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BIM技术发展与应用33页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介绍了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包括信息集成、协同工作、可视化和精度高等方面。
接着,重点阐述了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包括地质信息采集、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过程管理、工程量统计与预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环保与节能设计以及竣工验收与运营管理等方面。
最后,对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BIM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应用研究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阶段,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着信息管理效率低下、精度不高、协同工作不便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1.BIM技术的特点与优势BIM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将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个专业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
这种信息模型的建立,使得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变得更为顺畅,勘察、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信息流通更加高效。
同时,BIM技术生成的工程模型具有三维可视化特点,使得工程人员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最重要的是,BIM技术可以保证信息的精度和一致性,避免因信息不一致而导致的错误。
这些优势使得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2.1 地质信息采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质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地质信息采集方法存在着信息管理效率低下、精度不高、协同工作不便等问题。
而BIM技术的应用,为地质信息采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利用BIM技术,可以将地质信息进行集成,形成三维的地质模型。
这个地质模型不仅可以帮助工程人员更直观地理解地质情况,还可以提高地质信息采集的精度和效率。
BIM信息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管理上运用

BIM信息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管理上运用摘要:BIM是以3D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一种通用的标准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类相关的信息和工程数据模型进行整合。
传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多为通过二维图纸显示最终勘察成果,不够直观,对技术人员分析最终结果不利。
通过在岩土工程勘察中BIM技术的可视化利用,能将二维线条组合成三维模型,可展现工程地质真实情况,让设计者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模型构建,可使岩土工程内部工作人员间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可有效地提升岩土工程勘探的工作效率。
为此,论文以BIM信息技术为基础,将BIM信息技术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施工过程中。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管理;BIM信息化技术;运用1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1 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在实践中,利用所获得的表格、数据和图纸,展开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以直接观察到地点的地质信息,为后续建设环节、设计环节进行提供便利。
一般来说,勘探报告的开采剖面图、取柱状图、钻孔平面信息都是研究结果。
以上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利用报告者来对地质状况进行整体重建。
因为重构者的差异,他们的重建模型也会有本质的差异,这会导致报告结果中产生一些人为误差,从而不能提高研究结果的品质。
在地质模型中,将3D地质模型的建设与之相结合,可以对地层进行渗透,展现方式不局限于钻孔柱状图,其描述手段直观、形象,能将场地地质整体情况更好地进行展示。
在勘探三维地质软件中,将原始勘查数据输入到3D地质模型中,利用AutodeskCivil3D获取3D地质模型,并与卫星地图相结合,形成地表图像。
在建立大块3D地质模型的时候,要以不同的钻孔中的土层为基础,建立分层3D地质模型,该模型可以体现地层的层顶和层底的变化,可以直接观察地层的波动,从而可以为以后的设计项目中的桩长提供精确的参考。
利用勘探钻孔测得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建立全场区地下水埋深云图,可以全面反映场区地下水埋深的总体变化情况。
BIM技术在矿山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23BIM 技术在矿山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施戈亮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摘 要:矿山岩土工程属于一类重要的施工工程,应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提升工程前期的勘查和设计效果,也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将BIM技术应用于其中,有利于优化矿山岩土工程建设施工的作用。
由此,本文首先针对BIM技术的基本情况、优势和使用价值进行简单介绍,再明确当前矿山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查基本情况,最后针对某矿山岩土工程提出BIM技术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矿山;岩土工程中图分类号:T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4-0223-3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min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HI Ge-liangHubei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iyan 442000,ChinaAbstract: Min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elongs to an important typ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pplying advanced technology in it can improve the survey and design effec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ject, as well a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fore, applying BIM technology to it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situation, advantages, and value of BIM technology, then clarifies the current geological survey situation of min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BIM technology for a certain min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reference.Keywords: BIM technology; Mine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施戈亮,女,生于1983年,湖北武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现阶段,BIM技术在我国岩土工程的整体化运用相对有限,但这并不代表着BIM技术不适宜于岩土工程,而恰恰相反,通过深入运用BIM技术对于岩土工程的高品质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立足于此,本文将全面化探究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当中的具体化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岩土工程;运用探究引言BIM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常用工具,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的三维模型,并为该模型提供实时且完整的建筑工程信息。
BIM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可出图性特点,基于此对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不仅可降低设计变更发生率,还能提高施工安全保障水平。
1、基于BIM技术构建三维地质体模型1.1BIM勘察软件特点因为BIM勘察软件的不同,BIM技术在促使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三维可视化实现时表现出一定特殊性,具体表现如下。
(1)若是施工现场的地质界面不规则,由于当前数学理论、建模技术存在一定限制,所以无法使用计算机对地层尖灭、断层错动情况下的地质界面形态信息进行模拟。
(2)地质勘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勘察工作之前,工作人员施工现场地质实体形态相关信息了解较少,只能基于勘察信息判断地质成因,如果将准确性无法保障的信息导入BIM模型,可能会因模拟错误引发系列不良影响。
1.2可视化模型构建(1)三棱柱模型基于BIM技术,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构建三维地质体可视化模型,可根据地层分布特点与地质钻孔特点,在传统三棱柱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此类三棱柱模型主要由点、面、体三类几何对象构成,典型代表是上下面等长的四边形(矩形)。
(2)钻孔BIM模型在利用BIM针对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时,需要从建立钻孔族模型、生成地质界层内插、提取地质体模型三方面入手。
在构建钻孔族模型时需要先完成三棱柱模型中点的提取工作,“族”是指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的划分类别,包括常规类与特定类,常规族可直接从BIM软件库中调取,钻孔族是指BIM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勘察结果对应族类的有序组合,因为岩土工程钻孔施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钻孔族属于特定类,并未包含在现有族库中,需技术人员基于勘察实际自行建立。
BIM技术在施工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解决方案:建立实时更新机制,确保模 型与实际施工同步
解决方案: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 如IFC标准
问题:模型精度不足,影响施工效果
问题:模型更新不及时,导致设计与实 际施工脱节
解决方案:提高模型精度,采用更高级 的建模工具和技术
0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BIM技术的发展方向
集成化:将BIM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利用AI技术提高BIM模型的智能化程度 协同化:实现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协同工作 标准化:建立统一的BIM标准,提高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效率
BIM技术在施工设计中的应用 与发展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 目录项标题
BIM技术的概 述
BIM技术在施 工设计中的应
用
BIM技术的发 展趋势
BIM技术的实 践案例
如何推广BIM 技术的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BIM技术的概述
国内外BIM技术的应用案例
国内案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等 国外案例:悉尼歌剧院、伦敦碎片大厦等 应用领域: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等 应用效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
BIM技术在施工设计中的实际效果与效益
提高设计效 率:通过 BIM技术, 可以快速生 成三维模型, 减少设计时 间
BIM技术在施工设计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建筑设计:三维建模,可视化展示
成本管理:工程量计算,成本预测
结构设计:荷载分析,结构优化
运维管理:设施管理,能源管理
施工模拟:施工过程模拟,进度控制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环境友好
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的综合性工具,它可以将建筑项目所有相关信息整合于一个共享的模型中,并为项目各个阶段提供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并剖析其对于土木工程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BIM技术在土木工程的设计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设计上的协调困难和出错频繁。
而BIM技术通过将建筑项目的各个专业领域的设计信息相互关联,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整合和共享。
基于BIM模型,设计团队可以实时共享各自的设计成果,避免了信息的重复输入和不一致性,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协同效率和准确度。
其次,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与施工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常常导致施工中出现设计错误、工序冲突等问题。
而BIM技术可以提供准确、一致的施工图纸和模型,将施工过程与设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可视化的BIM模型,施工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减少误解和错误;同时,BIM模型可以进行空间碰撞检测,提前识别和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避免了返工和延误,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此外,BIM技术在土木工程的运维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工程运维管理工作往往依赖于纸质文档和手工记录,存在信息不完整、反应迟缓等问题。
而借助BIM技术,可以将工程的运营管理与BIM模型相结合,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及其衍生的信息数据库,实时获取工程设施的相关信息,了解设备状态和使用寿命,准确判断维护和更新需求,优化运维决策,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和使用效率。
此外,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还有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借助BIM模型的可视化和量化特性,可以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生命周期的全面评估,包括能源消耗、碳足迹、生态影响等。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其中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如日中天。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集成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它通过构建建筑物的几何图形、材料、构件,以及建筑环境和建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建筑物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与分析,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及运维保养,还可以切实地实现对地质地貌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岩土工程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主要涉及地质、地下水、土壤力学、地基基础等方面的工程。
而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岩土工程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引领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将从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运维保养等方面,详细介绍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岩土工程设计中的BIM技术应用1.地质地貌信息的管理:使用BIM技术,可以将地质地貌信息数字化、集成化,实现对地质地形的三维建模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地貌信息。
2.地基基础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地基基础的三维设计和模拟分析,包括地基承载力分布、基础结构布置等,为地基工程设计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3.土体力学参数的分析: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土体力学参数纳入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土壤的压缩性、承载力、剪切强度等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4.地下水环境的模拟分析: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地下水环境的三维模拟分析,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渗流规律等,为地下水环境对地基基础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岩土工程施工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1.施工过程仿真: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包括地基基础施工、边坡工程、地下管线敷设等,帮助施工人员预判并解决施工现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秉睦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实例与启示
朱焕春郭福钟陈晓雪
2019年09月24日
中国●石家庄
目录
◼概述
◼工程实录
◼核心技术与发展状态◼认识与总结
1.1 简介
秉睦科技:深工勘收购Itasca 在华开发业务
朱焕春:1985年本科、1993年博士毕业
工作经历:
☐2018~:秉睦科技技术总监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客座教授
☐2002~2018:Itasca集团高级岩石力学专家
Laurentian大学访问教授
☐1985~2004:武汉大学,教授(工程地质)
技术特长:地学领域工程问题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
采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以三维可视化方式服务岩土体工程前期和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处理
◼提高成果质量
☐勘察专业:描述和画图~工程适应性分析,提高分析深度
☐设计专业:利用场地条件,优化方案的安全和经济平衡关系
☐监测专业:从体检到诊断
☐…
◼提高工作效率
☐个人:降低重复、低效工作
☐专业团队:协同和信息共享
☐跨专业:三维可视化,易读性强化人的主导性!
目录
◼概述
◼工程实录
◼核心技术与发展状态◼认识与建议
2. 工程实例
◼地质三维建模案例
◼模型应用案例:
☐矿山:资源分析
☐水电:围岩质量分级
☐地灾:地灾评估
◼岩土BIM技术深度应用案例
2.1 案例一:地质三维建模不需要额外实物工作量
◼工作目标:
☐利用一张平面地质图创建三维模型
☐对其中的详勘区进行资源评价
2◼大区域地质体建模内容:
☐平缓地层:起伏褶曲、地表剥蚀分散布置☐陡立断层:扭曲,倾向变化
☐侵入界面:不规则
数据准备:导入资料、利用产状推测地下形态
实施:创建模型—褶曲的平缓地层
对象特点:层厚较小的
褶曲起伏地层;
建模难度:褶曲的实现
且避免与上下层穿插;
核心要求:正向建模,
利用勘察数据、允许推
测,但无需成果性资料
(辅助剖面)
实施:创建模型—扭曲的陡立断层
对象特点:陡立、扭曲;
建模难点:非专业算法
依赖“辅助剖面”,难以
保证质量和效率;
核心要求:正向建模,
仅利用已知资料的正向
建模,效率的保障!
实施:创建模型—推测的侵入体边界
对象特点:高度不规则,
且无可靠的产状信息进行
合理推测;
建模难点:人工推测和干
预(不规则起伏、岩脉)
的编辑实现和模型成果的
地质合理性(平顺光滑);
核心要求:人工干预的编
辑和成果的平顺光滑
实施:模型封装产状点
◼2012年完成
◼时间消耗:
☐熟悉和整理资料:1.5天
☐三维建模:0.5天
☐模型封装:0.5天技术手段和熟练程度
是质量和效率的保障
2.2.1 模型应用案例:矿山资源评估
2.2.2 模型应用案例:围岩质量分级
2.2.3 模型应用案例:地灾评估—依据
地灾评估—成果
◼参数指标:
☐最大坝高250米:
☐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
◼关键节点:2004年截流,2009年3月下闸蓄水
◼现象:蓄水导致近坝库岸块状花岗岩边坡产生变形,迄今10年,最大变形量50m、变形方量10亿方,但未形成严重破坏,
迄今为止未处理
◼相关工作内容:
☐是否具备整体失稳的地质边界条件
☐变形特征(含监测结果)的地质解译
1#梁2#梁
3#梁
4#梁
5#梁
☐2009年发现
☐补充勘探和系统性监测
顶部平台
800m 3000m 2452m
随着变形的发展,坡顶形成的清晰的边界,包括后缘边界。
坡顶也出现多条拉裂缝和形成相应的变形区。
这些边界的贯通性如何、是否成为整体失稳所需要的地质边界条件,成为工程分析、判断和决策最重要的基础。
◼后缘边界LF1延伸肯定不足360,判断不足260m。
◼变形体无贯通性后缘边界
地表拉裂缝空间不连续,未形成统一的边界
2.3.3 监测结果的地质解译:三维可视化处理
外观点布置与某个时刻监测结果变形量三维动态云图
2.3.3 监测结果的地质解译:与节理分布的关系
2.3.4 应用小结
内容小结关键技术效果
利用平面地质图可以不损失精
度地完成三维建模
效率:建模时间为3人.天
矿山:模型基础上的品位分析
水电:模型基础上的围岩质量
分级统与评价
地灾:地质三维模型基础上的
快速“普查”
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提高效率
技术应用无可替代性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工程判断关键依据
1、DSI算法是关键
2、行业定制性功能
3、操作熟练程度三维建模
模型应用升级成果质量和适应性提高分析深度
场数据处理能力
复杂案例可能不具备工程普适性,但检验了技术手段所具备的能力!
目录
◼概述
◼工程实录
◼核心技术与发展状态◼认识与总结
3.1 岩土工程BIM的核心技术要求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GIM+BIM)
☐几何:规则和不规则对象的建模算法
☐信息:场数据的处理
◼专业方法的BIM实现
☐几何:边坡洞室等岩土工程轮廓形态设计(矿山、交通、工民建、水电…)☐信息:
➢通用:跨专业信息交互和应用
➢专用:行业标准与方法不规则:地质建模与施工期更新(地质三维)规则:岩土工程轮廓和支档结构(BIM)
行业性、专业性
岩土力学参数取值、传递与合理应用
3.2.1 研发历程与状态
电子化编录
资料导入勘探解译含属性三维建模
结构面统计
结构面溯源分析岩体质量分级岩体参数取值
地应力查询…
隧洞变形分析
高应力破坏风险分析围岩支护设计边坡稳定分析与设计
地质GIM
(地质三维)
内业整理洞室施工过程数字化仿真与安全预警
厂房、边坡运行过程数字仿真与安全预警
施工与运行仿真三维
2011~
2011~
2016年商业发布
2019年11月Alpha 版发布
2020年6月Alpha 版发布
岩土BIM
(岩土三维设计)
2002~
国内
北美
3.2.2 岩土BIM 中的关键技术(边坡)
◼双引擎底层(GIM+BIM )
☐连续和离散数学的建模算法
☐不规则约束和规则约束的编辑方式☐大量图形几何和空间数据的快速渲染能力
◼全三维的岩土工程对象CAD 设计
☐边坡和洞室整体轮廓的全三维设计和编辑☐细部结构对象的参数化设计与编辑
◼多种分析方法的合理应用
☐经验性地质方法为继承
☐针对性的解析法为重点☐复杂问题提供数值解
GIM :兼容地质模型和对应的操作
BIM :岩土工程设计对象的参数化操作
3.2.3 岩土BIM中技术路线(边坡)
创建等坡比的“理想”三维边坡模型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平面变
化的平面轮廓形态调整
根据边坡类型和结构特征
的剖面轮廓形态调整
自动调整
手工调整
配图配图配图
3.2.4 岩土BIM 中的计算分析(边坡)
边坡基本特点土坡复合岩坡
块状
层状顺向
反向
横向和斜向边坡稳定分析土坡岩坡经验:Hoek 图解法
解析:瑞典圆弧、BiShop 、MP 块状层状经验:岩体结构解析:MP 、Sarma 、三维块体
经验:赤平投影
解析:单滑面(顺坡)、倾倒
(反向)、Slide 和块体(其他)
◼强调边坡基本条件(边坡类型和边坡结构)对计算分析方法选择、工况设计的指导意义◼避免计算与实际条件脱节的简单/常见错误
技术路线技术特点
3.2.5 岩土BIM边坡模块开发成果
4 认识与结论
◼“岩土工程BIM”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宏观战略大背景下、旨在实现“弯道超车”的概念和需求,迄今为止的技术积累具备条件;
◼本报告案例旨在揭示岩土工程BIM技术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三个要素:
☐底层技术:软件工具核心技术的先进性
☐产品化效果:软件应用功能的行业适应性
☐应用能力:应用者的熟练程度
◼尽管艰险重重,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仍然是目前唯一可行路线,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