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京剧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京剧的艺术特征

浅谈京剧的艺术特征

浅谈京剧的艺术特征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下面将从剧目、表演方式、唱腔和服饰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京剧的剧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戏、传奇戏、宣传戏、故事戏等等。

在剧目选择上,京剧注重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再现。

剧目通常是选取历史上的人物故事,通过歌舞、唱念做打等方式,将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京剧的剧本精美、情节曲折,常常富有戏剧冲突,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此外,京剧还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创作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保持戏曲艺术的鲜活性。

其次,京剧表演方式独特精湛。

在京剧中,演员的表演主要依靠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

唱指的是表演的歌唱部分,念指的是表演的台词部分,做指的是表演中的动作和姿态,打指的是表演中的武打部分。

在京剧表演中,这四种表演方式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表演方式以内外笃志、内外合一为核心,通过声音、姿态和动作的结合,全面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再次,京剧的唱腔风格独特优美。

京剧的唱腔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起板、唱腔和咬字。

起板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让观众进入戏曲的氛围。

唱腔则是演员通过特殊的发声技巧,将戏曲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咬字则是演员通过发音的准确和细腻,将台词表达得更加生动和韵味十足。

京剧的唱腔以高亢婉转、柔美婉约为特点,透露出一种古典而又充满韵味的美感。

最后,京剧的服饰所采用的是精致华美的装束。

京剧的服饰采用的是明清时期的传统装束,包括汉服、官服、妆台装等等。

这些服饰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能够凸显出角色的身份和特征。

在京剧的表演中,演员穿戴这些精美的服饰,使得角色更加栩栩如生,极大地增强了剧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从剧目、表演方式、唱腔和服饰等方面来看,京剧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剧目,艺术精湛的表演方式,独特优美的唱腔风格,精致华美的服饰装束,而且还能够通过这些艺术特征,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得京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被誉为“华夏艺术之瑰宝”。

而在京剧中,花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京剧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

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之一是婀娜多姿。

花旦在舞台上的表演形象通常是婀娜多姿,举止优雅。

她们的舞姿轻盈柔美,如行云流水般自如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在舞台上,花旦能够流畅地展现出各种舞蹈动作,如若游龙、折柳、扇舞等,这些舞蹈动作不仅需要花旦具备高超的舞蹈技巧,还需要她们具备优美的体态和出色的舞台表现力。

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之二是声乐功底深厚。

花旦在京剧中的表演除了舞蹈外,还需要她们有精湛的声乐技巧。

京剧花旦的唱腔通常是婉转动听的,她们需要灵活运用喉音、口腔发声等技法,使唱腔音质圆润悦耳,旋律优美动人。

京剧花旦还需要具备演唱时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出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使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戏剧人物的心灵世界。

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之三是面部表情丰富。

面部表情在京剧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花旦。

花旦需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诠释角色的性格特点,表达角色的内心感情。

她们需要随着剧情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情感变化,灵活运用眼神、眉目、微笑、嘴角等表情,来勾勒出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戏剧人物内心情感的反映。

京剧花旦需要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才能做到面部表情丰富、生动传神。

京剧花旦的表演特征之四是多才多艺。

在京剧中,花旦除了需要有优秀的舞蹈、声乐和表演技巧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修养。

因为有时候花旦需要在表演中展示出对古诗词、书法绘画的造诣,她们不仅要在表演中完美地结合这些元素,还要在艺术修养上有所涉猎,才能做到深入理解和准确表现。

这样的花旦不仅在演技上出色,在学识修养上也是无可挑剔的,成为了舞台上的一朵璀璨之花。

浅谈京剧梅派的艺术特点

浅谈京剧梅派的艺术特点

R eading作为京剧艺术的从业者,我们深知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不仅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和历史文化的底蕴,更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

京剧艺术流派纷呈,各个表演流派的形成与特色,是建立在大量剧目积累的基础上的,当年的好角,无不是以唱、念、做、打表演技艺的精湛、高超、细腻赢得观众的。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派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

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

一、抓住人物,重视细节。

京剧演员应该由内心出发来表现人物,用心去演戏,揣摩人物,揣摩剧情,再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表现人物。

要用表演和道白抓住观众的眼睛、耳朵和内心。

每一个唱腔、每一个细节处理、每一个技巧运用都要符合剧情人物的需要,合情合理。

以前的老艺术家们去塑造一些人物的时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征服了观众,才会有“活曹操”“活周瑜”“活红娘”的美誉。

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令观众难忘的也是细节,正因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们应该格外重视。

1.万物为我所用当年梅兰芳先生1959年拍摄的《穆桂英挂帅》,在第五场捧印这场,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戏,梅兰芳先生通过身段表演把穆桂英当时卸甲归林20年,担心能否战胜敌兵的思想斗争的整个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把穆桂英当年的威武的气势表现的活灵活现。

他的这个身段,虽然是穿的文戏的披,但是他用的身段可是武的身段。

这个身段在过去根本是不允许用的。

因为以前旦角就是捂着肚子唱,没有更多的身段。

但是梅兰芳先生巧妙的用舞台上的舞蹈语言清楚的交代给了观众。

舞蹈语言他借用了武生史文恭的身段,又运用了铁龙山姜维的观天象的身段,甚至用了跳财神的身段。

只要合乎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要它是美的,他都用了。

并且可以准确的化到自己的身上,没有什么不能用的,梅派艺术没有行当的限制,只要合适,对人物有用的都可以用,什么人物用什么样的表演内涵来烘托。

浅谈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这值得 我们 每 一个 人深 思… … 京剧 ,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一朵 奇 葩 ,它盛 放 于东 方 ,流传 于 西 方 ,将 一个 个传 奇用 一 种特 别 的方 式走 进干 家万 户 ,走 遍每 一 个 角落 。 时移 世易 ,当 中国打 开关 闭 已久 的大 门时 ,外 国文化 蜂拥 而至 , 以压 倒性 的优 势 驰骋 华夏 ,在 中 国现 代化 的棋盘 上 ,外 国 的棋 子跑 的 正欢 , 西风 浩荡 中 ,作 为 中华文 化之 国粹 的京剧 ,又 将 何 去何从 ? 京 剧 , 于国人 而 言 ,大 多 不 会 觉 得 陌生 ,但 是 真 要 让 大 家 讲 出个 门道来 ,可 能很 多人 都会 哑 口无 言 。 曾经 有 一首 关 于京剧 的流行 歌 曲在 青 少年 当 中红 极一 时 ,就 是谢 津所 演 唱 的 《 唱脸 说 谱 》 。虽 然这 首 歌对 于 京剧 的理 解 仅于 表面 皮毛 ,但也 确 实是道 出 了京剧 在那 些 并不 懂 京剧 、但 却 多多 少少 知道 京 剧 的人心 目当 中 的印象 。很 多 时候 ,人 们 在谈 论 京剧 的 时候 ,或 许都 有些 像是 在 讲述 古 埃及 的 金字 塔那 样 ,觉 得神 秘 而有 些遥 不 可及 。然 而 , 颇 具有 讽 刺意 味 的是 ,京 剧 却成 为那 些 老年 人 ,甚 至是 很 多 目不 识 丁 的老 年人 最 为热 衷 的文 化项 日之 一 ,不 知道 是 否是 因为 古老 的京剧 必 得在 相对 显 得 古老 的人 群 中流 传 ,还是 因为只 有那 些历 经 沧桑 的老年 人 才更 能感 悟 京剧 在那 二 百多 年 时间 里所 历经 的坎 坷 与磨 难 ! 京 剧 是 中华 民族 的瑰 宝 ,值 得 我 们 去 学 习 , 去探 索 。无 论 其 手段 是 否完 全合 理 ,在 西 方文 化如 此 盛行 、几 至 泛滥 成灾 的今 天 ,我 们应 该 对我 们 的 民族文 化 遗产 采 取一 定 的保 护手 段 ,这也 就 成 了 高雅 艺术 。所 以,在 流行 界 的马太 效应 是 非常 明显 的 ,越 是流 行 的东 西 ,其受 众会 越 来越 大 ;越 是不 冉流 行 的东西 ,其 受 众 会越 来 越 少 ,往 好 了说 ,就 称 之为 高雅 。 因为 所谓 高雅 , 总是 多 多少少 和寂 寞牵 扯 上一 些 关系 ,也 总是 多 多少 少会 让人 有一 种 曲高和 寡 、不敢 随便 亲近 的感 觉 。 京 剧 需要 务 实 的理 论 与学 说 ,应 该大 讲特 讲 四功 五法 ,把 注 意力集 中在对 演 员 四功五 法 的评价 和 要求 ,培 养 上面 ,应 以高 标 准 的四功 五法 为难 则 ,评 议每 出戏 的艺术 质量 和演 出水平 ,这 样 才 有可 能提 高 演 员 的表 演 ,提 高演 员 的艺 术素 质 ,提 高整 体 的艺 术 质量 ,才有 可 能培养 出真正 好 的演 员艺 术人 材 。遗憾 的是今 天 京 剧表 演 艺术 仍然 以大 谈 塑造 、刻 画人 物 、演 人物 为 时 尚,认 为 京 剧表 演 艺术 的 高级 阶段 是演 人物 ,好 像 除此 论 断再 没什 么说 的 了 ,不 是没 说 的 ,而是 需 要好 好认 真地 思 索思 索 ,京剧 艺 术要 说 的很多 ,除 非不懂 京剧 艺 术,那 是说 不 出来什 么 了。 提 倡 继 承 发 展 流 派 , 有 它 的盲 目性 、片 面 性 和 冲 动 性 。 京 剧 流派 是 定形 的表 演 艺术 ,若 无定 形 ,无 定数 ,一 天一 个样 儿 , 当然就 没有 流 派存 在可 言 ,流 派是 固定 的一种 表演 艺术 风格 ,它 有 一定 之规 。后人 对流 派正 确 的态 度是 借鉴 ,只 能借鉴 ,不 能 发 展 ,发 展者 前 进 ,前进 则 改变 ,改 变与 前不 同,改 样 了 ,不 是 原 来 那一 派 了 。如果 ,那 一流 派 还在 发展 ,不 断 地改 变着 ,说 明这 派还 不成 熟 ,还 没到 形成 一 派 的阶段 。流 派 只有 丰 富,这 种 丰 富 是 由流派 的创始 人去 完成 ,学者 ,后 人是 没 有 资格 ,没有 那个 造 诣 , 没 有 那个 水 平 去 丰 富 他 学 的那 一 派 , 除非 学 者 超 越 了 前 人 ,形 成新 的 流派 ,另 当别 论 。学 者 ,后人 只 能去 学它 ,借 鉴 。 借 鉴不 是继 承 ,借 鉴是 对流 派 的学 而化 ,化 而 用 ,借鉴 者应 具 备 艺 术基 础实 力 。继 承是 传承 ,不走 样儿 的接 下 来 ,传下 去 ,这 也 只 好是 有 多大 力使 多大 劲儿 啦 ,不 可能 不走 样 儿 的,每 个流 派 只 有 一个 人不 走 样儿 ,那 就是 流 派创 始人 ,无 论 他千 变万 化 ,他 的 表 演意 识不 会 变 ,他 的艺术 基 础不 会变 ,艺 术 表现 方法 ,法 则 不 会 变 ,他 的生 理条 件不 会变 ,他 的手段 变而 流 派风 格绝 变不 了。 学 者 ,后 人 可不 成 ,只 能 是 宗 者 、 仿者 ,宗 和 仿 自然 有 优 劣之 分 ,宗 的好 的 ,仿 的是 样儿 的 ,也 难使 人见 到 神髓 真话 ,宗 仿 的 伪 和劣 的 ,所 谓就 是对 流派 的 丑化 了 ,总之 ,无论 优或 劣 ,都 不 可 能与 流派 创 始者 一样 。真 把 某一 流派 的真 谛 神髓 学到 手 ,表现 出来 ,从历 史 上看 是没 有 的 ,不可 能 的 ,因为 每人 有每 人 的生 理 条 件 ,嗓音 不 同 ,筋骨 条件 不 同 ,神精 思维 系 统 、意识 、经 络 等 都 不相 同,就 是有 遗传 因子 的儿 子也 不可 能全 一样 京 剧 改 革 的 口号 已经 喊 了几 十 年 了 ,可 似 乎 是 口号 越 喊越 响 ,事 情却 越 办越 糟 。且不 说 如今 舞 台上 的 “ 精美 ”装 潢与 京 剧 的程式 美 已无 法兼 容 ,就是 京 剧艺 术 唱腔等 各 方面 的传 统也 已大 大 地受 到 了侵 害 。 对 于 京 剧 舞 台 艺 术 , 我们 要 走 “ 典 化 ”的 道 路 。 而对 于 经 京 剧文 化 ,我 们却 要做 到 “ 俗共 赏 ” ,全 面 启动 “ 剧文 化 工 雅 京 程 ” 。京剧 艺 术是 中 国戏 曲艺 术 的杰 出典 范 ,其文 化 品位和 文 化 内涵是 博大 精 深 的。我 们要 把 京剧 作 为一种 文 化来 提倡 和发 扬 , 使 其活在 舞 台上和 人们 的心 中 ,而不 是陈 列在 博物馆 里面 。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霸王别姬》是一出古典悲剧,也是一部中国京剧的杰出代表作。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通过一系列充满艺术性和感性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京剧的类型、舞台效果、音乐、表演语言以及服装等方面对《霸王别姬》之艺术特色进行介绍和分析。

京剧是一种杂糅了中国古典话剧、芭蕾舞、武术、歌舞、音乐和舞台效果等艺术形式的混合艺术。

在《霸王别姬》中,京剧的多元素结合,利用艺术语言重现出苦痛悲剧的爱情故事,表现出主人公的不可言喻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出无情的压迫者对爱情的压抑。

京剧的舞台效果也是十分复杂的。

《霸王别姬》中有大量的道具用以描绘出百态百调的人物形象。

它们包括梨花纸糊屋梁以及象征着遭受压迫和身份象征的紫金绸,这些都为舞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和视觉效果。

另外,扮演《霸王别姬》中的角色所用的表演语言也是比较特殊的。

京剧的表演语言以说唱的方式表达,同时运用了强大的节奏感。

在《霸王别姬》中,表演语言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仅搭配得当,更能传递出情节和主题的特殊效果,使人有一种聆赏京剧表演的极致兴趣。

此外,《霸王别姬》还充分运用了京剧特有的配乐,像《倩女幽魂》、《怨女冤魂》、《穿花蛱蝶》等歌曲,都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曲调,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随着曲调的变幻,音乐也被用来突出表演中的角色情感,更能加深观众对剧情的感受。

最后,由于《霸王别姬》所涉及的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因此,服装的设计也是十分复杂的。

服装设计不仅要表达每个角色的人物特质,还要反映其地位的不同,以一种视觉上的语言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样,观众可以更清楚地辨识主要人物,也更深入地理解剧中情节发展以及主题内涵。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霸王别姬》以多种艺术语言展现出了悲剧故事的精彩和主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令人赞叹不已。

本文仅仅简要概括了《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期望能够为观众提供一些对京剧的新的认识,从而对这部古典悲剧的精神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浅谈京剧艺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京剧艺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京剧艺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作者:李学峰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2期摘要:在当今时代,随着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对于发展传统文化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近些年来,京剧艺术渐渐从文化的主流地位滑向了边缘地位。

所以对于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到了传承传统文化。

本文介绍了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乐器伴奏,以及一些优秀京剧演绎人才等等,特别提出了一些京剧艺术表演改革发展的道路,希望京剧艺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京剧艺术一、京剧的简介(一)表现方式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法是唱、做、念、打。

“唱”是指歌唱、演唱技巧,发音有一定的要求。

“念”指的是音乐本质,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京剧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是指表演的身体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都要受到严格的训练。

“打”是指武术的技巧动作,两者相互结合,构成京剧表演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同时京剧也借用道具和不同的妆容来表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白脸的曹操等等。

同时,京剧还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细腻性。

同时,京剧艺术的舞蹈表演非常强调组织性。

京剧艺术的美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体现。

(二)伴奏的乐器在京剧艺术表演中,伴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两大类。

京剧表演中的一切动作与演唱都是随着这两大乐器的节奏所进行的,所以乐器的作用在京剧伴奏中是举足轻重的。

(三)京剧中的优秀人才在1927年时,北京举办了京剧优秀人才评选,其中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梅兰芳赢得“四大名旦”的称号。

他们各自塑造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一个尚小云的俏丽刚健、梅兰芳的端庄典雅、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的“四种流派”,创造了京剧阶段以旦为主的格局。

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术表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中国戏剧大师”和“武术大师”。

(四)京剧脸谱京剧中的脸谱是凝聚了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式,不同颜色的脸谱都有不同的特点:与角色的人格密切相关;脸谱图形模式都是程式化的。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形式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形式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形式姜波【摘要】京剧名扬国内外,是我国的国粹,京剧也是在众多戏曲种类中是最重要的剧中之一.京剧属于皮黄腔.皮黄腔是西皮腔与二黄腔相结合的产物.西皮腔与二黄腔的起源众说不一,他们原来都是各自独立的声腔,产生于不同地区,各有自己发展的过程,至乾隆年间方开始合流.在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祝寿,皮黄腔开始进入京城,为清末京剧形式奠定了基础.道光年间,二黄、西皮在北京进一步合流,出现"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他们为京剧成熟做出了突出贡献.京剧是皮黄腔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就是指皮黄戏.本文结合自身的经验,浅显的谈一下笔者对京剧花旦表演艺术形式的研究与心得.【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京剧;花旦;表演形式;艺术形式【作者】姜波【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营口 115000【正文语种】中文京剧的形成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剧种,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艺术在近代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成果。

京剧是由清乾隆末至咸丰年间先后进京的徽汉两调长期同台共艺,在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安徽的三庆、四喜。

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祝寿,皮黄腔开始进入京城,为清末京剧形式奠定了基础。

道光年间,二黄、西皮在北京进一步合流,出现“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他们为京剧成熟做出了突出贡献。

京剧是皮黄腔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就是指皮黄戏。

以皮黄腔为主而有吸收熔铸诸调众艺于一身,约于道光年二十年至咸丰末初步形成。

初称“京调皮黄”,民国初年到上海演出时被称为“京班”、“京调”、“京戏”,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被称为“国剧”、“平局”,1949年后始定名为“京剧”。

这便是京剧的由来。

众所周知,京剧的服饰都是相当有讲究的,以服饰给人物形象进行加分,更是直面的将人物性格展现给观众。

浅谈中国古代戏曲京剧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戏曲京剧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戏曲京剧的特点及作用一、引言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京剧作为中国古代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社会作用。

本文旨在浅谈中国古代戏曲京剧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京剧的特点1. 唱念做打: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同时掌握歌唱、念白、动作和武术等技能,才能完美呈现角色形象。

唱念做打: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同时掌握歌唱、念白、动作和武术等技能,才能完美呈现角色形象。

2. 精艳的戏服和脸谱:京剧的戏服设计精美繁复,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而脸谱则是京剧中角色特点和心理状态的象征,通过颜色和图案的变化来展示角色性格和情感。

精艳的戏服和脸谱:京剧的戏服设计精美繁复,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而脸谱则是京剧中角色特点和心理状态的象征,通过颜色和图案的变化来展示角色性格和情感。

3. 严谨的唱腔和音乐:京剧的唱腔采用传统的曲调和音阶,传达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的伴奏则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营造出特有的音乐氛围。

严谨的唱腔和音乐:京剧的唱腔采用传统的曲调和音阶,传达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的伴奏则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营造出特有的音乐氛围。

4. 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京剧有一套严格的表演规范和程序,包括走位、动作、表情等方面。

这种程式化的表演方式通过精确的动作和脸谱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京剧有一套严格的表演规范和程序,包括走位、动作、表情等方面。

这种程式化的表演方式通过精确的动作和脸谱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三、京剧的作用1. 传承历史文化:京剧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通过京剧的演出,观众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传统文化,从而增加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京剧,作为国剧、国粹,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京剧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在次,浅谈其艺术魅力,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她的内涵。

也为引起人们对京剧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京剧;艺术魅力;综合性;夸张性;虚拟性;角
近年来,一种值得惋惜和思考的现象是:京剧呈不景气状态,特别是有部分青年不爱看京剧。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京剧节奏缓慢,不适合今天观众生活快节奏的要求。

我认为很多人对京剧不欣赏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京剧独特的美学特点,而一旦掌握了中国京剧的主要特点,不仅丝毫不减少京剧的艺术价值,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增添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艺术的特点可以用综合性、虚拟性和夸张性来概括。

首先谈一谈京剧的综合性。

由于经历了长时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京剧吸收了众多姐妹艺术(民间歌舞、说唱艺术与滑稽戏等)的特长,形成了其唱、念、做、打、舞全面发展的艺术特色,这比其它任何单一的艺术形式都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的过程。

先说唱,京剧被西方人称作“北京歌剧”。

京剧是用一些程式化的手法,将说、唱、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每一句唱词都注重诗词韵律,或七言或十言,合辙压韵,文理对仗。

再说念,京剧中的念是按严格的、程式化的语调和语速来完成道白的,几乎每一句念白都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并讲究中州韵的规范与湖广音的四声,用较为夸张的手法来诠释角色,叙述剧情,渲染舞台气息。

京剧中的做、打、舞则都是用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诠释人物与剧情的。

三者往往揉在一起,以特定的形式来表达人物的身份、思想和情感。

从人物上来说,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行当又包括许多小的分支,所以引出了无数形象各异的脸谱.从时间地点上说,京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尤其是现代京剧,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大胆进行尝试,还演过一些外国名著,由此可见京剧表现力的丰富。

在舞台美术、服装与化装等方面也独具特色。

京剧的音乐、舞美、服装、化装也都各具特色。

京剧的音乐主要以昆曲与民间的曲牌为基础),加上程式化的锣鼓经结合而成。

它分为三个部分:唱腔、舞蹈配乐和幕间音乐。

从古至今,一些京剧名段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广泛流传、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舞蹈配乐和幕间音乐在传统京剧中往往采用大段的曲牌音乐,现代京剧则由作曲家根据剧情的需要,创作出独特的音乐。

他们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运用交响乐队的编制,使京剧音乐更加饱满、充实、丰富多彩。

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段,就充分体现了京剧的传统锣鼓经与现代交响乐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

加上激越、优美的唱腔设计和舞美设计,可算是京剧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京剧的舞台布景追求简单、实用,一目了然,很有抽象意识。

服装与化装则要求夸张而绚丽,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官震撼,京剧的脸谱甚至作为一项单独的艺术,深受爱好者的喜爱。

再次,浅谈京剧的夸张性。

所谓夸张,即从演员的道白、唱腔、形体表演到布景、服装、化装都非实际生活中原形,而是故意夸大其听觉、视觉效果。

如道白的抑扬顿挫(小生拉长音的笑声,花脸“喳喳”的叫声等),唱腔的超长拖腔,大幅度的举手投足,宽大、艳丽的服装与超长的水袖,厚厚的靴底,红、黄、蓝、黑、白各色各样的脸谱等无一不是夸张的,这样的夸张非但没有影响戏剧的真实性,反而更加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了戏剧的“味道”和震撼力。

最后,说说京剧的虚拟性。

这是让我最佩服的地方,简单的道具,然而演员却把剧情淋漓尽致的演绎了出来。

所谓虚拟,则是指剧情所需要的道具,布景或由演员的形体表演来体现,或以简单的小东西代替剧中所需要的复杂而庞大的东西,如戏中的开关门窗、上下楼梯、翻墙跃脊、黑夜中对打等。

舞台上并无城墙屋脊、门窗、楼梯,表现夜间却并不关灯,全凭演员细腻而逼真的表演,将其体现的恰倒好处、淋漓尽致。

《拾玉镯》这个折子戏把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上不见一只鸡,但通过演员的表演,使人仿佛看到一群顽皮的小鸡,听到它们吱吱的叫声。

虚拟化的动作给观众以充分的想像空间,不仅弥补了道具的不足,还使整个剧情和表演更加丰富生动。

夸张与虚拟的运用,使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而戏剧情节反而退居次席。

这也是京剧艺术与其他舞台艺术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形式美是第一位的,正因为如此,观众对京剧演员的表演要求高于其他表演艺术。

优秀的京剧演员要求唱、念、做、打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全面发展而又有专长。

这样的演员称之为“角”。

“角”在京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一个名角养活一个剧团,在京剧历史上也是绝不鲜见的。

“是真名士自风流”。

但凡名角必有其可听、可看精彩之处。

然而,“角”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与劳动,所谓“千锤百炼而后乃成”。

他们一直是支撑舞台的主宰,并以其风标独致的表演不知迷倒了多少戏迷,也不知道影响了多少各方人士。

京剧的“角”现象,也是其重要的魅力之一。

另外,京剧的表演与观众的反馈互相融合,也是京剧艺术的魅力之一,过去的京剧舞台是开放的。

尤其是老戏园,戏台多是置于观众之中,演员与观众相隔很近。

台上唱戏,台下撑场,台上台下一出戏,叫好声、喝彩声络绎不绝。

偌大的戏院内热闹非凡,实是一种享受,“玩”的享受。

台上演唱的同时,台下则随意交谈、品茶。

飞来飞去的“手巾板”小商贩的叫卖,缭绕的烟雾中夹杂着时隐时现的喝彩声,营造了一种浓烈的现场气氛。

这种形式所造成的种种神奇魅力,也使好戏者层出不穷,推动了京剧的发展。

综上所述,京剧有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

了解了京剧的艺术魅力所在,那么京剧在我们心中就会更进一步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