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医扁鹊见秦武王》

合集下载

扁鹊见秦武王注释 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翻译

扁鹊见秦武王注释 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翻译

扁鹊见秦武王注释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翻译原文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①。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②也,将使耳不聪③,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④,曰:“君与知⑤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

使此知⑥秦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注释除:清除,去掉。

此指医治。

已:治愈。

聪:听力好。

石: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知:知道,懂得。

知:管理,掌管。

译文医生扁鹊拜见秦武王,秦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请求让自己来医治。

秦武王身边的大臣说:“大王您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医治的话未必能够治好,还可能会使耳朵听不清楚,眼睛看不清楚。

”秦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非常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丢在一旁,说:“您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如何治病,却又跟不懂医术的人商量来破坏治疗。

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内政,那么大王您的一个举动就会导致秦国灭亡啊!”文言知识说“知”:“知”的本义是“知道,懂得”,如上文中的“君与知之者谋之”。

“知”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管理,掌管”。

如上文中的“使此知秦之政也”。

又如,“知县”即“掌管一县的政事”。

指“识别,区别”。

如《淮南子》:“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指“赏识,礼遇”。

如成语“知遇之恩”。

指“知识,见识”。

如《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指“知己,朋友”。

如《凉思》:“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又如,成语“旧雨新知”。

指“智慧,才智”,同“智”,读zhì。

如《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人物故事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扁鹊跟随长桑君学习医术,学成之后便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病痛。

扁鹊在赵国治好了赵简子昏迷五日不醒的病症,赵国人将他视为吉祥喜鹊一般,尊称其为“扁鹊”。

可惜的是,扁鹊在咸阳遭到秦国太医李醯(xī)的妒忌,被他派人杀害了。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扁鹊投石》原文及译文

《扁鹊投石》原文及译文

《扁鹊投石》原文及译文赏析扁鹊投石医扁鹊①见秦武王②,武王示之③病④。

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⑤也,将使耳不聪⑥,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石⑦曰:“君与知之⑧者谋⑨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⑩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注]①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②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③示之:示,给……看;之,指扁鹊。

④病:疾病。

⑤已:停止,病愈的意思。

⑥聪:灵敏。

⑦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

⑧之:指治病的事。

⑨谋:商量,商议。

⑩使:假使。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4分)参考答案2.(4分)(1)疾病(2)计议,商量,谋划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5.(4分)治病治国翻译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病痛告诉扁鹊。

扁鹊看了,请求把它治除。

秦武王左右亲信说:“您的病症所在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

把它治除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

(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赏析:谋士说客不辞劳苦,奔走游说,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为了说服对方,经常运用巧妙的比喻,生动的寓言。

《诗经》中的“筑室道谋”一词是说与过路人商量造房子的事,而《战国策》中记载的“扁鹊投石”的故事用以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二)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二)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二)(一)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注释:石:石针,古代治病用的工具。

一、解释加点词: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二、翻译句子:1、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2、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三、“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四、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二)不责僮婢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一、解释加点词: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3、奴以米易.酒二、翻译句子:1、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2、终不扬其过也。

三、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一、解释加点字词:1、值.岁荒2、或.阻之3、去.任之日4、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二、翻译句子:1、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三、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四)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1),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扁鹊投石阅读答案

扁鹊投石阅读答案

扁鹊投石阅读答案【篇一:《扁鹊见蔡桓公》阅读训练卷 - 答案】ss=txt>甲文: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文: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解释加点的字词(10分)(1)桓侯不应( 不理睬 )(2)汤熨之所及也( 用药热敷 ) (3)火齐之所及也( 调配,....调剂 ) (4)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5)臣是以无请也(因此)(6)....居十日,扁鹊复见(止,停)(7)不治将益深(更加)(8)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调转)(9)武王示之病(疾病)(10)君与知之者谋之(谋划,商量)..2、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君之病在肠胃..c.针石之所及也d.司命之所属..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3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9分)(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的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文言文助读练习

文言文助读练习

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1)与诸(2)小儿游(3)。

看道边李树多子(4),折枝(5),诸儿竞(6)走(7)取之,唯(8)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9),信然(10)。

1、翻译全文。

并解释下列的字词和句子(1)尝:(2)诸:(3)游:(4)子:(5)折纸:(6)竞:(7)走:(8)唯:(9)取之:(10)信然: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4、用原文回答,怎么判断王戎的话是正确的5、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2.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1)九江见(2)袁术。

术令(3)人出(4)橘食之。

绩怀(5)三枚,临行(6)拜辞(7)术,而橘坠(8)地。

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乎?”绩跪对(9)曰:“是(10)橘甘(11),欲怀而遗(12)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13)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14)其儿。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人之心以爱亲。

奇哉陆郎,可以为法(15)矣(16)。

1、翻译全文,并解释下列词语(1)于:(2)见:(3)令:(4)出:(5)怀:(6)临行:(7)辞:(8)坠:(9)对:(10)是:(11)甘:(12)遗:wèi,(13)奇:娱(14):(15)法:(16)矣:2、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应该学习陆绩什么)。

3.掩耳盗钟范氏之亡也(1),百姓有得(2)钟(3)者,欲负(4)而走(5),则(6)钟大不可负;以(7)锥(8)毁之,钟况然(9)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10)掩其耳。

恶(11)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12)矣!1、翻译全文并解释标注数字的字词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4.邴原泣学邴原少孤(1),数岁(2)时,过书舍(3),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4)。

师曰:“童子何以(5)泣?”原曰:“孤者易伤(6),贫者易感(7)。

《医扁鹊见秦武王》练习题及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练习题及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练习题及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那么君一举而亡国也。


(1)左右曰()
A.人名叫左右
B.左右的人
C.左边和右边
(2)扁鹊怒而投其石()
A.石子儿
B.石头
C.这里指针石
(3)君与知之者谋之()
A.求
B.商量
C.计谋
(1)扁鹊请除():
(2)君以()告扁鹊:
译:
1.(1)B(2)C(3)B
2.(1)之;指代病;(2)之;指代左右的话。

3.你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治病的事,却又和不懂得医术的人破坏这一方案。

假设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会一下子使国家灭亡。

4.“与知之者谋之”,“与不知者败之。


5.《扁鹊见蔡桓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并及时改正,不能回绝批评和帮助。

扁鹊见秦武王阅读答案

扁鹊见秦武王阅读答案

扁鹊见秦武王阅读答案【篇一:《扁鹊见蔡桓公》阅读课练及答案】_。

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时代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人名)他是先秦_______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是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不治将益深:⑵桓侯又不悦:⑶桓侯故使人问之:⑷汤熨之所及也:⑸使人索扁鹊:⑹桓侯遂死: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5.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译文:。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6.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答:。

7.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答:。

8.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答:。

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译文:。

11.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12.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参考答案:1.《韩非子喻老》寓言战国思想韩非法《韩非子》2.(1)更加;(2)高兴;(3)特意;(4)达到;(5)寻找;(6)于是3.a4.B5.(1)您的病在皮肤的纹理上,不汉恐怕要越来越厉害。

(2)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6.因为他讳疾忌医。

扁鹊投石文言文翻译

扁鹊投石文言文翻译

扁鹊投石文言文翻译
《扁鹊投石》文言文出自《战国策·秦策二》原文节选如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释义:
1、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缓,字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市)人。

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

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

2、示:告诉,告知。

3、除:治疗。

4、左右:近臣。

5、石:治病用的石针。

古人用石头磨成针,用以治疗痈疡,出除脓血。

6、谋:商量。

7、此:这。

8、矣:啊。

9、聪:听力好。

10、已:停止,引申为把(病)完全治好。

11、君:指秦武王。

12、之:的。

13、使此:假使像这样。

14、知:了解,精通。

15、见:拜见。

译文:
从前有一天医生扁鹊拜访秦武王,武王给扁鹊看了他的病情,扁鹊请求自己给秦武王治疗,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楚。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怎么治病,又同不懂医术的人一起讨论而破坏这件事,干扰治疗,像这样掌管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
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管理、治理)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示:除:已:亡:
2.翻译文中划线句。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3.选出与“君以告扁鹊”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策之不以其道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