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聊斋志异》二则(含答案)
初中聊斋志异试题及答案

初中聊斋志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A. 蒲松龄B. 曹雪芹C. 罗贯中D. 施耐庵答案:A2. 《聊斋志异》中“聊斋”二字的含义是什么?A. 聊天的房间B. 闲谈的场所C. 鬼怪出没的地方D. 作者的书房答案:D3. 下列哪篇故事不是《聊斋志异》中的作品?A. 《画皮》B. 《白蛇传》C. 《聂小倩》D. 《狐仙》答案:B4.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主要涉及哪些主题?A. 爱情B. 鬼怪C. 历史D. 社会答案:A、B、D二、填空题1.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答案:蒲松龄2.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多以_______为背景,通过人鬼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答案:超自然现象3. 《聊斋志异》中的《画皮》讲述了一个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外表与内心可能存在的矛盾。
答案:女鬼4. 《聊斋志异》中,作者通过_______这一形象,展现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答案:聂小倩三、简答题1. 请简述《聊斋志异》中《狐仙》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狐仙》讲述了一个书生与狐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狐仙为了与书生相爱,化身为美丽的女子,但最终因为人妖殊途,不得不离开书生,故事以悲剧收场。
2. 《聊斋志异》中哪些故事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答案:《聊斋志异》中许多故事都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如《画皮》通过女鬼的故事批判了外表与内心的矛盾,而《聂小倩》则通过聂小倩的形象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四、论述题1. 论述《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集,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题材,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蒲松龄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得《聊斋志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聊斋志异》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聊斋志异》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聊斋志异》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
入闱后期望甚切。
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
忽有人曰:报马来。
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
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
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
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
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
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
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
何处长班,伺汝穷骨?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
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场也,神情惝倪,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
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
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
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
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
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耀:炫耀B.王怒,骤起扑之骤:突然C.迨望报也迨:等到D.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唱:写名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B.①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②辘辘远听,不知其所之也C.①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①大骂:钝奴焉往!? ②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子安翘盼金榜题名写照的一组是( )①痛饮大醉,归卧内室②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③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④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⑤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⑥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使得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候榜时的煎熬。
《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译文

《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译文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期年大青死。
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
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
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
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又二三年,长三尺余。
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
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呼曰:“二青!”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
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
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
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17、《聊斋志异》的作者是(1分)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A.二青亦渺()B.俾得自适,寻复返()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D.因而行旅相戒()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第一篇: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吾少林出也。
《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
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
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佟曰:“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董授之。
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
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
”遂于衣底出短刀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
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
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叩以剑法,谢不知。
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②。
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
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搒掠③,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
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
”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
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
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
”烛之已杳。
逡巡出,那么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
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
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家后,不听床头人呜泣而止哉?” (选自《聊斋志异》)注:①跨蹇:骑驴②纷拏:喧闹③搒掠:用板子拷打1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才B.董骇极,亦请过手过手:交手C.盗坐名相索坐名:点名D.而卒食言卒:最终1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 不如因善遇之B.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 / 我启户,为君警厮仆C.董乃自述所好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D.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 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18.以下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董生渴望遇异人学异术,途遇佟客,因其自海外归,又身怀利器,想其必为学武之人精通剑术,所以请至家中。
《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
刷:① 铛臼:烹茶的工具。
② 伏谒:拜见。
23、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 热:热情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C
24、亲自动手煮茶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25、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
26、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
点拨:根据你的理解回答,意思对即可。
《聊斋志异》阅读附答案

《聊斋志异》阅读附答案《聊斋志异》阅读附答案《聊斋志异》阅读附答案1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①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忽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 邻翁素有雅量②,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⑥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茸:草初生又细又软的样子②雅量:宽宏大量③诡:欺骗【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4分)⑴无术可医⑵骂之亦可警将来⑶某益窘⑷其病良已【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汝病乃天罚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乃不知有汉C.乃重修岳阳楼D.翁乃骂【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邻翁素有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小题4】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居民某或邻翁这样的人,你将会怎样劝诫他?请选择其中一人用自己的话来劝说。
(3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方法(2)警醒,警告(3)更加(4)停止,指病好了【小题2】A【小题3】(3分)邻居老人向来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不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
【小题4】(3分)参考一:对盗鸭者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管他伪装得再好,也迟早会被别人发觉的,所以千万不要做违背良心的坏事。
参考二:对邻翁说,受了害,对于坏人坏事一定要检举揭发,只有这样,才能打击他的恶习,让他不再危害人间。
只有适当的惩罚,才能让这些人醒悟、改恶从善。
《聊斋志异》阅读附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其中58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
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
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
曰:病者无害,君可危。
《聊斋志异》阅读资料 参考答案

《聊斋志异》答案
1.第一段中,蒲松龄将自己和哪些古人相比?从这种写作方式中可以看出蒲松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开篇以屈原和李贺的创作引出他为什么会写作此书的话题。
自谦自己没有干宝的才能,将自己痴迷于奇异之事的喜好和苏轼相比。
可见蒲松龄自视颇高,这和他少年应试即考中第一,才华受到主考官和当地人的认可有关。
2.第一段中,蒲松龄说明写作此书的原因是什么?
痴迷于鬼怪等奇艺之事,留心收集,同时想借这些故事揭示世间的善恶报应,阐明伟人处事之理(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或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3.蒲松龄如何介绍自己身世的?他为什么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这段经历?
自己是一个贫病和尚的转世。
写这段,首先承接第一段结尾所言三生石、因果轮回之说,引出下文自己的现实处境。
同时为自己的现实处境寻找到一种合理性。
蒲松龄少年得志,但是第一次考试的大放异彩之后,就是数十年考试的失利,就是分家之后数十年的贫困生活,所以他对自己的现实处境是十分不满意的。
借自己出生时这个离奇的故事,写出自己的现实境遇的贫苦,进而表明自己著书述"孤愤"之意的意图。
关键词:痴、因果、孤愤
1.根据马瑞芳的文章,概述蒲松龄的生平经历。
少年时父亲经商,家境殷实→19岁秀才考试,三试第一→分家,家贫→ 45年私塾教师生涯,不断参加科举考试,痴迷收集奇异之事(48岁考试越幅,50岁其妻劝他不要再参加考试)→72岁成为贡生
2.根据本文,概述《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
和《红楼梦》共同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同时在世界文学中很有影响。
是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二则
车夫
【原文】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
欲释手,则货敝身压①,忍痛推之。
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②。
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③,亦黠而可笑也。
《聊斋志异》)【注释】
①货敝身压:指车夫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
②龁(hé):咬。
③窃:偷偷地。
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原文】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①。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②。
翁诺之。
既至家,适几(jī)上有钱数十③,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④。
翁谢去⑤,竟不与资。
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⑥,非端人也⑦。
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
”访之果然。
《聊斋志异》【注释】
①贾(gǔ):商人。
资:钱财。
②假本:借本钱。
假:借。
③适:恰好,正好。
④高下堆垒之:摞成高低不等的几叠。
⑤谢:谢绝。
⑥善博:好赌博。
⑦端人:正派人,规矩人。
【解词】
①方极力时()②则狼已龁片肉而去()③少年即以手叠钱()④翁谢去,竟不与资()
【答案】
①方极力时(正在)②则狼已龁片肉而去(离开)③少年即以手叠钱(用)④翁谢去,竟不与资(终于)
【课内词语】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在)②睨之久而不去(离开)③以刀劈狼首(用)④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译文】
车夫
有一个车夫,推着辆沉重的车子正在爬坡。
正在最吃力的时候,一条狼窜来咬住了他的屁股。
车夫想放下车子,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等上了坡,狼已经从车夫屁股上啃下一片肉逃走了。
乘车夫无能为力的时候,偷尝他一片肉,这条狼也算是狡猾可笑了。
富翁
有个富翁,很多买卖人向他借钱,这天出门,一个少年跟在富翁的马后面。
富翁问他干什么,他说想借本钱,富翁答应了。
到了家,正巧桌上有几十枚钱,少年就很熟练地将钱一摞摞垒来垒去。
富翁不借给他钱,客气地送走了他。
有人问为什
么,他说:“这人一定擅长赌博,不是正派人。
他那套赌钱的本事,无意间就在手上很充分地泄露了。
”一打听,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