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探索农村治理体系等。

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首先,应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如农村教育、医疗、文化活动等,以满足农民基本需求。

其次,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提高农民出行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田灌溉和农业用水问题。

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农村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以带动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三、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以支持农民发展产业、创业就业。

同时,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应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解决农村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同时,要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农村资源回收利用率。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保护好乡村景观和自然资源。

五、提升农民素质和幸福感提升农民素质和幸福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科学健身水平。

此外,还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六、探索农村治理体系农村治理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效能。

同时,要推进村民自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

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

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在实施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一、生态环境保护在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生态环境保护。

要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二、景观规划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景观规划,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设计出符合农村特色的景观,如田园风光、农家乐等,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三、植物选择在规划设计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乡村绿意,让农村更加美丽宜人。

四、道路规划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乡村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走向,方便农民出行,提高农村交通效率。

五、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中还应考虑农村建筑的风格和布局,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节能环保设计,打造宜居的农村居住空间。

六、水系规划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农村水系,修建水塘、水窖等水利设施,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保障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垃圾处理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还需考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制定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案,保持乡村环境清洁整洁。

八、文化传承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当地文化传统,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和建筑,弘扬农村文化,传承乡土风情。

九、产业发展规划设计还要考虑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农田种植布局和农产品加工设施,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十、社区设施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考虑农村社区设施的完善,建设农村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结农村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态、景观、植被、水系、建筑、道路、垃圾处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1概 述
步 入 2 世 纪 以来 , l 可持 续 发展 的理 念 已成 为 国 际 共 识 。0 8 0 0 正 式实 施 的 《 20 - 1 l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城 乡
后治理” 的曲折之路 , 随着城市环境治理 的不断深入 , 农村环境 问题业 已成为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
善农村环境质量 。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环境 、 经济
和社会 的全 面发展 。 过新农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合 通 理调整产业布局 、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提高环境设施的 服务质量 , 构建 农村健 康、 平等 、 舒适的综合环境 。 我国城 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曾经历过 l 先污染 、 段“
a dwa t wa e r a me t nt e c n tu t no e c u ty i . n se t r e t n h o s r ci fn w o nr sde t i o
Ke r s ywo d :Ne c u ty ie Comp e e sv n i me tl e a itt n pan ig En i n w o n rsd r h n iee vr on na h bla i l n n r i o vr mena s e o t ls u i
Sag a ni r et Si cs hn hi v om n ̄ c ne E r l , e
新 农村建 设 中的 环境 问题 与规划对 策
于 一凡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E vr n na Is e n l nn n t e C n t c in o e C u t sd n i me t l s u s a d P a ig i h o sr t f N w o nr ie o n u o y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思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需要明确规划和建设思路。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思路。

第一,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

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农村交通畅通、供水供电充足。

第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农村经济要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转型为以农业、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第三,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农村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要加大力度进行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

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和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第五,加强农村卫生和医疗服务。

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不高。

应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改善农民的医疗环境。

第六,提供农村社会保障。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

第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鼓励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第八,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要加强土地资源的流转管理,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九,鼓励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应鼓励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

第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农村制度建设是保障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组织制度等,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思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教育事业发展、卫生和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土地资源管理、农民参与和制度建设等十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出发,提出为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的对策。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1.自然环境多样性。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湖泊、河流等, 这就意味着每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2.农村生活方式的传统性。

农村生活方式繁多,有的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因地区而异,由此也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

3.产业结构的转型期。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很多地区农业产业已由传统的种植业或畜牧业向新兴的生态农业转型,并且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也在农村地区迅速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1.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随着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过度开发,农田环境受损、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日益成为突出。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

3.生态系统退化。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如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加剧,迫切需要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1.推进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规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加大投入,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

3.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土地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4.加强农田环境保护。

大力实施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加快农村生态建设。

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品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村镇建设发展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涵盖了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住宅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关键领域的规划要点。

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村镇建设发展的基础。

首先,要保护好农田,确保粮食安全,禁止非农业用地无序扩张。

其次,要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整治,防止土地退化,提升土地质量。

2.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是村镇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提升交通便捷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3. 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是村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防止环境污染。

4. 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是村镇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值;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5. 住宅建设规划住宅建设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要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规划住宅布局和建筑密度。

同时,要加强住宅建筑质量管理,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

此外,还需注重住宅配套设施的建设,如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等。

6. 公共服务规划公共服务是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空间布局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发展现状、空间布局模式、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传承、环境保护、景观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等十个方面展开,对新农村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进行深入分析。

1. 农村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空心化、老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

然而,新农村建设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规划新农村的空间布局,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与融入城市化进程。

2. 空间布局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空间布局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可采取四通八达的星状布局模式,将主要村庄作为中心节点,辐射连接各个分散的农户。

同时,应注重农村与城市的良好连接,提高农村与城市的互动交流。

3. 功能区划合理的功能区划是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

可以划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公共服务区以及休闲娱乐区等。

居住区建设宜注重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生产区要注重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公共服务区要充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休闲娱乐区则可规划绿地、休闲广场等,提供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4. 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

应注重连通性、便捷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交通出行水平,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

5. 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应注重农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公共服务设施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要保证农村居民享有公平、便捷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7. 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促进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承受了许多压力。

首先,随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农村环境遭受到了土壤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困扰。

其次,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也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

此外,农村环境中还存在垃圾处理不当、空气污染等问题。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村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保护农村环境是保障农民健康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基础。

其次,农村环境保护对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最后,农村环境的良好保护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研究方向为了有效地保护农村环境,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1.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研究合理的农业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措施,以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2. 农村水资源管理研究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方法,包括提高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同时推广水资源的节约使用等措施。

3. 垃圾处理与环境卫生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垃圾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们需要研究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推广环保型的垃圾处理设施,并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

4. 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针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完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力度,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规划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阻碍着我国综合实力迅速腾飞。农
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薄弱的现状,对于加
快农村与城市建设的经济接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新农村
环境建设和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日益突出的农村建设问题,应当放到一个战略地位
认真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 环境规划

引言
在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指导性战略意义的是环境规划,这是首要的问题。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
时代特征。
1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
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
公共服务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发展新产
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内容。建设新村镇主要包
括清洁安全的生活饮水、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自然生态
环境包括供人类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乡村人居环境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
础平台。
2农村环境问题及特点
2.1环境容量大
自然村落以斑块形态镶嵌在自然生态环境中, 对少量的污染具有自净能力, 环境容量相对较
大。
2.2规模效益小
农村居民点的规模一般较小, 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中的自然村落规模大多在70户
左右, 不同于城市的复杂巨系统。受规模效益限制, 适合城市采用的生态技术在农村不完全
适用。
2.3田园特色浓
村落的选址与布局大多发于自然,与农田、水系相依相伴, 田园风貌淳朴平和, 与城市的密集
高耸形成鲜明对比。同时, 农村建筑的材料、形式和建造方式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比城
市环境更能体现人与环境相生相依的紧密关系。
3环境规划是新农村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基础
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前提,我们过去大大小小的规划和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
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没有考虑生态脆弱的承受力,致使我国经济仍是拼资
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增长,造成了几代人都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我们再也不能按照我国城
市规划那样去规划新农村。要注重生态农业及一些传统上有益于环境的生态技术,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量,从源头上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寻找到解决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最适合的
方法,是新农村环境规划的目标。
4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法规,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我国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在一些地方不断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尽快制定农业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法,制定一部反映农业生态环境客观规律,体现民意的法规,
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治理农业生态污染有法可依,克服以罚代法现象发生,保证执法的公
正性,减少社会冲突是当务之急。只有法规健全,制度完善,政策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才能摆脱政府一家包揽的困难局面。
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政府应是生态的代言人,环境的代言人。农村的经济发展、生
态保护,一方面,农民要善于行使自己的权力,承担相应责任,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
生态保护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资
源开发时要赋予农民环境权,真实反映生态环境与农民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生态环境
与当地农民自觉主导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
政府的目标就是逐步转换管理方式,搞好宏观调控,引入市场手段,不
断扩大农民的自主权,使农村建设在遵循国家法律规范,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的同时,拥有
根据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规定自己的发展规模、结构、目标等事项的权力。农民只有
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有合理的机制发挥他们积极性,才能摆脱等、靠、要的思想的束
缚,主动寻找发展机会,寻找市场,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资源,并将自己的发展置
于生态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的绿色发展,如蒙牛集团这样的运作方式,发展
农业的企业就会随处可见。只有这样才能低成本地从源头减少农村发展经济时对环境的影响
和污染。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规划战略思考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10(6)

[2]期刊论文 论基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 - 社会科学家 - 2010(1)
[31]期刊论文 徐州市新农村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 江苏科技信息 - 2006(12)
[4]期刊论文 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环境规划战略研究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 2008(6)
[5]学位论文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研究--以淮南市夏集镇为例 - 2009
[6]学位论文 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宜居环境规划研究 - 2010
[7]会议论文 新农村住区水环境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
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
暨学术交流年会 - 2009
[8]期刊论文 我国新农村环境规划研究 - 中国科技信息 - 2006(21)
[9会议论文 武汉地区新农村水环境设计研究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 -
2009
[10]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法律问题研究 -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