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策略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策略

【 K e y w o r d s ]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 C u l t u r l a d i f e r e n c e s ; E n l g i s h - 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人类 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 的共性 .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 它所处 的文化 当中. 各 民族 语言虽然不同 . 但 可以利 用相同的概念称 谓事物 . 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 了可行性 依据 , 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 了可译性基础。 但 由于地域环境 、 历史背 景等诸多 因素 . 不同民族在文化上表现出更 多的是差异性 。翻译涉及 两种语 言的转换 , 而语 言既是思 维的工具 , 又是思维 的结 果 , 因此 , 在 更深层意义上 . 翻译涉及两种 民族思维模式 的转换 本文试从 以下儿 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 响 的事物或者概念 . 也没有相应 的语汇 。 对于词汇缺失 .西方人只能译作与其相似或相近的其他物品 , 对 中国“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 和“ 相生相克 ” 等 概念 , 也 只能 言不尽义 地 分别 意译作 “ i f v e e l e m e n t s f m e t a l , W O o d , w a t e r , i f r e , e a r t h ) ” 并 不 能表 达 中国文化的深远。据说 , 美联社 的一位编辑曾打电话给一位美籍华 裔 学者 , 请教 中国“ 羊 年” 的“ 羊” 该 用" s h e e p ( 绵羊) , g o a t ( K l 羊) , r a m ( 公 羊) . e w e r 母羊) , l a m b ( 羔羊) , 还是" w e t h e r (  ̄羊 这位学识 渊博 的学者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 后 . 只能如实相 告“ I ’ m s o r r y ” 在翻译 中遇到此类 问题 , 以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处理是明智的选择 . 如附图 、 附录像等音像 资料 , 用原来的音 . 即作 为一个新词汇引入。 中西文化涵义 截然不同的词汇也会 给翻译造成很大 的困难 例 如: 东风 , 在 中文中 , 象 征着春 日的到来 . 万物复苏 , 生机勃勃 。 所 以, 东 风也就是指春风 . 象征革命 的力量 而寒冷干燥的西风是大家所不喜 欢 的。 它 的到来让草枯叶黄 , 一片萧条 因此 , 在词典 中, 西风指秋风 , 比喻衰退 , 消极的力量 。然而 . 对于西方人而言 . 西风是从西海岸刮来 的. 这是件美事。 而东风就不那么好了是 因为它是从 内陆刮来 的. 寒冷 而又干燥 , 一如中国的西风 。 在一些中西文学作 品翻译 中, 弄不清二者 的区别 . 会引起 很大的误会 3 . 2 句法对翻译 的影 响 汉字 的结构特 点决 定着构成汉语联 复词和成语等凝 固词的两个 或 四个汉字前后之 间. 在拼写形式上具有一种平 衡性和对称性 . 因此 汉语 的凝 固词在构成成分 的拼写数量上不构成头重或尾重的倾 向。 对 于成对词 . 英语民族在 思维上有其 自身的平衡方式与规律 . 即采用“ 先 短后长” 的组织顺序 . 借 以避免视觉和心理上的“ 头重脚轻” 的失衡感 . 从而达到一种相对 的平衡感 这种思维定 式决定着英语在成对词的词 序排列上 . 往往采用 “ 数量 尾重” 的顺序 . 这 与英语 句法结构 翻译 所遵 循 的尾重原则是一致的 从本质上讲 . 英语是形 态语言 . 其语法关系主 要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 以及一定的虚词来表达的 英语的主谓结 构是全句 的主干 和焦点 . 英语句子在表达 复杂意思时 . 大 多采取增加 结构层次的方法。而汉语语法关系的表达直接依赖于语 义 、 语序和逻 辑, 汉语句子在表达复杂意思 时, 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顺序 , 逐 步交代 , 呈线性结构层层铺开 。 根据两个民族语 言思维方式的差别 , 在 英汉互译 中注意 翻译 出的句子应符合其 自 身 的特点: 汉译 时不可拘泥 于 源文的层次结构 . 避免 过度西化而不合汉语 语感; 英译时要 注意不 能太松散 . 否则会显得 支离破碎 . 背离英语行文方式。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文化 差 异注入 目的语 之 中 , 读 者送 到 国 外去 ”V nt 19 : ) 把 ( eui 9 5 0 , 2
2文化差异
21 区环 境差 异 .地
由于东方和西方距离遥远 , 生活环境迥异。 就拿古代的中国和 英国来说吧 , 中国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亚洲大陆, 牛是重要的农业工 具; 反之,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岛国, 马是英国人 日常生活的基本运 输 方式 。因此, 中国我们说“ 在 吹牛” 英语是“ l os”我们说 , tkh r , a e
文化万 象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 策略 的影响
杨 静
( 武汉大学珞珈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 6 ) 3 04
摘要 : 中西方 文化 在地 区环境 , 统 习俗 , 传 宗教 信仰 , 思维 方式
多表达 来 自圣经 , 比如 “nee o n y” “ o e st s h a y r e, G dhl oe o f ae p h w h lte e e” 。 e msl s等 因此在翻译涉及这类差异时, ph v 应该注意符合原 文文化和译语文化特征 。
2 思 维方式 差异 . 4 中 西思维 方式 不 同 , 决定 了不 同的语 言 表达 习惯 。 这就 中国 人 见 面 打 招 呼说 “ 了吗 ” “ 吃 或 千什 么 去 ”我 们 译 为 “ e o或 “ ” , H H ” Hi
等方面都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至关
hi drnk m i ”。
异化能够很好的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因素 ,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异国 文化的情调 。比如说 :瓶颈” “ 就是英语的“o l ek ,鳄鱼的眼 b te c”“ tn 泪” 就是英语的“rcdl’t r”“ cooi S es , e a 黑马” “ak os” 是 dr r 。异牝 充 h e

论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论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 化 和强 势文 化对 翻译 所 采取 的策 略和标 准 也是 合 译语 的文化价 值观 ,把原语 带入译 语 文化 , 对这 些文 化价值 观 的一种 民族 偏离 有区别 的 。 以 , 所 翻译 不 仅仅 是一 种语 言 和两个 而 异 化是 “ 接 文 本 的转换行 为 , 它更 是 一种 文化 行为¨ 】 。文化 主义 的压力 , 受外语 文本 的语 言及 文化 差 异 , 翻译学 派 的 巴斯 奈特 认 为 , 翻译 绝 不是纯 语 言 把读 者带 入外 国情景 ” 。异化 和 归化 可 以被认 “ 的行 为 , 深深 根植 于语 言所 处 的文化 之 中”1 它 1 2 。 言都 生长 在一 定 的文化 土壤 之 中 ,它 的 主导 意
1 语言 、 文化 与翻 译
文 化体 系 , 两 大领域 的交流 要靠 翻译 来 完成 , 这
困难 。本文 拟就 文化差 异翻译 应 采取 的 策略 陈
2 归 化 和 异 化
2 世纪 7 O 0年 代 , 以色 列 学 者 、 化 批 评 家 而 文化 的差 异性 给语 言翻译带 来 了种 种 障碍 和 文 埃 文一 哈尔 ( vn Z h r从 文化 理论 出发 , 佐 E e— oa) 提 出了 “ 元 系统 理 论 ”P lss m T er ) 认 述 己见 , 多 ( oyyt h oy , e 他 以期 抛砖 引玉 。
异化 , 就是 译者 为传达原作 的原汁原 味 , 在
者感受 到异 国情 调 。
s qu n e f h i rme e e c so e rc i s“Ane ef ra y nda t y o ne e a
翻译 中尽 量保 留原作 的表达方式 以便让译 语读 载体 , 不 同文化 交流不 可缺少 的工具 。 言不 是 语 例 1 C m n lm sb m d t se h n 历史 、 理 、 : r ias ut e ae o e te o - i c 地 宗教 、 习俗等 环境 中的形成 的 , 具有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直截了当与含蓄委婉:西方文化表达方式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而中国文化则表达方式较为 含蓄委婉,强调言不尽意、点到为止。
语言习惯的差异
表达方式:中文表 达委婉含蓄,英文 表达直接明了
句子结构:中文句 子结构灵活多变, 英文句子结构相对 固定
词汇含义:某些词 汇在中文和英文中 具有不同的文化含 义和情感色彩
效果。
注意事项:在运 用增词和减词技 巧时,需要注意 保持原文的语义 和风格,避免过 度改写或扭曲原
文的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案例分析:红 楼梦的英译本 中,对贾宝玉、 林黛玉等人物 名称的翻译处

案例分析:唐 诗《静夜思》 中“床前明月 光”的英译版
本对比分析
案例分析:西 方文学作品中 对于中国文化 的引用与翻译
直译与意译
直译:保留原 文形式和语言
的翻译方式
意译:注重原 文意义的传达, 不拘泥于原文 形式的翻译方

优缺点:直译 能保留原作风 格,但有时可 能造成理解困 难;意译更易 于理解,但可 能失去原作特

适用范围:直 译适用于形式 和语言比较简 单的翻译,而 意译则更适用 于文学和具有 文化特色的文
适用场景:归化适用于翻译中需要强调原文意义和风格的场合,而异化适 用于需要保留原文文化和语言特色的场合。
优缺点:归化可以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但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特色; 异化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但可能会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强 调忠实于原文 的词汇和句法 结构,力求将 原文的语义内 容和风格准确 地传达给读者
单击添加标题
翻译中的文化差 异处理
中西文化差异下 的翻译策略与技 巧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其中一些显著的差异包括:1.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个人隐私权很重要,人们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交往方式更注重亲密和尊重长辈的传统。

2.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准时和规划时间。

在商务谈判或社交活动中,时间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准时使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因此会更灵活地处理时间。

3.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个体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和谐。

这导致在对待权威、家庭关系、个人目标和责任感等方面有所不同。

中文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当地文化习惯。

同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解决。

在翻译时1.文化等效: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考虑,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例如,对于西方谚语或习语,可以采用相应的中文谚语或习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文化适应:根据特定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翻译的意思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这可能需要对原文进行解释或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

3.文化传达:除了简单地翻译文本,还可以尝试传达原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需要对原文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文翻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翻译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化等效、文化适应和文化传达等策略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翻译理解为这样一种过程 : 它是两种文化信息间 的转换 , 而这两种文化 信息 间的转换又是靠语 际问 的转换进行的 。所 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 的交 际活动 , 同时 , 也是一种跨 文化 的交际活动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 是 成功地进 行跨文 化交际所 需要 的能 力或素 质。众 多的学者一 致认 为 , 至少包 括 以下三方 面 的能力 : 它 语言 能力 、 语用 能力 和跨文 化能 力 。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 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这就要求译者在 英 汉互译时不但要有 英汉双语能力 , 而且还要 了解大量 的中国文化和 西方文化 , 特别是 两种文化 的差异 。 由于篇 幅限制 , 笔者拟从 地理环 境、 历史文化 、 思维习惯 、 宗教信仰 、 价值观念 和风俗 习惯等几个方 面来 探讨 翻译 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 地理环境差异 一) 地域 文化指 的是 由所 处地 域 、 自然 条件 和地理 环境所 形成 的 文 化 。由于 文化 的产生与人们生存 的环境密切相关 , 所以地理环境 的不 同必然导致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 际学也表 明, 特定 的生长环境使人们 养成了特定的思维定势 , 多数人 类学者 , 会学家都认 为一个 国家的地 社 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很 重要的作 用。语 言文化所处地 域和 自然环境 不同 , 表现在不 同民族对一种现象或 事物采用不同 的言语形 式来表达。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 , 而希腊是个 岛国 , 在海洋 国家中
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 , 商人住 在城里 , 了与其 相适应 的与家庭式 发展 或家邦式截然 相反的社会组织 。所 以 , 英语 中有很 多词语和表达都 和 海洋有关 。比如“la s ” 从字面上看 是“ a a , l te 都在海里 ” 因为渔 民出海 , 捕鱼 的结果是 很难预测的 , 引申义实际上是 “ 事物的茫然不知 , 其 对 没 有头绪 ” “ 知所措 ” 或 不 。又如 “o epoe s edoe w tr的字 面意 t e n ’ h a vr ae” k 义是“ 头在水上” 其实指的是“ , 勉强糊 口” 。然而 , 中国大部分地 区是内 陆, 气候属 温带 , 这就使 中华 民族 发展 了以农业 为主的经济 , 并养成 与 其 相适 应 的生 活 习惯 。例如 , 比喻 某 人花 钱 浪 费时 , 语是 “ e d 英 s n p m ny ie a r ( oe k t ” 花钱如 流水 ) 而汉语则是 “ 金如土” l w e , 挥 。这是 由于中 国人 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 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的缘故。再如 , 我们常将 prig o de释为 “ 、 粥 稀饭” 其实 二者之间也存在 着文化上 的差异 。英国 , 人吃的 prig or e是将燕麦片(a a) d ot 1放入 牛奶或水 中煮成的 , me 而我们通 常吃 的“ ” “ 粥 或 稀饭 ” 则多是用稻米 、 小米或其它谷物加水煮成的 , 显然 中国的 “ 稀饭 ” 与西 方的 “or g ” p rd e 完全是 两码事 , 文化 内涵大不 相 i 其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汉译英是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中英文化差异极大,所以在翻译汉语时需要特别注意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在对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浅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有关中英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以文化纵深为特点的,强调最大限度的传统和天地人和谐。

英语文化则是以科技进步和国际化为特点的,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而在中英文化差异下,如何制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呢?以下从词汇、语法、语义和风格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1. 词汇翻译策略和方法中文是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比喻和隐喻。

英语则是一种高度解释性的语言,偏好使用具体地理性词汇。

要想成功翻译中文,则需要强调原文的比喻和隐喻,同时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当涉及到中文词汇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由于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不同,在词汇翻译时需要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

比如,中文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抒情和豪放的词汇与英文中的文雅和客观的词汇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应该关注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美感。

(2)识别主旨中文中有许多可以表达多重含义的词语,这使得对其翻译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应当识别主旨,在翻译时使用最适宜的词语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3)理解字面意思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常常无法直接翻译,需要理解字面意思。

翻译人员应在尊重原文的同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

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语法翻译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点建议:(1)使用情态动词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如can、should、may等)可以表达命令、建议或可能性等含义,翻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词语来翻译汉语中的语气。

(2)调整语序英语中采用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的语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调整语序,以便于传达原文的意思。

(3)保留语法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语法结构,在表达策略和方法时更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a culture.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to convert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nd it is also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converting one type of culture into another.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apply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o as to achieve prag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

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而翻译主要是对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字和语言进行转换,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翻译时要注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地使用语言来调整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一、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而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往往都会体现在语言之中。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随处可见。

例如,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中国的河流一般由西北流向东南,所以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的说法,而在英国及欧洲许多国家,多数河流是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大海,自然不会有我们这样的说法。

再如,美国人常用“from sea to sea”来表示“全国上下”的意思,这是因为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from sea to sea”意味着横跨了整个国家。

又如中国山多地广,陷入困境时是“进退维谷”,而西方岛国人们则常说“be on therocks”等等。

(二)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有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战乱纷纷,在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军事用语,如“烽火连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和剥削之下,有“苛政猛于虎”“、八字衙门两边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民谚。

英国历史上长期受教皇和国王统治和压迫,所以有“The king and people, the lion and the wolf”和“Kings go mad, and the peoplesuffer from it”的说法;拿破仑在Waterloo惨败被囚荒岛,英语中便有“to meet one’S Waterloo”来表示遭遇失败等。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在西方,宗教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渗透到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感到惊讶时常说“Jesus”,遇到困难、危险时是“God save me”,而中国许多人受佛教影响较深,习惯说“菩萨保佑”等。

《圣经》在西方影响深远,英语中有许多出自《圣经》的习语典故,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 kiss,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等;儒教、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共存,共同对中国文化起作用“,三教”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影响也自然反映到语言之中,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临时抱佛脚”“,苦海无边”“,乐极生悲”等。

由于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要求译者要了解两种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翻译中切不可望文生义。

(四)价值观念的差异无论哪个国家的语言在感情上都有爱憎褒贬之分,但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所以对同一客观事物所反映出的认知和价值观念也会不同。

比如“龙”在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就是一个典型“。

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

因为“龙”是能呼风唤雨、飞天潜渊的神异动物,后来变成华夏民族图腾的象征意象,被赋予神圣、至尊、吉祥、非凡等各种褒义。

汉语中也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都是褒义,诸如“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

然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对龙并没有好感,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dragon”是一种能喷吐烟火、凶残可怕的动物,它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害,危及人类生存。

它常常代表邪恶,令人感到恐怖。

英语中说一个人有儿像“dragon”,表示此人飞扬跋扈,令人讨厌。

再如,中国有着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老王”“、老李”一类的称呼透着亲切和友好,“王老”“、李老”则更是对德高望重者的最佳称谓,而西方人怕老,认为“老而无用”,一句“Please sit here. You are old”,会令对方感到不快和被冒犯。

由此看来,要做好翻译工作,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二、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英汉两种语言语用意义的不同,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用意义上出现不完全对应或完全不对应的情况。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和字面意义,而应选择与原语语用意义对等的语言进行表达,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受。

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选择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主要可以运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一)归化策略归化策略是把一种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译文读者熟悉的另一种文化的内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读者领略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妙趣,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表达和欣赏习惯。

当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原语语言文化因素与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因素相差悬殊的时候,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价值观和文化意识,译者往往依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规范对原文采用归化处理,使译文达到语用等效。

例如:英语中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在汉语里习惯称之为“穷得像个叫花子”,两者在语用功能上是对等的;而“蠢得像猪”的英语对应语则是“as stupid as a goose”;还有“狐假虎威”(an ass in a lion’s skin)、“如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It’s rai 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等。

再如:汉语中的“龙”“、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虚构的动物形象,谚语“龙生龙,凤生凤”对于英语读者是陌生的,其特有的语用含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等值,此时,译者只好选择与原语语用含义对等的指称对象,译成:“Eagles do not breed doves”“;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女,英语国家的人不可能理解带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译者应放弃原来的指称对象,而采用归化策略直接译出其语用含义,译为“Beauty lies in the lover’s eyes”。

再如“班门弄斧”译成“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英语习语“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译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他如: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本末倒置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水中捞月fish in the air说曹操,曹操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江山易改,本性难移A leopard never changes its spots(二)异化策略异化策略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把原语文化成分以近似原貌的形式转换成目的语形式。

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传达原文的意象和文化内涵,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原作的面貌,直接跨越语言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保留了原语的文化特色。

这种原汁原味的直译给读者带来异域文化和异国情调,同时还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因此,这种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彼此融合。

对于在单词层面上的文化特色词而言,为了保持原作形象和异域文化特色,异化翻译应当是首选。

例如:(1)语音层次上可采用音译的异化方法:Chocolate巧克力Coca—Cola可口可乐Ballet芭蕾舞Hacker黑客Hippie嬉皮胡同hutong风水fengshui太极拳taiji boxing(2)词语层次上Honeymoon蜜月Bottleneck瓶颈ivory tower象牙塔double-edged sword双刃剑纸老虎paper tiger四人帮gang of four赤脚医生bare-footed doctor(3)短语层次上warming up热身run rampant泛滥break the silence打破沉默(4)成语和谚语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new wine in old bottles旧瓶装新酒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palm口蜜腹剑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空中楼阁castle in the air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归化策略还是运用异化策略,或两者并用,都不能离开原文,不能脱离原文的语境和语用含义,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把握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