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葩,秦武王举九鼎而死,然而事实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2019年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真相秦武王之后谁继位-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真相秦武王之后谁继位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卒于307年,嬴姓,秦氏,名为荡,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中又被称为秦武烈王,在《秦记》中被叫做秦悼武王,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
他于前310年继位,只在君位上坐了短短的三年。
据史书记载,秦武王天生就有神力,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他也以此为荣,经常跟人比试武力,因此他也很欣赏那些跟他一样都身强力壮的人,像任鄙、乌获这些大力士都得到了他的重用。
在秦武王还没有当上君王只是太子的时候,就很不喜欢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张仪,后来等到他继位之后,大臣们为了讨他的欢心纷纷说张仪的坏话,说他言而无信,忘恩负义,这种人不应该再继续让他做官。
就在这时候,蜀国的丞相陈庄谋反,杀死了蜀侯通过,秦武王和魏襄王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派秦国大将甘茂讨伐陈庄,平定蜀国的叛乱。
成功之后,秦武王就把张仪和魏章驱赶出了秦国。
秦武王虽然力大无穷,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但是他也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在位三年间,他重用具有深远谋略的甘茂,让在他的统帅下,秦国攻克了韩国的重要城池宜阳,共斩首了六万韩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之后又乘胜追击,夺取了武遂,当时韩国的国君韩襄王被迫到秦国谢罪求和。
说起来秦武王的死亡也很离奇,据说他是因为在与人比试武力的时候伤到了筋骨,在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三岁。
一个国君因为与人比试力气而死去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了。
秦武王举鼎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嬴姓,赵氏,名荡。
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过君,于前310年至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君王,他不像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那样擅长治国之术,建立了名垂千古的功绩,相反他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或许是因为他自己孔武有力的缘故,他对那些跟自己一样勇猛的人也很青睐,他对这些人都予以重用,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秦朝历史】秦武王嬴荡虽因举鼎糊涂致死 却差点就统一秦国!

【秦朝历史】秦武王嬴荡虽因举鼎糊涂致死却差点就统一秦国!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小伙伴们,一定对于刘涛戏中的儿子秦武王嬴荡有很深的印象。
电视剧中,秦武王作为嫡子一直备受父王的期待,再加上芈姝的溺爱,从小嬴荡就养成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性格。
最后,因为一时逞英雄之气,因为巨鼎游戏被活活压死了。
的确,历史上的武王最后也是因为举鼎暴毙,但是史实却证明,历史上的武王最崇尚武力,但是也并非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一个草包二愣子、无能之辈、孬种,其实他也为大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抛弃电视剧中的不客观评价,来说一说秦武王嬴荡的那些功绩。
一、吞并在嬴荡的父王赢驷晚年的时候,蜀国和苴国发生了矛盾,于是乎,两个国家都派使臣说客来到秦国,向秦国示好,希望秦国支持自己的国家。
可谁知,秦国满口的答应最后却先后把蜀国和苴国给灭了,之后蜀国就成为了秦国的了。
后来,蜀国不太老实,发生了一些状况,而不巧这时候赢驷却暴毙了,于是这一重担便落在了嬴荡的身上。
这件事情可正中尚武的嬴荡的下怀,也许也是嬴荡的专长,武王元年,嬴荡派将军甘茂讨伐陈庄,陈庄兵败被杀之后,叛乱便被平息了,蜀国也就大气儿不敢喘了。
这个一直困扰生前赢驷的大问题,竟被嬴荡轻松的解决了。
这件事情给了嬴荡很大的信心,于是秦国的吞并就此开始了。
不到一年,秦武王又出兵讨伐了雄踞秦国北方的义渠和丹犁。
二、设丞相嬴荡可能一直觉得自己在政治方面不怎么样,武王二年,嬴荡命樗里子为左相,甘茂为右相。
虽然这也是为社稷而为之,但是嬴荡万万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很有远见,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立丞相的君王,并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有历史记载,丞相制度在中国有将近长达1600年的历史,直到朱元璋时期才被废除。
历史证明,曾在各个朝代出现了许多精明决断的丞相,辅助君主建设朝廷。
三、攻宜阳武王三年,嬴荡又开始坐不住了,盯上了垂垂病矣的周朝。
当时嬴荡是这样向甘茂说的:“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秦朝历史】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秦朝历史】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中国古代有位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作为一个君王,他虚心纳谏,任用将帅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此有人说他是有道明君;可是他又喜好搬拳弄脚、崇尚武功、好勇斗狠,因此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莽夫。
他死后谥号为“武”,他的死也与他好“武”有关――他死于一场“举重比赛”的意外,有人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惋,而他却说死而无憾。
秦武王(公元前329-307年),姓英,名党,最初是一位年轻的天才。
他生来就有一个高大有力的男人和一个强壮的背部。
他不喜欢后宫里的三千粉和傣,也不喜欢皇室的衣服、中餐、龙亭和凤凰亭。
他只喜欢骑马、射箭、跑鹰狗、摔跤和摔跤。
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也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他要在全国、全天下范围内寻找具有神力的能人。
大力士乌获和任鄙就“毛遂自荐”,来到秦武王身边,并受到了重用,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就不必说了。
在这两位“第一食蟹人”的宣传作用下,秦国乃至九州的所有能人都叛逃到秦国。
秦国曾一度人才济济,极大地促进了秦国军事实力的发展。
在齐国,有个叫孟贲的人听说了秦武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后,也就奔着秦武王来了。
这孟贲可与一些只求温饱而寄居于秦武王帐下的“欺世盗名”之辈大有不同,童年时就以力大无穷而闻名乡里,后来又学习兵书战策、沙场武功,想要在战场上成就自己的一番宏图伟业。
于是孟贲就开始闯荡天下,游览山川,寻名师、访高友以增强自己的本领。
据说,他在龙虎山学得一身奇异的能耐,在水里不怕蛟龙,在陆地上不惧虎狼。
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两头雄壮威武的公牛在打架,两只公牛锋利的牛角叉在了一起,久久僵持、难分胜负。
孟贲来了兴致,他想做个和事佬,把两只公牛分开。
可是事与愿违,两头牛仍不肯罢休,还是一个劲儿地用头冲撞。
孟先生见这牛很不识相,激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一手按着牛头,一手用力拔牛角,最后竟然将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来,那两头可怜的悍牛就这样死了。
据说还有一次,孟本过河时,渡船上人太多,渡船太少,所以每个人都不得不排队。
秦王嬴荡为何偏要举鼎,最后还被砸死

秦王嬴荡为何偏要举鼎,最后还被砸死本文导读:嬴荡人高马大、天生神力,平时也好勇斗狠,喜欢结交习武好战之士,手下三员大将乌获、任鄙、孟贲都是闻名天下的大力士。
历史记载,嬴荡亲率大军进攻洛阳,周朝天子无力抵抗,只得率群臣出来迎接嬴荡。
嬴荡走进周朝太庙,见到了传说中大禹铸造的九鼎,他逐个仔细观摩,看到象征秦川地区的“雍州鼎”时,嬴荡问:“有人举过吗?”众人答道:“没有人举过!”嬴荡又问身边三位勇士:“能举起来吗?”乌获、任鄙当即表示不能胜任,只有孟贲敢试举了一下,此人号称能拉动两头野牛,但此时举鼎也只是刚刚离开了地面而已。
嬴荡看了大笑,一定要把鼎举高高,怎料用力过猛,没有站稳,身子一歪,鼎落了下来,正好砸到他的右脚上,搞了一个粉碎性骨折。
因为当时医术不发达,嬴荡流血不止,当场昏厥,这天晚上就气绝身亡。
咋看起来,这嬴荡真是有点作!堂堂一国之主,闲的没事干,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傻里傻气举鼎玩,最后把自己给玩死了。
而电视剧里也是这么演的,嬴荡成了一个只会秀肌肉的傻大个。
不过,历史并非如此,秦武王也并非没有脑子,也不是“不作不会死”!相反,举鼎可能是他极富政治智慧的一次表演!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举还不行。
原因如下: 先看他为何要举鼎?这跟现在健身房里撸铁根本不是一回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问鼎中原”的成语,说的是当时周朝派使者前往楚国,楚王问使者:“你们洛阳的九鼎什么样子的?都有多重?”使者答道:“这不是你该问的问题!”使者何意?九鼎乃是周王室权力的象征,是天子的圣物,它们象征着九州,象征着天下,这不是楚王这种诸侯王该惦记的东西。
而楚王问鼎的重量,恰好暴露了他的不臣之心,莫非你也想铸几个摆在家里?所以,周朝使者当即怼了他一顿。
所以,同样的,嬴荡派兵来打洛阳,并非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灭了周朝,而是前来炫耀一下武力和肌肉的。
嬴荡不顾身边人的苦劝,非要试试身手举起一只鼎,也是向周朝、向天下秀一秀秦国的力量。
秦武王举鼎致死的历史典故

秦武王是秦国末期着名的君王,虽说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他的雄⼼壮志与远⼤抱负,却不逊于任何⼀代有作为的秦国先君,乃⾄他的异母弟弟秦昭襄王和统⼀六国的秦始皇。
但是,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的他,却由于⼀时的逞能与卖弄,⽽最终葬送了⾃⼰的性命,险些改写⼀统天下的秦国历史。
秦武王⽣⽽有神⼒,从⼩就喜欢与勇⼠们做有关⼒⽓⽅⾯的游戏。
乌获、任鄙⼆将在秦惠⽂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更是宠爱有加。
话说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单字说,也是凭借⼒⼤的缘故⽽闻名于乡⾥。
他的⼒⽓⼤到什么程度呢——“⽔⾏不避蛟龙,陆⾏不避虎狼,发怒吐⽓,声响动天”。
⼀次外出打柴,他看见两只公⽜正在打⽃,⼆话没说,上前⼀⼿握住⼀只⽜的⽜⾓,愣是硬⽣⽣地把两只⽜给分开了。
其中⼀只⽜见此⼈有偌⼤的⼒⽓,当时也就服软了,匍匐在地,⽽另外⼀只⽜则有点桀骜不驯,两只⽜⾓不住地晃动,⼤有要抵死孟贲的意思。
孟贲当时就怒了,后果很严重。
他⽤左⼿按住⽜头,右⼿就去拔⽜⾓,瞬间⽜⾓被拔出,⽜⾎喷出丈余⾼,那⽜也⽴马倒地⽽死。
⼈们都害怕他的蛮⼒,都不敢与他发⽣争执。
没过多久,他就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他认为⾃⼰终于有⽤武之地了,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
从齐国到秦国要经过黄河,过黄河当然要坐船⽽渡,然⽽此时岸上等待坐船的⼈很多,按照当地⼈的规矩,应该排队登船(这⼀点今⼈应该好好学学)。
然⽽孟贲来晚了,⽽他⼜不是讲规矩的⼈。
于是,他把前⾯的⼈都拉扯到⾃⼰的后⾯,抬脚就要登船。
当然有些⼈会看不惯,既⽽⽓愤,既⽽拿船桨打他的头,⼀边打⼀边说:“你以为你是孟贲啊,不排队就登船?!”看来他的名⽓还真是不⼩,都传到黄河沿岸了。
孟贲⼆话没说,扭头就⽤双眼瞪他,顿时怒发直⽴,眼睛⼤有瞪裂之势。
只见他⼤吼⼀声,河中瞬间波涛汹涌,先前登上船的⼈,都随着船体的摇动⽽站⽴不稳,纷纷掉⼊河中。
为了早⽇见到秦王,孟贲也不与他们过多的计较,他把船桨插在岸上,站在船上⽤脚猛地⼀蹬,船⼉瞬间已到⼗余⽶外,转眼间已经到了河对岸。
历史趣谈:《芈月传》秦武王结局 嬴荡举鼎而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芈月传》秦武王结局嬴荡举鼎而亡导语:《芈月传》的热播,让人们对秦武王嬴荡十分好奇。
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嬴荡,是秦惠文王与王后秦惠文后所生的儿子。
然而因秦武王嬴荡勇武好战《芈月传》的热播,让人们对秦武王嬴荡十分好奇。
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嬴荡,是秦惠文王与王后秦惠文后所生的儿子。
然而因秦武王嬴荡勇武好战,最终举鼎而亡,那么历史上真有此事吗?芈月传嬴荡历史原型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后来因为意外而亡。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
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赢荡大哥即位的时候原本秦国局势非常稳定,只要励精图治定然可以再创一个秦穆公时期的盛世。
但是爱好没有选择好,喜欢什么不好偏偏喜欢比力气、举大鼎,结果可真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足成就了被后世笑话的典故“举鼎而亡”。
《芈月传》开播之后,收视率一路飘红,这段历史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其中,秦武王因小腿骨折而驾崩的说法让很多网友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网友感叹,一个骨折改变了历史,因为如果没有秦武王的意外身亡,芈月和她的子孙们基本无缘后来荡气回肠的历史舞台。
小腿骨折能让一代枭雄归于尘土吗?是不是现在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生活常识分享。
秦武王举鼎而死被人耻笑,但他在位仅仅3年,却做了4件大事

秦武王举鼎而死被人耻笑,但他在位仅仅3年,却做了4件大事关于秦武王,我们印象中总会浮现出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形象,和别人比赛举鼎,却被鼎砸死了。
可能秦武王的武力不够高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他的雄才大略被我们忽视了,在位仅仅3年,却做了4件大事。
秦武王平定蜀乱秦武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刚刚从秦惠文王手里接下秦王的宝座,还没来得及品味一下权力的滋味,秦国大后方就传来了,蜀国发生叛乱的消息。
巴、蜀两国是秦惠文王时期,大将司马错为秦国夺下来的,为了稳定巴蜀两地以便以后攻打楚国,秦国对这两块地方异常重视,听闻蜀国叛乱,秦武王立即派大将甘茂去讨伐。
秦武王设丞相之位秦武王的雄心报复非常大,他认为外交强盛不了一个国家,只有自身的力量才能强大国家,所以秦武王继位后,大忽悠张仪就灰溜溜地从秦国逃跑了。
当然秦武王也很看不起六国,也耻与和他们相提并论,秦武王之前秦国的丞相还叫做相国,但秦武王看到六国也都有相国这个职位,于是乎就把相国改为了丞相。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还把秦国的丞相之位一分为二,即左丞相和右丞相,左丞相给了甘茂,右丞相给了樗里疾既然丞相之位一分为二,丞相的权力自然被削减了,这也更易于统治和管理,此外秦武王还十分注重改善民生状况,甘茂在秦武王的支持下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设置三川可以说三川是关陇地区十分肥沃的土地,在中国古代土地和人口就是国家的财富,一块肥沃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对秦国而言,此地的意义也十分重要。
秦武王攻取宜阳秦武王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洛阳周王室看看,顺便能把周王室的洛阳之地划归秦国那就更好了,但是想要去洛阳就必须要经过韩国的宜阳之地。
秦武王就把自己的心愿给甘茂说了说,甘茂表示,大王别着急,我来替你开路,身为人臣应当为君王分忧,在秦武王的全力支持下,甘茂率军进攻宜阳。
虽然宜阳打的很艰难,但是还是被甘茂给打下来了,这下秦武王开心极了,因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先是灭亡周王室,继而灭亡韩国,魏国等等,想想不朽的伟业将在自己手里完成,秦武王立即率兵前往洛阳。
中国历史故事-秦武王举鼎而亡

中国历史故事-秦武王举鼎而亡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这位秦武王的去世的原因是因为被自己砸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秦武王举鼎而亡吧!秦武王举鼎而亡电视剧《芈月传》里有位可笑的秦武王嬴荡,身为大王,不热爱本职工作,却热衷举重,具体说是举鼎。
鼎是古代的大锅,一般三条腿,后来成为国家的礼器,被视为立国重器、政权象征。
秦武王举的就是象征周王朝的九鼎里的雍鼎。
秦武王和力士乌获、任鄙、孟贲比赛举鼎,孟贲举高半尺,秦武王举鼎半尺后乏力,大鼎坠落砸了右脚,武王因此一命呜呼,此所谓举鼎绝膑。
别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秦武王是举鼎砸自己的脚。
秦武王举鼎,史上有记载,《史记》、《战国策》都讲过这个故事。
不过,古人不大讲举鼎,而是说扛鼎。
扛这里音读“刚”,扛鼎听着就十分霸道有力。
那史书上都有哪些扛鼎的猛人呢?头一位是楚霸王项羽。
《史记》上说:“(项)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力大无比,他的绝笔诗《垓下歌》就标榜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后人由此总结出一句成语:拔山扛鼎。
项羽的老对手刘邦家业不差,也出了几位能扛鼎的超级运动员。
刘邦的小儿子刘长,《史记》上也说他“有材力,力能扛鼎”,大概因为他太猛了,死后谥号是淮南厉王。
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汉书》里说他“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
北齐的上党刚肃王高涣也与前面三位有一拼,《北齐书》上说他“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
东汉还有位大臣叫虞延,也是“力能扛鼎”。
这几位都跟秦武王一样结局不好,项羽自刎,刘长饿死,刘胥自缢,虞延被迫自杀,高涣被杀。
这些都是正史上扛鼎的人物,那古典文学里的扛鼎之人又如何呢?元杂剧里有出《临潼斗宝》,戏里讲秦穆公想称霸,邀十七国诸侯临潼斗宝,楚大夫伍子胥举鼎示威,打破秦穆公的阴谋。
鼎即使在古代也是稀罕物,想举鼎或扛鼎非易事,所以小说家们以其他重物来代替鼎。
像《水浒》里的武松举石墩,《隋唐演义》里李元霸、秦琼举石狮子,熊阔海举千斤闸,《说岳》里金兀术举铁龙,《明英烈》里田再彪举石狮子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奇葩,秦武王举九鼎而死,然而事实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在古代的职业里面君主是一个非常高危的职业,统计基本上历史中几百位君主里面大部分都是不得善终的,而且基数大了就什么样子的都有了,他们的死法也都是千奇百怪。
这里面还是有几个奇葩的类型,比如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秦武王就是一位千古奇葩,他的在位时间比较短暂只有三年,死的时候也是非常年轻才23岁,然而他并非是得了什么绝症之类的早逝,而是纯粹作死,史书记载他是举鼎而死。
古代的鼎大家也都不陌生,重量可以说不是盖的,但是总是有大力士天生就是神力,比如楚霸王项羽就是可以举鼎,这位秦武王同样也是一位大力士。
根据目前对于他的记载和影视剧的描述来看秦武王的形象倒是有些固定了,就是好勇斗狠头脑简单的人,不过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上来看秦武王也并非就是这样的人。
他联合齐国采用张仪的战略,伐韩国等地可以说是非常有头脑的,可是就这么一位有头脑的君主为何到了周室就脑子一热想起比赛举鼎还偏偏自己就死在这上面了呢?对于武王举鼎这个说法,普遍的说法是秦武王是举的九鼎,这是因为他的野心和低估了这九鼎的重量。
但是实际上九鼎本身是否存在还是个谜题,因为无论是《左传》还是《战国策》《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对于九鼎的描述和流传本身就是矛盾,到底九鼎是怎么来的都没有交代清楚。
所以对于一个来龙去脉本身就说不清楚的东西,秦武王因为这个而死可以说是有些虚假了,不过九鼎虽然不见得存在,但是周王室是肯定供奉着大鼎的,否则后来楚庄王也不会去问鼎的轻重了。
司马迁自己在书中对于这类的记载就有些怪力乱神这么一说,毕竟他的这部书虽然是史学的巨著但是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很多的人物传记描写都带着一些文学加工的色彩。
但毕竟史记还是正史,武王举鼎的事情应该确实存在,不过在春秋战国时候举鼎就是那个时代很多大力士们的体育运动,古代秦人本身就是好勇斗狠,他们非常擅长参与各类角力的运动,举鼎就是当时秦国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运动。
当然他们所举的鼎就是普通的那种鼎,秦国就有着专门的举鼎比赛,因此武王喜欢举鼎在当时来说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反而这样更加彰显了他的武力。
之所以人们认为他是举九鼎,主要是史书记载他是在周王室的都城洛阳举的周鼎,又死在了那里后来很多学者就给加上了注释说他举的是九鼎,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人就认为他是举的九鼎。
周王室先不论那个有的没的九鼎,别的普通鼎肯定是一大堆的,秦武王是在这里举的是普通鼎但是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自己给搭进去了,那么按理说举鼎就举鼎为什么这么多人原因相信并且描述他是举的九鼎呢?这里面其实并不简单,首先这个九鼎一直以来都是个传说,至于有没有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九鼎一直都是有着象征意义的,那就是正统,代表着九州大地。
秦到了武王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经过了孝公和惠文王的两代努力不仅成功登上了王爵,而且利用张仪的策略成功打得楚国一蹶不振还拿下了巴蜀地区。
可以说此时的秦国在大政方略上已经开始瞄向了中原地区,武王来到洛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时候的秦国开始按捺不住逐鹿中原的野心了。
这一点和之前的楚庄王非常类似,庄王之所以问鼎的重量其
实就是有了取代周王室来侵占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巧合的是秦武王与他的情况很像,只不过他不是问鼎的重量而是去试鼎的重量,秦国与楚国一个偏西一个偏南,历来都是被中原各地的诸侯国们视为蛮夷的,也正因如此才让它们不会甘心偏安一隅。
武王举鼎而死这个就是他的操作失误了,毕竟本事越大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有着一股自信,有的时候越自信反而就会越容易出岔子,秦武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不过他举鼎代表的秦国的野心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结束,后来他弟弟灭了周同时秦国也开始大举东出,大势毕竟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死而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