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尹博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目前,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地质灾害预防技术研究和装备设施建设的投入。

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地质灾害的频发和破坏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地质灾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防治工作缺乏可靠的技术手段,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二是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做到及时准确的预警;三是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 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成熟、稳定、可靠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指导人民群众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2.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投入,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水平。

加强山体工程、地质灾害区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政策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

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

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郭富赟;孟兴民;张永军;李松;谢正团;熊木齐;郭鹏【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The methods for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first briefly analyzed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covered by the urban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and focusing on work deployment, technical idea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large scale risk assessment, especially for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 assessment were summarized and ma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was considered a progressive process, which means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disaster shouldbe the core of risk assessment, the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should be a key link,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hould be the basis ofthe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zoning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result of assessing risks and vulnerability.%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_殷坤龙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_殷坤龙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殷坤龙 张桂荣(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摘 要: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0多个县级城镇、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

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灾害威胁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原因:(1)预防性、区域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需要;(2)治理工程偏重工程技术方面忽略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机理研究;(3)人类因素的参与,造成自然地质体平衡状态的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速了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因此,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一条有效道路,就是要加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开展预防性研究,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综合防灾与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556(2003)0120032204α1 地质灾害灾情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灾种,它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区域性、突发性的特点,有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例如:1970年秘鲁瓦斯卡兰山一起滑坡灾害造成18000人死亡;1963年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的涌浪而诱发的坝下游洪水造成了2600人丧生,并导致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因此报废; 1981年我国四川盆地因暴雨而诱发大小不等的山地地质灾害共6万多处,损失惨重。

据联合国救灾署1991年公布的资料,全世界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正以每年6%的数量在增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导致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地质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是识别潜在的风险,以制定合适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地质条件、气象数据、历史灾害事件等。

评估结果通常以概率和风险指标的形式呈现,方便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减轻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预防措施通常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

工程措施主要通过建设和加固防灾设施来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可以采取种植树木来加固土壤,修筑水泥堤坝来防止土石流的发生,修建护岸来防止河流决堤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下支挡和排水技术来加固山体和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工程措施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在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非工程措施则主要通过改变人类活动方式和调整土地利用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高风险地区,可以限制或禁止居住和工商业活动,减少人口暴露在地质灾害的威胁下。

此外,还可以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灾害事前防范的能力。

非工程措施尤其适用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条件的地区,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除了预防,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也是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重要环节。

灾害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和社会组织等。

有效的灾害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应急响应措施也需要预先制定和训练,以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背后,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更加精准和及时。

同时,模拟和数值模型的应用也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工具。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表层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地质现象,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脆弱性以及暴露程度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以量化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搜集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地质结构、气象气候等相关数据。

2. 分析危险性:通过研究历史地质灾害事件,评估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规模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3. 评估脆弱性:考察受威胁区域的人口、建筑物、基础设施等暴露于地质灾害的脆弱程度,以及其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4. 量化风险:综合危险性和脆弱性的评估结果,利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风险指数模型,进行风险的量化分析和评估。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 山体滑坡:加强对潜在滑坡区的监测和预警,采取土体均衡和排水措施增强山体的稳定性。

在滑坡区域适当地设置支挡结构和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 地面塌陷:加强地表沉降的监测,对可能塌陷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治理和补强。

控制地下水开采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人类活动对地下土壤的影响。

3. 地震: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抗震技术,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或加固。

加强地震研究和科普工作,提高人民的地震防范意识。

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除了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灾害数据库:收集、整理和管理历史灾害事件和相关数据,以便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出预测和应对。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龚巍峥;赵康宁;孟晶晶【摘要】This paper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eological basis for future disaster prevention,by initiating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is area,analyzing the distributing rule & feature and evaluating the stabilityof disaster.%从桐柏县地质背景条件入手,分析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特征,评价其稳定性,为后期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688-691)【关键词】地质灾害;稳定程度;防治对策【作者】龚巍峥;赵康宁;孟晶晶【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河南郑州 450051;河南省地质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1;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河南郑州 4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P6940 引言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面积1 941 km2,总人口43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该县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但该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地质灾害,冲毁农田矿山,损坏建筑房屋,严重威胁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经济发展。

1 地质背景条件桐柏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 173.4 mm,年最大降水量1 542.9 mm。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份。

在地域分布上,南部山区相对多雨,且受地形影响形成多个降雨中心,偶发大雨、暴雨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24 h最大降水量达376 mm,1 h最大降水量达189.5 mm(2010年)。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措施研究作者:刘刚梁晨璐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7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全面进步,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其中,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与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地质勘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

文章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及综合防治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风险识别要点。

从监测预警、风险体系构建、强化应急救援、技术升级及人才培养等角度,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及综合防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及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引言:地质灾害作为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类型,历年来都表现出监测难、危害大等特点。

随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念越来越科學,关于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划管理及综合治理水平越来越高。

在新时期,有必要进一步就地质灾害的风险特征、风险区划及综合防治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为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一、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及综合防治概述(一)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主要是指针对一定区域,通过地质勘测、环境监测、历史灾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不同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区,再开展针对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过程。

总体来讲,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由三方面工作构成:其一,勘测分析。

即利用地质勘测技术,对相关地区地质特征、地层结构、地势地貌特征及地质环境演化进程进行分析,以评估不同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种类、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等。

甚至还可以对相关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进行预估并提前作出应对措施。

其二,风险分区。

风险分区是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核心部分,即通过勘测评估之后,根据风险大小、风险概率等,对相关地区发送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区域划分,通常分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及高风险区等。

道孚县城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与风险评估制图

道孚县城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与风险评估制图
【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 目( 1 2 1 2 0 1 0 1 1 4 0 0 0 6 )
土, 下 伏基 岩为 三叠 系侏倭 组变 质 砂岩 与板 岩 、 碳 质板
岩。该 区人工弃体严重 , 典型地质灾害点 为铁 矿沟泥 石流 , 历史上曾发生大型泥石流灾害 , 目 前正处于中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0 9 4 1 ( 2 0 1 3 ) 1 2— 0 0 6 0— 0 4
风 险 评 估 与 管 理 是 地 质 灾 害 研 究 的 热 点 与 难 多在 3 0 。 一 5 0 。 之间 , 局部地 区地层呈倒转状态 , 岩体节
点… , 尤其区域性 的易 发性 区划与风险评估制图是地 理 裂 隙发育 。河 流 阶 地 发育 , 河 谷地 带 发育 有 第 四 系
质灾 害管 理 的基 础 和 决 策依 据 。在 易 发 性 区 划 方 面 ,
冲洪积及泥石流堆积物 , 河谷两岸斜坡 地带发育有崩
2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开 始 国 内主 要 采 取 两 种方 法 , 一 种 坡积及残坡积松散碎石土 , 植被稀疏 , 以灌木为主 , 覆
是根据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各类定量 、 半定量化 的影响 盖率约 3 0 %。鲜水河大断裂紧邻道孚县城 , 呈北西一 因素图确定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标 , 再对各敏感性指标 南东走向, 倾角 4 5 。 ~ 7 0 。 , 破碎带宽 5 0 0~ 6 0 0 m, 断距 > 1 0 0 0 m, 目前正处于活动期 。区 内地质环境脆弱 , 进行 叠加 分析 ; 另 一 种 是 通 过对 地 质 灾 害 影 响 因素 的 理论分析 , 采用打分或评级的方法赋予各因素权重 , 对 地震灾害频发 , 降雨相对集中, 加之近几年大规模的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尹博
发表时间:2019-09-03T10:35:52.8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尹博侯赤金[导读]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人们的财产、环境及各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工程活动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风险的发生几率也在不断增加。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需要加强地质灾害发生分析,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防治措施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rtificia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 and the risk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In order to prev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bette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n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risk zoning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hazard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risk zo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人们的财产、环境及各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而且因地质灾害无法提前准确预测,且发生规模较大,所以一旦发生,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甚至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区划,并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我国地质灾害现状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间突发性以及空间规律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调查统计,在近20 年的时间内,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死亡百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

仅在1998 年,我国共计有18 万起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发生,包括了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其中447 处规模较大,共造成270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从我国最近十多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总体的特点如下:在我国受到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有1 万多个,县级城镇有400 多个,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受到地质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以及防治水平,但是地质灾害依然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为了有效的防治我国的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风险性进行区划,并对此进行预防性的研究,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高风险区域进行圈定划分,以便于国土规划、灾害管理以及减灾防灾工作的展开,从而达到综合的防灾减灾的目的。

从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区。

但是我国西部地区恰恰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势必会加重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因此,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2.地质灾害风险区划2.1易发性分区:所谓的易发生区就是依照相关的规定,对容易出现灾害的地区进行区分。

通常来说,地质灾害易发生性主要是依据其特征以及分布情况进行的,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底层岩性以及降雨量等。

这些规则及影响,可将易发生分区划为:高发区、中级易发区、低发区、非易发区。

2.2危险性分区: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主要是依据当地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

从危险性方面对地质灾害进行分区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地质灾害的规模、密度及频次、自然条件、地质条件、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

根据以上方法及影响因素从危险性方面分区可将地质灾害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及无危险区四个区域。

3.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3.1切实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在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加强相关的预警设备,保证每个监测预警环节的正常运行。

从总体上来看,在各种危险或者隐患还存在的时候,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都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在进行相关的监测和预警的时候,要注意这三个方面:1) 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

我国现在基本已经建设起了全面的气象和水利方面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所以每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从而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

特别是在滑坡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以及容易出现山洪的地方,如果这里的人口有非常的密集,其城镇高多建立在峡谷地带。

这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通过要加强其设备监测的专业性,从而做到全面的监测和预防。

2) 在进行监测和预警的时候,要把传统和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的结合合。

比如随着现代信息网路技术的不但发展,可以采用电视、网络和手机信息等方式进行预警,并且要做到全面的覆盖。

而对于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则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采用广播、鸣锣和有线电话等传统方式进行灾害预警,从而保证人们可以及时接受到预警消息。

3) 在进行灾难检测和预警的时候,要加强群众和人民的联动工作。

在现代我国所采用的地质灾害防治主要的方法就是群防群策,在很多落后的地区,他们的监测预警任务主要就是靠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来完成的。

因此,在现代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县乡两级的人民政府部门在对灾难进行防御和预警不太重视,要利用好群防群测的这样的方法。

所以政府要百姓进行群防群测技能的培训,对于那些自发参与到这样活动中的老百姓,进行适当的经费补贴,而且在这样的发展中,可以发放给他们一些简便有效的设备。

3.2加强应急救援工作1) 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中,要将公安消防、武警官兵以及解放军的力量充分运用到地质灾害的救援中去,同时要加强对交通、通信以及专业设备的配备,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以便加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基层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将乡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不断建设提高,在汛期的时候,要加强监察检查,同时安排专人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察巡视。

除此之外,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至少每年在汛期之前组织一次应急避险的演练。

4.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突发性及区域性,所以灾害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后果。

传统的灾害风险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表现灾害的特征,对相关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也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借鉴相关经验,根据地区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进行风险区域划分。

同时,根据风险区域划分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此使防治策略发挥最大化作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富赟,孟兴民,张永军,李松,谢正团,熊木齐,郭鹏.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05):604~610.
[2]袁四化,王慧彦,刘晓燕,邓金宪,张耀文,李海君.基于GIS 的滦县地质灾害风险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06):142~150.
[3]王雁林,郝俊卿,赵法锁,李芳.汶川地震陕西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探讨[J].灾害学,2011,26(04):35~39.
[4] 陈璧瑕. 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30-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