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作业 黎族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黎族概述

海南黎族衣食住行及传统习俗

刘景行201402050123

2016/10/25

在海南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少数民族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黎族、苗族、回族人民就在岛上繁衍生息,他们和平共处,团结一致,与汉族共同开发建设海南岛。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先民源于骆越人,为百越民族的一支,3000年前(周秦时期)陆续迁徙海南岛。

目录

一、海南黎族先民的迁入及全文概述 (2)

二、早期黎族先民的生产生活 (2)

1、传统民居:船型屋 (2)

2、原始农业 (3)

3、传统狩猎 (4)

4、捕捞和采集业 (5)

5、树皮布 (5)

6、手工业 (6)

(1)骨器制作 (6)

(2)独木文化 (6)

(3)纺织业 (7)

三、衣、食、出行、文学艺术、人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 (7)

1、衣饰 (7)

2、食品 (8)

3、交通工具 (8)

4、文学艺术 (9)

5、人生习俗 (9)

6、宗教信仰 (10)

四、总结 (10)

1/ 10

一、海南黎族先民的迁入及全文概述

在海南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少数民族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黎族、苗族、回族人民就在岛上繁衍生息,他们和平共处,团结一致,与汉族共同开发建设海南岛。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先民源于骆越人1,为百越民族的一支,3000年前(周秦时期)陆续迁徙海南岛,现有人口130万人2,主要聚居地为海南省的乐东、陵水、三亚、白沙、保亭、琼中、昌江、东方、和五指山等市、县。少数散居在万宁、儋州、琼海、屯昌、定安、和临高等县、市,3是海南岛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早期黎族先民的生产生活

1、传统民居:船型屋

相传黎族的先民是乘船来到海南岛,到了海上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就把船倒扣过来用竹木制成,上面盖有茅草,后来就流传下来这种船型屋。船型屋1百越民族一支,又称为百越,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2《海南省博物馆讲解词汇编》p29

3《海南黎族人口发展与分布的状况、趋势及对策》周瑾《南方人口》1993年03期

2/ 10

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这种船型屋多选择建在山谷小平原及河谷台等较平缓的地方,屋内可分为储物室和寝息室两部分。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白查村现有78户380人,属黎族村庄。白查村完整地保存了81间船型屋。

2、原始农业

黎族先民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叫做“砍山栏”或者“种山栏”4,是一种砍到烧光的原始农业。在开始耕作之前,他们先将一片打算耕作的土地上的树砍到,然后放火烧光雨后播种,燃烧后的草木灰作为肥料。由于海南湿热的地理气候,稻谷一般一年三熟。这种稻谷叫做山栏稻。

每当稻谷收割的时候,人们会在稻田里搭起草寮,草寮里悬挂两块木板,用木棒敲击木板的不同部位会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这种活动叫做“打叮咚”,既可以驱赶前来偷食稻谷的鸟兽,又可以排解独自在山林的寂寞。

4《海南黎族的“砍山栏”——古老的火耕方式》李露露《古今农业》1998年01期

3/ 10

在耕作收割时,黎族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叫做“牛踩田”,就是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赶十几到几十头牛按照一个方向反复踩踏。“牛踩田”一般分为两种,水地的“牛踩田”是为了松土播种,旱地的则是给稻谷脱壳。

同时,黎族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生产工具,比如“手刀”,他和北方农业常见的镰刀功能相同但是要小巧许多。手刀由一根小木棒和一个石质或者铁质刀片组成,呈十字型。收割时木棒竖着贴在手掌心,刀片横向割断稻谷。其他生产工具大多由竹、木或者藤制成,比如竹磨它类似雨北方的石磨。

3、传统狩猎

黎族的传统狩猎独具特色,他们会采用集体围猎的方式,并且在狩猎前会举行占卜仪式,集合全峒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带上猎犬和狩猎工具围山捕猎。分配猎物也有独特的风俗,黎族的部分地区还会采用“合亩制”的平均分配方式,甚至连猎犬也会分到一份。在狩猎活动中,第一个或者单独打死一头猎物的人可以得到猎物的下颌骨作为勇者的象征。

黎族有丰富的狩猎工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儋耳珠崖郡,……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镞”。由此可知,至少汉代就已经使用弓、弩了,使用的箭矢为竹矢、骨镞5。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发展出了弓箭、竹签、铁钩、长矛、绳网、尖刀、粉枪等。

狩猎是黎族在1949年前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黎5《黎族狩猎文化探究》

4/ 10

族群众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海南自然和地理特点的狩猎方式。这些狩猎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放狗、装圈、挖陷阱、装柴打、挂枪、安网、人群合围、巡山、巢猎。

4、捕捞和采集业

捕捞也是少数民族较为重要的一种生产方式,黎族先民一般用竹条和山藤制作的捕鱼工具:鱼笼和鱼笱。这种捕捞工具小口大肚,笼口有倒置的竹篾使鱼可进不可出。鱼笼和鱼笱分为多种型号,根据水流的深浅和湍急程度不同放置不同型号。同时,黎族还会使用弓箭射鱼、叉鱼,使用渔网捕捞等方式,清代张庆长在《黎岐纪闻》里就曾纪载:“黎岐无不能射者,射必中,中可立死。每于溪边伺鱼之出入,射而取之,以为食。其获较网罟为尤捷云”。

由于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长夏无冬雨量充沛,野生植物资源丰富,黎族会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木棒、砍刀等进行采集并装入竹藤条编制的筐蒌或网兜中。现在的编篓网兜大多作为工艺品纪念品售卖。

5、树皮布

由于早期黎族生产力水平有限,只能采用一些树叶、树皮、兽皮充当衣物遮身御寒,从而出现了树皮布。树皮布距今约有6000多年历史,我国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榻布",是有关树皮布最早的文献记录,宋代《太平寰宇记》、元代《文献通考》和清代《黎歧纪闻》等书籍中,均有海南黎族"绩木皮为布"的记载。1931年和1932年,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先后两次到海南进行黎族

5/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