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织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贵州省织金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贵州省织金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 号
S TUAT ON I I OF LAND UTⅡ ZI ON I TI AND EAS M URES F OR US S .
TAI NABLE LAND UTI ZI ON N LI TI I ZHI I COUNTY . J N GUI H0U Z
维普资讯
l6 8




2 卷 5
1 自然概况
织金县位于贵州西部、 毕节地区东南部 , 幅员面积为 288k 6 m .县域地形复杂, 地貌多样. 坡地丘陵居 多, 地势西高东低 , 整个地形有如乌龟人海之势.地貌类型有台地 、 陵、 丘 山地 、 山原、 丘原、 盆地 ( 坝子) .气 候温和 , 热量条件好 , 降水量丰富. 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 黄壤 、 石灰土 、 紫色土、 潮土、 水稻土 6个土类 , 1 4个亚
ABS TRACT L n u ti a l t iain i e s n il u r n e a i u t n b e d v lp n i a a e n a d s sa n b eu i zt s s e t a a t et r l e s sa a l e eo me t n Chn .B s d o l o ag oe z i i
第2 5卷 增刊 2 0 年 5月 07
Hale Waihona Puke 贵 州 科 学 GUI ZHOU Cm NCE S
Vo . 5, u p 12 S p .
Ma . 0 7 y20
贵 州 省 织 金 县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与 可 持 续 利 用 研 究
查 学芳 吴 攀 , , 王 筑 芮延龙 ,
土地资 源 的可持 续利 用是 实现 我 国可持 续发 展 战略 的前提 和基 础 , 也是 我 国“ 一五 ” 划 的重 要 战 略 十 计

毕节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及建议

毕节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及建议

毕节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及建议作者:乔宝黄兆志来源:《西部资源》2024年第03期[摘要]针对贵州省毕节市辖区内的所有城镇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情况,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人口经济用地弹性指标和贡献比较指数角度出发,结合开发强度、增长耗地、建设用地弹性和用地变化匹配等四个方面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开展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毕节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用地增长幅度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人口承载能力较低,人口用地弹性指数分值过低,土地利用强度不一,村庄用地面积过高以及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等,是影响毕节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

建议通过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增加人口承载力和合理布局村庄规划,有效遏制村庄用地的粗放扩张,不断提高全市土地集约利用率。

[关键词]毕节市;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结构与趋势;状况评价;建议措施理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应分别从“节约”和“集约”两方面入手―“节约”代表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代表高效利用土地[1]。

在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由粗放转向集约的要求,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2,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4]。

鉴于目前国内针对城市区域范围内建设用地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尚不多见,文章拟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对毕节全域建设用地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在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希望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评价区概况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西长309 km,南北宽157 km,现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七星关区,全市总面积近2.69×104km2。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瓮安县江界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贵州瓮安江界河风景
编制服务采购项目
名胜区管理处
295.0 210.0 208.6 160.0 158.0 134.5 129.0
公告时间 2022-10-14 2022-12-09 2022-11-30 2022-12-09 2023-01-12 2022-06-02 2022-11-03 2022-09-05 2022-11-01 2022-03-07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7 日 生成
2 / 17
1.3.2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TOP1
铜仁市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 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管理技术 铜仁市自然资源局 咨询服务中标(成交)公告
TOP2
江口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0-2035 年)编制项目
江口县自然资源局
目标单位: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报告时间:
2023-02-17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企业的投标业绩表现、竞争能力、竞争 对手、服务客户和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投标行为全方位分析,为目标企业投标管理、市场拓展 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为目标企业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业主单位、竞争对手、中介机构、金融 机构等快速了解目标企业的投标实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企业 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7 日 生成
3 / 17

织金设计说明

织金设计说明

中国贵州省织金县“金玉龙城”高尚住宅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贵州省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地区之东南。

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县城东至贵阳约151公里,南距安顺约95公里,北距毕节约129公里。

东邻平坝、清镇;南邻普定、安顺;西接纳雍、六枝;北接大方、黔西;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262米,最低海拔1319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938.4毫米,全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蓄大,品位高的有煤、磷、重晶石、铁矿、铝钒士等26种。

具有极高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价值,开发潜力巨大。

同时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贵州西线正在开发的旅游区之一。

素有“西南煤海”、“溶洞王国”、“竹荪之乡”等称谓。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恐龙湖峡谷、高原平湖――东风湖和洪家渡库区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垛子多才的民族风情,是贵州西线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玉龙城依山傍水,项目占地约59208m2,地势起伏较大。

拟在此基础上建设总面积1485711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小区及织金最大的建材装饰市场。

二、规划依据及规划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织金县总体规划》·《民用建筑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005年版)·《房屋建筑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50001-2001》·织金县土地局批复的用地红线图·甲方提供的“金玉龙城规划策划指导建议书”及相关附件·国家及地方颁布的其他有关法规(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用地结构。

织金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工作报告

织金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工作报告

织金县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工作报告编制:审批:编制单位:深圳市恒浩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九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监理依据 (6)三、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内容和目标 (7)四、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8)五、监理工作控制要 (10)点及目标值 (10)六、监理工作制度和执行情况 (11)七、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12)八、工程监理效果 (16)九、综合评述 (18)一、工程概况1、项目建设的依据织金县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依据贵州省财政厅《关于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批复》(黔财农发[2013]13号)和毕节市财政局(毕财农发[2013]7号)文件精神,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强化科技、注重效益、富裕农民”的指导思想,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项目区选择主要根据国家农发办和省、地要求,结合《织金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选择开发条件好、乡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桂果镇联新村和果底村实施。

2、项目区总体规划及资金情况织金县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桂果镇东红村、联新村和果底村实施。

工程总投资521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86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和自筹 35万元。

在486万元财政资金中,中央财政资金347 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5万元,市级财政资金 14万元。

该项目涉及桂果镇的东红村、联新村和果底村三个行政村共13个村民组,总户数1411户,总人口3058人。

3、项目规划内容(1)水利措施本次设计保护旱地1670亩,新修排洪渠8条(排洪渠2条、支渠6条),其中1#排洪渠1618米,2#排洪渠430米,,1#排洪支渠350米,2#防排支渠288米,3#排洪支渠500米,4#排洪支渠398米,5#排洪支渠380米,6#排洪支渠128米;新修引水渠6条共3701米,其中1#引水渠1650米,2#引水渠1085米,3#引水渠590米,5#引水渠70米,6#引水渠188米,7#引水渠118米,维修拦水坝1座长10m;(2)农业措施:新修生产便道共7条,共3.271km,新建生产便桥14座,新建机耕桥7座,新建机耕道一条总长1.93km,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织金县财政局设计单位:毕节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深圳市恒浩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濮阳兴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开封黄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筑安装总公司遵义城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监理依据1、国家现行相关本项目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水利行业工程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及强制性条文;2、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及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和施工图;3、《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L288—2003);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2007);6、《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7、其他有关法规、规范、标准、规程等。

织金县调研报告

织金县调研报告

织金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织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人口结构、社会问题等相关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织金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地处黔滇边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二、织金县概况2.1 基本情况•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经105°43′-106°14′,北纬26°30′-27°01′之间。

•织金县总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辖8个乡镇。

•织金县人口约4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2.2 经济发展织金县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相关产业。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水果和蔬菜种植业。

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也是县内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织金县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金、银等,但开发程度有限。

2.3 人口结构织金县的人口主要由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占据了县人口的大部分比例。

布依族和苗族是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谋生,导致织金县的老龄化程度较高。

三、调研结果3.1 经济发展问题织金县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农产品产量较低。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导致农业效益不高。

与此同时,织金县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

这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困扰,也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3.2 教育和医疗问题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织金县的教育和医疗设施相对薄弱。

尤其是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明显不足。

很多乡村学校和卫生院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制约了织金县整体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3.3 生态环境问题织金县地处山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然而,由于农业过度开发、工业排放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织金县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毕节地区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告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毕节地区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告

522422101 大方县:大方镇、东关乡、双山镇、小屯乡、羊场镇、文阁乡、核桃乡、达溪镇、竹园乡、响水乡、马场镇、牛场乡、理化乡、鸡场乡、黄泥塘镇、六龙镇、鼎新乡、猫场镇、绿塘乡、高店乡、凤山乡、安乐乡、八堡乡、兴隆乡、沙厂乡、普底乡、百纳乡、三元乡、瓢井镇、长石镇、果瓦乡、大山乡、雨冲乡、黄泥乡、大水乡、星宿乡522422101 1203 耕地23 10 13 27669 12000522422101 1203 建设用地10 4 6 12030 0522422101 1203 林地10 4 6 12030 0522422101 1203 牧草地10 4 6 12030 0522422101 1203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30 0522422101 1203 未利用地4 4 0 4812 0522422101 1203 园地10 4 6 12030 0522423101 黔西县:城关镇、重新镇、素朴镇、谷里镇、大关镇、林泉镇、金碧镇、甘棠乡、钟山乡、绿化乡、中建乡、花溪乡、仁和乡、太来乡、铁石乡、新仁乡、沙井乡、羊场乡、中坪镇、雨朵乡、定新乡、永兴乡、协和乡、金坡乡、红林乡、洪水乡、锦星乡、五里乡522423101 1206 耕地23 10 13 27738 12000522423101 1206 建设用地10 4 6 12060 0522423101 1206 林地10 4 6 12060 0522423101 1206 牧草地10 4 6 12060 0522423101 1206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60 0522423101 1206 未利用地4 4 0 4824 0522423101 1206 园地10 4 6 12060 0522424101 金沙县:城关镇、西洛乡、沙土镇、安底镇、岩孔镇、禹谟镇、岚头镇、石场乡、清池镇、新化乡、茶园乡、管田乡、源村乡、木孔乡、龙坝乡、后山乡、桂花乡、长坝乡、大田乡、高坪乡、化觉乡、马路乡、太平乡、箐门乡、平坝乡、安洛乡522424101 1206 耕地23 10 13 27738 12000522424101 1206 建设用地10 4 6 12060 0522424101 1206 林地10 4 6 12060 0522424101 1206 牧草地10 4 6 12060 0522424101 1206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60 0522424101 1206 未利用地4 4 0 4824 0522424101 1206 园地10 4 6 12060 0522425101 织金县:城关镇、桂果镇、牛场镇、猫场镇、化起镇、龙场镇、八步镇、以那镇、三塘镇、阿弓镇、珠藏镇、三甲乡、官寨乡、茶店乡、金龙乡、鸡场乡、绮陌乡、普翁乡、马场乡、上坪寨乡、板桥乡、白泥乡、熊家场乡、大平乡、后寨乡、中寨乡、实兴乡、营合乡、纳雍乡、少普乡、黑土乡、自强乡522425101 1206 耕地23 10 13 27738 12000522425101 1206 建设用地10 4 6 12060 0522425101 1206 林地10 4 6 12060 0522425101 1206 牧草地10 4 6 12060 0522425101 1206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60 0522425101 1206 未利用地4 4 0 4824 0522425101 1206 园地10 4 6 12060 0522426101 纳雍县:雍熙镇、阳长镇、鬃岭镇、王家寨镇、乐治镇、张家湾镇、百兴镇、维新镇、龙场镇、曙光乡、勺窝乡、新房乡、水东乡、老凹坝乡、沙包乡、化作乡、寨乐乡、董地乡、厍东关乡、姑开乡、锅圈岩乡、羊场乡、昆寨乡、左鸠嘎乡、猪场乡522426101 1200 耕地18 8 10 21600 10000522426101 1200 建设用地10 4 6 12000 0522426101 1200 林地10 4 6 12000 0522426101 1200 牧草地10 4 6 12000 0522426101 1200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00 0522426101 1200 未利用地4 4 0 4800 0522426101 1200 园地10 4 6 12000 0522427101 威宁县:牛棚镇、金斗乡、秀水乡、金钟镇、草海镇、炉山镇、玉龙乡、中水镇、麻乍乡、东风镇、哲觉镇、龙街镇、海拉乡、猴场镇、二塘镇、岔河乡、双龙乡、兔街乡、斗古乡、大街乡、云贵乡、幺站镇、黑土河乡、新发乡、石门乡、哈喇河乡、羊街镇、黑石头镇、小海镇、观风海镇、龙场镇、迤那镇、盐仓镇、雪山镇、板底乡522427101 1200 耕地18 8 10 21600 10000522427101 1200 建设用地10 4 6 12000 0522427101 1200 林地10 4 6 12000 0522427101 1200 牧草地10 4 6 12000 0522427101 1200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00 0522427101 1200 未利用地4 4 0 4800 0522427101 1200 园地10 4 6 12000 0522428101 赫章县:白果镇、城关镇、平山乡、野马川镇、水塘堡乡、妈姑镇、珠市乡、松林坡乡、六曲河镇、古基乡、兴发乡、雉街乡、哲庄乡、古达乡、罗州乡、威奢乡、结构乡、双坪镇、铁匠乡、可乐乡、河镇、安乐溪乡、朱明乡、财神镇、德卓、辅处乡、达依乡522428101 1200 耕地18 8 10 21600 10000522428101 1200 建设用地10 4 6 12000 0522428101 1200 林地10 4 6 12000 0522428101 1200 牧草地10 4 6 12000 0522428101 1200 其它农用地10 4 6 12000 0522428101 1200 未利用地4 4 0 4800 0522428101 1200 园地10 4 6 12000 0附件二:毕节地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区域编号区域范围区片价(元/亩)征地修正系数补偿标准(元/亩)社保类型资金522401001 城市规划区内32000 耕地1.0 32000 12000522422001 县城规划区内31000 耕地1.0 31000 12000522423001 县城规划区内32000 耕地1.0 32000 12000522424001 县城规划区内28000 耕地1.0 28000 12000522425001 县城规划区内32000 耕地1.0 32000 12000522426001 县城规划区内23000 耕地1.0 23000 10000522427001 县城规划区内23000 耕地1.0 23000 10000522428001 县城规划区内27000 耕地1.0 27000 10000。

织金总体规划说明书

织金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前言 (1)第一章现状概况 (2)一、织金概况 (2)(一)地理位置 (2)(二)自然环境 (2)(三)社会生活状况 (2)(四)历史沿革 (2)(五)建城沿革 (3)(六)古城格局与建筑特色 (3)二、历史文化资源 (4)(一)古建筑 (4)(二)民居 (7)(三)古桥梁与古泉井 (7)三、非物质文化资源 (8)四、地方特色文化活动 (9)五、小结 (11)第二章现状分析 (11)一、规划范围 (11)二、自然环境分析 (12)三、现状用地分析 (12)四、现状道路 (12)五、现状水系 (12)六、现状基础设施 (13)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第三章发展条件分析 (14)一、现状优势的研究 (14)(一)自然环境良好 (14)(二)空间格局完整 (14)(三)历史遗迹众多 (15)(四)其它发展条件 (15)二、上层次规划的衔接 (16)(一)毕节地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16)(二)织金古城保护规划 (16)(三)规划的前提 (17)第四章规划依据及定位 (17)一、规划依据 (17)(一)规划依据 (17)(二)规划原则及目标 (18)(三)规划范围 (18)二、规划期限及意义 (19)(一)规划期限 (19)(二)规划意义 (19)三、古城案例研究 (19)(一)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 (19)(二)大理州样云县样城镇古城保护与开发 (20)(三)案例分析借鉴 (20)四、古城保护 (20)(一)保护的内容 (20)(二)保护方式 (21)(三)保护范围 (22)五、设计构思 (22)(一)项目定位 (22)(二)基本理念 (22)第五章整治规划 (23)一、整治框架的构成要素 (23)四、规划布局 (24)(一)古城格局、视线通廊、开敞空间打造 (24)(二)功能结构 (24)(三)用地布局 (24)五、历史文物的保护利用 (25)(一)贯城河历史地段 (25)(二)新华路历史地段的保护 (26)(三)新华西路历史地段 (26)(四)织金街历史地段 (27)(五)“双潭对镜”历史地段 (28)(六)文物保护单位 (28)六、建筑高度及建设容量控制 (29)(一)建筑高度控制 (29)(二)开发容量控制 (30)七、人口容量控制 (30)八、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31)(一)建筑质量分析 (31)(二)建筑风貌分析 (31)(三)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32)九、重点整治片区 (33)十、重要历史人文景观及建筑的恢复、更新 (34)(一)传统八景 (34)(二)传统十二小景 (35)十一、交通系统规划 (36)(一)道路系统 (36)(二)步行交通组织 (37)(三)公共交通组织建议 (37)十二、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38)(一)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 (38)(二)景观系统 (38)(三)环境保护与治理 (39)第六章旅游发展规划 (41)一、发展的背景 (41)二、旅游发展规划 (42)(一)旅游发展的原则 (42)(二)旅游发展的概要和设想 (42)(三)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 (42)(四)旅游项目策划 (44)(五)古城游览线路组织 (44)第七章建筑风貌控制 (44)一、建筑再利用的方式 (44)二、建筑更新方式 (44)三、建筑体量 (45)四、建筑造型 (45)五、建筑装饰 (45)六、建筑色彩 (46)七、建筑材料 (46)第八章立面整治改造设计 (46)一、建筑现状分析 (46)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47)三、立面改造设计指导思想 (48)四、立面改造设计目标 (48)五、立面改造策略 (48)第九章专项规划 (49)一、道路竖向规划 (49)(一)现状分析 (49)(二)竖向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49)(三)规划依据和设计指导思想 (50)(一)给水工程规划 (50)(二)排水工程规划 (53)(三)防洪规划 (54)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55)(一)规划依据 (55)(二)规划原则 (55)(三) 电力工程规划 (55)(四) 电信工程规划 (57)(五)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57)(六)燃气工程规划 (58)四、安全及防灾规划 (58)五、环境保护规划 (59)六、环境卫生规划 (59)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60)第十一章拆迁安置措施 (61)第十二章实施规划措施及建议 (62)一、强制性要求 (62)二、政策措施与办法 (62)三、机构设置 (62)四、宣传 (62)五、资金 (62)六、行政管理制度 (62)七、运作机制 (63)前言一个人可以用百年来计算他的年龄,而一座城市又用什么来计算她的岁月呢?人们建造了城市,城市成为人们生活的家园,她寄托了人们太多的生命和情感,赋予了人们太多的光荣与梦想!织金,一座秀美的古城,正向我们默默地讲述着繁盛、衰落与重生的故事……第一章现状概况一、织金概况(一)地理位置织金地处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盆地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5°20’14"~106°10’19",北纬26°21’47"~26°57’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市织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毕节市织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前言一、县域概况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毕节地区东南部。

东连清镇市与平坝县,南邻普定县、西秀区与六枝特区,西接纳雍县,北与大方县、黔西县以河为界,是一个喀斯特发育、资源富集、多民族杂居的县份。

全县土地总面积28.65万公顷,辖32个乡(镇)、19个居民委员会、556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末总人口95.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3万人,农业人口90.18万人。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1.95亿元,是省内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贫困县之一。

境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但目前丰富的能源、矿产、旅游、生物、气候、文化、人力等资源尚未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欠发达、欠开发是目前织金县的基本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毕节试验区建立20年来,织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地的一系列战略决策,紧紧抓住”这一主题,以开发促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后劲较足了“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2.8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9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88元。

2005年县内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构成分别为:41.81%、36.01%、22.18%,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但农业仍占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从总体上看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高科技产业比重较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等问题。

二、规划编制的目的为了实现织金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宏伟目标,充分利用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编制“贵州省水利、生态、石漠化三位一体综合规划”的机遇,实施好工业化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充分保障织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用地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提高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毕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织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任务,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树立新型的资源管理和使用观,科学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辩证关系,是统筹全县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三、规划编制的任务根据织金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毕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研究确定县域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与上级规划控制指标之间的矛盾,保证县域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健康、协调发展。

主要任务包括:(一)落实毕节地区规划下达的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二)研究制定全县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的调控指标;(三)统筹安排县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主要用地规模;(四)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

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明确管制规则;(五)确定县域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六)分解下达县域32个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七)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四、规划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9、《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11、《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二)相关规划1、《毕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织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织金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4、《织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5、《织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年)》6、相关产业规划(三)相关文件、规定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4、《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6、《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4号)7、《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务院[2008]3号)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9、《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办法》(黔土规修办[2009]24号)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1号)1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09]130号)12、《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9]62号)13、《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土规修办[2010]21号)(四)技术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五、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近期年2010年。

六、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86525.78公顷。

七、规划的基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经转换后的规划分类数据,包括2005年及2009年数据,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2005年、2009年的统计数据。

第二章规划背景一、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286788.53公顷,其中农用地256652.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49%;建设用地9916.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6%;其他土地20219.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5%,如表2-1所示。

根据织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划基数转换成果,2009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86525.78公顷,其中:农用地248717.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80%;建设用地6746.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6%;其地土地31061.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84%,如表2-2所示。

农用地:耕地104848.6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2.16%;园地298.38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12%。

林地124589.4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0.09%;牧草地1211.9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49%;其他农用地17768.6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14%。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6067.6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93%;交通水利用地587.7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71%;其他建设用地91.5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36%。

其他土地:水域3835.05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12.35 %;自然保留地27226.71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7.65%。

(二)土地利用特点用地类型多样,区域性差异明显。

织金县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层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地貌类型多样,河谷、丘陵、盆地、坝子交错分布,因而用地类型多样。

同时区域差异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因水热条件、土壤分布和土地利用的不同,立体农业结构明显。

由于地形地貌特点,使各地类分布连贯性差,面积小且完整地块少,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人均土地占有量少。

2009年人均土地面积0.27公顷,分别相当于全国人均土地0.76公顷、全省人均土地0.46公顷的35.92,和59.35,。

人均耕地0.10公顷,与全省人均耕地持平,略高于全国人均耕地0.09公顷。

土地垦殖率高,坡耕地比例大。

织金山高坡陡,地面切深割,地形破碎,同时受人为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地开发方式粗放,机械操作程度低,耕地广种薄收现象普遍,2009年土地垦殖率为36.59,,高于全省25.57,的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12.71%)的2.88倍。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零星,坡耕地比例较大,全县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3108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3.4,,不宜耕作,需有计划、有步骤退耕还林、改园。

林地面积大,生态功能凸显。

织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具有优越的植被生长条件,具有广阔的林地资源,2009年全县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3.48%,是全国平均水平(24.97%)的1.74倍。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旱地多水田少,耕作条件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全县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2009年全县旱地面积95107.59公顷,水田面积9732.88公顷,旱地和水田的比例为9.77?1。

织金县纬度低,海拔高,坡耕地多,坝地、平地比例较小,耕地自然条件差,耕作粗放。

另外,全县石漠化现象严重,自然保留地中30.7%的裸地难以利用,加上经济滞后,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建设用地扩张之势迅速,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

全县建设用地分布不平衡,分布在西部、东北部的城镇,往往依山就势,顺沟顺坝,用地较紧张,而东南城镇用地相对开阔。

2009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大,交通用地数量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20,,远低于东部地区1.39,的水平。

县域城镇基础设施用地不足,配套程度较差,土地功能分区不明显,用地功能混杂,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低。

全县GDP耗地量从1998年的888.89公顷/亿元降低到2005年的451.03公顷/亿元,其集约化用地水平有明显提高,但与毕节地区平均水平比较,每亿元GDP多耗地193.79公顷,土地集约化水平低。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近年来在土地利用方面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加之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和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煤矿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质量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