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3(2)SAS 上机实验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上机实验

软件工程上机实验

上述功能描述设计读者请求服务的用例图(Use
Case),标明用例之间的关系。
建立下述的图书馆馆藏出版物的对象模型
• 一家图书馆馆藏有书籍,杂志,小册子,电影录
像带,音乐 CD,录像图书磁带和报纸等出 版物 供读者借阅,这些出版物有出版物名,出版者, 获得日期,目录编号,书架位置,借出 • 状态和借出限制等属性,并有借出回收等服务。
第一次作业
1、习题二 2,3,4(银行储蓄系统、飞机票订票 系统、患者监护系统)的数据流图、E-R图、状态 转换图; 2、所做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里面可以包含数 据流图)、需求分析说明书(可以包含数据流图、 E-R图、状态转换图)。
第二次作业
1、由习题二 2,3,4的数据流图映射软件结构图; 2、所选系统的《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 说明书》(要包含每个模块的详细设计); 3、代码实现所选系统。
THEN X=A+B
ELSE X=A-B END IF (C>A) OR (D>B) THEN Y=C-D ELSE Y=C+D END PRINT (X,Y)
STOP
根据程序流程图,用最熟悉的语言进行实现,并设计该程 序段的语句覆盖和分支覆盖测试用例,最后执行测试用例, 分析测试结果。
请建立下述杂货店问题的对象模型
第三次作业
1. 完成“判断三角形”、“下一个日期”的程序模块的书 写; 2. 对以上两个模块进行黑盒、白盒测试,要求写出测试用 例和故障清单(或者缺陷报告);
3. 完成自己所选系统,并且进行黑盒和白盒的测试。要求
写出测试用例和故障清单(或者缺陷报告);
画出下面用PDL写出的程序的N-S图(盒图)和PAD图。
• N=1

SAS课程上机练习一

SAS课程上机练习一

SAS课程上机练习一下面的数据是一次对20岁以上人群进行心血管病随访研究的结果,数据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V1—随访号V2—年龄V3—开始随访时的求诊机构V4/V5—开始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V6/V7—体重/身高V8—开始随访时的胆固醇V9—社会经济地位(1-高2-中3-底)V10—原有心血管病(0-其他心脏病1-冠心病2-冠心与高心3-高心4-高心及风心5-风心6-可疑心脏病7-高血压8-正常)V11—随访结束时的求诊机构V12/V13—随访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V14—随访结束时的胆固醇V15—随访结束时的体重V16—随访结束时的最后诊断(0-未诊断1-3心肌梗塞4-7心绞痛8-9其他)V17—死亡年份(63-68)0-未死。

一、数据集练习操作1、用data步建立SAS永久数据集(下次练习可以调用此数据集)2、将年龄(V2)按20—30—40—50—及60岁以上分组3、计算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1004、将随访结束时最后诊断的结果(V16)分为四组:(1)心肌梗塞(2) 心绞痛(3)其他心脏病(4)未诊断5、按体重指数的大小( 0.30)分为二类:1-超重0-未超重6、将死亡年份(V17)按是否死亡分为二类(1为死亡,0为未死亡)。

7、将原有心血管病(V10)分为患有心血管病与不患有心血管病二类(1有0无)8、将数据集按是否死亡分为二个数据集。

9、将社会经济地位(V9)设置为哑变量。

10、计算开始随访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V4/V5)之差。

二.。

计算分析1.年龄分布的特征。

2.开始时收缩压频数分布的特征。

3·超重病人开始时胆固醇(V8)的分布的特征。

3·比较不同体重的人开始时的收缩压。

4·比较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与患心血管病的差别。

5·比较心肌梗塞的病人开始时的收缩压与随访结束时的收缩压的差别。

6·比较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间开始时的胆固醇的差别。

SAS应用基础实验指导手册

SAS应用基础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一“SAS基本操作与数据集建立、浏览”【实验目的】掌握启动SAS的方法,熟悉常用的操作界面;理解SAS数据库、临时|永久数据集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建立数据集、浏览编辑数据集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之一】输入下列程序,运行并保存在恰当的文件夹中:data tmp;input name$ birthday date9. score1 score2 score3 wage comma8.2 percent;cards;zhangsanfen 02-oct-76 78 81 65 1,256.12 0.21lisi 18-jan-75 74 93 65 1,080.5 0.15wangwu 14,feb,74 88 90 95 2,040. 0.3xuliu 30/jun/77 75 89 69 980.38 0.12proc print;format birthday monyy7. wage dollar4.2;run;上述程序建立了一个含有姓名、生日、项目1~3的考核分、工资、加薪比率这些字段的临时数据集tmp。

〖实验指导〗★有关知识★SAS主界面中有几个常用的工作窗口:“编辑窗口”用于录入、编辑程序;“日志窗口”用于显示SAS系统运行信息;“输出窗口”用于显示运行SAS程序产生的文字输出结果;……。

SAS主界面上有几个常用的菜单:有关文件操作的功能都组织在“文件菜单”中,SAS 程序的提交运行、已运行过程序在编辑窗口的重新显示等功能组织在“运行菜单”中;……。

【实验内容之二】试用编程方法和菜单|工具条方式分别建立用户数据库MyLib和MySas。

〖实验指导〗★有关知识★SAS主界面中工具条上有“创建新的数据库”工具图标,用于指定“库标识”与实际文件夹之间关联以创建一个逻辑数据库。

用libname语句可以创建、取消逻辑数据库。

LIBNAME语句的一般用法为:libname 数据库名 [引擎] 库位置;libname 数据库名 (库位置1 库位置2 …);库位置通常是‘目录的全路径文件名’表示;引擎为读写数据的格式说明,如v8,v6,xport等。

中南大学《编译原理》上机实习课程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编译原理》上机实习课程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上机实习中南大学计算机0706班方文一、目的加强学生对编译过程的整体认识,而不是个别阶段的实习。

二、实习要求扩充语句部分:for语句、repeat语句、case语句;三、PL语言及其编译程序1.词法分析2.语法分析3.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4.汇编代码生成四、扩充1.扩充repeat语句扩充文法<循环语句>::=”repeat”<语句>”until”<表达式>扩充函数:详见文件夹Assignment运行示例:示例代码:program pp;var n,p:integer;procedure p2(n:integer);beginrepeatbegincall write(n);n:=n-1enduntil n=0end;begincall p2(5)end.生成中间代码:0 JMP 0 , 15 ------> 无条件跳转1 JMP 0 ,2 ------> 无条件跳转2 ENTP 2 , 4 ------> 进入过程3 LOD 2 , 3 ------> 装入变量值4 WRITE 0 , 0 ------> 写指令5 LODA 2 , 3 ------> 装入变量地址6 LOD 2 , 3 ------> 装入变量值7 LIT 0 , 1 ------> 装入常量8 SUB 0 , 0 ------> 减9 STO 0 , 0 ------> 将栈顶值存入栈顶次值所指单元10 LOD 2 , 3 ------> 装入变量值11 LIT 0 , 0 ------> 装入常量12 EQ 0 , 0 ------> ==13 JPC 0 , 3 ------> 栈顶值为0时跳转14 RETP 0 , 0 ------> 过程返回15 ENTP 1 , 4 ------> 进入过程16 OPAC 0 , 0 ------> 打开活动记录17 LIT 0 , 5 ------> 装入常量18 CALL 1 , 2 ------> 转子19 ENDP 0 , 0 ------> 程序结束解释运行结果:Your Output:5Your Output:4Your Output:3Your Output:2Your Output:12.扩充for语句扩充文法<循环语句>::=“for”“(”<赋值语句> “;”<表达式> “;”<语句> “)”扩充函数详见文件夹Assignment运行示例示例代码:program pp;var n,p:integer;procedure p1(n:integer;var p:integer);beginfor(p:=1;p<=5;p:=p+1)begincall write(p);endend;begincall read(n);call p1(n,p);call read(n);end.生成中间代码:0 JMP 0 , 19 ------> 无条件跳转1 JMP 0 ,2 ------> 无条件跳转2 ENTP 2 , 5 ------> 进入过程3 LOD 2 ,4 ------> 装入变量值4 LIT 0 , 1 ------> 装入常量5 STO 0 , 0 ------> 将栈顶值存入栈顶次值所指单元6 ILOD 2 , 4 ------> 间接装入7 LIT 0 , 5 ------> 装入常量8 LEQ 0 , 0 ------> <=9 JPC 0 , 18 ------> 栈顶值为0时跳转10 LOD 2 , 4 ------> 装入变量值11 ILOD 2 , 4 ------> 间接装入12 LIT 0 , 1 ------> 装入常量13 ADD 0 , 0 ------> 加14 STO 0 , 0 ------> 将栈顶值存入栈顶次值所指单元15 ILOD 2 , 4 ------> 间接装入16 WRITE 0 , 0 ------> 写指令17 JMP 0 , 6 ------> 无条件跳转18 RETP 0 , 0 ------> 过程返回19 ENTP 1 , 5 ------> 进入过程20 LODA 1 , 3 ------> 装入变量地址21 READ 0 , 0 ------> 读指令22 OPAC 0 , 0 ------> 打开活动记录23 LOD 1 , 3 ------> 装入变量值24 LODA 1 , 4 ------> 装入变量地址25 CALL 1 , 2 ------> 转子26 LODA 1 , 3 ------> 装入变量地址27 READ 0 , 0 ------> 读指令28 ENDP 0 , 0 ------> 程序结束解释运行结果:29翻译开始Your Output:2Your Output:3Your Output:4Your Output:5Your Output:6翻译结束。

上机操作内容

上机操作内容

非参数检验上机操作内容第一部分:单样本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1.某地一周内各日患忧郁症的人数分布如表所示,请检验一周内各日人们忧郁数是否满足1:1:2:2:1:1:1。

2.某集团公司打算进行一项改革,但此项改革涉及到各分公司的利益。

今采用抽样方法分别从下设的四个分公司中共抽取420名职工了解对此项改革的看法。

如果四个分公司对改革的看法一致,则决定实施这项改革。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3.为了解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意见,在金融系和统计系本科生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了390名学生的调查数据。

试据此推断两系本科生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意见是否一致。

数据文件为“关于计算机课程满足程度的调查.sav”.4.数据文件“数据集4 dischargedata.sav”记录了医院每天的病人流量。

医院管理者需要了解是否一周中每天的病人流量是相同的。

●二项分布检验1.某地某一时期内出生35名婴儿,其中女性19名(定Sex=0),男性16名(定Sex=1)。

问这个地方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例与通常的男女性比例(总体概率约为0.5)是否不同?数据如表所示。

2.一家电信公司每个月大约有27%的用户会离开,为减少客户流失,公司经理想了解不同的客户群流失比例是否有差异。

数据文件为:telco.sav********************************************************************* ********************************************************************* ********************************************************************* 此分割线上方内容为非参数检验第一次上机内容。

下方为第二次上机内容。

3. 如果想知道收入的高低与流失是否有关系。

以收入的中位数$47,000作为分割点,检验在流失和没有流失的客户中,收入在$47,000以上的家庭和$47,000以下的家庭所占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差异。

SQL上机操作实验

SQL上机操作实验

《SQL server2000》上機操作实验一、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技术,而SQL server2000则是数据库具体应用的一个数据库开发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解SQL server系统的设计环境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应用方法等知识外,通过实验对相关技术加深认识,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中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并为其它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SQL server2000》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真正领会主教材中介绍的知识。

二、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本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SQL server2000 数据库开发系统,了解数据库设计及相关操作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建立与组织、操作数据库。

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如下:(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主要内容试验一 SQL server2000的安装及SQL server2000常用工具的使用(学时 4)要求:掌握SQL server2000的安装方法掌握SQL server2000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试验二数据库及表的创建和管理(学时 4)要求:掌握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创建及使用方法掌握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创建使用方法试验三约束的创建及使用(学时 2)要求:能用T—SQL语言及企业管理器创建约束试验四表中数据的查询及维护(学时 4)要求:掌握表中数据的查询方法及操作方法试验五Transact—SQL程序设计(学时 2)要求:掌握Transact—SQL程序设计的方法要求:掌握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创建方法试验六 SQL Server视图及索引的创建及使用(学时 4)要求:掌握视图的创建及调用掌握索引的创建及调用试验七 SQL Server 的存储过程(学时 4)要求: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及调用试验八 SQL Server 的触发器(学时 4)要求:学会触发器的创建及使用试验九 SQL Server的安全性管理及代理服务(学时 4)要求:通过实验理解SQL Server的安全性管理及代理服务试验十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学时 2)要求:学会如何备份及恢复数据库实验十一 SQL Server数据转换(学时 4)要求:掌握数据的导入\导出及DTS设计器的使用四、实验成绩考核方法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20%,每次实验以百分记分,独立完成实验内容达到实验目的为100分,完成实验内容但对实验内容理解不清为60分,其他情况酌情定分。

access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4 查询的创建与应用(2)实验目的1、掌握创建交叉表查询的方法。

2、掌握在查询中使用条件的方法(使用表达式与函数)。

实验内容1、创建一个名为“学生成绩”的选择查询:数据来源: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输出字段: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成绩2、以“学生成绩”查询为数据源,利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要求以学生的学号和姓名作为行标题,课程名称作为列标题,并在查询结果中显示所有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总成绩(别名)和平均成绩(别名)。

3、在设计视图中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要求以学生的学号和姓名作为行标题,课程名称作为列标题,并在查询结果中显示所有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总成绩(别名)。

数据来源: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4、在设计视图中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要求在查询结果中显示“网络1班”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及平均成绩。

5、在设计视图中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要求在查询结果中显示“网络1班”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及平均成绩,并使平均成绩保留2位小数。

6、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以班级作为行标题,显示每班男女生人数,命名为“各班男女生人数”。

7、检索ACCESS课程成绩大于等于90或小于等于60的记录。

字段来源: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输出字段: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成绩8、在设计视图中创建一个查询,查找ACCESS和两门课程的成绩。

9、在设计视图中创建一个查询,查找所有来自河北的学生的详细信息。

10、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询学生表中的非保定的生源,显示学生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字段,命名为“非保定生源”。

11、创建一个选择查询,用于从学生表中检索姓张的学生记录。

提示:在姓名字段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 Like ”张*”12、创建一个选择查询,用于从学生表中检索姓张、姓王和姓赵的学生记录。

提示:在姓名字段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表达式:like“[张王赵]*”13、创建一个选择查询,用于从学生表中检索姓张、姓王和姓赵以外的学生记录。

上机2

实验2 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实验目的:熟悉汇编语言指令格式,掌握常用数据定义伪指令,理解各种寻址方式的应用。

掌握调试工具Windbg.exe的使用。

实验要求:(1)通过调试程序理解常用数据定义伪指令的作用。

(2)通过调试程序理解各种寻址方式的应用。

(3)熟练掌握调试工具Windbg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上机汇编连接例3-4--例3-9,通过列表文件和windbg察看数据在内存中的分配情况。

(2)上机汇编连接例4-1--例4-9,通过windbg察看机器码,并单步执行,观察每一条指令的执行结果。

实验步骤:1、(1)例3-4的列表文件如下所示,其中const1和const2的内存单元已用其他颜色进行标注:Microsoft (R) Macro Assembler Version 6.14.8444 10/18/12 22:06:48lt304.asm Page 1 - 1;lt304.asm,数值型参数示例.386= .model flat, stdcall Mode32 equ .model flat, stdcall= 0000000D cr equ 0dh= 0000000A lf equ 0ah= 00000D0A crlf equ cr shl (8) +lf= 12345678 DA equ 12345678hMode32.stack 409600000000 .data00000000FF FF 80 80 64 const1 byte255,-1,128,-128,100,100d,01100100b,64h, 'd',\64 64 64 64 3031 32 33 34 3536 37 38 39 6162 63 78 79 7A'0123456789', 'abcxyz'00000019 0D 0A 31 31const2 byte cr, lf,'a'-30h,1+30h= 00000040 num=64= 00000064 num=64h.radix 16= 00000064 num= 64= 0000064D num=64d.radix 1000000000 .code00000000 start:00000000 C3 ret00000001 end startMicrosoft (R) Macro Assembler Version 6.14.8444 10/18/12 22:06:48 lt304.asm Symbols 2 – 1(2)、用memory窗口察看const1开始的29个字节空间的内容3、用Windbg调试例4-1,用Disassembly窗口察看机器码。

SAS 卡方检验(配对确切概率)


静脉血
阳性 阴性 合计
阳性 40
16(c) 56
末梢血
阴性 25(b)
219 244
合计
65 235 300
data bb; input r c f@@; cards; 1 1 40 1 2 25 2 1 16 2 2 219 ; proc freq ; tables r*c/agree; exact mcnem; weight f; run;
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
T≥ 1,且1≤ T<5的格子数不超过 总格 Nhomakorabea数的1/5
否则用确切概率法

2 n
Aij 2 nim j
1
例1 将23名精神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到两组,分别用 两种药物治疗,结果见表1,问两种药物的治疗 效果是否不同?
表1 两种药物治疗精神抑郁症的效果
注: exact选项指定输出确切概率,
四格表资料不加此选项也可以输出确切概率,
R*C表资料一定要加exact选项才能输出确切概率。
确切概率法
单侧概率
表概率
双侧概率
P=0.2138>0.05,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药物的治疗效
果有差异。
三、配对四格表资料的2检验
检验目的 两个总体概率分布是否相同
步骤
2.利用freq过程进行卡方检验: Data try; Set doctor; Proc freq; Tables sex*ability/chisq expected
nopercent nocol; Run;
*在原始数据集中做卡方检验时无需使用weight语句;
二、2检验条件不满足时:确切 概率法

SAS课程上机练习一

SAS课程上机练习一下面的数据是一次对20岁以上人群进行心血管病随访研究的结果,数据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V1—随访号V2—年龄V3—开始随访时的求诊机构V4/V5—开始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V6/V7—体重/身高V8—开始随访时的胆固醇V9—社会经济地位(1-高2-中3-底)V10—原有心血管病(0-其他心脏病1-冠心病2-冠心与高心3-高心4-高心及风心5-风心6-可疑心脏病7-高血压8-正常)V11—随访结束时的求诊机构V12/V13—随访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V14—随访结束时的胆固醇V15—随访结束时的体重V16—随访结束时的最后诊断(0-未诊断1-3心肌梗塞4-7心绞痛8-9其他)V17—死亡年份(63-68)0-未死。

一、数据集练习操作1、用data步建立SAS永久数据集(下次练习可以调用此数据集)2、将年龄(V2)按20—30—40—50—及60岁以上分组3、计算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1004、将随访结束时最后诊断的结果(V16)分为四组:(1)心肌梗塞(2) 心绞痛(3)其他心脏病(4)未诊断5、按体重指数的大小( 0.30)分为二类:1-超重0-未超重6、将死亡年份(V17)按是否死亡分为二类(1为死亡,0为未死亡)。

7、将原有心血管病(V10)分为患有心血管病与不患有心血管病二类(1有0无)8、将数据集按是否死亡分为二个数据集。

9、将社会经济地位(V9)设置为哑变量。

10、计算开始随访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V4/V5)之差。

二.。

计算分析1.年龄分布的特征。

2.开始时收缩压频数分布的特征。

3·超重病人开始时胆固醇(V8)的分布的特征。

3·比较不同体重的人开始时的收缩压。

4·比较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与患心血管病的差别。

5·比较心肌梗塞的病人开始时的收缩压与随访结束时的收缩压的差别。

6·比较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间开始时的胆固醇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urpose of assignment:U se SAS to import structure data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using SAS to manipulate data. This assignment will give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use SAS Data step programming to important EXCEL file and CSV file.
Data
∙ASS3_DAT2.xlsx: An EXCEL file
∙ASS3_DAT3.csv: A CSV (comma separated file) file
Problem 1 (20 Points)
1.Create a libname “MYASS” for the EXCEL file ASS3_DAT
2.xlsx
e PROC Contents to show all tables in ASS3_DAT2.xlsx in short format, i.e., only table names
in the EXCEL file (as the figure shown below)
e Data Step to create few more variables and name the SAS data set created temprory SAS
data sets “Single” and “Multiple”
a.Read all three worksheets in a single data step using the “SET” statement
b.Not include the variable theo_oth
c.Create a new numerical variable POR_Slot using the formula “theo_slot / theo_all” if
theo_all ≠ 0. Let POR_Slot = 1 if theo_all = 0 or theo_all is missing
e substr function and input function to create two new numerical variable s “Year”
and “Month” using the character variable YYMM
e.Add “Label” and “Format” for three newly created variables.
f.Created two new data sets “Single” and “Multiple” while “Single” has all observations
with Visits=1 and “Multiple” has all observations with Visits ≠ 1.
e the Contents procedure to show the data set “Single” created in Part (3)
e “libname” statement to dissociate the libref “MYASS”
Problem 2 (20 Points)
e Data Step to read the data file “ASS3_DAT3.csv” to create two temporary SAS data set s
“Single” and “Multiple”
a.Read this data set using “infile” and “input” statement
b.All variables in “ASS3_DAT3.csv” are the same as the variables in “ASS3_DAT2.xlsx”
e length statement before the input statement to define the length for character
variabl e “YYMM” and “BKT_CLASS”
d.Create a new variable POR_Slot using the formula “theo_slot / theo_all” if theo_all ≠ 0.
Let POR_Slot = 1 if theo_all = 0 or theo_all is missing
e substr function and input function to create two new numerical variables “Year”
a nd “Month” using the variable character YYMM
f.Add “Label” and “Format” for three newly created variables.
g.Created two new data sets “Single” and “Multiple” while “Single” has all observations
with Visits=1 and “Multiple” has all observations with Visits ≠ 1.
h.Not include the variable theo_oth in output data files
e the Contents procedure to show the data set “Multiple” created in Part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