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发展计划及措施

合集下载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2011-06-28海神纵观美军近几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无人机在战场的投入量越来越大,担负的任务也从战场侦察和监视扩展到海域巡逻、反潜战、对舰(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截听、目标精确定位、中继通信等领域,甚至扩展到战区空中导弹防御、心理战和网络中心战领域。

无人机已经成为美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在信息化条件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其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无人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美军无人机发展的动因(一)军事需求的牵引是无人机发展的源动力未来战争形态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力可能会成为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美国国防部始终以提高美军全球感知能力为其终极目标。

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能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的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情报信息(包括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的独特优势,成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零伤亡”目标一直是美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军发展无人机的外部原因。

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遭受袭击后坠毁,人员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无人机恰好可以适应美军战场上“零伤亡”的要求,不用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就是被击落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所以美军把无人机列为未来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首选武器。

“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军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美军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发现,无人机是实施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的一种能游刃有余于战场多个空间的重要作战平台和打击手段。

因为无人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与监视、指挥与通信、干扰与摧毁能力正好符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所需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美军实施作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二)高新技术的进步是无人机发展的支撑点微电子、动力和隐身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是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八日(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翻译)编译说明2005年8月,美国国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其2000年以来的第三版,也是最新版有关无人机发展的指导性文献《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

该文献比较详细、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各种用途的无人机研制、作战使用情况,说明了美国对无人机的未来需求、技术实现途径、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设想。

该文献英文版正文77页,11个附件,共约230页。

为及时了解、掌握国外无人机发展情况,推动我国无人机事业发展,为“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委托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军队和地方有关专业人员对该文献进行了翻译。

由于时间紧张只翻译了正文和前3个附录。

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现将英文版全部附上,供大家参考。

翻译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有关进一步需求可与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直接联系。

“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 二OO六年九月十六日联系人:孙柏山 电话:88587506-816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华盛顿特区203012005年8月4日本文件作为一个备忘录,分送给各军事部门领导,包括:空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国防预研局局长、国家地面与空间情报局局长。

主题: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我们批准发布这个版本无人机系统路线图是因为:无人机系统自2001年秋季参与反恐战争以来,在军事作战中的使用迅速扩展。

无人机系统采用新战术、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了当前的作战空间,实现了对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打击支援。

无人机系统不仅可提供持久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还可提供精确和及时的直接火力和间接火力。

作战指挥官需要更多的无人机系统。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快速协调地整合这一技术以支援联合作战。

该路线图的中心目标是指导国防部推动无人机系统任务能力向最紧迫的作战需求实现合理的转移。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军事无人驾驶技术在美国军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军队对无人侦察机的配备,逐步建立了一个涵盖所有兵种的系统。

对美国现役的主要无人机和目前的战斗使用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美国今后有可能使用的新的无人机和将来的战斗思想进行了概括。

本文论述了美国军事无人侦察机发展的新情况,以及战争对无人侦察机的新需求。

通过对现有美国微型及大、中型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装备数量,飞行高度,巡航速度,净重量,续航时间,动力装置等指标进行了归纳和归纳。

根据美国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状况,总结出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预测了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军;无人机;军用1引言从美国于1964年第一次在越南战场上部署“火蜂式”无人驾驶飞机开始,从海湾和科索沃战场到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军事无人驾驶飞机(UAV)在战场上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如监视和侦察、目标跟踪、破坏评估和火力支援等。

最近几年,伴随着与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为无人驾驶飞机)有关的各种技术的升级和改进,军事无人驾驶飞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广泛、产品繁多的军工行业。

根据美国“真理之音”公布的资料,现在全世界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市场价值是28亿美金,而到了2025,这个数字有望达到95亿美金。

截至2018年,已有超过48个国家将150种型号用于军用,型号范围从体型如蜂鸟式的“大黄蜂”小型无人机到重量为6803公斤的“RQ-4 Global Order”。

目前,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多的无人侦察机的制造者,还是全球最大的无人侦察机制造和使用大国,更是全球首个将军事侦察机用于战争场景的大国,其研发和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因此,深入了解美国空军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将有助于我国空军的研制和开发。

2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美国军队经历了波斯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际需要,并对其设备进行了持续的升级。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

前言2001年10月,54架“猎人”和“影子”攻击型无人机投入作战运用。

由此,美国陆军的整场军事行动拉开帷幕。

今天,美国陆军装备的无人机已经超过了4000架,它们型号各异,功能不同,而且还在进一步列装之中。

近9年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在支援部队作战的行动中,无人机系统作战运用的方式不断适应形势,发生着显著变化。

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当前无人机部队作战平台的剧增,而且也表现在无人机系统能力的不断扩展。

值此联合能力集成开发系统(JCIDS)文件对需求已经予以认可,官方计划业已立项之际,为未来的无人机系统需求做出通盘战略考虑的时刻,或是制定规划的时机已经来临。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10-2035)》为美国陆军研发、装备和在全谱作战中使用无人机系统提供了广阔视角,该路线图的主要理念将为持续学习和分析建立共同的基础。

我们将不断评估这些观点,质疑这些假设,对无人机系统能力的各个领域都予以开发。

该路线图将明确战斗功能概念,致力于完成基于能力的评估,并有助于新技术知情决策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将通过综合实验和测试完成评估)。

最终,该路线图将回答这样的问题:“未来美国陆军需要具何种功能的无人机?”正如《美国陆军核心概念》所述,在这个持久冲突的年代里,为了在不确定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有效作战,领导者必须明察战场纵深态势,部队行动要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以先发制人并保持主动,在广阔地域内持续作战时需具备远距离快速作战能力。

研发无人机系统,将其纳入到部队行动之中,将扩展陆军的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将提升陆军发现、定位和摧毁敌军的能力。

我们也希望,在危险的严酷环境下,未来的无人机系统能够有助于快速反应和持续保障。

该路线图为无人机系统发展及其与陆军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途径,路线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近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中期发展阶段(2016-2025年)和远期发展阶段(2026-2035年)。

近期要在快速应用当前技术,满足陆战场需求的同时,关注当前无人机的能力差距。

美军无人机战法分析

美军无人机战法分析

美军无人机战法分析美国在《2007—2032无人机路线图》中详细规划了无人机作战的任务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无人机适合执行有一定复杂性的高风险军事作战任务,能较好填补人和巡航导弹之间的任务空白,随着自主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任务控制范围还会愈加广泛。

近年来,美军着力开发开放式软件结构、大数据融合体系的无人机攻击架构,人机交互感知规避技术、编队内同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无人机指控系统可以对多项复杂任务进行优先级分析,基于可利用资源进行任务自主规划,面向战场环境和有威胁火力点进行航路动态调整。

美军无人机作战能力不断增强,协同技术不断提高,无人机作战方法也随之不断创新。

一、超远距离延伸突防破击目前,美军在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军事行动方面,一般情况下无人机传感器、武器系统的资源控制权力仍然归有人机控制,无人机在有人机作战控制指令操作下,实行机动攻击。

无人机相当于有人机对外投放的态势感知工具、欺骗干扰设备、延伸打击武器。

在这种延伸协同攻击战术中,低成本的无人机作为空中编队的外围触角,为有人机核心主战模块提供战术支撑。

同时,无人机具备机动性能好、能耗低、成本低、体型小、续航远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5代战机数量有限、火力有限、规模有限、武器挂载量有限的战力不足问题。

2015年,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进行了“忠诚僚机”的技术研究。

同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一架无人化的F16战机与F35战机组成编队,无人机实现了自动巡航、自主跟踪、预防碰撞整等功能。

2015年至2017年美军先后实现了“海弗-空袭者”系列无人机试飞。

近期军事行动中,美军出动F35战机时,会在相关空域设定一定数量的伴随协同无人机,有效发挥了辅助支撑效能。

美军在研究中还发现,无人机能在有人机的指挥下实现部分自主和半自主作战功能,协助有人机做好毁伤评估,提供再次打击的必要性、可行性数据依据,进而再次规划任务和再次实施打击。

这种有人与无人的结合,以编队为整体实施作战,风险低、回报高、突击破防能力强,目标定位武器投放准,战场火力毁伤成效好。

基于美军无人机路线图的未来无人机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美军无人机路线图的未来无人机关键技术分析

表3 互操作性综合路线图潜能,并在任何一种作战环境中使用无人系统。

3路线图主要内容分析本文通过研读《美军无人机路线图2017-2042》及相关资料梳理分析,对该路线图中四个关键主题及其支撑因素进行梳理,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3.1 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指的是作战系统之间关键而有效的相互作用,在信息收集者、决策者、规划者和作战人员之间及时传输信息。

为了充分发挥无人系统的潜力,这些系统必须在空中、地面和海上领域无缝运行,并且还可以运行与载人系统无缝对接。

互操作性包括信息的技术交换、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交换及端到端操作的有效性。

互操作性是联合部队开发无人系统技术的基础,能实现无人系统间信息的快速传输,促进作战系统间的相互合作,从而提高系统效率和运行有效性。

本文梳理了UAV在互操作标准等级特征,如下表2所示。

美军路线规划中提出寻求通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强调模块化和组件互换性,进行合规性/测试、评估、校核和验证,采取合适的数据策略以及主张数据权限等5项推动因素。

下表为互操作性综合路线图,梳理了国防部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

3.2 自主性现有无人系统通常完全预先编程,以重复执行定义的动作,并且不受外部影响或控制的影响。

这些系统遵循外部给定的路径,同时补偿由外部干扰引起的小偏差。

自主任务性能可能需要集成感知、感知、分析、通信、规划、决策和执行以实现任务目标与系统功能的能力。

随着自主程度的提高,可以节省人力和/或可以将人力资源重新分配给其他任务。

例如,陆军战术机器人最终可以增强小单位的人员配备,海军陆战队智能 UGS 也可以执行后勤任务,并且设想空军/陆军系统设计为单个操作员可以控制多个 UAV。

所有这些系统都提供了显着节省人力的机会或将节省的人力用于其他关键任务的机会。

美军无人机路线图中指出自主性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力量倍增器,彻底改变作战概念,大大提高有人和无人系统的效率和效能,为国表4 自主性发展路线图的电磁频谱运行,需要建立稳健的电磁防护能力,增强无人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眼下,军用无人机是一个大热的词汇,各国政府都在抢夺军用无人机的产业市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近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无人机研制领域原有的竞争格局渐被打破,市场格局正处于巨变和重塑的过程中。

粗略统计国内当前至少有4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校生产或正在研制无人机产品。

根据类型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校和民营企业三个阵营。

未来10年,我国军用和民用无人机将由2013年的6.2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2.8亿美元,十年(2013-2022年)需求总额将超过134亿美元,十年复合增长15.57%。

根据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的占比,目前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在30亿人民币以上。

目前,美国作为无人机发展的领头羊,已发展出了多种机型,其功能也实现了很大的扩展。

而在作战方式上,美军无人机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正在向中继通讯、情报搜集、电子对抗、空中打击四大职能转变。

与美国、以色列为代表的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国内在无人机研制能力、技术水平方面有10年左右的差距,而在应用水平则有15- 20年的差距。

中国的无人侦察机,现在主要用于边境巡逻,首先是中朝边界,其次是与日本、越南存在争议的岛屿地区,同时监视一些边境地区。

长虹-1(无侦-5)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11月28日首飞,1980年定型正式装备部队。

无侦-5型无人机曾在中越边境中使用过。

目前,“翼龙”已经装备部队使用,同时,“翼龙”无人机获国家出口立项批复,逐步走出国门。

“翔龙”是为了满足军队未来作战的需要,完成平时和战时对周边地区的情报侦察任务,为部队准确及时地了解战场态势提供有力手段,资料显示“翔龙”将在近期装备部队。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无人战斗机研制也刚刚初见成效,尚未实行装备部队的目标。

综合海外媒体信息,中国准备在今后数年内再专门建设一批无人作战飞机基地,其中两个己经开始建设,另外11个还在计划之中,且均分布在沿海地区,隶属国家海洋局。

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

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

总第205期2011年第7期舰船电子工程Ship Electr onic EngineeringV o l.31No.726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陈小双翟为刚赵万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摘要文章介绍了美国军用无人机的一些新发展以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并对各自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作了简要概括。

通过对中美几种军用无人机性能参数的对比和分析,指出了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差距。

关键词无人机;军用无人机;性能参数中图分类号V279New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A nalysis of U.S.and Chinese M ilitary UA VChe n X iao shuang Z ha i W eig ang Z hao W anli(T he Seco nd A rtillery Eng ineer ing Colleg e,Xi p an710025)A 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tar y U nmanned Aerial Vehicles(U AV)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ilitar y UAV,g enerally summarizes their future develo pment trend,and points out the g ap betw een Ch-i nese military U AV and U S militar y UAV,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 f their performance parameters.Key Words unmanned aer ial v ehicles,militar y U AV,per formance par ametersClass Nu mber V2791引言无人机(U AV)是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 ial Vehicle)的简称,它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发展计划及措施译自:美国《陆军》杂志2014年5月号作者:斯科特•R•古尔利编译:知远/杜和译文信息表美国《陆军》杂志2014年5月号上发表文章:New Flight Plan for Unmanned Aircraft。

小型无人机正改变着美国陆军的作战方式,在部队中的装备数量日益增多,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办公室专门负责小型无人机的研发与采办工作。

本文全面介绍了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的发展计划及相关促进措施。

美国陆军新的小型无人机家族将包括三种类型的无人机,获批装备的“大乌鸦”和“美洲狮”无人机系统分别为1213套和3604套。

按照计划,美国陆军将来还将发展、装备一种近程微型无人机。

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战术开放管理框架软件将改变其无人机采办方式,极大缩短无人机培训时间和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

美国陆军还正在研究将小型无人机获得的数据同“奈特勇士”系统整合。

文章编译如下:一项新的生产计划将有助于美国陆军重新组织和定位现有的小型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UAS),同时还将使其准备好新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采购。

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系统产品经理尼克•基乌塔斯(Nick Kioutas)上校说,这项计划称为能力生产文件,吸取了过去8年间RQ-11B“大乌鸦”(Raven)无人机系统和RQ-20A“美洲狮AE”(Puma AE)无人机系统组合方面的作战经验教训。

“我们的这两套系统都可以由一名士兵携带着进出战场,都通过手掷发射。

它们不需要像飞机场或者发射设备那样的任何形式基础设施,”基乌塔斯说。

RQ-11B“大乌鸦”无人机系统由宇航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制造,是美国陆军为战术部队的最低层次分队提供专门空中侦察与监视装备的初始记录项目。

“大乌鸦”无人机系统的最大直线航程为10公里,续航时间大约90分钟。

“大乌鸦”无人机系统的数据链路在2006年首次投入使用后,于2009年从模拟式升级到数字式,从而实现了更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美国陆军最近开始用万向节摄像头设计取代“大乌鸦”无人机上原来的固定摄像头载荷。

这种新的设计使其更加容易飞行,同时保持了对感兴趣特定区域的观察,基乌塔斯说。

美国陆军陆军现有的另一种小型无人机系统是RQ-20A“美洲狮”无人机系统,也是由宇航环境公司制造。

基乌塔斯将它说成是“我们最大的小型无人机”,表示它有稍大些的航程(15公里直线航程)和续航时间(长达3.5小时)。

能力生产文件直到最近,“美洲狮”无人机系统只是通过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紧急作战需求声明来配备美国陆军部队。

2013年11月月底,美国陆军一份新的能力生产文件获得批准,该文件将“美洲狮”无人机系统和“大乌鸦”无人机系统合并成一个新的系统家族:背包便携式无人机系统(Rucksack Portable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背包便携式无人机系统家族将包括三个构成要素:远程侦察监视(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Surveillance, LRRS)系统,中程机动(Medium Range Mobile, MRM)系统和近程微型(Short Range Micro, SRM)系统。

美国陆军最初将使用“美洲狮”无人机系统作为远程侦察监视系统要素,整个军种内获批的总套数为1213套。

“大乌鸦”无人机系统最初将被用作中程机动系统要素,整个军种内获批的总套数为3604套。

“我们不知道近程微型系统——该系统家族的第三个构成要素——将会是什么样子,”基乌塔斯说,“但是它可能会是某种四轴飞行器或者类似的东西。

它将具备这样的一种功能,即一个士兵可以将它拿出来,使其降落到某个地方,然后继续获得视频反馈。

我们称其为‘飞落后凝视’的功能。

”“其结果是,士兵将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家族,”基乌塔斯解释,“不像过去那样,他们有放在一个盒子中的三套‘大乌鸦’无人机系统构成的套件,现在战士将可以用一个套件,然后决定取出哪种系统来执行特定任务。

他可能会决定其需要具有一定续航能力的东西。

在另一种情况下,他可能会决定其需要有点更小的东西,因为他将要带着它到更远的地方,并且他不知道是否真的要多次使用它,但是如果他要使用,他想将其放在拍摄视频的地方。

”当被问及在近程微型系统构成要素可能确定的时间框架时,基乌塔斯表示,短期内该计划受到资金限制。

该计划将有可能开始把“无资金的要求”放进2017财年和2021财年之间的下一个计划目标备忘录中。

目前,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办公室的主要活动是“维持运行模式,同时仍试图改进某些东西,”基乌塔斯说。

他指出最近一些改进的例子,如“大乌鸦”无人机装有万向节的有效载荷,以及近期设想的主导系统整合角色。

“宇航环境公司曾经是我们的一站式商店,一切事情都在那里做好,”基乌塔斯说,“现在,我们同5家供应商签订了产品的不确定交付/不确定数量(indefinite delivery/indefinite quantity, IDIQ)合同,我们可以从它们那里获得零件。

我们仍然主要从宇航环境公司那里获得无人机,但是我们正处于核实第二个无人机来源的过程中。

虽然我们一直受到反对,但是我们也有一项服务的不确定交付/不确定数量合同在实施中,该合同提供了仓储、库存控制及类似服务。

”基乌塔斯称赞这种体制的管理在过去一年间,节省了35%的维持成本和20%至40%的采购成本。

战术开放管理框架美国小型无人机办公室正在采取的一条重要措施是战术开放管理框架(Tactical Open Government Architecture, TOGA),它是一套不依赖特定硬件的软件。

它可以提供给任何想向美国陆军销售无人机的供应商。

“战术开放管理框架的推出,将为美国陆军能够每年更换很小一部分无人机平台创造条件,而不是像当前某些大型机构更换和升级其计算机那样,”基乌塔斯说,“你会淘汰旧的、过时的无人机,然后再买一架新的,而不是对其进行改装。

你可以按照商用现成物品采购那样做,这也将是具有竞争性的——不仅推进成本下降,而且也利用了现有内部研究开发(inter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RAD)的优势,而其他公司也开始投资小型无人机市场。

”基乌塔斯说,战术开放管理框架的推出,也将减少操作小型无人机的士兵的战术工作量。

他承认这样一种事实,即目前的无人机系统可以手工发射,但是相关的笔记本电脑、手持控制器、天线等设备需要两名操作人员全时关注。

此外,除非从固定基地的岗位进行操作,更多人员可能必须致力于为无人机团队提供安全保障。

“我们认为,战术开放管理框架可能会使一名士兵可以边巡逻边操作无人机,”基乌塔斯说,“我们称其为‘三分之一的认知负荷’,在操作无人机时,他的三分之一认知精力应该集中在前臂或者胸前的控制器上,而三分之二的认知精力用于四处巡逻。

”“这也将允许我们可以利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或者任何已经研究这些系统机构的科学技术投入,”基乌塔斯,“我们通常不会从科学技术投入中获得直接利益,但是如果现在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的开放管理框架,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

我们将管理基础工作,他们将给我们其已经开发出的东西。

然后,我们可以决定我们是否要使用。

”同“奈特勇士”系统的整合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系统办公室也一直致力于将来自无人机平台的信息同来自陆军“奈特勇士”系统的信息整合起来。

“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采用‘奈特勇士’系统的陆军远征作战实验,实验期间我们能够将‘大乌鸦’无人机系统的全动态视频发送给他们的终端用户设备,”基乌塔斯说,“我们打算以此为基础继续工作。

当我们制定了我们自己的管理框架后,我们可以开发出一种能在不同地方运行的应用程序,就像‘奈特勇士’系统软件那样,让它们可以利用‘大乌鸦’无人机视频传送给班一级的好处。

”尽管向战术前沿传送“大乌鸦”无人机的全动态视频本身就是一项显著成就,但是项目代表们正在研究过程中的下一个步骤:将信息转换成目标数据。

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基乌塔斯参加了今年3月份佐治亚州本宁堡机动卓越中心指挥官主持的实弹演示。

此次演示突出了RQ-11B“乌鸦”无人机提供机动与火力综合应用程序使用的全动态视频,该程序在不需要一站远程视频终端的情况下,为最终用户设备提供了1类靶向坐标。

虽然美国陆军小型无人机系统办公室尚没有参加像网络综合评估14.2(Network Integration Evaluation 14.2)或者今年夏天的企业挑战'14(Enterprise Challenge ‘14)演习等活动的正式计划,但是基乌塔斯所在的办公室将继续同本宁堡保持紧密合作。

“尽管我们的需求来自位于阿拉巴马州拉克堡的航空中心,但是我们同本宁堡的人们真正保持密切合作,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客户,”基乌塔斯说,“本宁堡和拉克堡携手共同制定需求,所以我们正在努力同他们保持紧密联系。

我们也同俄克拉荷马州锡尔堡一道在传感器到射手的链路中的‘火力’这块做了一些工作。

”潜在的采购就未来几年潜在的硬件采购而言,基乌塔斯承认某种类型远程侦察监视无人机系统更可能采购。

“我们并没有我们需要的所有‘美洲狮’无人机系统,所以有可能为此发布征求建议书,”他说,“但不是说我们打算坚持配备‘美洲狮’无人机。

现在,我们有大约1000架‘美洲狮’,所以我们缺少213架左右。

我们也有一些无人机战斗损失,所以我们实际缺少的要多一些。

我们大概有需要数量一半的‘美洲狮’无人机。

”基乌塔斯重申,新采购的远程侦察监视无人机不一定全是“美洲狮”无人机:“如果我们能使战术开放管理框架到位,这容许我们采购符合要求的任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虽然也可能有某种近程微型无人机系统构成要素的需求建议书,但是基乌塔斯承认,这方面的资金不会到位。

“也许,将发生的事情是,我们会开始列装我们所拥有的无人机系统。

在某些时候,他们将开始给我们发展近程微型无人机的资金。

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回到那些我们已经配备无人机的单位,并为其添加近程微型无人机套件,”基乌塔斯说。

训练与成本基乌塔斯希望看到出现变化的其他两个领域涉及操作员培训和飞行器成本。

每种小型无人机系统都需要10天的训练时间,他说,“大乌鸦”无人机系统训练需要10天时间;“美洲狮”无人机系统训练需要10天时间;并且,如果近程微型无人机系统列装,这种系统的训练可能也需要10天时间。

“这些时间都是工作日内的时间,”基乌塔斯说,“所以这些训练需要6个星期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