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合集下载

基于GIS的滕州市暴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基于GIS的滕州市暴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基于GIS的滕州市暴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摘要:滕州市地理位置偏南,自然环境复杂,容易遭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此,本文运用GIS技术,结合地形地貌、降雨等环境因素,对滕州市暴雨灾害的风险展开评估,最终将该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三个区域。

一、前言暴雨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不仅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针对暴雨灾害,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区划对于降低其危害至关重要。

GIS技术因其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成为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有力工具。

本文以滕州市为例,结合地形地貌、降雨等环境因素,采用GIS技术进行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区划。

二、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滕州市水利局和气象局。

其中包括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雨量站的分布等信息。

首先将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筛选和数据清理,得到能够进行分析的原始数据。

三、环境因素分析1、地形地貌滕州市地处山区,除少部分平原外,大部分区域是丘陵和山地。

这种地形地貌决定了滕州市不同地区在遭受暴雨灾害时的不同风险等级。

为此,本研究以滕州市海拔高度分布图作为地形地貌的依据,将该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高度范围,包括低海拔区、中海拔区、高海拔区。

2、降雨情况降雨是暴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降雨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收集了滕州市气象局的降雨数据,以年均降雨量作为降雨指标。

通过分析降雨数据,得到滕州市不同地区在降雨量上的差异。

四、灾害风险评估1、风险因素确定根据地形地貌和降雨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包括地形高度、降雨量和坡度等几项因素进行评估。

其中地形高度和降雨量作为主要评估因素,坡度作为部分参考因素。

通过对不同评估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得到了各因素的具体数值。

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评估方法,它基于灰色数学理论创建,能够在样本数少、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预测和决策。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灾害的风险区划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一个重 要方面[1],准确合理的风险区划结果对防灾减灾以及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 GIS 的广泛 运用,使风险区划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基 础上,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区域,进行过暴雨洪 涝灾害风 险 区 划、风 险 评 估 的 研 究,并 取 得 了 多 项 成 果[2-9],实现了暴雨灾害风险量化空间分析。但是,针 对黑龙江省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将自然灾害 风险指数评估方法与 GIS 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考虑 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承灾体易损性 3 个评价指标[10-17],构建暴雨洪涝灾害各评价因子和综 合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黑龙江省区( 县) 级暴雨洪涝灾 害风险区划,以期为黑龙江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合、讨论确定。
1. 2. 3 百分位数法
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常用于描述一组样本
值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
序,并将全部数据分成 100 等份,以第几百分位数来
反映某数值在整个数据中的分布位置。多个百分位
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百分位
数的计算为
{Q^ i( p) = ( 1 - γ) X( j) + γX( j + 1) j = int[p × n + ( 1 + p) /3]
把各个具体指标的作用大小综合起来,用一个数量化
指标加以集中,即
n
∑ Vj = ( Wi ·Dij )
( 2)
i =1
式中,Vj 是评价因子的总值,Wi 是指标 i 的 权
重,Dij是对于因子 j 的第 i 个指标的归一化值; n 是评
价指标个数。权重 Wi 可由各评价指标对所属评价因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张洪玲;宋丽华;刘赫男;徐永清【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年(卷),期】2012(33)4【摘要】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e, socio - economic data, GIS data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t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atalness of disaster - inducing factors, sensitivity of disaster - 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 - bearing bodies by using GIS method. Then the model of risking valuation was built with the method of weighted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GIS. Risk zoning charts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painted and was divided into five hierarchies: high, less high, medium, less low and l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k of flood and waterlog presented high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as but low in the north and south. Most area of Songnen plain, north and south of Sanjiang plain and the central of Hegang belonged to high risking zone, especially north - west of Haerbin, south - east of Daqing, north and west of Suihua, the central of Hegang. Daxinganling area and southeast semi mountainous belonged to low - less low risking zone and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lso low. Actual disaster results were matched with risking zone, 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low high areas.%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及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等级风险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北部和南部地区处于高-次高风险区,哈尔滨西北部、大庆东南部、绥化北部和西部以及鹤岗中部地区,属于高风险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半山区处于低-次低风险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几率较低.灾情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灾情的高值-次高值分布与风险区划结果基本符合,风险区划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总页数】7页(P623-629)【作者】张洪玲;宋丽华;刘赫男;徐永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6【相关文献】1.基于1 km网格的北京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J], 轩春怡;刘勇洪;杨晓燕;舒文军;吴春艳;胡永锋;杜吴鹏2.山东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区划与分析 [J], 张腾;陈建平;张静;张亚3.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J], 卿清涛;徐金霞;周斌;徐沅鑫;邓国卫;钟燕川;张玉芳4.基于灰靶模型和GIS的陕南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J], 李双;杜建括;张志伟;邢海虹5.基于GIS的芜湖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J], 李鸾;谢五三;吴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营市河口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初步分析

东营市河口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初步分析
t c i ai a d ia tr h r ce sis f r i tr he lm tc n d s se c a a tr tc o anso m i He u I a iin, tn ai e s us in n is rgin ia in f r i so m i n ko . n ddto e t tv dic so o r k e o a z to o a n t r l
综合 评 价 4种数 据 处 理 方法 , 计算 各 地 暴 雨洪 涝 风 险 系 数 , 对该 区暴 雨 洪 涝灾 害风 险 区 划进 行 初 步 分 析 。 果 表 明 , 1 结 近 9 年 , 区 暴 雨 主 要集 中在 夏 季 , 早 出现 在 5月 , 晚 出现 在 9月 , 暴 雨 频 数 最 多 达 4 次 , 该 最 最 年 日降 水 量 ≥5 m 的暴 雨 日 0m
Absr ct T p e i iain daa r t a : he r c pt to t fom 1 2 o 01 o H e o mee r lg c l tto a d t r g o a a t mai we t e sa o s 99 t 2 0 f ku to o o i a sai n n is e i n l u o tc ah r tt n , i
F o d Dia t r i He o Diti t f Do g i g l o s se n ku src o n yn Ci t y
HO h me U Su i ,HAO Ja u HO ix e,Z NC a g e AN W e ln I Y pn 2 I ixn z IJa mig Gu n w i ,W no g,L u ig,L N Je ig,L in n (.og i t rl ia O c fS ad n r ic, og i 5 0 1 1 nyn Me oo g l f e o hno g Po ne D nyn 2 79 ; D g e o c i v g 2 e o  ̄r tMe oo g a t ino h n ogPoi e e o 5 2 0 . k u d t t rl i lS ̄o S ad n rv c,H k u 2 70 ) H w e oc f n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灾害的发生程度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自然灾害分类及代码》(GB/T17747-1999)中的规定,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I级洪涝灾害:一般洪水,造成轻微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但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小,不必采取紧急措施。

II级洪涝灾害:中等洪水,造成较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III级洪涝灾害:严重洪水,造成重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疏散人员,防止次生灾害等。

IV级洪涝灾害:特大洪水,造成巨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紧急的救援和救助措施,如调集军队、公安等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以上是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 -。

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农业信思化・ 农业网络信息 AGRICULTURENETWORK玎’,:FDRM 刀roⅣ 2011年第2期 

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曹宁 ,张磊 .一,马 (I.宁夏气象科学科研所,银川750002; 3.宁夏气象服务中心,银川750002; 宁 ,卫建国 ,马宏永 2.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2: 4.宁夏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银川750002) 

摘要: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收集宁夏暴雨、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及遥感数 据,综合考虑在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当地的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构建暴雨洪 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等级划分 和专家讨论,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成果。由研究成果得出了经济较发达的整个宁夏平原都属于暴雨洪涝灾害 中等以上风险区等诸多结论,为本地区灾害规划与预案制定、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GIS;暴雨洪涝灾害;区划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6251(2011)02—0093—03 

Ningxia Rainstorm and Flood Risk Regionalization CAO Ning ,ZHANG Lei 一,MA Ning3,WEI Jianguo ,MA Hongyong4 (1.Ningxia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Yinchuan 750002;2.Ningxia Key Lab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Yinehuan 750002;3.Ningxia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Yinchuan 750002; 4.Intra—organization Service Center of Bureau of Meteorology,Yinchuan 750002) 

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J].,2019,58(6):39-43,49.收稿日期:2018-08-29基金项目:西南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西南区域2013-2);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NZ0046)作者简介:张利平(1968-),男,四川万源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与服务,(电话)139********(电子信箱)854874815@。

暴雨洪涝灾害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较为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影响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

2004年“9·3”特大洪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受灾人口20.7万人,因灾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2005年“7·8”特大洪灾,受灾人口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元;2009年“7·11”暴雨洪灾,导致前河上游发生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洪水;2010年“7·18”流域性特大暴雨洪灾、2011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张利平1,蔡松2,张鸿2,游英2,赵薇2(1.达州市气象局,四川达州635000;2.达州市达川区气象局,四川达州635006)摘要:利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及周边25个国家气象站30年的气象资料和达川区社会经济数据,采用GIS 系统分析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与防灾抗灾能力,对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统计和区划。

结果表明,达川区各地的暴雨洪涝风险主要受地形地貌、洪涝频率、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高敏感风险区主要有达川南城(主城区)、永进-石桥、道让-虎让-桥湾-石梯和景市等乡镇,次敏感区主要有赵家、百节(铜钵河两岸)、亭子、麻柳-万家-大树、东兴-黄都-南岳、双庙、罐子、龙会、堡子-赵固、洛车、五四-银铁等乡镇,这是达川区防汛减灾的重点区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包括河市-金垭、福善、大滩、管村-九岭-陈家-渡市、香隆-沿河等乡镇,次低或低敏感区主要包括海拔较高、离河流较远的低山高丘区。

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张利平;蔡松;张鸿;游英;赵薇【摘要】利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及周边25个国家气象站30年的气象资料和达川区社会经济数据,采用GIS系统分析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与防灾抗灾能力,对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统计和区划.结果表明,达川区各地的暴雨洪涝风险主要受地形地貌、洪涝频率、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敏感风险区主要有达川南城(主城区)、永进-石桥、道让-虎让-桥湾-石梯和景市等乡镇,次敏感区主要有赵家、百节(铜钵河两岸)、亭子、麻柳-万家-大树、东兴-黄都-南岳、双庙、罐子、龙会、堡子-赵固、洛车、五四-银铁等乡镇,这是达川区防汛减灾的重点区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包括河市-金垭、福善、大滩、管村-九岭-陈家-渡市、香隆-沿河等乡镇,次低或低敏感区主要包括海拔较高、离河流较远的低山高丘区.【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06【总页数】6页(P39-43,49)【关键词】暴雨洪涝;风险;区划;达川区【作者】张利平;蔡松;张鸿;游英;赵薇【作者单位】达州市气象局,四川达州 635000;达州市达川区气象局,四川达州635006;达州市达川区气象局,四川达州 635006;达州市达川区气象局,四川达州635006;达州市达川区气象局,四川达州 63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9暴雨洪涝灾害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较为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影响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

2004年“9·3”特大洪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受灾人口20.7万人,因灾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2005年“7·8”特大洪灾,受灾人口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元;2009年“7·11”暴雨洪灾,导致前河上游发生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洪水;2010年“7·18”流域性特大暴雨洪灾、2011年“9·18”暴雨洪灾等都给达川区造成严重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暴雨洪涝灾害是平顶山地区较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划有很多方法。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水平有限。该文主要从当地的暴雨时空分布概况、地形概况、暴雨洪涝的灾情概况以及当地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粗略地对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为平顶山市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物资分配提供参考。1研究区概况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最低海拔60m。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沙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km,流域面积3910.4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m3。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km,境内流域面积253.30km2。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其变化趋势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h,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降水出现在季风控制的夏季(7、8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80%,日最大降水量为337.3mm。河南省4个暴雨中心中有2个分布在平顶山市(舞钢县、鲁山县)。平顶山市辖六县(市)六区,人口492万人,面积7882km2,GDP近千亿元,市区高速公路环绕,人口密度较大。平顶山市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该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频发区。2数据资料(1)灾情资料:1984—2007年暴雨洪涝的灾情普查数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2)社会经济资料:河南省统计局于2008年出版的统计年鉴,采用以县(区)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
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
数据。
(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收集高程、水系、植被等
GIS
(1∶50000)数据。
3
资料分析

3.1
平顶山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
629
mm
以上,且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的舞钢县最大,达

972.0mm,北部的汝州县最小,为629.1mm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342.9mm。

3.2
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均在
1.31d以上,且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舞钢县最多,达3.59
d,北部的汝州县最少,为1.31d
,年平均最多的站与最少的

站之间相差2.28d。
3.3
平顶山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
分布特点。其中北部的汝州县最高,海拔203.1m,南部的叶
县最低,为83.4m,最高的站与最低的站之间相差119.7m。
3.41984—2007
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

空间分布
通过对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
频率空间分布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
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鲁山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达到
25
次(图4)。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欣李戈孟刚白家惠张彩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地区概况,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地暴雨灾害发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以为当地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
P468.0
+
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020-02

收稿日期
2010-12-16
20
!!!!!!!!!!!!!!!!!!!!!!!!!!!!!!!!!!!!!!!!!!!!!!!
(上接第19页)
分布上也存在明显特征,夏季增温大于冬季,与其他地区有
所不同,主要与托里县属于典型山区型气候区有关;年平
均最低气温上升贡献率最大,气温倾斜率达0.773℃/10a。
托里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反映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的共同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加剧
作用不容忽视。正确判断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对合理选
择保护、恢复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

[1]罗玉友,罗值贤,陈明远.大方县近49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贵州气

象,2010,34(S1):
109-110.
[2]李明,吴正方,张莲芝,等.吉林省东部山区1953—2007
年气温变化

特征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3):
73-81.
[3]袁新田,张先基.阜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
宿州学院学

报,2010,25(8):23-25,
113.
[4]黄绍文,胡琳娜,顾敬.新余市51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新余高专

学报,2010,15(4):
83-85.
[5]王海岩.青河1961—200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4(3):33-37.
[6]周志强.新疆尼勒克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

济,2010(8):
928-929.
[7]闫玲,夏依木拉提·艾依达尔艾力.近50a
来新疆新源县气温变化趋

势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46(7):
52-53.

4
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对平顶山地区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基础地理
信息资料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
区划的相对结果。
从图5可以看出,鲁山县、舞钢县2个区域是暴雨洪涝
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叶县属于中等风险区,平顶山和宝丰
地区属于次低风险区,汝州县和郏县属于低风险区。整
体看来,平顶山地区西部、南部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要大于
北部。
5
小结

对于大区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有利于从宏观角度
认识并了解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以区域为对象的宏观防灾

减灾规划
[1-4]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已评价出的高风险小区域

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研究成果,则可以更好地为实际生产
生活提供帮助
[5-6]

6
参考文献

[1]石昌军,蒋桂萍,任小安.三都暴雨特征与洪涝灾害关系分析[J].
贵州

气象,2006,30(4):
16-17.
[2]蒋新宇,范久波,张继权,等.基于GIS
的松花江干流暴雨洪涝灾害风

险评估[J].灾害学,2009,24(3):
51-56.
[3]卞韬,王丽荣,李国翠,等.石家庄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J].

旱气象,2009,27(1):
18-22.
[4]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5]刘皑国,张云惠,杨利鸿.喀什地区暴雨特征及预报[J].
新疆气象,

2005(增刊):12-13,18.
[6]魏一鸣,金菊良,杨存建,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2002.

李学欣等: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