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分析

合集下载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4期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美国“持强思变”和谋求绝对优势军事思维的牵引下,以及美陆军急于解决海湾战争后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美国陆军于90年代初决定开展部队数字化建设,试图通过革新现有编制、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武器等措施,打造一支未来强大陆军。

美国陆军数字化历程回顾美国陆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期探索、正式实施、建成演练和模块化改制四个阶段。

初期探索阶段(1992—1994年)数字化部队建设之初,美国陆军举行了从数字化排到营的一系列演习,以验证数字化部队的建设理念。

1992年3月,美国陆军用一个MIA1坦克排进行了“数字信息传输”实兵演练。

时隔一年,又举行了第一次战场数字化野外演习,这可以被视为数字化部队建设实践的起点。

1994年1月,成立了“陆军数字化特别工作组”,制定了初步的数字化发展方案。

同年4月,进行了以一个数字化营为主体的“沙漠铁锤”Ⅵ实兵对抗演习,这是数字化部队与非数字化部队的首次实兵对抗。

主要参加部队有24机步师第3旅、第194独立装甲旅和177独立装甲旅。

演习的主角是一个数字化营,它的20辆MIA2坦克、6辆M2A3战车等120件数字化装备显示了巨大威力。

在这次演习中,数字化部队能在3分钟内对目标瞄准开火,而非数字化部队需要6分钟。

最后数字化部队在实施侦察与反侦察、机动与反机动、冲击与反冲击、突破与反突破等各种作战行动中,全面战胜非数字化部队。

这次演习是美军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使美军看到了数字化部队的巨大潜力,更使列席观看演习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军事代表大为震惊。

此后,在美陆军的影响下,美军其他军种也纷纷效仿陆军,制定或准备制定各自实现数字化的长远计划。

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提出建设本国数字化部队的设想和计划,并由此在全球掀起一股数字化部队热。

基于DoDAF的陆军信息系统装备体系需求分析方法

基于DoDAF的陆军信息系统装备体系需求分析方法
布 局 为 指 导 ,通 过 体 系 规 划 和 顶 层 设 计 ,基 于
DoDAF 体 系 架 构 形 成 覆 盖 作 战 需 求 、能 力 要 求 、系
统 功 能 和 项 目 分 类 等 全 流 程 的 规 划 设 计 ,并 提 出 了
总体设计、系统组成、功能要求和信息交互等解决方
案;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深化需求研究及反哺科研
集 中 在 以 下 3 个 方 面 的 研 究 :1)结 合 各 类 典 型 作 战
任务和作战活动,从作战视图和系统视图维度,基于
DoDAF 理 念 设 计 系 统 体 系 架 构 [6‑7];2)分 析 体 系 架
构在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侧重于装备建设需求、
系 统 综 合 集 成 等 [8‑9];3)强 化 装 备 体 系 可 靠 性 、装 备
对 各 级 指 挥 员 、主 要 参 谋 机 关 以 及 其 他 相 关 组 织 的
图3
2
核 心 观 点 进 行 展 现 ,为 高 层 决 策 人 员 提 供 决 策 支 持
体系架构设计主要组成
信 息 。 为 了 便 于 深 入 研 究 ,本 文 以 渡 海 登 岛 联 合 作
战 为 背 景 ,重 点 分 析 陆 军 合 成 部 队 在 使 命 任 务 中 的
系 架 构 框 架(DoDAF)是 美 国 国 防 部 针 对 体 系 结 构
提 出 的 一 种 通 用 的 系 统 体 系 架 构 开 发 、描 述 和 集 成
的 系 统 工 程 方 法 ,旨 在 确 保 各 个 系 统 自 身 高 效 综 合
集 成 ,实 现 各 个 系 统 间 互 连 、互 通 和 互 操 作 [4‑5],主 要
装备体系需求

国外陆军信息系统建设历程探析

国外陆军信息系统建设历程探析

国外陆军信息系统建设历程探析作者:张新征,等来源:《轻兵器》 2012年第6期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发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率先在防空情报信息领域展开,到海湾战争之前,发达国家陆军各兵种战术信息系统建设基本成形。

现代化的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可以追溯到距今70多年前的“不列颠之战”,当时为了抵抗德军大规模的空袭(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 400架,其中轰炸机285架),英国沿英吉利海峡利用模拟电话网将防空雷达、空军基地和指挥中心连接起来,构建成最早的防空情报信息系统。

而综合集成式的指挥、通信与情报搜集系统建设与应用则始于冷战期间,1958年美国将北美7个防区的地面警戒雷达、通信设备、计算机和显示设备连接起来,形成目标航迹绘制与数据显示自动化系统,也称“赛其”系统,后来该系统成为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军在1990年代初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前,美国陆军各兵种基本上可以通过战术C3I系统,将所属的传感器、指挥所信息化战场背景图(车)、武器平台有机地连成一体,具有“烟囱式”信息系统(“烟囱式”信息系统指的是一种不能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互操作或协调工作的信息系统)的纵向综合能力,但是横向之间还不能实现互操作。

以野战炮兵为例,“塔克法”战术射击指挥系统1980年开始装备美军炮兵营、炮兵旅各级,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战术射击指挥系统,能够为炮兵营和旅火力支援协调组提供自动化战术射击指挥及目标数据处理功能。

“塔克法”系统是在数字技术发展水平相当低下、人们的思想受工业时代思维模式严重束缚的历史条件下研制出来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采取高度集中化的星型网络结构形式,数据处理功能集中于炮兵营和师炮兵射击指挥中心,不具备快速反应和连续作战能力,不能与其他指挥与控制子系统、盟军和其他军种的火力支援与野战炮兵系统接口,升级和改造亦很困难。

在僵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下,“塔克法”系统研制周期长达十几年,研制计划不能随作战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作出相应调整,系统硬件从选型到列装的十几年中始终未作升级,以至系统于1980年代装备部队时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的技术水平。

要加大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力度

要加大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力度

要加大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力度后勤装备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打羸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当前,各国军队纷纷把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后勤装备,提升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设法快速提升其后勤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这股革命浪潮已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产生了变革性影响。

一、他山之石:国外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现状以推进“横向技术一体化”为后勤装备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嵌入式信息化后勤装备。

“横向技术一体化”是指在部队各种战斗支援、保障支援平台上同步“插入”多种新技术,达到有效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建设目的。

近几年来,外军在武器装备的研发中,以适应信息战的需求为发展重点和建设目标,加速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力度,并开展了指挥控制和战场装备的全面信息化升级改造。

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成套的信息化设备加装在后勤保障装备上。

如海湾战争后,美、英军队为解决物资在请领、运输、分发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整装整卸车、运加油车等装备加装由射频卡、全球定位等移动跟踪系统,实现了资产的“在运可视性”。

另一种方式是把微电子设备嵌入到后勤保障装备中,使其具有自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故障自我检测水平。

加强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系统集成”、“成套列装”,大力提高后勤装备的整体保障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军通过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检验后普遍认为,开展并实现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系统集成”、“成套列装”,是保证后勤装备发挥战场高效能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因此,美国在《陆军数字化战略》中列出的陆军拟采用的100多种信息系统中,有16项属于最优先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包括后勤领域使用的作战勤务保障控制系统等。

2000年开始,这些系统已装备美军的一个数字化师;另外56项属于第二类的系统,主要用来安装在各类新型或改进型后勤装备平台上,包括后勤部队应用的巡回修理车、智能卡、战场医疗系统、射频卡等。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保证战场后勤补给,战前专门为数百辆战术轮式车安装了移动跟踪系统等,使每辆车在严重的沙尘暴中都能做到确切判定方位,实现了实时跟踪保障。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IC4ISR系统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IC4ISR系统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IC4ISR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战争中对作战部队和武器系统实施高效指挥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要求,已从最初的C2(指挥与控制)系统,逐步发展为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C3I/EW(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与电子战)系统和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

如今,美国陆军在大力推进“21世纪部队”建设的同时,又提出了IC4ISR (一体化C4ISR)系统的概念。

1.从数字化战场建设的实质看IC4ISR系统的基本内涵数字化战场,是指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话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变成由“0”与“1”组成的编码,通过无线电、卫星、光纤通信等手段,把战场各级指挥部门、各战斗与保障部队、各种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以及单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战场综合网络系统,实现上下左右实时的信息交换与情报共享,使部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及时掌握战场态势,优化指挥与控制过程,显著提高作战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实质上是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向作战分队乃至火力单元的延伸,是主战武器向信息化平台的扩展,实现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无缝隙连接,达成诸军兵种的一体化,大幅度地提高作战部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够充分发挥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

而IC4ISR系统就是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指挥系统、作战系统和保障系统达到高度集成。

可以这样认为,美陆军数字化部队的IC4ISR系统,是美陆军适应数字化部队信息作战的要求,综合运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科学理论,使战场信息资源在整个作战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最终实现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电子战和火力战及后勤保障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一体化的战术级综合军事信息系统。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标准化联接,实现了战场的一体化指挥 息系统集成为一个陆海空军共用的被称
控制。这种一体化的联合指挥控制能力 为“诸网之网”的全球网,以实时方式和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 真实图像向指战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力,使美军的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能大 能力,使信息得以通畅、及时地流向任何
大提高。
11 F o r e i g n T a n k
《国外坦克》2007 年第 9 期
综合述评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息系统的规模和内涵,在 C3I 系统的基础 上增加了另一个 C(计算机),使 C3I 系统 演变为 C4I 系统。C4I 系统为美军打赢海湾 战争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了各军兵种 C4I 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的“烟囱”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世界任何地方 的美军部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综合电子 信息系统都能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美 军于 1992 年提出了“武士”C4I 计划,并 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 C C S )建设 计划。1995 年,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普遍采用 2.0 版 GCCS 软件后,各军种的 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7 年, 美军决定将监视(S )和侦察(R )纳入 到综合 C4I 系统中,从而启动了 C4ISR 系 统的建设。同年,GCCS 因采用了联合作 战规划与实施系统(JOPES)软件而具备 了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2002 年,GCCS 软件升级到 5.0 版后又具备了情报分析 能力及与盟国的互操作能力。2 0 0 3 年, GCCS 软件又升级到 6.2 版,从而使 C4I 系统和监视与侦察实现了综合集成,初 步建成了一体化 C4ISR 系统。C4ISR 系统 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美军数据实时共享 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例如美军在“沙漠 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 1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 15% 的重大事件,而 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的指挥员可了 解战场 90% 以上的重大事件。再如,在伊 拉克战争中,陆军的“爱国者”防空反导 系统可以接收海军的 DDG-75“宙斯盾” 驱逐舰为其提供的预警信息,从而实现 了陆军防空反导力量和海军防空反导力 量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浅析美国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

浅析美国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

浅析美国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张海舟(69234部队,新疆塔城832100)摘㊀要:在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中,美国陆军的武器发展重点是提高战场活力,加大士兵的生存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尽可能的实现标准统一,装备通用,武器家族化,从而保证所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能够最大化的呈现出一体㊁模块㊁精确等特征.关键词:美国陆军;武器;装备;趋势1㊀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美国陆军不但改革了当前的后勤采购体系,将现代化的技术部门都统一到了一个指挥体系之中,是的陆军能够快速的实现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更新,保证士兵的武器装备能够满足需求.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国陆军在制度中已经完成了模块化需求的改革,现役的10个作战师均下辖4个旅级编制的战斗大队,而且大多数常规作战师均配备了相应的辅助力量可以随时调动火力和陆航空军的支援.美军陆军现役的机动作战单位基本是由三个级别的战斗队伍组成,即重型旅战斗队㊁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和步兵旅战斗队.这三支队伍不但武器装备自成一派,相互之间也能够实现互相协助,简而言之虽然体系不同,但是所配备的武器装备都可以通用,在这样的体系维持下,他们不但可以和其他军种互相配合作战,也能够保证在未来战争中保持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优势.另外,美国陆军花费重金打造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的7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也已经全部装备完毕,整个军队的一体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级别.2㊀呈现模块化发展趋势建立模块化的初衷,就是希望士兵能够根据战场环境和任务的不同对武器装备进行最适宜的组合,从而使得装备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自上世纪开始,美国陆军便开始了轻武器系统的模块化改造工作,而且已经大量装备给了作战部队,这些模块化系统能够让士兵无需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的组装武器,例如夜间瞄准器㊁指示器等器材的装备,模块化体系发展已然成为美国陆军未来轻武器发展的主流.通过模块化的操作方式,在保持武器装备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可以使武器实现更大的效用,随着模块化体系的推行,士兵的单兵负担不但大幅度的降低,也可以因为模块化装备多变性高适应性等特点大幅度提升士兵的战术能力和作战能力.3㊀呈现隐身化发展趋势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武器装备的隐身能力已经成为各国发展装备的一大考量,是各国军队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美国陆军所采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是以复合材料打造武器装备,使用特别措施降低红外辐射能力,加涂迷彩以及武器伪装网等方式.从美国现有的技术及其发展情况来看,2025年左右,美国陆军武器装备的隐身能力将会程体系化,多种大型装备都回摇身一变成为 隐身杀手 ,而 隐形战场 也将快速的浮出水面.当然,隐身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其他技术的加速发展,例如雷达技术,红外探测技术都将获得大量的提升.4㊀出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美国陆军在不断扩展新装备,寻求技术和能力突破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对老装备进行技术升级,这也是美国陆军能够保持主用装备 常用常新 的原因之一.美国陆军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其装备最多,服役最长的装备之一.其中M109A6是整个家族中最适合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的平台,也帮助美军实现老装备新技术的追求.根据海湾战争期间的惨痛教训,美军对505辆艾布拉姆斯坦克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强了坦克部队在城区的生存能力和防御能力.而 陆战网 作为陆军军种级别的通信网络,不但可以让美军和本土基地以及支援部队进行信息化联接,也能够将庞大的后勤体系联接在其中.5㊀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美军在中东的战争实践表明,随着各类技术的革新,战场环境日益复杂,人类的智力水准有较大的局限性,武器装备的研发正延着智能化体系过度.而美军的武器装备也加速想着智能化体系发函,主动迎接和驾驭未来战争的挑战.在美军中非常有名的 第三次抵消战略 认为智能化的军队和装备已经带动了军事的变革,为此军队的发展必须以大数据㊁云计算能力等智能科技作为未来的主攻方向.6㊀武器装备无人化越发受到重视由于战争环境的多变和复杂,较弱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无法保障地面无人系统完成自身的工作,远程遥控和主从跟随模式已经代替原有的人工智能成为陆上无人作战武器的主要操控方式.例如美军的勇士排爆机器人就能和士兵协同作战,这在中东战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如今美军装备了超过一万套的地面无人装备而且这些装备都已经在各个战场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由美国军工企业所研发的仿生机器人和机器狗都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算法方面,仿生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已经接近人类.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突破,地面无人装备的自主化程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军用机器人的军事应用能力借此代替士兵完成一些枯燥和特殊的危险任务等.根据美国陆军的最新技术表明,他们所生产的军用机器人可以迅速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新的穿越动作,可以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自主导航,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7㊀总结由于我国现有的军事战略体系,技术㊁经济等方面和美国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根据美国陆军的装备建设体系经验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合理借鉴,取长补短.但对美国陆军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也要保持紧迫感,切记不可夜郎自大.参考文献[1]梓文.美国陆军授权通用原子能电磁系统G A-E M S合同发展轨道炮系统[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41(02):25.[2]岳松堂,龚钰哲,杜浩宁.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J].现代军事,2016,(04):51G60.[3]岳松堂,郭静.2016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综述[J].现代军事,2017,(02):48G59.锋绘2019年第6(下)期169㊀。

浅析美国陆军装备的战备完好性信息管理

浅析美国陆军装备的战备完好性信息管理
号 装备类别 EOS 号
c.
(3)不可用天数
(4) (5)
(1) (2) (1) (2)
(1) (2)
ECC
(a)建制维 (b)支援维
(3) 装备战 装备战备
授权 在编 可能 可用
要求 要求
LIN


FMC 备完好 完好性代
数量 数量 天数 天数
数量 天数
SMSM


履带式装
GL
1

3 2 60 56 4
(1)能执行全部任务(FMC)状态 能执行全部任务(FMC)状态指装备能执行其所有作战任务而不危及乘员 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状态。完好、可用和能执行全部任务指同一状态,即 装备在编且能够执行其作战任务。 (2)能执行部分任务(PMC)状态 能执行部分任务(PMC)状态指装备能够安全使用并能执行其一项或多项 任务,但由于它的一个或多个任务必要的子系统因维修或者供应不足而不可用, 不能执行全部任务的状态。 (3)不能执行任务(NMC)状态 不能执行任务(NMC)状态指装备不能执行任何一项规定任务的状态。 (4)因维修不能执行任务(NCMM)状态 因维修不能执行任务(NCMM)状态指装备因为要求进行基层级的维修而不 能执行所指定的任何任务的状态。 (5)因供应不能执行任务(NCMS)状态 因供应不能执行任务(NCMS)状态指因供应短缺使维修工作停止而造成的 装备不能执行所指定的任何任务的状态。 2、陆军装备的战备完好性目标 美国陆军把 FMC 百分比(即处于能执行全部任务状态的装备的百分比)作 为衡量装备战备完好性的主要参数,FMC 百分比=(在统计期间内总的可用天数 /在统计期间内总的在编天数)×100%。对于规定按 AR700-138 报告装备技术状 态的部队,其装备的战备完好性目标是: (1)对于飞机和飞行模拟器装备,其 FMC 百分比应≥75%; (2)对于除飞机和飞行模拟器以外的所有装备,其 FMC 百分比都应≥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分析岳松堂,吴晓鸥,刘冰(解放军63961部队,北京100012)摘要:从海湾战争前军兵种信息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信息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全面分析了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的整体建设,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以期为军队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美国陆军,信息系统,发展建设中图分类号:E237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18.08.001引用格式:岳松堂,吴晓鸥,刘冰.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43(8):1-7.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System Equipment of US ArmyYUE Song-tang ,WU Xiao-ou ,LIU Bing (Unit 63961of PLA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entirety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equipment of US Army from three stages :the first one is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stage of services ’information system before the Gulf War ;the second one is the systematical construction phase during 90s of 20th Century ;and the third one is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age from 21th Century.The paper also forecasts future development of US Army ’s information system equipment.The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Army construction of PLA.Key words :US Army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itation format :YUE S T ,WU X O ,LIU B.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equipment of US army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18,43(8):1-7.Vol.43,No.8Aug ,2018火力与指挥控制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第43卷第8期2018年8月文章编号:1002-0640(2018)08-0001-07特约稿岳松堂,男,1969年生,河南上蔡人,199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

现为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奖装备基础技术评审组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军事翻译委员会委员、《现代兵器》编委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2018年,《军事强国陆军发展战略分析及启示建议》获陆军参谋部“新型陆军论坛”优秀论文;201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军事翻译委员会首届“优秀中青年军事翻译工作者”;2014年,《外国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关注的重大问题》获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与陆军军官学院联合举办的“外国陆军建设与改革”研讨会特等奖并进行大会交流;2013年,《国外陆军装备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获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国家安全与陆军建设”的中外军官“2013钟山论坛”优秀论文并进行大会交流;2011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和总装备部联合表彰为全军装备技术基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6年被评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国防科技信息工作50周年优秀工作者;荣立三等功1次。

1··(总第43-)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年第8期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1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 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到80年代末,美国陆军基本建成了各兵种和功能区具有一定纵向集成能力的战术级C3I系统,能够将体制内的传感器、指挥所和平台有机地联为一体。

2集成阶段集成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美军各军兵种信息系统装备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暴露出的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烟囱”问题,则为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起到强劲的需求牵引作用。

美国军事变革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参联会副主席欧文斯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军事变革的本质就是‘系统集成’(a system of systems)”,又为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了解决信息系统装备的“烟囱”问题,在“系统集成”思想指导下,美军于1992年提出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和“武士”C4I计划,规划了2020年前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总体框架,并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建设。

1995年,美军信息系统装备普遍采用2.0版GCCS软件后,各军种的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

1996年7月,美军在高层统帅机关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的集中管理。

根据“武士”C4I计划,美国陆军1993年提出了“进取”(Enterprise)C4I计划,开始对各兵种信息系统装备进行横向集成建设,即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方法,通过战术互联网将升级改造后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新增系统与通信设备集成为新一代C4I系统———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目的是逐渐实现从班/排级到国家指挥总部的互联互通。

作为集成阶段美国陆军的典型信息系统装备,ABCS由3个层次、11个子系统组成:第1层次是取代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军种级的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A),作为陆军的战略与战役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编配军及军以上指挥机构,实现陆军与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直到国家指挥总部的互联互通;第2层次是升级后的兵种级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从军到营的指挥控制能力,主要包括机动控制系统、防空反导计划控制系统(AMDPCS,由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改进而来)、全源分析系统、战场指挥与勤务支援系统(BCS3,由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改进而来)、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5个核心指挥控制系统和数字地形支援系统(DTSS)、综合气象系统图1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五角星”系统)组成2··1304(总第43-)(IMETS)、一体化战术空域系统(TAIS)、综合系统控制(ISYSCON)系统4个为上述核心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相关数据支撑的通用作战支援系统;第3层次是新研制的平台级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它也属于核心指挥控制系统,为旅和旅以下部队直至单平台和单兵提供运动中实时、近实时态势感知与指挥控制信息。

该系统首次使营、连指挥官能够在地面机动车辆上制定作战计划、确定补给路线、下达作战任务、跟踪友军及敌军行动。

在实战使用中,FBCB2将整个战场从最高司令部到最基层单位整合为有机整体,美国防部高级官员在2003年4月7日几乎可以实时观看到第3机步师第2旅开进巴格达。

图2ABCS构成示意图ABCS系统的11个子系统通过战术互联网融合成由各功能指挥控制系统合成的陆军C4I系统。

战术互联网用于为ABCS提供通信保障,也是生成和使用提升战斗力的清晰准确“通用作战态势图”的重要技术支撑。

从提供使用层级可分为3类:第1类是为FBCB2提供通信保障的系统,第2类是连接营与旅指挥所的通信系统,第3类是连接旅、师和军的通信系统。

图3不同级别部队使用的通信系统及带宽ABCS是美国陆军根据数字化建设需要为整个陆军研制的指挥控制系统,研制成功后首先装备数字化试点建设部队第4机步师试用。

第4机步师于1995年1月被指定为数字化试点建设部队,并于1997年3月~6月进行了首次旅级数字化对抗演习———“21世纪特遣部队高级作战试验演习”,共试验了陆军精选的72个与数字化有关的项目,包括数字化部队的新编制方案、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等;1997年11月,该师举行了“数字化师先期作战试验演习”,重点研究数字化系统对师编制改革的影响,为组建真正的数字化师提供依据;1998年6月,该师确定了编制和主要装备,第1旅率先进行了数字化装备换装,成为第一个数字化旅;2000年底,第4机步师基本按新编制和新装备完成了向数字化师的过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师;2001年第2季度和第4季度,该师分两个阶段成功进行了“拱顶石”演习;2001年11月1日起,该师成为第一个完成战斗准备的数字化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