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尤其是上腹部或脐周)、腹泻(可为水样便或带有黏液脓血),部分患者伴有发热。

发病时间特点:食用可疑污染食品后6-72小时内发病。

其他体征:腹部压痛、肌肉痉挛、里急后重感等。

2.流行病学调查:
近期有集体聚餐史或共同进食了可疑食物。

同时有多人出现类似症状,呈现聚集性发病特点。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能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粪便培养:粪便标本经增菌后进行细菌培养和生化鉴定,若检出沙门氏菌且与当地常见的沙门氏菌型相符,则具有诊断意义。

血清学检测: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血清凝集试验以确认感染。

4.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或基因测序用于快速鉴定和分型沙门氏菌株。

5.影像学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可能会进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但通常不作为确诊手段。

综合以上信息,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后,才能确
立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证据是确诊的关键。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粪便样本送检,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便追踪传染源和采取防控措施。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和运输的发展,食品中毒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食品中毒是指吃下带有毒素或病原体的食物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常见的食品中毒包括肠道感染、肝炎、脑炎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一、细菌性中毒1.症状:腹泻、腹痛、呕吐、发热、乏力等。

严重者可能发生肠出血。

2.常见病因:细菌性中毒常由于细菌在食物中繁殖所致。

常见的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3.处理方法:对于轻症者,多饮水、清淡食物。

如果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以防脱水现象。

对于严重病例,应立即就医治疗。

二、霉菌中毒1.症状:霉菌中毒症状通常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同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头痛、视力模糊等其他症状。

2.常见病因:霉菌中毒通常由于霉菌在食品中繁殖所致,常见的包括黄曲霉、赤霉等。

3.处理方法:对于轻症者,多饮水和清淡食物,勿过量进食强刺激性食物。

对于严重病例,应及时就医治疗。

三、化学中毒1.症状:化学中毒症状通常表现为喉咙痛、呕吐、腹泻等,同时还会有眩晕、头痛等症状。

2.常见病因:化学中毒通常因为食用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食品所致。

常见的有含有重金属的食品、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等。

3.处理方法:化学中毒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口服活性炭等解毒剂,同时需及时就医。

四、生物毒素中毒1.症状:生物毒素中毒症状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严重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常见病因:生物毒素中毒通常由于食用有毒植物造成。

比如蘑菇、毒蕈等。

3.处理方法:对于轻症者,多饮水和清淡食物,勿再食用有毒食品。

对于严重病例,需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食品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问题。

预防食品中毒首先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合理保存食品,注意食品的清洗和煮熟程度,以及尽量选择正规的食品生产和销售渠道。

同时学会识别不同的食品中毒症状和处理方法,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以保障自身的生命健康。

几种家庭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几种家庭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几种家庭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1.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的夏秋季节外,全年都可发生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豆制品和糕点有时也发生。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5种类型。

1)胃肠炎型:前驱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寒战。

以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

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带粘液和血。

因呕吐、腹泻大量失水,一般急救处理是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对重症、发热和有并发症患者,可用抗菌素治疗。

一般3~5天可恢复,病死率在1%左右。

主要是儿童和老人或体弱者治疗不及时所致。

2)类霍乱型:起病急、高热、呕吐、腹泻次数较多,且有严重失水现象。

3)类伤寒型:胃肠炎症状较轻。

但有高热并出现玫瑰疹。

4)类感冒型:头晕、头痛、发热、全身酸痛、关节痛、咽峡炎、腹痛、腹泻等。

5)败血症型:寒战、高热持续1~2周,并发各种炎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

败血症型主要由霍乱沙门氏菌引起。

2. 副溶血弧菌临床表现潜伏期自1小时至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

起病急骤,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失水、畏寒及发热。

腹痛多呈陈发性绞痛,常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回盲部。

腹泻每日3-20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多数为黄水样或黄糊便。

约2%-16%呈典型的血水或洗肉水样便,部分病人的粪便可为脓血样或粘液血样,但很少有里急后重。

由于吐泻,患者常有失水现象,重度失水者可伴声哑和肌痉挛,个别病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以至意识不清。

发热一般不如菌痢严重,但失水则较菌痢多见。

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不一,可呈典型、胃肠炎型、菌痢型、中毒性休克型或少见的慢性肠炎型。

本病病程自1-6日不等,可自限,一般恢复较快。

本病的诊断,在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季节,根据进食可疑食物(腌渍品、海产品)、集体发病、潜伏期短而起病急骤、发热和腹痛均较其他肠道传染病为严重、腹泻物呈血水样、失水多见等特点,临床诊断即可成立,对可疑食物进行培养,有时可分离出和粪便中相同的副溶血弧菌。

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原则一、食物中毒的症状概述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受到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形式包括菌群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生物性食物中毒。

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但一些常见的共同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对应处理原则1. 菌群性食物中毒菌群性食物中毒是由于细菌受到污染后生长在食品上所引起的。

常见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会产生一系列引起消化系统问题的有害代谢产物。

(1)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

有时伴随低热。

(2)处理原则:立即停止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保持适当安静;及时就医,接受医生指导的治疗;尽量多饮水,并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

2.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因为摄入了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1)症状:不同化学物质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各异,但常见表现包括呕吐、腹泻、头晕眼花、胸闷等不适感。

(2)处理原则:立即停止进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注意身体表征,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气道不畅须立即就医;如由于误服药物导致中毒,应立即用开水催吐并寻求医生帮助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生物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了含有有害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食品后引起的。

常见病原体包括贝类中的红潮藻、鱼类中的孤独菌和白肉杆菌等。

这些病原体会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不适反应。

(1)症状: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具体的感染源。

常见表现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以及皮肤过敏等。

(2)处理原则:及时将受污染的食品剔除,并寻求医生指导进行相应治疗;补充充足水分以防脱水;如有严重不适,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可能存在于营养摄入中。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细菌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一览表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一览表
中毒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菌数测定≥100000cfu/g,食品、呕吐物或粪便中检出相同型菌株
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等
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WS/T7-1996)
6-痛、腹泻、水样便,偶有粘血便,排便平均2-6次/日,一般不发烧或有低烧(37-38℃),少有恶心、呕吐者。多数患者1-2日即可康复。
1、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或腹泻便中检出血清学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2、取患者刚发病和发病后两周左右的血清与分离出来的菌株做试管凝集试验,凝集效价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肉、禽、蛋、鱼、奶类及其制品等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WS/T80-1996)
常见2-4h,不超过6h
恶心、反复剧烈呕吐(1-10次不等)、且常呈喷射状、上腹痉挛性疼痛、腹泻呈水样便,一般不发热,常因剧烈呕吐导致失水和休克,病程1-3d。呕吐为必发症状,约80%病人发生腹泻。
食物检出黄曲霉毒素或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血、尿检出黄曲霉毒素M1
各类谷物(玉米、花生、大米、麦等)
霉变甘蔗(3-硝基丙酸)食物中毒
10min至10h
初期呕吐、头晕、视力模糊,进而眼球向一侧凝视,阵发性抽搐,脑电图呈弥散性变化。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继而昏迷,甚至死亡。重症多为儿童,重者1-3d内死亡,幸存者常留有终生残疾
食品和粪便中检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该菌具有嗜冷性,5℃低温下还能生长)
禽蛋类、奶、肉及其制品、水果、蔬菜等,
志贺氏菌(痢疾杆菌)
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
剧烈腹痛、呕吐和频繁地腹泻、水样便混有血液或粘液,并有里急后重,寒战、高热,体温达40℃以上,重者会出现痉挛
食品、呕吐物分离出志贺氏菌,主要是宋内氏志贺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中毒的菌量一般为200-10000cfu/g。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比初期明显升高。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沙门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一群革兰阴性杆菌组成的尤其是对人和动物都能导致疾病的病菌,其中以鼠伤寒、肠炎和猪霍乱杆菌最常见。

其发病率高,在食物中毒各类原因中居首位,中毒症状有多种多样表现。

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胃肠类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

二病因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菌污染、繁殖,再加上处理不当,未能杀死沙门菌。

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及内脏时,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食品中心部分仍有存活的细菌,食后可致中毒。

另外,患病牛的牛乳,如加热不彻底也可中毒。

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再次被感染,同样会导致中毒。

虽然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5~10月间,其中7~8月份最多,通过苍蝇、鼠类等污染食品、水源等,也可造成中毒。

沙门菌属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活的沙门菌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繁殖,之后经肠系膜淋巴组织进入血循环,出现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

当细菌被肠系膜、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细胞破坏时,沙门菌体就释放出内毒素,导致人体中毒,并随之出现临床症状。

三临床表现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最短2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平均为12~24小时。

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胃肠型、伤寒型、败血症型,以胃肠型最为常见。

前驱症状有寒战、头痛、头晕、恶心与痉挛性腹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全身酸痛或发热。

每天腹泻可达7~8次,体温在38~40℃之间,病程约3~5天,一般2~3天腹泻停止,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

严重者,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常因脱水、酸中毒、无尿、心力衰竭等,急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四检查1.细菌学检验病原诊断需进行细菌检验和血清学检验。

由病人的呕吐物、粪便和可疑食物可分离出致病菌。

2.血清学检验取病人发病后第一周和第二周血清,用致病菌作肥达氏试验,血清凝集价增高1:100为可疑,1:200以上者为阳性。

公共营养师三级复习资料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

公共营养师三级复习资料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

复习六——食品卫生基础第三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下载鸭题榜手机APP更多真题免费做,历年真题海量做1)食物中毒的概念:摄入了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寄生虫病以及经饮食肠道传染的疾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物有关;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3)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

2)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细菌污染食物(食品腐败变质、交叉污染、从业人员带菌、食品运输、储存过程等的污染);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及营养条件下,细菌急剧大量繁殖或产毒;进食前下载鸭题榜手机APP更多真题免费做,历年真题海量做食物加热不充分,未能杀灭细菌或破坏其毒素。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一般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

沙门菌食物中毒:下载鸭题榜手机APP更多真题免费做,历年真题海量做1)发病特点:中毒全年都可发生。

多见于夏、秋两季,主要在5~10月,7~9月最多;中毒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多见,如熟肉、冷荤等。

2)中毒表现:沙门菌食物中毒临床上有五种类型,即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败血症型。

潜伏期一般为12~36h。

中毒初期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以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等,腹泻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黏液或血。

3)预防措施:防止污染;高温杀灭细菌;控制繁殖细菌(低温储藏、避光、隔氧)。

下载鸭题榜手机APP更多真题免费做,历年真题海量做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能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此菌耐热性不强,但食物中的肠毒素耐热性强。

沙门氏菌的危害和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

沙门氏菌的危害和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

沙门氏菌的危害和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沙门氏菌主要经口感染,可通过食物、水源、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而传播。

食物传播为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如猪肉、牛羊肉)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及其制品,植物性食品引起发病的较少。

夏秋季是该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是急性肠胃炎,潜伏期一般为4~48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

患者初始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和寒战,继而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因其不会导致新发疾病,只是对抗生素耐药性极强,故较难治愈。

五招预防沙门氏菌感染1.避免食用生的或半熟的食物。

烹制的肉块不易过大,并且要煮熟、煮透。

鸡蛋至少要煮沸8~10分钟方能食用。

应尽量避免食用煎至半熟的鸡蛋,也就是所谓的溏心煎蛋。

2.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牛奶及奶制品。

水果和蔬菜生食前要进行彻底清洗。

凉拌菜烹饪前,最好用开水焯一下。

3.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切生肉的菜板应与熟制品、半成品及入口食品分开。

手、案板、菜刀和其他容器在接触生食后应当彻底清洗。

4.食物低温贮藏,防止沙门氏菌繁殖。

食物不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动物性食物最好在5℃以下低温冷藏。

5.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换尿布、接触动物粪便后也要注意及时洗手。

除了上述五招防控沙门氏菌感染外,对于超级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公众应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项原则: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2.探视患者须防感染。

如果去医院探视患者,应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沙门氏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三、沙门氏菌危害有多大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1、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临床有5种类型,即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败血症型.共同特点如下:
1.1、潜伏期一般为12-36个小时.短者6小时,长者48-72小时。

1.2、中毒初期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以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重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等。

1.3、腹泻一日数次至4十余次。

2、什么是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一个常见的感染菌属。

临床上通常将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以外的沙门菌属菌所引起的感染统称沙门菌感染(Salmonellalinfection)。

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肉类食品、蛋类、乳品等引起发病。

由于致病菌及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其临床表现较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和局部化脓感染型。

此外还可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和无症状感染等。

3、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危害
3.1、肠热型(伤寒、副伤寒):开始出现发热不适、全身疼痛,此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相对脉缓、肝脾肿大,外周白细胞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疹。

严重肠局部坏死和溃疡,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2、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潜伏期12~24小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如果细菌已产生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