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2. 探索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4.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多样性。

2. 学习并演奏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

3. 分析和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乐器和乐谱(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4. 学生练习乐器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少数民族音乐,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分享对该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探索(15分钟):1. 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如多样性、传承性、地域性等。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其地域、民族、传统乐器等方面的内容。

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音乐,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实践(20分钟):1. 教授学生所选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包括旋律、节奏、和弦等。

2. 分组让学生练习演奏所选曲目,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3. 学生小组进行演奏表演,展示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讨论少数民族音乐与主流音乐的异同点,并思考少数民族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表演。

2.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展示,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表达和演奏技巧等方面。

少数民族歌曲类型分类

少数民族歌曲类型分类

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有: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牧歌的特征,气息宽广、句幅较长,常伴有颤音和装饰音,给人以历史沧桑感。

藏族箭歌,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是猎手夸耀箭术时所唱的。

歌唱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广泛流行的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就是一首箭歌。

朝鲜族抒情谣,表现题材广泛,以表现爱情者居多,旋律流畅,多采用该民族特有的三拍子节奏,著名的抒情谣有《阿里郎》《道拉基》等。

苗族飞歌,苗族的一种山歌,在山间或田野歌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节奏自由,常有滑音,句尾惯用甩音。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是指在中国的多种不同民族组成中,不同民族各自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和文化。

因为中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特征、音乐赏析方法和音乐文化。

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方面,需要根据个体的历史、宗教、风俗、地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将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论述,包括音乐特色、创作特点、演奏形式等方面。

一、音乐特色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是多元化和多样性。

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都有自己的文化地位,特性以及音乐风格。

在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对于不同的民族,音乐内容和演奏形式的区别也十分明显。

从曲调上看,少数民族音乐大多数以哀伤、怀念和感恩为主题,以传递民族文化为宗旨,也有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形式。

二、创作特点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特点是包容性和开放性。

由于民族文化的历史、地理、人种、宗教等多种因素,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也十分多样化。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很高的创作性和艺术性,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和情感,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是按照历史传统的方式创造的,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感。

三、演奏形式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奏形式有所不同,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口头传唱等形式。

其中,独奏是一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常见于弦乐、管乐等乐器。

重奏一般是由两个或三个乐器来演奏同一曲子,借由合奏来形成音乐的复杂层次。

合奏演奏形式可以拓展集体合作的方式,让表演者在合奏中感受到团队的协作和气氛的振奋。

还有一些民族音乐,如藏族、蒙古族等,是口头传唱,传统的演唱形式多为高亢的喉音和吐字。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体现。

在已有的民族音乐基础上不断创新,可以促进少数民族间互相的了解和交流。

少数民族音乐的推广与传承,不仅可以从中发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多元化的相互认识提供平台。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指中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它只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但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音乐风格。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习惯和文化传承。

他们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反映出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的紧密联系。

不同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其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以及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较为知名。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呼麦、马头琴独奏和马头琴合奏等音乐形式;藏族的藏戏音乐、拉萨风琴、格桑花等;维吾尔族的迪亚音乐、塔吉克音乐等;朝鲜族的牡丹江组曲、满族舞蹈音乐等;壮族的鼓舞、打板子等等。

这些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韵味。

它们渗透着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学,是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体现。

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传播,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宝贵财富。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例如,专门成立少数民族音乐团体,将少数民族音乐带到大众视野;在学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等水平型选修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收集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图像等资料,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

通过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们不仅可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和交流,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反映了中国民族多元的文化遗产,深深融入到中国绵长的历史中。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音乐风格、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民族多元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根据历史文化研究可以得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的先民就开始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制造乐器,并创作了许多民间歌曲和舞蹈,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化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历代文化遗产积累,让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例如,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枢纽,沿线民族音乐文化融合渗透。

明清时期的满族音乐为人所重,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交融、文化开放的艺术特征。

二、音乐风格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可以发现,各个民族音乐风格鲜明,各具特色,这一特点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我国音乐文化独特的贡献。

藏族音乐以独特的“冻琴”和“罗格”为代表乐器,演奏过程中深受藏族信仰、民间故事和历史文化所浸润。

而壮族歌声深沉悠扬,以口头传颂形式流传至今,成为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另外,蒙古族咏史长调富有草原风情,发自内心的吟唱,使人仿佛置身草原之上。

各少数民族还有其它特色独具的音乐形式和乐器,例如回族男女所演唱的额吉,彝族所说的唢呐等,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它们深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嵌合交融的影响,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融合的艺术特征。

三、艺术表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表现更注重它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议题,从这一点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一种深刻的人文情怀,是音乐家们在创作中不断追求的方向。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传承和演绎,不仅延续了古代音乐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音乐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中 不可或缺的元素。
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节奏通常具 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传统。
节奏的运用需要充分考虑音乐 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以及 音乐的演奏和演唱方式。
调式
调式是音乐的色彩,是音乐中重 要的表现手段。
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调式通常具有 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风格,反映 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和文化传
CHAPTER 06
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赏析
《茉莉花》赏析
总结词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详细描述
这首曲子采用典型的五声宫调式,曲调委婉流畅、温柔优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在赏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曲调的起伏变化,理解曲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舞曲》赏析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少数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 族的音乐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发展。现代的少数民族 音乐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音乐元素,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
种类与流派
种类
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根据地 域可分为南方少数民族音乐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根据民族 可分为藏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
少数民族的服饰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其音乐文化 的载体之一。服饰上的图案、色彩和装饰都与音乐息 息相关。
在一些民族中,服饰的颜色、质地和样式还代表着不 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因此,通过服饰和音乐的结合 ,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的文化宝藏。

作为中国的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包含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历史文化背景、音乐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少数民族音乐是指在我国各地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民间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演方式。

与汉族音乐相比,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元素、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藏族音乐注重喉音唱法和奇特的节奏;壮族音乐则以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为主要特点。

其次,少数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音乐中蕴含着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体现出各族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感。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子”歌曲,表达的是牧民对大自然和家园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藏族的“格萨尔”叙事歌,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英雄主义情感和历史传承。

第三,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于汉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于汉族音乐,具有民间传统性和历史性。

少数民族音乐是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少数民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遗产,通过口传和民间演奏的方式得以传承至今。

同时,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宗教信仰、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藏族的宗教信仰对于歌曲的歌词和表演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少数民族音乐的形式也十分多样。

少数民族音乐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乐器形式表现出多元的形式。

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合唱、二重唱、对唱等不同形式,展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乐器形式也包括多种类型,如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等。

总之,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其独特风格和价值为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和保护。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内涵。

这些音乐文化不但丰富着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我们来谈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深厚,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乐器、音乐曲调和表演形式,其中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蒙古族的长调韵律、藏族的唱经、壮族的芦笙舞曲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形式。

少数民族音乐多以口头传统方式传承,音乐内容多以赞美自然、祈福吉祥、祭祀祖先、表达对生活的情感等内容为主,贴近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观念。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文化传承及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传统代表了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感悟,它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对生活感悟和审美情感的表达。

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国各少数民族将自己的音乐文化进行了积极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少数民族音乐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节庆、音乐会等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广泛的弘扬和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丰富了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也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少数民族音乐吸引了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

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学者们都前来中国考察并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尝试融合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和演出。

在国际舞台上,少数民族音乐也逐渐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一部分。

在音乐交流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也深受欢迎,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组织一些音乐节庆、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二、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
赏。

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
法等。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欣赏与体验
导入:播放歌曲《传说》
提问:这首歌曲体现了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能听出演唱者是谁?还熟悉他的哪些作品?
1、提问:说到蒙古族,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地理位置、服饰、生活习性、音乐、舞蹈)
(1)、地理位置: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种族之一,集中居住外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等地区。

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2)、服饰:蒙古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3)生活习性:蒙古人以游牧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包。

除了游牧,相当多的蒙古人从事农业生产或农牧兼营,他们已定居村镇。

(4)美食:羊奶、马奶、酸奶
2、蒙古族歌曲
(1)、《牧歌》、《嘎达梅林》
(2)、分别谈谈感受以及二者的区别(从理性的角度)
节奏、速度、旋律等方面
长调: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
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

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

上行旋律节奏缓慢稳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泼的三音重复句式,这来自对草原生活步调的模仿。

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

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3、蒙古族常见乐器
(1)、欣赏一小段马头琴音频,进行提问:音色以及乐器名称
(2)、介绍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方法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
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 演奏方法坐姿: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
向左侧。

指法: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指米用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

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

(3)、进行完整欣赏
4、蒙古族舞蹈
(1)、欣赏舞蹈视频
(2)、学习简单的动作
从悠远的长调和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勤劳与勇敢,现在我们再聆听一首歌曲,看看它究竟要将我们带向何方
二、藏族
1、导入:萨顶顶《万物生》梵文
2、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
宫廷音乐3大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和器乐等。

3、欣赏《酒歌》
(1)简介:酒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各民族的酒歌有不同的名称。

如:西北地区的回族、汗族等称“酒席歌”;瑶族称“酒歌”;藏族称
“昌鲁”;壮族称“葫芦歌”;苗族称“恰酒”。

每逢婚礼、节日、亲友相聚时,边唱边喝,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多为祝福、赞美、劝酒等。

这首歌又称《年轻的朋友》是我国藏族广为流传的酒歌。

(2)欣赏歌曲:
(3)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特点:开始欢呼般的引子,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级进的旋法;细腻的装饰音;藏族人演唱特有的音色,歌曲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4.介绍藏族的乐器
(1)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
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
(2)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