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超低能耗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超低能耗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超低能耗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近年来,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超低能耗技术的兴起,使建筑的节能效率提高,室内环境舒适。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超低能耗技术的先进理论与实践成果,指导本国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

本文从外墙的保温隔热、建筑密封性、热桥设计、建筑窗户、新风系统与新能源等方面,对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通过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调研、分析了超低能耗技术的特点,并将超低能耗技术应用到某工程中,为今后的超低能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标签:超低能耗;工程;应用;案例1、引言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如何处理好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状况。

减少建筑制冷、供暖能耗,减少一次性能源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这符合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研究超低能耗技术是一项主要课题。

本文重点分析超低能耗主要技术特点和指标,从气候的差异性,对超低能耗建筑加以剖析,发现围护结构隔热保温、密封性、无热桥设计、新风系统等方面的异同,使用功能、材料的異同,从而为建造符合具有国内特色的超低能耗建筑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超低能耗技术2.1 基本定义超低能耗建筑:利用自然气候,经过改善,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与气密性,同时积极采用新风系统技术,并且用新能源,尽最大努力减少建筑供暖与制冷的能耗,几乎不依赖供暖、制冷设备,房间温度一年四季维持在23-24 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1]。

2.2 技术特点(1)在透明围护结构部位使用辐射低的三层的两腔Low-E玻璃。

(2)使用新风系统,将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减少能耗损失。

(3)能够使房间内各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温度3.5度,使房间温度维持在23-24度,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温暖的空间。

(4)围护结构优化,完好的密封性、无热桥、被动式门窗,新风系统的热回收技术。

2.3超低能耗的技术指标1.整窗的传热系数要求小于0.8W/m2·k,以提高外窗的保温隔热效率。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河北省邯郸市邮编056000摘要:研究发现,居民使用空调时的行为习惯对公寓的供暖和空调能耗有重大影响。

住宅储能设计标准对于我国南北居民来说有很大的不同,还有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与居民夏季炎热的冬季寒冷地区通常没有集中供暖的空调类型,所以,居民一般习惯于使用空调。

小区的高气密性与供暖空调连续运行期间关闭窗户的使用方法以及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季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会对小区的节能性能产生影响。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于打造绿色低碳社会、提高市民住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中国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国产化”对于使用不同类型气候带时被动超低能耗非常重要。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夏热冬冷地区;应用要点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引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对家居技术体系"国产化"的研究对于不同气候区和不同采暖空调使用方式的被动超低能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居民家庭能耗状况的问卷调查,对居民的空调习惯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居民能耗的模拟分析,探讨了不同空调手术方法下房屋的节能效果以及房屋冷冻结构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的热效率要求。

1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技术特点1.1公平的规划和设计建筑选址应符合自然规律,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规划建筑群和布局时应充分使用自然通风和阳光。

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夏季避开南方的烈日,冬季尽量多采纳阳光,让建筑获得温暖冬季和寒冷夏季的宜人氛围。

1.2控制建筑物的体型尺寸建筑物的形状与内部空间的热能消耗密切相关,对于同一块建筑物,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损失越大。

1.3加强建筑保温效率外墙和屋顶(如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外部涂层结构需要小于0.15W/(m2·K)的传热系数。

建筑立面造型应简约,减少装饰元素,并接受断热桥梁结构的设计。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一)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一)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以下是一个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写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

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筑行业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国政府和建筑行业开始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类型,其建造和运行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二、工作原理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主要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高效设备和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设计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和方法,如计算机模拟、BIM技术等,对建筑进行精细化设计和优化,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通风、采光等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 高效设备和材料: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材料,如高效空调、照明、水泵等,降低设备的能耗和碳排放。

同时,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3. 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例如,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在建筑外墙或屋顶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利用风能发电;在地下埋设地源热泵,利用地热能供暖和制冷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的实施计划步骤如下:1. 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和项目背景,制定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的方案设计,明确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等内容。

2. 详细设计:在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

3. 设备和材料采购:根据详细设计要求,采购高效节能设备和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材料。

同时,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和材料符合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

4. 施工和安装:按照详细设计方案,进行建筑结构和设备的施工和安装。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

超低能耗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超低能耗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超低能耗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超低能耗技术是指在工程中采用一种低能耗的设备或方法,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在某工程中,超低能耗技术可以应用在多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能源系统、水系统和电力系统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超低能耗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超低能耗技术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来减少能源消耗。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节能窗户,可以降低室内外的能量交换,减少空调和暖气系统的负荷。

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能系统来提供绿色能源,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能源系统方面,超低能耗技术可以应用于能源的生产、传输和利用中。

在发电过程中采用高效能源转化技术,如燃气轮机和蓄能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能源的传输过程中,采用高效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可以减少能源丢失。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智能管理和监控,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水系统方面,超低能耗技术可以应用于供水和排水系统中。

在供水过程中采用节水设备和循环水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在排水过程中采用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和膜分离技术,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灌溉系统,实现对雨水的再利用,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

在电力系统方面,超低能耗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型电力设备和家用电器中。

使用高效的电机和变频器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家用电器中采用节能灯具、高效电器和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减少电能消耗。

可以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装置来提供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超低能耗在住宅项目中的探索及应用

超低能耗在住宅项目中的探索及应用

超低能耗在住宅项目中的探索及应用摘要:为进一步推进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建筑健康舒适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是城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超低能耗建筑能大幅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它是建筑领域“碳达峰”及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紫竹科学园区 MHPO- 1004 单元地块为例,重点介绍住宅超低能耗项目的技术实施方案,社会效益等。

关键词:超低能耗围护结构设计被动节能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一:项目概况:吴泾镇紫竹科学园区 MHPO- 1004 单元 08A-03Ab 地块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

四至范围,东至:通海路,南侧为万科青藤公园,西至:龙吴路,北至:金家塘路。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63268.70m2,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113883.66m2,容积率 1.8,绿化率 35%,建筑限高 60m。

建筑类型包括商品房住宅、公租房住宅、配套用房及配电站开关站等。

二:设计原则:项目以上海气候为引导进行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于上海地区的气象条件、生活居住习惯,借鉴本地传统建筑被动式措施进行建筑平面总图布局、朝向、采光通风、室内空间布局的适应性设计。

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合理确定技术策略,优先采用外遮阳、节能门窗、围护结构保温等被动式措施降低建筑供暖空调需求,并结合设备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建筑能耗的大幅度降低。

三.被动节能措施:体型系数,本项目均为板式建筑,朝向为南偏东8度,体型系数控制在0.39至0.45之间,有较好的本体条件。

室内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各个起居室,卧室通风开口面积满足≥8%要求,计算窗地面积比时,按照距离地面0.75m以上窗洞口面积,窗地面积比满足1/1.6要求。

外围护结构设计:上海市为夏热冬冷地区,屋顶受到的太阳辐射较显著。

屋顶节能效果的好坏,对于减少空调耗能,改善室内热环境有很大影响,对抵抗夏季室外热作用的能力也有较大影响。

09 《超低能耗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题总结

09 《超低能耗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题总结

《超低能耗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题总结本专题设置7个发言,围绕超低能耗建筑,从超低能耗建筑导则、关注的主要问题及不同气候区推广应用实践进行了交流。

1、介绍了目前国内超低能耗建筑推广依据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国内外背景、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整体介绍,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

2、严寒地区被动房冬季室内环境研究,对哈尔滨实际工程室内环境,包括室内温湿度、CO2,PM10,PM2.5及噪声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室温25.5℃,PM2.5稍微超标,其它参数都达标。

对被动房适宜温度、颗粒物去除办法进行了探讨;建议适当室温降低,采用亚高效过滤器。

3、超低能耗建筑供冷供热方式研究,介绍了国外超低能耗建筑供冷供热方式的特点,其中欧洲最多采用的是带热泵的新风机组,太阳能热水采用比较多;美国44%采用光伏技术。

国内多采用空气源热泵加热回收技术。

比较了居住建筑可采用的6种形式,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优化,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给出优化能源方案及性能要求,空气源热泵、多联机、地源热泵较优。

4、严寒干热地区建造经验分享,介绍了乌鲁木齐幸福宝设计概况,围护结构性能指标、采用的被动式技术、冷热源系统特点——冷凝模块低温和高温燃气锅炉+蒸发冷却机组等,探讨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关键产品部件国产化问题。

5、夏热冬暖地区绿色低能耗建筑实践,介绍了福建省绿色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楼项目,目标为绿色三星和低能耗,探讨了夏热冬暖地区适宜技术,传统建筑特征及建造方式、景观绿化、自保温体系与遮阳、不同类型保温隔热体系、通风优化、水源多联机系统应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及监测控制计量智能化系统特点,项目能效测评,建筑综合节能率71%;实际运行效果测试结果,示范楼总电耗50KWH/m2,提出设计体会,一定结合地区情况,是可实现的,建议尽快建立相关标准。

6、被动房技术体系在上海居住建筑应用适宜性分析,结合上海地区特点,探讨了居住建筑实际用能模式、居民舒适需求及夏季散热需求、内保温与外保温比较,提出实现超低能耗目标的节能技术方向和关键因素,外窗得热控制是重点,保温过好并不总是正作用,内保温也是一种适宜的方式,热反射涂料对夏季正影响,对全年也有4%节能效果。

如何推动绿色建筑在乡村地区的应用

如何推动绿色建筑在乡村地区的应用

如何推动绿色建筑在乡村地区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绿色建筑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和技术。

然而,乡村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如何推动绿色建筑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乡村地区推广绿色建筑,具有诸多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建筑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乡村地区往往依赖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如煤炭、木材等,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仅效率低下,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节能门窗等,可以大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其次,绿色建筑有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合理的通风、采光设计,以及使用环保、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绿色建筑还能够提供更好的隔音、隔热效果,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再者,绿色建筑有助于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但传统的建筑方式可能会对这些资源造成破坏。

绿色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减少对土地、水源和植被的破坏,促进乡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然而,要在乡村地区推动绿色建筑的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观念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许多乡村居民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好处缺乏了解,认为绿色建筑成本高、技术复杂,难以接受和应用。

因此,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乡村居民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让乡村居民亲身感受绿色建筑的优势和魅力。

浅谈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建筑住宅节能

浅谈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建筑住宅节能

行绿化设计 , 以改善建筑 的微气候环境 ,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 物能 告或者设计 任务书进行论证 和评价 时 , 应包括 合理利用 能源的专 耗量 , 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同时建筑应抓住环境 的本 质来 实现 , 题论证 , 并作为项 目审批的一项重要 内容 。建筑 设计单位要严 格
强化建筑 、 环境和整个空间的联 系和特征 , 在交流 中取得融合。

上 可 行 的新 能 源 和 町再 生 能源 利 用 技 术 , 括 太 阳 能 利 用 技 术 类 包
太阳能光电板 , 实现 太 能综合 利用 。通 过集 成太 阳能热 水器 、
的太 阳能热水器 、 阳灶 、 阳房 、 阳能 温室 、 阳能光 伏发 电 太 太 太 太
等技 术 ; 物质能源利 用技术类 的省柴 灶 、 生 炉和炕 、 沼气利 用 、 生
低温 地板 辐射 采暖系统 和热水 型太阳能吸附式机 组 , 实施 建筑一 体化设 计 , 有效解决 冬季采暖 、 夏季制冷和全年热水供应 问题 ; 在
过渡季 节, 利用太 阳能热水强化 自然通风 。
物质气化等技术 ; 村小水 电 的开发利 用、 农 风力发 电机及技 术 内
容 。这样 的技术在农村具有非常大的应 用潜力。
浅 谈 新 农村 建设 形 势 下建 筑 住 宅 节 能
王 菲 覃 永 晖 肖小 霞
摘 要: 阐述 了新农村建筑节能的重要作用, 改善建筑外环境 、 筑选址及 空间布 局、 从 建 建筑朝 向、 绿化环境 、 新材料 新能
源 的利用及强化建筑节能管理等方面就如何打造新农村 节能建 筑进行 了探讨 , 对节能建筑设计具 有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建筑节能 , 新材 料, 新农村 , 节能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对于农村的房屋住宅问题十分的重视,对于超低能耗房更是大力推崇,在其应用中有着明显的优点,节能、舒适、环保、质量好等,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属农村居住民的一大福利……超低能耗房原材料主要以海容模块为主,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本文了解一下……
(超低能耗房-图例)
超低能耗房优点
1.更加节能。

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内外双层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2.更加舒适。

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3.更好空气品质。

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4.更高质量保证。

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超低能耗房建房材料
超低能耗房建房原材料主要以海容模块为主,海容模块为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经加热发泡后,通过专用设备和模具及特殊工艺技术加热成型而制得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模块,并复合膨胀玻化微珠防火材料,形成保温防火砌体结构一体化。

如果我在乡下有一块地,那么我一定会回去,并在那块地上建造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不用红砖、不
用木头,就用海容模块!
想想曾经盖房费时、费力、费工、还费钱,每年耗费的煤费和电费早就超过了海容模块盖房的价格,现在有了海容模块材料,不仅仅环保抗震,还省煤省电!
早在2017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就联合发布《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并对其进行奖励补贴!
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政策的变化,更多人愿意返乡生活,回农村建上一套漂亮的房子,配着好山好水,悠闲自在。

说起盖房子,材料的选择可谓是重中之重!现在,一种被称为海容模块的新型材料正在悄悄的走进建筑材料市场。

对于海容模块,我想你需要一个了解-详情咨询东营市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