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培训讲学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思考:科学技术给人
们的生活(shēnghuó)带来方便
和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 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你
能举例说明吗?
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dǎozhì)严重的白色污染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思考: 科学技术给 人们 的 (rén men) 生活带来方 便和舒适的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其实,你只要留心,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yǐn fā)科学的发现。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时会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科学给我们(wǒ men)带来了什么 1.科学(kēxué)使我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习科学可以(kěyǐ)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
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其实,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你只要留心,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 引发(yǐn fā)科学的发现。
你听说过牛顿(niú dùn) 与苹果的故事吗?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同时,也给人 类带来了一定 的负面影响,
你能举例说 明吗?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含氟制剂的大量使用(shǐyòng)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
科技的发展(fāzhǎn)要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 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课堂练习
1.小红游泳时发现:自己慢慢走进水中时,身体也感觉慢 慢变轻.请你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 问题( B) A. 人为什么会感觉身体变轻? B. 人身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有什么(shén me)关系? C.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1.2走进科学实验室导学稿(共2课时)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知道实验室一般意外的紧急处理。
【重点难点】1、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课前预习】1、实验室内有大量可供我们做实验时使用的和。
它们的存放点必须符合,并按,并按有序存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
2、当你进入实验室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科学情景】奥斯特第一节中讲过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什么是磁效应?百度百科(/view/3409705.htm?fromId=25553&redirected=seachword)告诉我们:1819 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
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
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
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人们的注意。
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后,一系列的新发现接连出现。
安培曾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
”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你知道为什么说: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吗?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实验或科学家的故事吗?【合作学习】一、实验室的安全1、学习实验室安全守则先阅读实验室安全守则,然后归纳:(1)听从老师的,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2)察看实验室的﹑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记在心;(3)不能用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事故;(4)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或任何化学药剂;(5)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得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等实验材料;(6)打翻化学试剂需,并及时向老师;(7)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应立即容器;(8)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9)若不慎烫伤﹑烧伤﹑化学药剂灼伤或时,应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第一章第一节数学家的故事(2)

第一章古老的数学第一节数学家的故事(2)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阅读故事活动一:(1)奇特的墓志铭在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镌刻着一个有趣的几何图形:一个圆球镶嵌在一个圆柱内。
相传,它是阿基米德生前最为欣赏的一个定理。
在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则镌刻着圆周率π的35位数值。
这个数值被叫做。
”鲁道夫数”。
它是鲁道夫毕生心血的结晶。
大数学家高斯曾经表示,在他去世以后,希望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17边形。
因为他是在完成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后才决定献身于数学研究的…… 不过,最奇特的墓志铭,却是属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
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道谜语般的数学题:“过路人,这座石墓里安葬着丢番图。
他生命的1/6 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时期。
又过了生命的1/7他才结婚。
婚后5年有了一个孩子,孩子活到他父亲一半的年纪便死去了。
孩子死后,丢番图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生涯。
过路人,你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吗?” 丢番图的年纪究竟有多大呢?分析:设他活了X岁,依题意可列出方程。
这样,要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只要解出这个方程就行了。
这段墓志铭写得太妙了。
谁想知道丢番图的年纪,谁就得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而这又正好提醒前来瞻仰的人们,不要忘记了丢番图献身的事业。
拓展:在丢番图之前,古希腊数学家习惯用几何的观点看待遇到的所有数学问题,而丢番图则不然,他是古希腊第一个大代数学家,喜欢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现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如移项、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乘以同一因子等等,丢番图都已知道了。
他尤其擅长解答不定方程,发明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被西方数学家誉为这门数学分支的开山鼻祖。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七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第1课时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通过探究金鱼的浮沉实验,体验通过探究和实验能寻找到产生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3、难点:寻找金鱼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原因。
【课前预习】图中描述的分别是什么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如果你不知道原因,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找到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呢?还想知道什么问题?1.现象2. 现象3.现象引起现象的原因1. 2. 3. 寻找原因方法1. 2. 3.1.新问题2. 新问题3. 新问题【学习过程】检查、汇报课前预习结果,进入新课。
第一幅图,第二图。
第三图。
描述的都是自然现象,由此可见,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的学科,通过、、等方法去寻找这些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课堂练习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其它的一些自然现象,并试图去寻找引起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种子成长成幼苗昆虫蜕皮。
种子长成了幼苗,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幼苗? .昆虫为什么要蜕皮? .鸟蛋孵化出小鸟,鸟蛋为什么可以孵出小鸟? . 当我们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兴趣时,往往会去寻找产生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有时会有重大发现,比如说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在整理器材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活动:凹陷的乒乓球的在热水中会。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你知道这些电器有什么功能吗?如果它们突然都消失了,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古时候为什么没有这些工具呢?那么,你觉得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并不神秘1.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3.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注意几个名词1.科学研究是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
2.科学问题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
3.科学发现切科学活动的直接目标,重要事实或理论的发现也是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
4.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因为球内气体遇热膨胀。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导学案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前预习】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观察的生物大多是________和_______。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课中研学】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应当从观察开始。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分组进行,并思考:(1)观察的步骤有哪些?(2)讨论:①你所观察的生物,如杨树和柳树,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②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请举例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观察结果。
③请举例说明,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某种生物,你打算如何进行。
2. 根据你参加的观察活动,小组讨论并总结:什么是观察?观察时,有什么应注意的?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
【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B .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C .解决影响人类生存的各种难题D .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2.《秘境之眼》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国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联合,通过布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比较法C.文献法D.实验法3. 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B.观察需要依据观察目的进行C.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D.应该在观察之后凭回忆记录观察结果【分层作业】1.近日,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拍摄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教案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了解科技改变世界.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基本技能.[科学思考]为什么出现千奇百态的自然现象?面对自然界现象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养成科学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养成对实验现象建立假设提出新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及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对科学的向往热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科学观,树立科学实验的严谨作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科学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是《科学(7~9)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部分的入门课. 通过从奇妙的大自然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等方面着手,把刚迈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由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 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的相应答案. 启发学生在对常见现象的讨论、探究、实验、观察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初次接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内容分析]本节课在教科书的第2~7页,主要包括如下的相应内容:(1)教科书提供了四个自然界中奇妙现象来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奥妙的探究欲望;教科书提供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从而得到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的相应答案的过程,由牛顿和瓦特的故事进一步告诉学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探究,多思考,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规律;以两个实验为载体说明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2)教科书介绍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学生对于自然界奥妙兴趣的激发,对于身边事物的仔细观察、讨论、实验等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特别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七年级《科学》本身“以感性知识为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设计一些能体现科学现象与规律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热情.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兴趣,通过学生举例自然科学现象,特别是身边的自然现象,以“简练地描述现象”、“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一些假设”等模式和程序进行教学.[学法点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身边的事物和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奥妙的探索兴趣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以形象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方式呈现奥妙的自然界,让学生在惊奇感叹中培养了探究自然的兴趣.(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一个情境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从学生的角度去看)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能力.(3)合作学习,尝试猜想.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尝试解释问题. [经验介绍]一般学生对科学充分着神秘性的向往,总是认为科学是科学家才能研究的课题,通过学习身边的科学,让学生了解身边随处存在着科学。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教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科学世界——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记录的方法;3.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记录的方法;3.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科学是什么?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 解释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记录的方法,并给出示例。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选择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演示,展示实验步骤和记录方法。
2.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进行实验操作。
2.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记录,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设计。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的科学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记录本中的实验报告,并提交下节课检查。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前准备】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
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图2 ;图3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3、现在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科学要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怎样形成的?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C.为什么会打雷?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F.水为什么会结冰?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二、怎样进行科学研究?1、你看过金鱼吗?金鱼为什么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或下沉呢?我的猜想是。
2、活动:用老师给你的气球、沙子、水槽、水,验证你的猜想(1)我的实验方法是。
(2)我的发现是。
(3)结合鱼的图片,你认为金鱼在水中自如升降的原因是。
(4)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3、我认为科学研究要经过这些过程:。
三、科学研究为我们带来什么?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好处?请你说说,跟大家一起分享。
2、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它有时还会给我们带来负责影响,你能举一些我们生活周围存在的实例加以说明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些不良影响?【课堂练习】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A.仔细观察B.积极实验C.认真思考D.以上都是2、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B.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3、科学是一门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4、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影响。
我们要多、多、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和的关系。
5、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把你的体会写在下面。
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三、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
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四、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 “泥土是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 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对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五、焦耳的故事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
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
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
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
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六、富兰克林的故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