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考试题目及知识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知识点整理

1.CPU的读写操作、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参考填空题6、7、8。

2.中断响应中两个总线周期。p160

主要是对于时序图的理解,熟悉书中160页内容,理解两个总线周期的作用。

第一个周期8259A收到外设的中断请求(IR0~IR7),分析请求并向CPU请求中断(INT),CPU做出响应(INTA*),锁住总线(LOCK*),8259A在级联方式时选择从片(CAS0~CAS2,输出被响应中断的从8259A 的编码);

第二个周期CPU发出第二个响应(INTA*),8259A把中断向量号送上数据总线(D0~D7),CPU利用向量号执行中断程序。

主要理解其中“4)8259A收到第一个INTA有效信号后,使最高优先权的ISR置位,对应的IRR复位”即进入中断服务状态,“5)8259A在收到第二个INTA有效时,把中断向量号送上数据总线,供CPU读取”即让CPU处理中断。

补充:关于中断还可能会考查关于中断级联的问答题,要求画出连接:

3.三大总线,DB和AB决定什么。p7

微机三大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是微处理器与存储器与I/O接口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

地址总线(AB):由微处理器向外设的单向总线,用以传输微处理器将要访问的外设的地址信息。地址线的数量决定了系统直接寻址空间的大小。

数据总线(DB):微处理器与外设间数据传输线,为双向总线。读操作时,外设将数据输入微处理器,写操作时,微处理器将数据输出外设。数据线的数量决定了一次可传输数据的位数。

控制总线(CB):双向总线,用于协调系统中个部件的操作,有些信号线将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或状态信号送往外界,有些信号线将外界的请求或联络信号送往微处理器。控制总线决定总线功能强弱与适应性的好坏。

4.DMA及相关。其传送过程涉及的信号。p140、p151、p189~p193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是一种外设与存储器之间直接传输数据的方法,适用于需要数据高速大量传送的场合。

DMA数据传送利用DMA控制器进行控制,不需要CPU直接参与。

传送过程涉及的信号(参考p189~p190):

请求和响应信号:总线请求HRQ与总线响应HLDA(用以获取总线控制权)、通道请求DREQ0~DREQ3和通道响应DACK0~DACK3;

传送控制信号:地址选通ADSTB和地址允许AEN(锁存和发送地址)、地址线A0~A7和数据线DB0~DB7(在传送期间分别用于输出低8位与高8位存储器地址)、存储器读MEMR*、存储器写MEMW*、I/O读IOR*、I/O写IOW*。

5.8237控制下进行“存储器读写传送”对应有效信号、两个周期。

DMA读:把数据从存储器传送到外设。MEMR*有效从存储器读数据,IOW*有效把数据写入外设;

DMA写:把外设输入的数据写入存储器。IOR*有效从外设输入数据,MEMW*有效把数据写入存储器。

DMA传送时序图:

两个周期:

空闲周期:复位后及没有DMA请求则处于空闲周期,8237A作为从设备受微处理器控制,在此周期8237A 始终执行Si状态。

有效周期:8237A在Si状态采样到DMA请求则进入有效周期,8237A作为主控芯片控制DMA传送操作。6.8253计数器位数及写控制字时A0、A1的状态。p177

每一个计数器通道有一个16位减法计数器。写控制字时A0、A1的状态为1、1,即高电平。

7.8255A控制字、分组、工作方式、端口位数。p203~

控制字包括方式控制字及端口C置位/复位控制字,参考书p208~p209。

分组:3个数据端口分为两组进行控制,A组控制端口A(PA0~PA7)和端口C的上(高)半部分(PC4~PC7);

B组控制端口B和端口C的下(低)半部分(PC0~PC3)。

工作方式:有3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和方式2,参考书p204~p207。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主要用于无条件传送和查询方式的接口电路,3个端口均可工作在此方式;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主要用于程序查询和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端口A和B可工作在此方式;

方式2双向选通传送方式,适用于与双向传送数据的外设及程序查询和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只有端口A

可工作在此方式。

端口位数:均为8位,注意C端口分上下。

8.8259初始化命令字约定及确定使用哪个操作命令字。p163、p167

初始化命令字必须按照ICW1~ICW4的顺序写入。

ICW1(初始化字)和ICW2(中断向量字)必须写;

ICW3(级联命令字)由ICW1的SNGL(D1,决定是否级联)决定,SNGL=1则不需写ICW3,SNGL=0则需写入ICW3;ICW4(中断方式字)由ICW1的IC4(D0)决定,为1要写,为0则不写。

操作命令字的确定(参考书中p167的例子):

mov al,0ah ;0AH=00001010B

out 20h,al

nop

in al,20h

看端口地址,20h为偶地址则A0=0,那么输出的命令字有ICW1、OCW2和OCW3(参考p159),再看命令字内容,ICW的D4固定为1,排除;OCW2的D4D3固定为00,排除;所以为OCW3。那么读了哪些内容?D2D1D0=010,所以是读了IRR的内容(参考p166表7-5)。

如果为奇地址如何区分?奇地址输出的命令字有ICW2、ICW3、ICW4和OCW1,根本区分不出来,所以应该不考。

9.同步异步的传输单位。p234

异步通信以字符为传输单位,同步通信以帧为传输单位。

10.CS作用、串行接口的典型结构。p239

CS为片选信号,用以选中芯片,只有当一个芯片的片选信号有效时,微处理器才能对此芯片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串行接口的典型结构参考书中p239~p240。主要是发送/接收的保持/移位寄存器组成的双缓冲结构对串/并数据的转换以及如何实现串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串行数据的发送:来自CPU的并行数据存放在发送保存寄存器中,发送时数据进入发送移位寄存器,加入起始位、校验位和停止位逐位输出(串行数据)。

串行数据的接收:接收到的串行数据在接收移位寄存器中去除起始位、校验位和停止位转换成并行数据,接收完一个字符后送入接收数据缓冲寄存器。

11.高速缓存主要解决的问题。

缓存数据,主要解决CPU与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提高处理效率。

12.接口技术研究的问题。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的信息。三种技术,编址方式。p134、p136、p140

接口技术研究的问题:外设在工作原理、驱动方式、信息格式以及工作速度方面彼此差别大,不能与CPU 直接相连,必须经过转换电路即I/O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