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1. 引言1.1 海绵城市技术概述海绵城市技术是一种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来管理城市水资源的新型城市规划理念。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将城市的地面、地下、建筑等各种空间转变为可以储存、渗透、净化雨水的“海绵”,从而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比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海绵城市技术更注重城市生态、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面对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海绵城市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一是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利用,减少地表径流量;二是增加城市的水资源补给和循环利用;三是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改善城市微气候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五是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六是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引入海绵城市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2 园林绿化工程意义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种植树木、草地、花卉等植被,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还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降低城市的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提高城市的适宜性。

园林绿化工程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绿色植被还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通过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吸引人们的眼球,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将园林规划与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城市园林的多功能性。

浅析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浅析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浅析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在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许多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植物是海绵城市中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雨水净化、滞留和储存的重要单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对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标签:海绵城市;植物;运用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影响居民生活,同时也对城市水循环起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生态模式发展,因此,对于海绵城市而言,植物的选择和应用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充分地发挥地形地貌对降水的积存作用和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利用植被土壤对城市水质进行净化,使其在面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具备良好弹性的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模式。

在下雨时能够吸水、平时净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二.海绵城市的本质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将原来大面积应用硬质不透水材料的“硬质城市”,改造为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水生态基础设施为骨架构建的城市。

将一个逆自然的人工城市向顺自然的天然城市转变,形成城市的弹性适应空间,重新构建天然雨水循环并还原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

三.海绵城市的作用(一)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水生态系统。

其功能主体保护与恢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水体的保护斑块(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应该从宏观确定,,并进行严格保护,逐渐恢复城市建设前的水生态环境。

(二)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结构城市建筑以钢筋水泥为主,城市下垫面大面积不透水和传统城市排水修建管道只注重“排”,导致城市水生态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所以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对城市的生态进行修复,有利于构建新的生态城市水循环结构。

广州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调查与分析

广州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调查与分析

广州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市6条市政道路绿化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绿地所应用的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条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共应用植物87种,隶属于53科81属,多数植物适应性强,黄榕、肾蕨、鸢尾、美人蕉、红檵木、细叶紫薇、勒杜鹃、红背桂、银边山菅兰等是广州道路海绵绿地建设中常用的园林植物。

从整体上看,雨水花园和旱溪花镜应用的植物品种更为丰富,但这两类海绵绿地的时花种类占多数,各类型海绵绿地存在植物应用雷同性大、乡土植物应用不足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提出,适量应用时花的同时更应加强乡土植物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后期养护管理。

本研究能为广州地区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广州;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绿地;园林植物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的“双刃剑”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为人们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绿地不可避免的遭受破坏,热岛效应效应越来越明显,多雨地区尤其像广州这样的城市,当夏季来临,暴雨侵袭全城,为避免道路积水,市政管道和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大量排空,不仅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引起了水污染的问题[1],广州虽然伴随着水生长、伴随着水繁荣,但是也因水的问题而困扰,“落雨大,水浸街”这句童谣便是对广州城市雨洪问题的一个形象描述[2],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国内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及利用植物的生态性能解决水污染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3]。

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多以雨水花园、旱溪花镜、生态草沟、下凹绿地等形式为依托。

园林植物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更是以其耐旱耐水湿等生态特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构建生态廊道、连接破碎绿地、净化水质,修复栖息地、补充地下水、防洪防涝、净化空气,降沉降噪[4]等方面,这也体现了园林植物的渗、滞、蓄、净等功能,除了生态性以外海绵绿地中的园林植物在选择上还应遵循观赏性、经济性、特色性以及良好的适应性等原则[5]。

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的运用

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的运用

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的运用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植被覆盖和景观绿化,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舒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而海绵城市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的水资源,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

将园林绿化和海绵城市相结合,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缓城市的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就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园林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植被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保持空气清新。

植被可以吸收雨水,减缓雨水的冲击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美化城市的景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园林绿化还可以为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城市中的野生动植物,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外很多城市规划师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优化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城市的灾害损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将园林绿化和海绵城市相结合,可以实现园林绿化的多重功能和海绵城市的环境效益的叠加,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发展模式。

园林绿化中对海绵城市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可以在园林绿化中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通过在园林绿化中添加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水景设施,利用自然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城市的雨水进行收集、渗透和蓄存,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缓雨水的冲击力,为园林绿化提供水资源支持。

可以在园林绿化中设计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水景设施,利用自然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城市的雨水进行收集、渗透和蓄存,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缓雨水的冲击力,为园林绿化提供水资源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在海绵城市中作为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雨水净化、滞留和储存的重要单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植物在水淹等特殊环境下的生长以及在海绵设施中的功能均受到水淹时间、频率及淹没深度等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海绵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

同普通的绿化和花园一样,在植物选择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地域性、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时间性和经济性,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对植物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

1)海绵设施会面临着雨水冲刷的问题,所以需要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的植物来防止水土流失。

2)需要过滤和净化雨水能力较强的植物。

3)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在暴雨期间需要暂时储水,充当了小型临时的“雨水储存池”,因此植物面临雨水长时间浸泡的问题,要求植物耐涝、耐水湿;同时,久旱之时也需要能够耐干旱。

4)考虑到地域特色、管理方便以及成本,优先选用本土植物。

5)多种植物的搭配不仅可以提升景观效果,还可以使植物在土壤中稳定生长,提升雨水净化能力。

下面是部分北方地区常用或推荐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植物种类:①狼尾草它的花穗很长,适合种植在水边、河边,在公园的一角或者充当花镜的花材,观赏作用都是非常强的。

狼尾草的适应性很强,种植很容易成活,一般春季栽植效果较好。

在海绵城市中可用于植草沟。

②芦苇多生长于沼泽、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可耐长期水淹,而且芦苇的叶和根茎都具有通气组织,在净化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③千屈菜生长于河岸等潮湿环境,耐水淹,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布于我国各地,景观效果好,可用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

④紫花地丁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⑤佛甲草佛甲草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可以生长在较薄的基质上,其耐干旱能力强,耐寒力亦较强,可用于雨水花园。

⑥萱草中性,喜光,耐半阴。

性强健,耐寒,耐干旱。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摘要:园林绿化在美丽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园林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仅是人们休闲的场所,更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文明和特色。

因此,本文就对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强化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生态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基础,可以很好的控制城市的气候变化,隔离污染,在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的同时,对于生物多样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为城市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一)有效调节城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的流动人口逐渐增多,高楼耸立,使得城市的空气很难顺畅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温度就会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园林植被的引入,利用树枝、叶子等吸收或蒸发水分,植被周围就会形成大量的水分气流,从而就能达到降低城市温度的目的;而如果在气温过低的情况下,利用乔木、灌木等可以遮挡周边区域,降低风速,在此过程中,冷空气的流动受到阻碍,有利于气温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城市种植大量植被还能改变气候的湿度,在蒸腾作用的影响下,植被叶面以及地表的水分会有所流失,释放到空气中,此时,空气中的湿度就会有所增加。

(二)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污染城市的园林绿化有茂密的枝叶,排列着整整齐齐的树干,可以很好的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净化空气,而且,园林绿化还能分散和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降低环境污染[1]。

此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种企业、工厂林立,汽车数量持续增加,再加上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导致汽车噪声持续增加,工业噪声频频出现,导致城市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园林绿化却很好的改善了这一问题,绿化树木庞大的枝干使得企业、工厂和人们生活的区域相隔离,合理的树木间距,有序的园林布置,使得城市的噪声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美化园林,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够改善城市市民的生存环境。

城市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因此需要对城市进行综合化的建设,需要将园林绿化应用在城市建设中。

笔者通过对园林绿化的全面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研究和分析。

标签:园林绿化;应用;城市建设1、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1美化园林,美化环境对于城市园林来说,其本身不但是重要的环境美化方式,还能够将园林植物作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

从整体上来说,园林植物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给人们所居住的环境提升整体的升级,进而实现城市环境的提升。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不但需要确保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将城市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提升,只有這样才能够确保城市符合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能够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

1.2改善城市市民的生存环境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一般情况下没有较多的时间出去游玩,但是园林绿化的全面使用,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为人们提供相应的游玩场所。

通过园林的建设,能够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回归自然,获得良好的生活感受。

另外园林的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城市本身存在很多相应的废气,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尘埃,减少空气污染。

城市建设使用园林绿化,能够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空气循环速度,调节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园林放松心情,缓解自身的压力,提升人们的心情。

2、城市建设进行园林绿化原因2.1保护生态和环境的要求随着城市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同样城市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随着城市生态不断失衡,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变坏,森林消失水土流失等问题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指的是将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进行合理的收集、净化和利用,以达到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增加城市绿地的目的。

在园林景观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使园林景观具备更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效益。

一、雨水收集利用在园林景观中,雨水收集利用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之一。

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然后用于浇灌绿化植物或者喷泉景观,达到节水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将雨水引导到花园或者草坪中,减少积水和地面径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园林景观具备更好的抗洪排涝能力。

二、绿地建设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绿地的增加和利用,通过在园林景观中大面积种植草坪、乔木、灌木等植物,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和水分蒸发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园林景观的透水性。

科学合理布置植被,使其具备遮阳、保护土壤和生态调节等功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质量,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人文价值。

三、地下储水在园林景观中,地下储水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中,通过设置地下储水箱、蓄水井等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然后用于喷灌景观绿化或者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这不仅能够解决城市绿地的灌溉问题,还可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城市的用水压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四、生物多样性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而在园林景观中,通过设置湿地、水生植物区、鱼池等设施,创造适宜生物生长的环境,增加园林景观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科学合理地布置植被和水体,营造出自然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类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栖息繁衍,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中,景观设计是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布局场地、选用适宜的植被、利用材料和结构,进行地形雕塑和水体设置,塑造出能够吸收和利用大量雨水的景观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海绵城市主要利用城市园林植物主动调节城市水体,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有效解决了城市旱涝矛盾的问题。

海绵城市是在我国
城市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建设理念。

关键词:园林植物;海绵城市;发展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填湖造地的现象频出,将湖泊填埋,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被剥夺,无法发挥引洪
蓄洪的作用,对城市居住人民带来很大影响。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路建设,房屋建设等等,对植被的破坏,湖泊的填埋,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湖泊分节
也破坏了与地下水的联通。

生态环境被破坏,使得城市中出现内涝,很多地区的
人民在多雨季节就苦不堪言,并且长时间的降雨,却没有湖泊的调蓄能力,从而
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研究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具
有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可以在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实现水
体资源的有效释放和吸收,全面提高海绵城市水体资源的弹性,有效进行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的同时,起到适度进行水释放利用的目标。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
从生态系统出发,实现跨尺度地为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支持,从而起到优化
循环利用自然水体的作用。

达到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在城市强降水中发挥出植
物的蓄水作用,在城市干旱的情况下起到一定供水效果,在自然调节的基础上有
效实现人工调节的目标。

2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1吸纳雨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湿地、河流以及森林等,具
有蓄水调洪功能的自然生态被破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雨水下渗面积,影
响城市排水。

而海绵城市建设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园林植物让雨水在
滞留设施内汇集,同时,园林植物还能一定程度上延长雨水滞留时间,最大程度
保证雨水下渗到土壤中,这样就能够有效吸纳雨水。

2.2储存雨水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是吸收雨水的天然海绵体,所以,园林植物具
有蓄水作用。

和植物相关的雨水存储设施主要有:雨水湿地以及渗透塘等。

在这
些雨水存储设施中,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土壤,同时,吸收储存雨水。

另外,
植物还可以吸收渗入地表的水,或是利用自身毛管吸力,让雨水保持在土壤之中,从而发挥储存雨水的作用。

2.3净化空气,降尘降噪
植物的总绿叶面积影响这植物绿量的大小,绿量是决定植物生态作用的重要
标准,绿量越大,植物所能净化的生态环境范围越大,效果越明显。

在因此在城
市中,绿地的大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决定着植物的绿量大小和生态作用效果。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若想要扩大植物覆盖面,如何去设置植物群落就变得
颇为重要。

在植物群落配置中,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垂直结构和总量来保证城市
总体的绿量,在水平结构方面需要考虑到周围其他植物的结构,例如乔木、灌木
等,与这些植物想配合,从而有效提高绿化面积和光合作用,从而能够使生态系
统得以良好地运行。

3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补充城市地下水
从补充地下水这一方面来看,将园林植物景观应用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能
很大程度地补充城市地下水;在传统的水资源治理方面,传统方法无法使水资源
进行充分的循环,从而让许多无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到江河中,这会增加城市
洪涝灾害的发生。

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能从生态平衡的角度上来解决城市径流问题,和城市中的雨水灌溉更好地配合,更好地解决城市严重超标的地表径流问题;园林景观中植物的根茎具有一定的储水、蓄水功能,因此,园林植物景观能更好
地保存地下水,显著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避免土质疏松造成的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的发生。

3.2设计城市中的雨水花园
在现阶段开发海绵城市的有关举措中,设计雨水花园构成了可行性较强的一
类举措。

通过运用雨水花园的方式,就可以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内创建绿地的综合
性景观,其本身具备径流控制、雨水调蓄以及雨水净化的多种价值。

具体来讲,
雨水花园包含了种植层、蓄水层、排水层以及过滤层,其针对流入城市中的污水
径流能够在根源上予以显著净化,对于总体上的径流速度也能予以适当减缓。

3.3人工湿地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湿地能够高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是一个
综合性的系统,系统中涉及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通过他们的协同作用能够对雨
水进行净化。

另外,人工湿地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
原理是,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部分污染物,同时,湿地中的微生物也能够应用
降解等措施,去除各种污染物,效果十分理想。

按照不同的水环境条件,可以将
人工湿地分为5个区域:深水区、浅水区、植被缓冲区、泛洪区以及沼泽区。


常情况下,雨水在经过前置塘时会有部分污染物沉淀,之后沼泽区的植物根系会
对雨水进行进一步净化,主要是减少雨水之中的N以及P等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
沼泽区中常见的植物有:菖蒲以及芦苇等。

一般情况下,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去
污染作用越强。

3.4增加街头小型绿地
绿地的覆盖率是海绵城市中主要的参考因素,决定这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

在海绵城市绿地的建造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绿地建造模式,将绿地的设计方式改
为下层式,同时对绿地的规模做出改变,由原来的大规模绿化改为街头小型绿地,从而有效保证街头附近到处都有绿地的身影,还能够带来较好的视觉感受。

这种
绿地建设模式的好处是,由于绿地规模较小,在对其布局过程中不需要考虑过多
的因素,可以灵活布局。

在绿地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优先考虑对水陆两种环境都
有较好适应性的植物,使得景观效果好,又能有效的进行雨水调节。

3.5绿化城市屋顶
城市屋顶绿化通常来讲包含了构筑物与建筑物、露台或者天台等特殊部位的
城市绿化。

与此同时,绿色屋顶也可以分成基质层、植物层、蓄水与排水层以及
过滤层。

植被在吸收雨水的前提下,就能够将其予以适当的排放,进而显著增强
了蓄水作用。

在某些情形下,城市如果遭遇强度较大的突发性降雨,那么绿色屋
顶还能实现全方位的管网压力缓解,通过实现雨水滞留来杜绝城市中洪涝灾害的
频繁出现。

3.6下凹式绿地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下凹式绿地十分常见,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雨水储存设施,主要通过下沉式场地设计,让周边的雨水都汇入下凹式绿地中。

下渗的雨水能够十分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这样就能够节省城市绿地灌溉用水量,节约水资源。

另外,下渗的雨水还能够补充地下水资源。

通常情况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下凹式绿地设置在广场以及停车场周围,施工十分方便,施工成本较低。

在下凹式绿地植物的选择中,要综合考虑当地土壤的渗透性以及植物的耐涝性,如果土壤具有比较好的渗透性,可以选择多种植物,尽量打造多样性景观;如果土壤的渗透性较差,就应选择耐涝性较好的植物,如垂柳、紫薇以及落羽杉等植物。

结束语
将园林植物景观应用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能很好地净化城市的空气,更好地调节和分配城市水资源。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和设计建造园林植物景观,让其成为特殊的景观生态体系,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水资源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利.城市园林白蚁的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4(24):81.
[2]于芳.园林植物配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4(24):132.
[3]刘佳利.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4(24):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