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初探

合集下载

桂林市雷电灾害及风险区划研究

桂林市雷电灾害及风险区划研究

2 1 . u 0 0 By s mma z n h n e n ih i r i g分 类 号 P 2 49
n i g fa u e ,a s d n d fn e p o n t n e t r s t y o ee s r — u g a o g t g d s se a e n ma e rm fl h i ia t rh d b e d . i n
dia trm a ngf cor,lnd o nd g — s se — ki a t s a f r a e m
o r h l g n l t a k o n s mo p o o y a d c i e b c g u d a ma r
s bs q e l e vio m e t a a d— fe t u e u nt y n r n n ,h z r af c-
L g t i g Dia t r a d ih nn s se n Rik Re 0 a ia i n s gi n I tO z
U 压如 _ t l( u l tooo i l - c a G in i Mee r l c g a Of
摘要
利 用 1 5— 0 0年桂林 市 1 97 21 3个气象观 测站点的 雷暴地面观测 资料 以及 近 1 0年记
地 防雷减 灾机构正积极努 力地 开展工 作, 有效地遏制 了雷击事故的发生 , 避
免 或 减 轻 了 雷 电灾 害 的损 失 ,但 随 着 现 代 化建 设 的 迅速 发展 ,人 民 生 活 条
e o iswa o u ai n st  ̄i n a d e db d e sp p lt i o u o n —
c no i e lpm e tst to o m c d veo n i i n.Co p e ua m r—

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探究

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探究

2在 雷电灾害风 险评估时,明确评估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提供 以下 5 个评估 原则 : 2 . 1 雷 电灾害风险评估要 以风 险 ( 损 失)为中心 ,而不是 值 。 以风 险的来源 为中心。这是因为雷 电灾害 的来源与损失相 比而 5评估方法 言是 很难 准确 确定的。同时要尽量避免重复性计算或遗漏性计 风险评 估方法 的选 择直接影 响到评估过 程中 的每 个环节, 算。 甚至可 以左右最终的评估结果 , 所 以需要 根据 系统的具体情况 , 2 . 2 风险是对于不 同的评估主体 ( 评估者 )是具有不确定 选择合适 的风险评估方法 。现有 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 ,可 性 的,风 险评估应 该考 虑评 估主体的风险偏好 。 大致分为定量 的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 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综合 的 2 . 3 认清评估对象 ,选择符合其适用 范围的评估标准 。这 风险评估方法三大类 。 要求 在做 风险评 估时 应该根 据评估 对 象而有针 对性 的处理 问 5 . 1 定量评估方法 的思想 是,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 题。 在损失的水平赋 以数值或货 币的金额 ,当度量风险 的所有要素 2 . 4 评估 方法和评估标准要及时更新 。由于各 种技术和产 ( 资产价 值、威胁可能性 、弱点 利用程度 、安全 措施的效率和 品的更新 与发展 更加 日新 月异 ,滞 后 的评 估方 法和标 准是 不 成本等 )都被赋值 ,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可 以进行量 能满足社 会需求 的。特 别是 L E MP危 害逐渐 占据 主导地位时 , 化。 通信、 电子和 网络等行业 的发展给雷 电灾 害风 险评 估提 出了很 5 . 2 定 性 的评 估 方 法 是 目前 采 用 最 为广 泛 的 一 类 方 法 。它 多需要解决 的问题 。 主 要 依 据研 究 者 的 知 识 、 经 验 、 历 史 教 训 、 政 策 走 向圾 特 殊 变 2 . 5 抓住风 险评估 的两个关键因素 ,即评估结 构 ( 评估 体 例 等非量化资料对系统风险状况做出判断的过程 。它主要 以与 系)和评估指标 ( 评估参数 ) 。 调查对 象的深入 访谈做出个案记录为基本资料,然后通过一个 3风险分析原理 理 论推 导演 绎的分析 框架,对 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在此基础上 风险分析原理 ,所谓雷 电灾害风 险评估 ,是从风 险管理角 做 出调 查结论。 度,运用定性或定量 的科学分析方法和手段 ,系统地分 析被 评 5 . 3 综合的风险评估 。 目前 国内对 建筑物进 行防雷施工只 估对象所 面临的人为的和 自然 的威胁 ,以及威胁事件 一旦发生 能对建 筑物进 行定性的分类,根据 G B5 0 0 5 7《 建 筑物防雷设计 可 能遭受的危害程度 ,有针对性地提 出抵御威胁 的安全等级 防 规 范》的相关条 目的规 定进行 防雷分类 ,这 样做 的后果就是不 护对 策和 整改措施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灾害所带来 的经 能 对 建 筑 物 的 防 雷措 施 做 到进 一 步 的细 分 , 只 能 是 大 概 地 进 行 济损 失和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系统是 由致灾 因子 、孕灾环境和 防雷措施 的施 工,造 成不 必要 的浪 费,而利用 I E C提 出的风 承 灾体共 同组成 的复杂 系统 ,灾 害风 险往 往是天 、地、人 综 险评估对建筑物进 行定量 的风险评估,可 以给出建筑物的风险 合作用 的结果。对 于雷 电灾害而言 ,致灾 因子是指 即雷 电灾害 值 的大小 ,并且 能够提 出比较精确 的防雷措施 ,这样 能对 建筑 存在 的风 险因子 : 孕灾环境即建筑物所处环境 的雷 电发生概率 物进行更加严密 的保护措施 。

云浮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云浮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云浮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摘要:本文利用云浮市2001-2019年的雷电灾害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云浮市雷电灾害事件年分布呈下降趋势,雷电灾害事件月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人员伤亡事件峰值出现在7月。

本文利用雷电灾害频数、地闪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的工农业生产总值4个指标对云浮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得出大部分地区处于极低风险区,云城区处于极高风险区。

关键词:雷电灾害事件特征分析雷电风险区划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雷电灾害则是指雷击或雷电电磁脉冲入侵和影响造成人员伤亡或物体受损,使其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酿成的不良社会和经济后果的时间【1】据统计,广东省2019年共发生雷电灾害及次生灾害255起,较2018年增加33.5%;全年因雷电灾害受伤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8.6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36.71万元。

【2】近年来关于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研究取得较显著的成果。

扈海波、张春燕、冯旭宇、袁湘玲等[3-6] 采用层析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给出对应比值,建立了定量化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模型;于东海等[7] 选取包含雷灾资料、闪电定位数据、社会发展数据的4个指标描述了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分布特征,对江门市新会辖区进行了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得到新会辖区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云浮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雷暴天气频繁。

在云浮,雷电灾害已成为最严重也是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在云浮进行雷电风险区划不但可以了解雷电灾害的特征与规律,而且能将雷电灾害防御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程度,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防灾减灾效益评估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防雷减灾和科学决策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文采用的材料有:1、气象局雷电探测分析系统和地基闪电定位系统(LLS)的数据;2、云浮市2001-2019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3、云浮市统计局提供的各个地区的人口数值、工农业总产值等数据。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某地区或特定场所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目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天气雷达、气象观测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风险区域划定和预警。

目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 数据不足:尽管有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和雷电监测数据,但仍然存在数据不完备和不精确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雷电监测网络不完善,数据获取困难。

2. 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各地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导致不同地区评估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3. 预测能力有限:虽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雷电灾害的预测有所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难以预测的情况。

雷电灾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因此精确地预测雷电灾害的发生位置和时间仍然具有挑战性。

展望未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借助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得到改进和完善:1. 加强雷电监测网络建设: 继续扩大雷电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雷电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时空分辨率,并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和验证。

2. 构建统一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国际上应加强合作,建立统一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和标准,提高评估结果的可比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3. 结合多种数据和模型: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气象模型、人类活动数据等多种数据和模型,建立综合评估模型,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精度和准确性。

4. 发展智能化预测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的雷电灾害预测和预警系统,实现对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在数据、标准和预测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雷电灾害分析与研究

雷电灾害分析与研究

雷电灾害分析与研究作者:关久旭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通过对雷电灾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其类型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研究雷电灾害发生的机制,总结和归纳焦作全市的雷电灾害特点和起因,指导防雷减灾工作的正确部署、科学安排,尽可能地降低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雷电灾害;类型特点;区域性分布雷电灾害调查是我们研究雷电活动规律比较直观的一种方式。

依据自然灾害系统原理,雷电灾害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之间互相作用形成的,雷电灾害的自然孕灾环境就是雷暴天气、气候和地理背景等,自然致灾因子就是闪电,承灾体一般划分为人类、财产和自然资源。

这三种因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灾情形成的作用会发生改变。

为了更好地揭示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过程,自1999年以来,我们便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工作,至今已保存大量雷电灾害事故资料,为雷电灾害的研究提供依据。

一、类型特点1999年~2008年十年间,根据雷灾上报统计,焦作市发生雷电灾害事故共226起,伤亡二十五人(其中死亡九人,受伤十六人),直接经济损失四千多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达八千万元以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电子设备被应用到生活、生产中,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雷电灾害发生的几率。

近十年来,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雷电灾害事故虽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经济损失越来越大,防雷减灾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区域性分布雷电灾害事故发生频次、雷击人员伤亡数与不同区域的致灾因子(雷暴活动)、承灾体(人口和经济发展现状)成正相关。

考虑面积权重后雷击人员伤亡数与闪电密度、人口密度、人均GDP成正相关,与城乡人口比列和区域面积成负相关。

雷电灾害不同类型与承灾体类型(城乡人口比列、经济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农民比例高的区域,雷击人员伤亡事故的比例就高,而城市地区则以财产损失为主。

1999-2008年的雷电灾害事故区域进行分类,焦作市区高达170起,雷灾以财产损失为主,这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算例与启示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算例与启示

风、 冻 雨等 。 气 象系 统 掌 握 各种 天 气 现 象 数 十年 的 历史记 录 , 由此 可计 算 出在 某 一具 体 环 境 中发 生 该 现 象 的 概 率 , 分 析 出 时 空 分 布特 征 。 由历年来 的 数 据 极 值 , 还 可估 算 某 地 未 来 发 生 该 天 气现 象 的 最 大 强 度 , 为 采 取相 应 的 防范 措施 提 供 依 据 。 ( 2 ) 孕灾 环 境 分析 孕灾环 境 即灾害发 生 所处 的环 境特 征 , 可分为 两大 类 : 自然环境 和社 会环 境 。 自自 然 环境 分为 : 地形、 地貌 、 水文 、 气候 、 植被 、 土 壤、 动 植物 ; 社会 环 境 分 为 : 工矿 商 贸、 各种 管线 、 交通 系统 、 公共场所 、 人、 经济市场 。 对 气 象 灾 害 孕 灾环 境 的 分 析 主 要 包 括 该地的 地形、 地 质 特 点 及 拟 评 估 建 筑 物 性 质, 尤 其 应 注 意 该 建 筑 物 内 人 员 密集 程 度 及逃生、 救 助、 诊 疗条件 。 ( 3 ) 承 灾体 分析 承 受灾 害 的对 象 即承 灾体 , 承灾体 的 抗 灾 能 力直 接 影 响 灾 害 等 级 。 对 承 灾 体 的 分 析 主要 涉 及该 对 象 抵卸 各 种灾 种 的 能力 , 可 参照 防 雷 建 筑 物 的 等 级 制 对 承 灾 体进 行 抗 灾等 级 划 分 , 比如 可根 据 建 筑 物 结 构 、 地 基 深 度、 高度、 周 围有无 其 他 高 大 建 筑 等要 素 对其 抗 风 等级 进 行划 分。
众 服 务 类 型、损 害 所 影 响 的 经 济 损 失 以 及 防护 措 施 的影 响。 以 上 三 个 基 本 因子 的 分 析 均 与 孕灾 环 境、 致 灾 因子 、 承 灾体 三 个 要 素 有 关 , 对 这

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及其风险分析研究——海河流域“96·8”洪水为例

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及其风险分析研究——海河流域“96·8”洪水为例

s u e s i d a s u h ea ie me s r n h ik p t r o r e . t r w p te r lt a u e a d t e rs at n,d s u s st e n w a p o c o t iai n o o d r s u c sr — v e ic se h e p r a h f ru i z t ff o e o r e e l o l
洪水 资源是必 要 的 也是 必 须 的 。洪 水 资源 的开 发 利用 难 度
大 , 水 保 证 率 低 , 较 大 的 风 险 推 进 实 施 洪 水 资 源 化 , 行 供 有 进 洪 水 资 源 化 调 度 , 要 讲 究 因 地 制 宜 , 应 遵 循 适 度 承 担 风 既 也
险 、 效 控 制 风 险 和 主 动 规 避 风 险 的 原 则 , 实 使 洪 水 发 挥 有 切
0 引 言
洪水灾 害严重 和水 资源 匮乏 形 成 了一对 尖 锐 的矛 盾 , 如 何 解 决 这 一 矛 盾 , 害 为 利 , 一 个 既 有 理 论 意 义 , 具 有 很 变 是 又 大 实 用 价 值 的 课 题 。 要 解 决 我 国 的 水 资 源 危 机 , 效 利 用 有
( 河北 省 沧州水 文水资 源勘测 局 , 河北 沧州 0 1 0 6 0 0) [ 摘 要 ] 基 于海 河流域“ 6・ ” 9 8 洪水 , 掘 沧 州市洪水 资源利 用潜 力 , 挖 因地制 宜地建 立洪 水资 源利 用 系统 , 弥
补 资 源 性 缺 水 问题 。 并 制 定 洪 水 资 源 利 用 措 施 及 相 关 的 洪 水 资 源 利 用 风 险 模 式 , 讨 区 域 洪 水 资 源 利 用 的 新 途 径 , 探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一)任务来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内蒙古质监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质监标函〔2017〕253号)文件要求,项目组编制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二)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锐克雷电防护科技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为:刘晓东、尤莉、颜斌、李庆君、宋昊泽、王乐乐、陶建光、东方、王曼霏、博格、王国胜、侯越、刘旭洋、徐学文、淡奇峰。

其主要分工如下:刘晓东: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统筹管理及标准内容编写;尤莉:负责标准协调和技术指导等;颜斌:负责标准协调和具体编写、修改等;李庆君: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宋昊泽: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王乐乐: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陶建光: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东方:负责附录表格的设计和修订工作;王曼霏: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博格: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王国胜: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侯越: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刘旭洋:负责附录表格的设计和修订工作;徐学文: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淡奇峰: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雷电灾害已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内蒙古地区也深受雷电灾害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6d,最多达41.3d,每年均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48.82次,直接经济损失1572.3万元,雷击伤亡人数为14.2人,且逐年呈现波动增长。

雷电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我区经济、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初探
利用2013-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和2016年沧州市统计年鉴中各乡镇人口和
经济资料,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并采用雷电密度空间
分布、人口密度分布和经济分布的叠置作为雷电灾害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初步
得出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评价结果。

标签:雷电;灾害风险;区划;风险等级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和2015年沧州市统计年鉴中各乡镇人
口和经济资料。

(二)分析方法
以沧州市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从气象学、雷电物理、灾害科学等学科理论出发,建立雷电信息数据库,通过该
区划技术实现沧州地区雷电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绘制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

二、雷電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一)指标选取
通过查阅文献及资料,选取雷暴日数(M)、雷电频度(F)、经济易损模数
(D)、生命易损模数(L)四个指标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依据风险评估的要求,将模型分为三层。即第一层是雷电灾害危险度的目标
层;第二层是灾害形成条件的准则层;第三层是影响因素的指标层。

(1)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
层某指标,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依据选用的评估指
标和层次模型,建立判断矩阵。

(2)由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对于构造出的判断矩阵用Matlab软
件求出最大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W,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后即为各指标的相
对权重。
(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n)/(n-1),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然后,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平均随机一致
性指标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根计算之后取算术得到的;最后,计算一
致性比例CI,CR=CI/RI,当CR小于0.1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
接受的;否则,就应该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通过计算,最终得出,雷电灾
害风险值R=0.47285M+0.28438F+0.16992L+0.07285D,这个式子即为雷电灾害风
险评估模型。

(三)沧州各县(市)具体的雷电灾害风险分析指标计算
根据沧州市2013—2015年雷电统计资料,计算出各县(市)的平均年雷电
频度(F,单位:次/a/km);根据1986—2013年的雷暴日资料,计算得出个县(市)
的平均年雷暴日(M,单位:d);通过各县(市)的生产总值、人口和国土面积
资料,计算得出各县(市)的经济易损模数(D,单位:万元/平方公里)和生命
易损模数(L,单位:人/平方公里)。

对指标值统一量綱,将其中的指标值用极高、高、较高、中、低五个级别来
描述。按照灾害学统一量纲的通用方法,并结合沧州市雷电灾害实情,对各等级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赋值如下:极高等级为1.0,高等级为0.8,较高等级为
0.6,中等级为0.4,低等级为0.2。分级方法采用气象学统计分析中的分级统计
方法,首先将沧州市15个县(市)区(渤海新区和黄骅市算作一个地方,沧州
市区单独算作一个地方)某个指标值从小到达按顺序排列,并按每组3个记录分
为五组数据;然后,将第n(n=1,2,3)组的最大值和第n+1组中的最小值的
平均值作为第n级的最大值和第n+1级的最小值。按照这样的分级标准,就可以
判断各县(市)每个指标所属的级别,并获取相应指标值,再由风险评估模型,
计算得到各县(市)雷电灾害风险值。

利用ArcGIS软件导入沧州县边界,然后在图层属性中选择
Symbology-Categories-Unique values,把风险等级相同的县(市)分成一组,再
设置不同的颜色,添加图例、指针等,就完成了绘制。

三、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评价
(1)极高风险区。该区包括沧州市区、沧县、任丘、青县和东光。该区雷
暴日数多、雷电频度也大,人口稠密、建筑物多、电子仪器设备密集,雷电造成
的损失非常大。这一区域应成为雷电保护的重点区域。(2)高风险区。黄骅属于
该区。该区域雷暴日数多,雷电频度大,人口密度、建筑物和电子仪器设备等相
对少一点,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较大。这一区域也应成为雷电保护重点区域。
(3)较高风险区。该区包括泊头、盐山、肃宁。泊头和盐山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建筑物、电子仪器设备也少,其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均小,但雷暴日数
和雷电频度相对较多;肃宁雷暴日数和雷电频度相对较少,但人口密度、建筑物、
电子仪器设备等较多,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较大。所以该区也要全面加
强雷电防护工作。(4)中风险区。该区包括南皮、献县、孟村。献县、孟村雷暴
日数不多,雷电频度也不大,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相对不大;南皮雷暴
日数不多,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较小,但雷电频度较大。所以该区一旦
发生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部小。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多种渠道进去防雷
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雷避雷能力。(5)低风险区。该区包括河间、吴桥、
海兴。尽管雷暴日数和雷电频度相对上述各区较少,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
数也相对较小,一旦发生雷电灾害,灾后损失也不可低估。因此,雷电防护作为
该区的一项防灾减灾工作,同样不可松懈,也需要给予重视并认真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1]林松良.城市雷电灾害防御问题探索与实践[J].气象科技,2001(03).
[2]殷娴,肖稳安,冯民学,焦雪,王振会,李霞.区域雷灾分布特征及易损
度区划[J].气象科技,2009(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