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

合集下载

部分中药的毒性总结

部分中药的毒性总结

中药合理应用1.苦楝皮【中毒机制】本品中含有川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山奈酚等,有毒,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不良反应】一般在服用后可发生头痛、头晕、嗜睡、恶心、腹痛等,可自行消失。

超量服用可中毒,主要表现为:口渴、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可出现黄疸、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肝、肾、肠出血等,严重时心悸、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四肢无力、震颤麻痹、狂躁、抽搐、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及休克、知觉丧失而死亡。

【解救措施】(1)中毒后立即催吐,用1:5000的高锰酸钾洗胃及温盐水灌肠,服硫酸钠导泻,而后服用蛋清、面糊或药用炭。

(2)对症治疗:1)出现肠痉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

2)出现狂躁、抽搐时,用苯巴比妥、安定或水合氯醛等镇静剂。

同时给予保肝、止血、抗休克治疗。

(3)中药治疗:1)全虫1.5g,甘草30g,水煎,当茶饮。

2.芫花【中毒机制】芫花全株有毒,超量服用对胃肠道及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不良反应】本品外用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渗出液增加、起泡、糜烂甚至坏死。

内服中毒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痉挛抽搐,尿少、尿闭,出血性下痢,严重时昏迷、脱水、呼吸衰竭等。

【解救措施】(1)早期小心洗胃、导泻,内服生蛋清、牛奶或鞣酸蛋白或阿拉伯胶浆,大量饮服冷浓茶。

静脉滴注5%葡萄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腹痛剧烈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

(3)中药治疗:1)黄连9g,山栀9g,黄豆30g,加水至400ml,每2~3小时服2。

Oml,连服2~4剂。

2)白芨9g,研成细粉,1次冲服。

3、北豆根【中毒机制】本品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野靛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酚性成分、异黄酮等。

超量易中毒,毒性反应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出现,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还能够反射性兴奋【不良反应】主要是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恶寒、多汗、面色苍白、昏迷等。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中药时,正确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性中药,它们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1.___: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6g,可用于配制酒。

2.九里香: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6~12g。

3.三棵针: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4.千金子:有毒量,捣烂敷患处。

用量为0.5~1g,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5.土荆皮: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10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6.土鳖虫: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1~1.5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7.大皂角: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9g,多入丸散用。

禁用于孕妇。

8.___:有毒量,禁用。

忌服咳血及吐血者忌用。

9.山豆根:禁用。

10.___:大毒一般炮制后用。

用量为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11.川楝子:小毒研末调涂。

用量为2~5g。

12.干漆:有毒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用量为6~9g。

禁用对漆过敏者。

13.飞扬草:小毒煎水洗。

慎用。

14.___:大毒入丸散禁用。

用量为0.3~0.6g。

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15.马钱子粉:大毒入丸散禁用。

用量为0.3~0.6g。

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16.天仙子:大毒。

用量为0.06~0.6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慎用于心脏病、心动过速等人群。

17.天南星:有毒。

用量为3~10g。

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18.___:大毒。

用量为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19.木鳖子:有毒调涂患处。

用量为1.5~3g。

20.水蛭:有毒。

用量为3~10g。

禁用于孕妇。

21.仙茅:小毒。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用量为3~9g。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

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

②银:水银。

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

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

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

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

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

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

⑨豆:生巴豆。

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

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

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

③二黄:黄连、黄柏。

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

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

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

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一、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

然而,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为加强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毒性药品的定义及分类中药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强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

根据毒性大小,中药毒性药品分为一级毒性药品和二级毒性药品。

一级毒性药品包括砒霜、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二级毒性药品包括附子、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雷公藤等。

三、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1. 毒性药品须具有由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主管药师以上的药剂人员负责管理。

2. 毒性药品需设毒剧药橱,实行专人、专柜、专帐,贴明显标签加锁保管的方法。

3. 调配毒性药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称量要准确无误,处方调配完毕,必须经另一位药师复核后,方可发出,并行签名。

4. 本院就诊的患者,如需用毒性药品者,应由多年实践经验的主治以上的医师开方,并写写明病情及用法,一类毒性药品由院长签字,二类毒性药品由药学科主任签字,方可调配,对于民间单方,验方需用的毒性中药,患者购买时,应有购买者所在机关单位出具购买证明。

5. 毒性药品须按药典规定,内服一类药品为一日量,二类药品为二日量,外用适量。

6. 毒性药品应设立专帐卡,每日盘点一次,日清月结,做到帐物相符,并填写使用登记本。

登记本应明患者姓名、年龄、用药品名数。

7. 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未经审批的处方不得调配毒性药品。

8. 毒性药品的调剂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师进行,确保调配准确无误。

9. 毒性药品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10. 毒性药品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中药毒性药品的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组织中药毒性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8种毒性中药

28种毒性中药
• 【功效主治】
水银中毒(1)
• .急性汞中毒 • (1)全身症状 口内金属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
、全身酸痛、寒战、发热(38~39℃),严重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失眠 甚至抽搐、昏迷或精神失常。
• (2)呼吸道表现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听诊可于两肺闻及 不同程度干湿哕音或呼吸音减弱。
• 【功能主治】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 、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 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狼毒

17生马钱子
• 【来源】马钱科植物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 种子。
• 【功能主治】 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 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 【化学成分】该品含雪上一枝蒿甲、乙、丙、丁、戊、己 、庚素,乌头碱,次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3-上一枝蒿
28藤黄
• 【来源】为藤黄科 (Guttiferae) 植物藤黄 (Garcinia hanburyi Hook.f. 或 Garcinia Morella Desr.) 的胶状树脂 。
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26蟾酥
• 【来源】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 • 【功能主治】小儿疳疾,脑疳。一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
肿毒。
27雪上一支蒿
• 【来源】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n Diels ,以块根入药。秋末挖根,除去泥土,晒干。
•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 骨痛,牙痛;外用治骨折,扭伤,疮疡肿毒。
•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 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 不眠。外消痈肿。

毒性中药材名单

毒性中药材名单

毒性中药材名单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毒性中药材名单
共收载毒性药材83个:
大毒(10个):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有毒:(42个):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三棵针、白屈菜、臭灵丹草、狼毒。

小毒:(31个):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大皂角、飞扬草、金铁锁、紫萁贯众、榼藤子、翼首草。

二、《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材名单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中药成分的毒性:
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因含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除在马兜铃中含有外,还有几十种中药如关木通、细辛、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均存在。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对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含黄酮苷类成分的中药芫花、广豆根等,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也能导致肝脏损害,初选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巴豆、苍耳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5、重金属类主要包含砷、含汞、含铅类的中药。

含铅类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樟丹、黑锡丹等。

铅中毒可造成卟啉代谢紊乱,阻碍血红蛋白合成,且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溶血;可引起胃肠炎性改变,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致肠
绞痛。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

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斑蝥、雷公藤、巴豆、升药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

如附子、商陆、牵牛子、常山、洋金花、蜈蚣、白花蛇、雄黄、轻粉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猪牙皂、鸦胆子、苦杏仁、廣虫、密陀僧、干漆等;
2.中毒原因了解中药中毒的原因,对于预防中药中毒十分必要。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量服用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即可引起中毒。

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如服用关木通60~lOOg,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服用苍耳子lOOg可引起急性肝坏死和全身广泛出血。

(2)服用太久:超疗程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如长期服用朱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出现痴呆及血尿、蛋白尿等;长期服用雷公藤、火把花根可引起性腺损害,导致闭经、阳痿。

(3)炮制不当:不少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等,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以降低药物毒性或消除药物副作用,方能人药。

如使用上述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的生品,即会引起中毒。


(4)配伍失误:临床处方中,违背了“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如将甘遂与甘草同用;或配伍不当,如朱砂与碘化物或溴化物类药物同用,产生有毒的碘化汞或溴化汞,可引起中毒性腹泻。

(5)制剂不妥:药物因制剂不同,其药效、毒性也不同。

酒能使川乌、草乌、附子等毒性增加。

如将其制成药酒服用,则极易中毒。

在制剂过程中,煎煮时间甚为重要。

煎煮时间适宜,可以消除或缓解毒性。

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先煎久煮可使有毒成分乌头碱、商陆毒素等破坏,毒性下降;若煎煮时间太短,即会引起中毒。

(6)外用失控:外用中药可经皮肤、黏膜吸收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此类药物常有斑蝥、蟾皮、蟾酥、砒霜、轻粉、巴豆、生南星、芫花、闹羊花等。

主要为大面积广泛、长使用所致。

(7)误食误用:民间常因自采、自购、自用而误食;医界常因错收、错买、错发而误用。

如木通误用关木通,天仙子误作菟丝子,商陆误为人参用等。

3.预防措施应用有毒药物时,除在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尽量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安全用药。

首先,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要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再次,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做到早诊断、早停药、早处理。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但是,很多中药的“毒性”如果控制得当,甚至能够治疗顽疾。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有毒中药大辞典》中,就将有毒中药分成了四个等级。

“小毒”指有一定毒性,约有70种。

这类药治疗量与中毒量差距较大,只有在过量或使用不当时可能出现毒副作用,如临床常用于止咳平喘的苦杏仁和祛寒除湿的艾叶等。

“有毒”也称常毒,约有90种。

这类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应注意用法和剂量,如制川乌、制附子、苍耳子、朱砂等。

“大毒”是指毒性剧烈,约有30种。

这类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如雷公藤、马钱子等。

“极毒”也称剧毒,约有10种。

这类药毒性剧烈,生品常用量很小或不宜内服,如砒石、生川乌、生草乌等。

自古以来,许多医学家均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当代研究也证实部分有毒、大毒或剧毒药确能攻克一些疑难重症。

如砒霜提取物质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附子等药物制成的“四逆汤”能散寒止痛。

尽管如此,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使用有毒性的药物前,一定要与医生沟通。

首先,不建议自行选用有毒中药自制药酒或加工丸散。

其次,尽量不要超量用药,不宜连续长时间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