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标准
凉茶饮料

主要工艺参数:
(10)杀菌与冷却:易拉罐包装的凉茶饮
料,经灌装封口后,最后进行高温杀菌, 采用121℃,7~15min的杀菌强度进行高温 杀菌。高温杀菌釜 锅一般升温时间约需 10min,降温也需10min。出锅后,可采用 喷淋冷却水的方式冷却至20℃~30℃。耐 热PET瓶装瓶后最后不能经高温杀菌。在灌 装前需经UHT杀菌,然后冷却至85℃~88℃ 时趁热灌装、封口。然后将密封后的PET瓶 倒置30~60S,利用茶汁的余热对瓶盖进行 杀菌,随之冷却至30℃左右。
生产要点:
பைடு நூலகம்
1.茶饮料对水质的要求较为严格,建议使用纯净水 或至少电导率的水作为茶饮料用水。 2.茶饮料中的茶多酚等成份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极 度易氧化,而造成最终茶饮料成品色泽加深并产生 絮状沉淀,可添加抗氧化剂Vc及复合磷酸盐类。 3.要求采用碳化糖作为原料,溶解后糖浆需净化, 可通过硅藻土过滤或(和)活性碳脱色达到净化目 的,最终保证茶饮料成品不会因为糖浆不洁净导致 饮料中产生絮凝物。
6.经热水溶解后的速溶茶粉、香精、辅料必须
通过精滤,以防止配料中的杂质在茶饮料中产 生粒状悬浮物,并保证茶饮料成品不会因为糖 浆及其它辅料的不洁净导致饮料中产生絮状物。 茶饮料的过滤精度要求达到500目以上,如果 采用或超滤作为过滤则更能保证茶饮料在加工 和储藏过程中的透明澄清度。 7. UHT控制在135℃,2-4S,热灌装的温度控制 在89℃,倒置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主要工艺参数:
(5)出渣:提取罐在出料完成后,将药渣排空,用过滤 水将提取罐中药材隔板、罐壁及底盖筛网(应重点清洗, 否则影响下批料液的出料速度)等部位残余药渣冲洗干 净后,方可再投料。 (6)离心和过滤:参照红茶工艺。 (7)配料:加入配料相应的糖浆,泵入所有过滤后的药 液,搅拌均匀,定容。 (8)UHT杀菌:料液经UHT杀菌,温度137℃,30S
广东凉茶颗粒质量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B-3548-98-2003-2012WS3广东凉茶颗粒Guangdong Liangcha Keli【处方】岗梅 308g 山芝麻 43g 五指柑 59g淡竹叶 18g 木蝴蝶 1g 布渣叶 18g火炭母 46g 金沙藤 104g 广金钱草 27g金樱根 106g【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45℃),离心至溶液澄清,取澄清溶液,浓缩成稠膏。
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制颗粒,干燥,制成720g;或取稠膏,加入适量的可溶性淀粉,制颗粒,干燥,制成72g,即得。
【性状】含蔗糖颗粒: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苦。
无蔗糖颗粒:本品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苦、甘。
【鉴别】(1)取本品2袋的内容物,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0ml,搅拌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五指柑对照药材5g,加水5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5%,静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水-甲酸(3:3:2:1:0.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甲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1袋的内容物,加水5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岗梅对照药材5g,加水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5%,静置,滤过,滤液蒸去乙醇,自“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起,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凉茶执行标准

凉茶执行标准
凉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有很多种类和配方。
在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一些与凉茶相关的标准。
以下是其中一些相关的执行标准:
GB 18196-2018 草本植物茶饮料》:该标准规定了草本植物茶饮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
GB 19606-2019 凉茶》:该标准规定了凉茶的名称、品质要求、组成成分、生产工艺、包装标志、储存和运输要求。
具体的凉茶执行标准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相关的标准,例如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等,这些标准会根据不同地区和销售渠道的要求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标准可能会随时间不断更新和修订,建议关注最新的相关标准发布和执行情况。
凉茶饮料企业标准编写说明

《代用茶》企业标准编写说明
由我公司生产的《代用茶》,是以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冰糖或黑糖,经拣剔、烘干或不烘干、拼配或不拼配、包装工序制作而成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产品品种有叶类代用茶、花类代用茶、果(实)、根茎类代用茶、混合类代用茶四类。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福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实施细则(暂行)》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和交货、检验的需要。
其现将编写本企业标准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1.本标准编写要求与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规则的规定。
2. 依据本产品感官特性要求规定了感官要求的色泽、组织形态、气味及杂质的要求。
3.本标准的质量指标依据本产品特点的要求,规定了水分、总灰分的项目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指标,其指标依据产品相关的试验验证及参照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
4. 本标准污染物限量的要求按照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铅限严于国家标准规定;农药残留量依据代用茶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中代用茶产品检验项目表中的规定的项目及指标,并依据农药残留量按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
5.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内容引用国家标准现行有效的试验方法。
6. 本标准的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依据代用茶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规定的要求。
福建省海鹰工贸有限公司 2018-04-08。
凉茶工艺技术要求

凉茶工艺技术要求凉茶是一种古老的中药饮品,具有清热解毒、去暑止渴等功效。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技术要求,以确保凉茶的品质和安全。
以下是凉茶工艺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
1. 选材要求:凉茶的主要原料是中药材,选择高品质、无农药残留的中药材是制作凉茶的基础。
材料的新鲜度、产地、品种和储存条件等要符合标准要求,确保凉茶的功效和质量。
2. 清洗要求:中药材在制作凉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清洗。
清洗时,应使用清洁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确保清洗过程中不会污染原料。
另外,清洗时需要注意不要损坏中药材的形态,以免影响其药效。
3. 炮制要求:在炮制中药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炮制工艺要求。
不同的中药材炮制方法不同,有的需要炒、烘、煮或蒸,有的需要切片、研粉等。
必须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得到保留,同时消除不必要的毒性和副作用。
4. 配方要求:凉茶的配方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功效选择适量的中药材进行配方。
在配方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相容性和配比,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功效效果。
5. 煮制要求:煮制凉茶时,需要掌握好时间、火候和比例。
煮制时,先用高温将药材煮沸一段时间,然后用慢火煎煮,以保留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在煮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量,定时补充水分,避免煎煮过程中水分过早蒸发导致药味减弱。
6. 过滤要求:煮制完成后,需要将凉茶进行过滤。
过滤时,可以使用纱布或其他过滤器具,将茶渣和固体杂质过滤掉,以保证凉茶的清澈透明度和口感。
7. 包装要求:凉茶的包装要求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防潮、防腐、防虫等功能,以确保凉茶的品质和安全。
另外,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防止凉茶受到污染。
8. 储存要求:凉茶的储存要求是保持干燥、避光和通风。
凉茶应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强光和潮湿的环境,以防止凉茶受到湿气和霉菌的污染。
综上所述,凉茶的制作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工艺技术要求,包括选材、清洗、炮制、配方、煮制、过滤、包装和储存等方面。
广东凉茶颗粒标准

广东凉茶颗粒标准
广东凉茶颗粒的标准如下:
1.成分:岗梅、山芝麻、五指柑、淡竹叶、木蝴蝶、布渣叶、火炭母、金沙藤、广金钱草、金樱根。
2.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或不规则状粉末,味苦、甘。
3.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黄。
4.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1-2次。
5.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孕妇慎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寒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吐泻明显,并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凉茶原料验收标准

凉茶原料验收标准和其正凉茶草本植物原料验收标准1 2 3目的适用范围职责3.1采购部负责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原料的采购; 3.2仓库负责原料进厂请检及储存;3.3品管部负责检验并对批次做出判定。
4术语4.1不完善片4.1.1指重蛀、发霉、腐烂的夏枯草、仙草、鸡蛋花、布渣叶,金银花、菊花、甘草; 4.1.2指仙草受到雨淋、夜露而发黑和抽花等原因引起的空心仙草;4.1.3指仙草、菊花、鸡蛋花等水侵出物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原料; 4.1.4指经硫磺熏、蒸过度后特有漂白亮色的菊花、金银花、甘草; 4.1.5指甘草以上的枝条、片、段、碎屑。
4.2杂质4.2.1一般杂质:制原料中混有的杂草、泥土、沙子、纸屑、编织袋丝等同类性质的外来杂质。
4.2.2恶性杂质:指原料中混有的玻璃、金属、头发、苍蝇、蚊虫等有害身体健康或恶心的外来杂质。
4.4水侵出物:是指仙草、抗白菊、鸡蛋花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85-95℃水萃取一定时间所得的萃取夜经洪干后的干燥物。
4.5纯种率:是指当前原料批次所属品种占品种原料的百分含量。
5程序5.1草本植物验收操作流程:见附件 5.2标准要求 5.2.1感官指标5.2.1.1当年仙草、陈年仙草:干燥、洁净、呈紫褐色、黑褐色、气清香、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2夏枯草:干燥、洁净、花长约3-5cm、体轻穗嫩、微有清香气、味淡有光泽,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3甘草:干燥、洁净,表皮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切片,截面呈金黄色、口感清凉、甘甜,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4鸡蛋花:干燥、洁净,呈黄褐色、深褐色等色泽,完整成型的鸡蛋花干制品,花香浓,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5菊花:干燥、洁净,花朵鲜艳,芯黄瓣白、气清香、味微苦,无硫磺味、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6布渣叶:干燥、洁净,叶子黄绿色、叶片新鲜柔嫩为佳,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7金银花:干燥、洁净,气芳香、味微苦、花未开放、色黄绿、肥大,无硫磺味、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凉茶产品中部分中药原料标准

凉茶产品中部分中药原料的质量标准一.金银花1.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夏初花开前采收、干燥。
2.质量要求:2.1性状:本品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
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2.2鉴别:2.2.1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3检查:2.3.1水分:应为不得过12.0%。
2.3.2总灰分:应为不得过10.0%。
2.3.3酸不溶性灰分:应为不得过3.0%。
2.3.4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2.4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Ο9)不得少于1.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犀草苷(C21H20Ο11)不得少于0.05%。
3.分布: 金银花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湖南等地。
4.年产量: 约20000吨,其中目前饮料需求量约6000吨,其它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使用。
当前贵公司选用的是烘干和晒干,且无硫磺薰的金银花。
二.甘草1.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凉茶
Q/XXX
XXXXX 饮料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QXXX0001S-2011
2011-5-31实施
XXXXX 饮料有限公司 发布
2011-5-31发布
前言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并制订。
鉴于XXX饮料尚未出台国家标准,故本标准制订时参照了GB 19296-2003《茶饮料卫生标准》的相关指标,并制订了该标准的相应控制指标。
本标准由安徽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本标准于2011年5月31日发布实施。
XXX凉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凉茶的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白砂糖及金银花、菊花、鸡蛋花、仙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煎煮、过滤、杀菌、灌装封盖、包装等工序制成的XXX凉茶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T 4789.2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9296 茶饮料卫生标准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3 要求
3.1原料要求
原料用水应符合《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白砂糖应符合《GB 317 白砂糖》的规定。
其他原料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及相关食品卫生要求。
3.2感官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3.4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4净含量误差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食品添加剂
5.1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5.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 的规定。
6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2695 的规定。
7检验方法
7.1感官检验
7.1.1 性状及杂质
取约50ml混合均匀的被测试样于洁净的样品杯(或100ml烧杯)中,置于明亮处,用肉眼观测其色泽、检查其有无可见杂质。
7.1.2 滋味和气味
被测试样容器开启后,倒入洁净的样品杯(或100ml烧杯)中,立即用嗅觉仔细鉴别被测样品的气味,用味觉品尝其滋味,检查有无异味。
7.2理化指标检验
7.2.1 可溶性固形物
按GB 12143规定的方法测定。
7.2.2 总砷
按GB/T 5009.11规定执行。
7.2.3 铅
按GB 5009.12规定执行。
7.2.4 铜
按GB/T 5009.13 规定执行。
7.3微生物指标检验
7.3.1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
按GB/T 4789.21规定的方法检验。
7.3.2 商业无菌
按GB/T 4789.26规定的方法检验。
7.4净含量检测
按JJF 1070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以灌装前在同一容器中充分混合均匀的物料为一批。
8.2 抽样
在成品库按批抽样,抽样单位以单个包装(瓶)计。
每批按3/1000随机抽样,但每批应不少于9瓶。
8.3 出厂检验
8.3.1成品出厂前必须经厂质量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8.3.2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净含量误差。
8.4 型式检验
8.4.1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b.卫生或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8.4.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
8.4.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为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抽样量为全检的3倍量。
8.5 判定规则
8.5.1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判为合格品。
8.5.2 出厂检验项目如有不符合本标准的(微生物除外),允许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的,判为不合格品。
8.5.3微生物指标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判为不合格品,且不得复检。
9 包装
包装材料必须完好、清洁,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0 标识、标签
10.1 标识
外包装箱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应有“防晒、防潮”及“小心轻放”、箱内数量等字样或标识。
10.2 标签
按GB 7718规定执行。
11运输、贮存
11.1 运输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
11.2 贮存
成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
设有防尘、防蝇、防鼠措施,产品离地不少于10cm。
堆放高度以不倒塌、不压坏外包装和产品为限。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11.3 保质期
本品在本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易拉罐装产品保质期为24个月,PET瓶装产品保质期为12个月,复合纸包装产品保质期为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