被能够很好的涵养住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将有害物质进行过滤。

植物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给城市带来很好的绿色景观,也能够加强光合作用,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

此外植被可以排出水蒸气,对于整体气候条件也会做出一定的有利改变。

华南地区海绵城市植物选择

华南地区海绵城市植物选择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适宜的植物筛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不同海绵城市景观措施的结构、功能及适用条件均有差异,对植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下沉式绿地】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耐短时水淹、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种类。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金蒲桃黄金香柳尖叶杜英勒杜鹃金叶榕灰莉吊竹梅狼尾草美人蕉【道路植草沟】选择有一定抗雨水冲刷能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帮助净化污染物及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所选植物以可承受周期性雨涝以及长时间干旱的易维护、覆盖能力强的乡土植物种类为主。

植物的种植密度应稍大,可增加水流阻力,延长雨水径流在植被浅沟内的滞留时间。

蒲苇香根草马蹄金花叶芦竹旱伞草细叶芒【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既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也是装点区域环境的景观系统,因此花园内植物的选择既要具有去污性又要兼顾观赏性。

植物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1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

2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

3常绿与落叶搭配、草本与木本搭配,保证季相观赏以及空间效果。

4优先选择本地植物。

水石榕翅荚决明大红花千屈菜鸢尾红千层【雨水湿地】雨水湿地分为蓄水区及植被缓冲区,根据设计水深和水体污染物的净化目标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

蓄水区需要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抗水淹的水生植物。

根据水深条件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部分挺水植物。

黄菖蒲荷花梭鱼草凤眼莲香蒲金鱼藻植被缓冲区为湿地水陆交错的地带,是湿地向陆地过渡的区域,处于土壤比较潮湿的环境,也可能周期性地被雨水淹没,适合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沼生、湿生植物,在岸际可点缀喜水湿的乔灌木。

落羽杉锦叶榄仁串钱柳芦苇畦畔莎草春花附表:华南地区海绵城市植物选择表植物名科名拉丁名生活型特性池杉杉科Taxodiumdistichumvar.imbricatum乔木极耐水湿落羽杉杉科Taxodiumdistichum乔木极耐水湿水翁桃金娘科Cleistocalyxoperculatus 乔木耐湿性强,喜生于水边,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和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角度进行分析。

一、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质量。

同时,园林植物的绿色植被能够有效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此外,园林植物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2.减缓城市雨水径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地减缓城市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园林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可以吸收大部分的雨水并逐渐释放,达到减少雨水径流的效果。

同时,适当种植一些耐旱植物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用水量。

3.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二、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策略1.合理配置绿地布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该合理配置绿地布局,将园林植物纳入城市规划中,确保绿地的均衡分布和覆盖范围。

通过在城市各个角落种植园林植物,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城市气温。

2.种植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该多样化,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易于维护的园林植物。

同时,要避免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植物,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选择不同的园林植物,以增加城市的景观效果。

3.加强绿色植被的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该加强对园林植物的保护,避免乱砍滥伐和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同时,要建立起健全的绿化管理制度,确保园林植物的长期稳定生长。

同时,要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园林植物的管理效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园林植物的管理效率,如采用智能灌溉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等,实现对园林植物的精准管理和监控。

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园林植物,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浅析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浅析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浅析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在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许多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植物是海绵城市中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雨水净化、滞留和储存的重要单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对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标签:海绵城市;植物;运用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影响居民生活,同时也对城市水循环起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生态模式发展,因此,对于海绵城市而言,植物的选择和应用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充分地发挥地形地貌对降水的积存作用和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利用植被土壤对城市水质进行净化,使其在面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具备良好弹性的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模式。

在下雨时能够吸水、平时净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二.海绵城市的本质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将原来大面积应用硬质不透水材料的“硬质城市”,改造为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水生态基础设施为骨架构建的城市。

将一个逆自然的人工城市向顺自然的天然城市转变,形成城市的弹性适应空间,重新构建天然雨水循环并还原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

三.海绵城市的作用(一)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水生态系统。

其功能主体保护与恢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水体的保护斑块(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应该从宏观确定,,并进行严格保护,逐渐恢复城市建设前的水生态环境。

(二)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结构城市建筑以钢筋水泥为主,城市下垫面大面积不透水和传统城市排水修建管道只注重“排”,导致城市水生态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所以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对城市的生态进行修复,有利于构建新的生态城市水循环结构。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在海绵城市中作为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雨水净化、滞留和储存的重要单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植物在水淹等特殊环境下的生长以及在海绵设施中的功能均受到水淹时间、频率及淹没深度等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海绵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

同普通的绿化和花园一样,在植物选择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地域性、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时间性和经济性,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对植物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

1)海绵设施会面临着雨水冲刷的问题,所以需要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的植物来防止水土流失。

2)需要过滤和净化雨水能力较强的植物。

3)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在暴雨期间需要暂时储水,充当了小型临时的“雨水储存池”,因此植物面临雨水长时间浸泡的问题,要求植物耐涝、耐水湿;同时,久旱之时也需要能够耐干旱。

4)考虑到地域特色、管理方便以及成本,优先选用本土植物。

5)多种植物的搭配不仅可以提升景观效果,还可以使植物在土壤中稳定生长,提升雨水净化能力。

下面是部分北方地区常用或推荐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植物种类:①狼尾草它的花穗很长,适合种植在水边、河边,在公园的一角或者充当花镜的花材,观赏作用都是非常强的。

狼尾草的适应性很强,种植很容易成活,一般春季栽植效果较好。

在海绵城市中可用于植草沟。

②芦苇多生长于沼泽、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可耐长期水淹,而且芦苇的叶和根茎都具有通气组织,在净化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③千屈菜生长于河岸等潮湿环境,耐水淹,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布于我国各地,景观效果好,可用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

④紫花地丁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⑤佛甲草佛甲草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可以生长在较薄的基质上,其耐干旱能力强,耐寒力亦较强,可用于雨水花园。

⑥萱草中性,喜光,耐半阴。

性强健,耐寒,耐干旱。

(完整)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完整)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的五大基本要素包括坡度、土壤、地下水、给排水设施和植物。

植物能够收纳及净化雨水,是解决雨水面源污染和水体储存循环的关键一环。

在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中,植物更是海绵城市中收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雨水设施性能长期有效的关键。

一、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植物是天然的蓄水库,能够有效防止地表的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

合理的植物选择与设计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的植物选择不同于常规的植物选择,除了要考虑景观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量植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在雨水设施中的特殊功能。

(1)遵循场地条件,合理筛选植物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降雨条件及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选择植物种类。

如北方冬天融雪剂的使用,容易使径流内盐的含量升高,因此对耐盐植物的选用尤为重要。

(2) 根据设施条件,选择适宜植物根据雨水设施的滞水深度、滞水时间、种植土性状及厚度、进水水质污染负荷等设施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耐淹、耐旱、耐污染、耐盐碱,并能适应土壤紧实等各种不利环境条件的植物。

其中,可着重考虑对禾本科植物的筛选。

该类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抗逆性强、景观价值高、容易繁殖,是较好的雨水设施种植材料。

(3)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优先选择适应场地环境的乡土植物,慎用外来物种,尽量避免选择入侵物种或有破坏性根系的植物。

乡土植物对本地的适应能力强,维护成本低,构建的生态群落稳定。

入侵植物容易给已经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冲击,给管理维护带来压力。

(4) 丰富物种搭配,提高美学及生态价值根据场地景观美学要求,结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观赏特性,丰富物种搭配,提高群落稳定性,优先选用景观价值好、生态效益高的植物。

(5)结合场地周边条件,协调其他设施海绵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自身环境条件复杂,而且通常与其他市政等设施有一定交集,或本身与市政设施紧密相连,常分布于道路、居住小区、公园等范围内。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应用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林植物作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重功能。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发挥保水保墒的功能。

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水泥、砖石等硬质材料会阻碍水的入渗,导致雨水无法迅速地渗入地下水层,使得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大量的降雨。

当园林植物被广泛种植在城市中,它们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透水性,使得雨水更容易渗透到地下。

园林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形成湿润微气候,提高城市的湿度,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发挥降温调节气温的功能。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水泥、砖石等硬质材料会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上升,形成热岛效应。

而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阴影作用和风带来的传热,可以有效地调节城市的气温。

研究表明,城市中的绿地面积越大,城市的气温就越低,人们的舒适感也就越好。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可以发挥净化空气的功能。

城市中的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剧城市的空气污染。

而园林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园林植物还可以吸收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

园林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也可以提供多样的观赏和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

园林植物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雨水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

雨水的过度排放不仅导致城市内涝,还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和有机质,进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

其中,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改变城市的建筑、道路、水系等方面的设计,以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渗透、蓄存和利用能力。

而雨水花园则是其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合理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可以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价值,还可以发挥雨水花园的功能,达到净化雨水、增加城市水源、改善城市环境等效果。

在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研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植物的选择。

雨水花园应选用抗旱、强韧、适应性强的植物,这些植物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能够忍受干旱和高温的环境,并能够迅速恢复生长。

例如,一些乡土植物,如刺槐、紫萼杨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良好;而一些多肉植物,如仙人球、掌形草等,能够快速适应高温和干旱的环境。

其次,要考虑植物的布局和配置。

在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中,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和灌木来形成树木景墙,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提供阴凉的休闲空间;可以选择蔓性植物来覆盖地面,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还可以选择大型的花卉来点缀景观,增加花园的美观度。

此外,在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中,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水生性质。

一些具有耐水性的植物,如水仙、睡莲等,可以选择种植在雨水花园的湖泊、湿地等水域中,不仅可以净化雨水,还可以为城市提供一片美丽的水景。

最后,在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方案中,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养护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花园植物需要定期进行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措施,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观。

总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要素的综合性研究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常用植物耐水性分析
摘要:海绵城市是我国针对于某些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的地方提出的
新概念型城市,因为海绵城市的概念设立时间不长,以致我国在海绵城市的绿化
工程的探索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而作为海绵城市中的标志耐水性植物,就需
要具备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的各方面因素。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常用植物;耐水性;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于海绵城市概念的逐渐落实,大量的海绵城市林立而起,而人们
对于海绵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耐水性植物的探索研究也相应的热切起来,以使得海
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更加的合理环保。

1 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是为了使城市自
身能够具备承受大部分的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达到城市建设安全的目的,海绵城
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自然环境与建筑工艺之间的相互配合。

尤其是针对于一些本
身雨水量较大而城市的防洪防涝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整体设施比较不完备的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更有必要在这类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植入进去。

海绵城市建设理
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水类灾害带来的问题,海绵城市通过对建筑设施的改进以
及相应设备的装设来解水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

2 海绵城市中耐水性植物的选取原因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与城市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因为建筑而带
来的环境上的问题日显突出,由城市绿化问题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等恶劣情况
的解决迫在眉睫。

可是随着城市地表水泥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路面所具备的透
水性以及城市绿化对于水的吸收渗透功能直线下降,导致城市本身对于较为恶劣
的水类灾害的抵抗力越来越弱化,城市因水泥、沥青等铺设的表面无法对水进行
有效的疏导、排泄,使得路面积水的情况日益严重,在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因为地表水分过多,而又无法将其引导到别的地方,致
使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因无法适应而被大量淘汰。

而随着植被的减少,相应的问题
也就凸显出来:城市水土大量流失、城市道路设施遭到破坏、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城市建筑还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城市自
然环境的保护及绿化景观的维护。

所以在植被的选取上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讨论,并进行一定的设计规划。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绿化中植被的选取,要根据海绵城市自
身的特点,选取与海绵城市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存在的植物类型,而喜湿类植物
就具备了海绵城市对植物所需的耐水湿的特点。

喜湿类植物即喜欢生存在土壤湿
度较大的环境,如草甸、河湖岸边和沼泽的植物。

但喜湿类植物并不能够在完全
水下的条件中生存。

而我国城市水类灾害的发生特点是具有季节性的,也就是说
不需要植被在长期水过量的条件下生存,因此喜湿类植物对于海绵城市来说可谓
是十分适合,符合建设要求。

3 海绵城市中耐水性植物的选取
尽管耐水性植物对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十分契合,但是不同类型的耐水性植物
之间的耐水性的强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根据海绵城市的具体条件进行相应
耐水性植物的选取。

以下通过对几种耐水性植物的习性探讨,来对海绵城市绿色
植物的选取提供借鉴。

实验选取三种耐水性植物分别是:枫树、樟树、醉香含笑。

首先要对三种植株进行虫害问题、健康问题的排除,保证三种植株除了种类不同
外其他因素基本一致,从三种植株中依据每种植株选取四棵的规则进行实验植株
的选取,将选出来的植株放置在条件相同的器具中保存,并对其进行不同盆栽的
水量控制从而进行实验探索。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要保证植株之
间的各项条件相同。

实验过程中,使用工具对实验目标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对
试验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将其进行等级的划分。

一级是植株的各项生存指标
都极为良好;二级是指植株健康状况虽然看起来并没有较为明显的不良,但是植
株的失水量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三级则是指植株的健康状况较为一般,植株失
水量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五十之间;四级是指植株的健康状况等各方面相对
较差,叶片枝干等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健康形态;五级是指植株基本处于死亡或者
是不再生长的状态而且叶片枝干等干枯程度达到百分之七十五的。

并对试验后的
三种植株进行叶片枝干等特征位置的采样检验,并将叶片中各元素含量进行统计
分析。

4 选取的耐水植物探析
通过对枫树、樟树、醉香含笑三类植物、九棵植株的具体生长的状况、植株
中含水量的多少、叶片枝干等情况的统计观察可知,在对三种耐水性植株抗水性
的实验过程中,醉香含笑的生长情况以及相应的其他表现与一级标准相同,樟树
在实验前期时生长状况还算良好,可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樟树在吸入过多的水
分之后,由于植物本身对于含水量已达到极限,造成其植株性能有所下降,叶片
以及枝干等实验表现与二级标准相同,而枫树在实验中期就已经出现较为糟糕的
健康状况,甚至在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植株死亡的情况,则可以初步知道在三种植
株当中,枫树的耐水性是最差的。

另外通过分析九棵实验植株的元素含量可以进
一步对比植株的耐水性,植物中丙二醇含量的多少,体现了植物细胞膜过氧化程度,丙二醇含量高,细胞膜受到伤害严重、氧化程度高,说明植物处于逆境条件中。

通过对比分析,醉香含笑丙二醇含量所呈现出来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上升到
中期后开始下降,即说明在摄入大量水分后,醉香含笑能够对于植株自身的吸水
量进行掌控,可是一旦植株的叶片或者枝干等出现的细胞的坏死情况就不能够逆
转了;枫树丙二醛的含量自实验一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过于明显的变化且含量一直
较低,可见枫树的植物细胞耐水性相较于其他几种是最强的;樟树则在实验前期
植物细胞就已经受到破坏,可在实验后期樟树细胞却开始自我修复从而表现出樟
树具有较良好的耐水性,可它的细胞损坏程度却依然是最严重的。

对比叶绿素含量,醉香含笑的含量值变化呈现出实验前期增长变化不明显到后期迅速下降,其
他两种植物也与其相似,故而可以得出,耐水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根系的水
含量多少并不能对其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在蓄水量的含量比较上三类植物在实
验的后期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因此通过上述讨论研究可知三种耐水性植物的耐水性能由高到低分别是枫树、樟树、醉香含笑。

由于醉香含笑在蓄水量上远远高于其他两种耐水性植物,就可
以将其在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化中广泛使用,此外其他两种耐水性植物稳定性能较
为良好,可以在降水量变化不是很大的海绵城市地区进行种植。

而在相应的海绵城市中,不同的海绵城市其本身含水量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海绵城市中绿化建设中耐水性植被的选择上也要进行类似
的实验处理。

通过实验模拟出所要选择的海绵城市的具体自然条件,选取多种植
株进行类似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不同植株对于模拟的海绵城市条件的接受力情
况,来选取适合于该海绵城市的耐水性植物,值得注意是耐水性植物在实验过程中,其相互之间的实验差距可能不会十分明显,因此,操作者在进行实验时,可
以采取多组对照组的方式来进行海绵城市耐水性植物模拟实验,通过观察得到的
实验数据进行同类之间取平均值,异类之间相互比较其平均值的方式,选取出最
能够与该海绵城市相辅相成的绿化植物。

选取出来的植物就是一定程度上该海绵
城市最为适合的耐水性植物,施工单位可以进行相关植物的普及栽种,从而达到
耐水性植物与海绵城市完美配合的目的。

结语
耐水性植物根部、枝干对于水含量的承受能力以及植被的光合作用对城市地
区降水量的要求不高,自身生长情况也较为稳定,对于海绵城市而言,相应的绿
化设施的建设是离不开耐水性植物的,同时,耐水性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一个城市对于水资源的储蓄以及处理解决和改善城市排水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东阳.“海绵城市”的核心是本土植物[J].建材与装饰,2017(49):58.
[2]刘梦姣.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7(20):121.
[3]华玉娴.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的作用及有效发挥[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9):159-160.
[4]朱彦,杜萌.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选择探讨[J].现代园艺,2017(16):121.
[5]曹秋艳,周润嫦.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四种园林植物耐水湿性研究——以
韶关市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6,37(12):3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