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论文
看清本质的议论文作文素材7篇

看清本质的议论文作文素材7篇看清本质的议论文作文素材(篇1)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得到了对自己毫无用处,但是对其他人或许有用的东西时,总是抱着留下来总没有坏处的心态,把它留下来,这样,这些东西就不能发挥它原有的用途了所以,我们要透过事物看本质,让事物能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有人说,植树造林只是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来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觉得,植树造林还不如休两栋房子来的划算,殊不知,植树造林并不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植树造林的意义还在于释放供人类呼吸的氧气,吸收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森林存在的意义远大于两栋楼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带给我们的短暂利益,要透过事物看本质,要考虑长远利益,要做一个有远见的人,而不是一个只能看见眼前利益,而不能透过事物看本质的人。
还有些时候,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也是不能透过事物看本质的表现,消费者只考虑到买这个的人很多,一定很好,并没有考虑到我需不需要这个东西,盲目的消费,买了一些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的东西,不紧浪费,还使事物失去了它存额价值,所以,我们要透过事物看本质,让事物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片面的看待某些事或物,不能使事物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所以,我们在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它,要透过事物看本质,考虑它如何存在才能发挥它的用途,不可主观的去看待事物,要客观的去看待它,透过事物看本质。
每件事物都有它存在于世间的意义,如果它存在于世间的意义没有了,那么它就相当于一件废品,毫无意义可言。
如果我们都能透过事物看本质,每件事物都能有它存在于世的意义。
客观的看待每件物品,不被它的表象所迷惑,透过事物看它的本质,让每件物品都有他存在的意义,要做一个有远见的人,能考虑到事物本质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透过事物看本质。
看清本质的议论文作文素材(篇2)绘画是一种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要想精炼的掌握这门艺术,不仅要对所绘意象的形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所绘意象的特性。
生物无机化学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二)2024

生物无机化学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二)引言概述:生物无机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无机物质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的学科。
在生物无机化学类毕业论文中,文献的选择非常重要,要确保所选的文献能够支持研究问题和论文目标。
本文将探讨生物无机化学类毕业论文中可能包含的文献内容,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撰写和组织自己的论文。
正文:一、生物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 生物无机化学的定义和范围2. 生物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关系3.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 生物无机化学的历史发展概述5. 当前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二、生物体内常见的无机物质1. 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 金属配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应用3. 矿物质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代谢4. 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和其生理作用5. 痕量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检测方法三、生物无机化学在药物研究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 金属配合物的药物设计和作用机理研究2. 金属离子对于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影响3. 生物无机化学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4. 生物无机化学在抗氧化和抗炎症治疗中的应用5. 生物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成像和诊断中的应用四、环境中的生物无机化学问题1. 金属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毒性2. 生物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 生物无机化学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4. 生物无机化学与环境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5. 生物无机化学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和应用五、生物无机化学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1. 生物无机化学与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2. 生物无机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3. 纳米材料在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应用4. 生物无机化学与生命起源研究的关系5. 生物无机化学在健康、营养和食品科学中的研究总结:生物无机化学类毕业论文的文献内容应涵盖生物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体内常见的无机物质、生物无机化学在药物研究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环境中的生物无机化学问题以及生物无机化学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生物无机化学论文-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中文摘要摘要:世界是斑斓多彩的。
有七色的彩虹,绚丽的烟花,五颜六色的花卉。
如果问你血液是什么颜色?大部分人也许会脱口而出:红色。
不错,日常中的哺乳动物和我们人类的血液都是鲜红的。
但是科学家会告诉你:血液是多彩的。
那么血液都有什么颜色?它们是什么生物?血液颜色的多样化是为什么?本文将会逐一从生物学、化学层面为你解答以上问题。
关键词:血液颜色化学结构生物英文摘要Abstract:The world is colorful.There are seven colors of the rainbow, colorful fireworks, colorful flowers.If you ask what color your blood? Most people may blurt out: red.Yes, the blood of mammals and humans are bright red in our daily life.But scientists will tell you: blood is colorful.So what's the color of blood?What are they biological? Why is the diversity of the color of blood? These questions will be answered one by one from a biological, chemical levels for you.Keywords: blood color chemical structure biological目录1.引言 (3)2.自然界中的多彩血液 (3)3.决定血液颜色的因素 (3)4.常见的金属蛋白分析 (4)4.1 血红蛋白 (4)4.2 血蓝蛋白 (5)4.3 血绿蛋白 (7)4.4 蚯蚓血红蛋白 (7)4.5 血钒蛋白 (8)4.6 血锰蛋白 (8)一、引言血液是人和动物体内不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无机化学论文

生物无机化学论文生物无机化学论文帮您找到了一篇“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研究及应用进展”:摘要: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主要方法是人为补充外源硒,有效途径是向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无机硒水溶液,通过茶树自身的生物转化作用,实现茶叶有机硒含量的提高。
茶叶硒的生物累积效应既会受喷硒浓度影响,也会有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气候条件对这一过程会产生相应影响,叶表无机硒残留更是人工生产富硒茶所必须控制的。
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明上述因素对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的影响,为生产卫生安全富硒茶提供方法。
关键词:底硒土壤富硒茶喷施富硒土施富硒应用前言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构成高等动物体生物代谢不可缺少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
人体缺硒会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等,而补硒有益于运动机体提高免疫力[1]。
在补硒过程中食用亚硒酸钠等无机硒容易造成硒中毒,因此寻找合适的,天然的富含有机硒食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茶树是一种能集硒的作物,能将吸收的无机态硒转化为有机态硒[2]。
但由于富硒茶的生产受地域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产量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开发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极具现实意义。
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主要方法是人为补充外源硒,通过茶树自身的生物转化作用,实现茶叶有机硒含量的提高。
1低硒土壤富硒茶的生产1.1喷施富硒利用茶树叶面吸收达到富硒的目的。
陶帅平,丁文斌,蒋孝松研究表明,向茶叶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Na2SeO3水溶液,能显著提高茶叶硒含量。
低硒土壤人工生产富硒茶,既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又要使叶表无机硒残留控制在尽可能小的限度内,应根据季节不同选择喷硒浓度和采摘时间。
春季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喷硒浓度宜掌握在100~300ppm范围内,采摘时期宜掌握在喷后7~10d范围内,不能提早,喷后15d之内应采摘结束。
夏秋季多高温干旱,茶园蒸发量大,茶树生长慢,喷硒浓度宜低不宜高,一般宜掌握在50~100ppm范围内,采摘时期宜掌握在喷后15~20d范围内,不宜提早,可适当延迟数日。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均苯三甲酸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1、国外多孔配位聚合物部分研究工作的介绍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化合物是美国密歇根大学Yaghi教授课题组在∞年发表的一个锌的对苯二甲酸盐ZmO(BDC)3-(DMF)8(CBHsCI)[25l。
其骨架Zn40(BDC)3是由四聚的锌簇zn4(o)(C02)6与去质子的对苯二甲酸(BDc)连接而成。
每个四锌簇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与六个BDC连接,而每个BDC连接二个锌四簇。
这样的连接方式形成了一个简单立方拓朴的三维中空骨架,见Rg.1。
每个分子式对应着八个DMF及一Fig.1OneofthecavitiesintheZ嘣o)(BDC)3,MOF-5.framework.个氯仿分子作为客体填充在孔道中。
这些客体占据的体积是化合物总体积的,即孔积率约弱%。
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证明化合物在加热过程中客体分子可以除去并在300度内其骨架仍然保持完好。
氮气吸附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在除去客体后表现出很大的比表面积。
如果把气体吸附看成是单层的覆盖,其Langmuir表面积为2900nfg-1。
这个数值比报道过的沸石类多孔材料大了许多。
他们后来把这个化合物称为MOF-5。
随后在眩年,该课题组报道了一系列MOF-5的衍生物闭。
这些衍生物都是通过改变配体的长度或官能团得到的。
其中一个衍生身MOF-6被证实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2630nfg-1,而有趣的却是它对甲烷有着很强的吸附能力。
常温下0到42个大气压内的吸附实验表明它对甲烷的最大吸附量是240crn3/g。
这个数量超过沸石的吸附量以及一些其它的配合物。
如果在同样的体积下,36个大气压MOF-6所装的甲烷量是205个大气压下钢瓶所装的甲烷量的70‰除了对甲烷存储的研究,该课题组也进行了这类化合物对氢气存储的研究,其结果于03年发表IzT]。
实验结果证明MOF-5在78K下可以吸附4.5%质量分数的氢。
而MOF-8在室温10巴(1巴等于0.∞7个大气压)下可吸附2%质量分数的氢。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研究无机物为主的化学分支,由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式主要通过实验进行,而化学实验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废弃物的产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一:无机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改革摘要: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以探究式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上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改革无机化学是高校一年级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进门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结合;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有多名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李慧泉等提出了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等七个方面构建“科学研究依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陈田将绿色化教学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从改革实验内容、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三废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和建议。
魏少红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增加设计行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提倡微实验、适当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对实验中异常显现的分析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建议。
无机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生物无机化学一、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日渐关心的话题,人们从过去那种破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盲目发展经济的高热中清醒过来,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周围的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们人类又如何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广义的环境指人体以外的各种因素。
可以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当环境作用于人类,服务于人类时,又直接或间接地受人类的活动的影响。
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违反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恶化。
因此,人类要保护自己,就必须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
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就称为环境问题。
这不包括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而主要是指由于不恰当的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森林消失、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这种影响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潜在的,但却是严重的。
潜在影响方式的典型事例很多。
例如我国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洪灾;黄河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以及“赤潮”现象等,都直接或间接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
正是由于种种残酷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
环境保护也就相应地分成自然资源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两大.二、化学性危害与人体健康重金属、有害化合物和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属于化学性危害。
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中化学性危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表列出了几种重金属、有害化合物以及酸雨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
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有些是引起肿瘤的致癌物,如引起肝血管肉瘤的氯乙烯,引起白血病(血癌)的放射性物质,引起肝癌的黄曲霉毒素等;还有一些是致癌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以及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伴随着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成为当今人类调整自身适应社会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学实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一:制药工程专业无极化学教学策略摘要:无机化学是面向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绪论课是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的最佳机会,所以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对无机化学绪论课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就尤其重要。
本文结合作者近3年来的教学经验,从绪论课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讲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索。
关键词:制药工程;无机化学;绪论;教学探讨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经过了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并且逐步渗透到包括制药工程在内的众多其它学科。
作为面向制药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基础化学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后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
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高中应试教育到大学能力型及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转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而言,普遍存在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兴趣缺乏,主动性学习需求弱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扭转上述现象,对于无机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希望通过无机化学绪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认识到学习的目标,任务以及学好该课程的重要性,成了一个十分重要和棘手的教学难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上好无机化学绪论课进行逐一探讨。
1绪论课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地位绪论课作为无机化学课程的先导课,起着介绍课程的学科地位和教材的主要内容的主导作用。
是学生首先接触的部分内容,对于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无机化学这门基础课程,了解其学习内容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无机化学论文
——生物体系含锰金属酶配合物的结构
研究进展综述
课程老师:廖森
班级:化学081
学号:0804200228
姓名:张泉
生物体系含锰金属酶配合物的结构
研究进展综述
一.前言
锰是生命体系中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生命体中主要是以锰酶的形式出现。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含锰金属酶,如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单核:含锰过氧化氢酶(Mn catalase)——双核;含锰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nRR)——双核;精氨酸酶(Arginase)——双核;氨基肽酶P(AminopeptidaseP)——双核;分子固氮活化还原乙二醇酯水解酶(DRAG)——双核;以及绿色植物光系统II(PSII)中的释氧酶配合物(OEC)——四核等【1】。
在这些具有生物化学功能的含锰金属酶中,与锰配位的原子一般来自蛋白质中羧基、烷氧基以及苯氧基上的氧原子和组氨酸中咪唑基上的氮原子。
中心锰离子的配位数可以是4和5、最多的可达6。
其氧化态有Ⅱ、Ⅲ、Ⅳ,甚至某些中间态化合物或许呈现V价,而且离子通常具有高自旋特征。
例如,对Mn“,MnⅢ和Mn,S分别为5/2,2和3/2。
正是由于锰的这些特点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立题依据
近些年来,锰酶在生命体中的重要性引起了生物无机化学家的极大兴趣。
为了揭示含锰金属酶的作用机理,化学家合成出了大量的锰配合物,模拟生物体中含锰的金属酶,使人们对其催化机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锰的配位化学。
本文基于这一点,从结构方面综述了当前锰多核模型配合物结构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它们的合成方法及性质作了介绍。
1.双核锰模型配合物
生物学家发现含锰的金属酶的活性部位可能是一个双核锰(Ⅲ)配合物,同时随着蚯蚓血红蛋白模型配合物——双核铁(Ⅲ)的合成,许多双核Mn配合物也随着合成出来。
文献中报道了许多双核锰配合物的主要桥联结构,见图1。
图 1 双核锰配合物的结构
在这些配合物中,端基配体主要有邻啡哕啉(phen)、联吡啶(bipy)、三氨乙基胺(tren)【2】,还有大环多胺类,如l,4,7三氮杂环壬烷(tacn)和希夫碱等含氮类配体【3】;桥联基团
多为氧原子、醋酸根、羟基、甲氧基等。
它们的合成主要靠自发组装生成,即金属锰盐,多齿配体和桥连配体在适当的温度、浓度、酸度和溶剂条件下,在溶液中就会形成这种结构单元的配合物。
这些已合成的双核配合物中Mn-Mn间一般为反铁磁性耦合,最长的Mn—Mn距离为0.7071nm,最短的为0.2296 nm,其常见价态有(Ⅲ,Ⅲ)、(Ⅲ,Ⅳ)和(Ⅳ,Ⅳ)。
2.三核锰模型配合物
三核锰配合物的合成一般由高锰酸钾氧化双核锰配合物而得。
从图2可以看出,三核锰配合物的中心桥联配体为一氧原子,其处于锰三核的中心位置;六个羧基做为外围的双齿桥联配体参与配位;端基配体为单齿配位的中性配体。
锰离子的价态一般为(Ⅱ,Ⅲ,Ⅳ)和(Ⅲ,Ⅲ,Ⅲ)。
当价态为(Ⅱ,Ⅲ,Ⅲ)时,配合物不含外界抗衡阴离子;若价态为(Ⅲ,Ⅲ,Ⅲ)时,配合物含有一个一价抗衡阴离子。
研究发现,在锰离子价态为(Ⅱ,Ⅲ,Ⅲ)的配合物【4】中,当和3个锰离子连接的双齿桥联配体和端基中性配体完全相同时,锰离子一般显示+2.67的平均价态,说明3个Mn离子在该配合物中的电子状态是离域的;而如果和锰离子连接的双齿桥联配体相同,但端基中性配体不全相同时,3个锰离子倾向于定域的价态。
在这些已合成出来的三核配合物中Mn-O oxo的键长范围是0.1801~0.2171 nill,磁性研究表明,不论是混合价的还是非混合价的三核锰配合物,三个锰离子之间的偶合都倾向于较弱的反铁磁性偶合。
图2 三核锰配合物结构
3.四核锰模型配合物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锰配合物在金属酶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PS II系统中水氧化模型的研究上。
研究表明,该活性中心系统中含有一个四核锰簇,它是目前唯一一个被确认含有四个锰离子的金属酶。
其中四个锰离子处于不对称结构,有两种Mn.Mn距离,较短的为0.27 nm,由双氧桥连而成;较长为0.33nm,由一个单氧或者一个羧基和一个氧桥连而成。
周围的配位原子来自氨基酸链上的O原子和N原子。
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模拟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许多配位形式各异的四核锰配合物已经被合成了【5】,这些配合物的主要桥联结构见图3。
文献中关于四核锰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相应三核锰配合物的基础上加入一种中性配体而得到。
另一种是直接合成方法,即将一定配比的锰盐、有机酸和中性配体溶入适当的溶剂中,加入还原剂高锰酸四丁基铵氧化即可。
报道了个四核锰簇的晶体表征,该晶体具有金刚烷骨架,是相对对称的氧桥配合物【Mn4ⅣO6】6+,但其晶体测量数据中无0.27nm的Mn-Mn 矢量【6】。
此后其它骨架类型的四核配合物也相继被合成出来,如蝶型、立方烷型、双聚物型和线型,其相应的核单元为【Mn4O2]、【Mn4O2】、【Mn402]、【Mn4O6】。
这些四核锰配合物的桥联配体主要为氧原子,价态一般是Ⅱ、Ⅲ、Ⅳ【7】。
图 3 四核锰配合物结构
三.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物体中金属锰酶模型配合物的研究方兴未艾,其原因一是模拟锰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结构,会为了解生物体系中锰酶的构造和催化机理提供更多的化学模型和理论指导。
这些逼近天然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揭示天然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二是通过研究模型配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为高效生物活性功能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技术。
最后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获得具有天然酶功能的配合物,将其应用于构建仿生酶,发展医药和能源工业。
综上所述,发展和研究锰酶结构和催化机理对医药和能源工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体中锰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生物化学家还需要合成出更多的锰模型配合物,并对其性质和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尽早的投入到生产研究中。
参考文献
【1】Sumitra M,Sumit B,William H,et a1.Manganese clusters with relevance to photosystem II【J】 Chem Rev,2004,1 04,398 1-4026.
【2】尹富林,申佳,邹佳家,等. 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根桥结构表征及抗癌活性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3,4:9571-007.
【3】BhaduriS,Tasiopoulous ChristouG eta1.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Dinuclcar Manganese (Ⅳ)Complexes Possessing a【Mn2(u-O)2(u-O2CMe)3+Core and Terminal Cl Ligands 【J】.Inorg Chem.,2003,42,1483-1492.
【4】Andew R E,Michael B H,Douglas B N,et a1.Preparation,cryst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trinuclear mixed-valence manganese carboxylate【J】Chem Soc Chem Commum,l998,62-63.
【5】李珺.金属锰模型配合物:Mn(Ⅲ)、Mn(Ⅳ)及混合价多核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化学系,200l,71.95.
【6】黄辉,王天维,李一志,等.混合价三核锰配合物Mn30(02CCCl3)6(py)2(H20)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7,8:797-801.
【7】吴爱芝.金属锰模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化学系,2003,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