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守城名将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虎将和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 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 史万岁(隋) 杨再兴(南宋) 李文忠(明)十大名将:田单(战国齐国)廉颇(战国赵国)韩信(西汉)李广(西汉)霍去病(西汉) 李靖(唐初)郭子仪(唐朝) 狄青(北宋) 岳飞(南宋) 戚继光(明朝)战国十大名将1.孙武.2.白起.3.王翦.4.李牧.5.廉颇.6.项燕.7.王贲.8.庞涓.9.田忌.10.田单.楚汉十大名将1.韩信.2.项羽.3.项庄.4.樊哙.5.虞子期.6.钟无会.7.曹延.8.温庭允.9.萧何.10.范增.三国十大名将1.赵云.2.关羽.3.张飞.4.黄忠.5.吕蒙.6.马超.7.曹仁.8.魏延.9.姜维.10.曹洪.唐-清十大名将.1.多尔衮.2.徐达.3.岳飞.4.薛仁贵.5.常遇春.6.李自成.7.张献忠.8.袁崇焕.9.洪承畴.10.戚继光.孙武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
齐国人。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吴起军政两界的超级天才。
也是个改革家。
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
”著有《吴起兵法》。
这是一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古代军事著作。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部阳一帝)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
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历史,中国古代名将(Word最新版)

历史,中国古代名将通过整理的历史,中国古代名将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中国古代名将开国,平叛,安边。
战术超群者一战成名者影响巨大者春秋1. 孙武——(前535年—?) 兵家圣人、百世兵家之师。
字长卿。
军事家、政治家。
与伍子胥合力攻入楚国都城。
作《孙子》十三篇,为后世推崇备至2. 伍子胥——(前559~前484)军事家、政治家。
名员,字子胥。
初为楚人,楚王无道,杀其父兄。
辗转入吴,辅佐吴王阖闾,强盛吴国。
与孙武合力,攻入楚国国都,掘平王尸,鞭三百。
后因谗言被夫差赐死。
3. 先轸——(前?—前627)晋中军元帅,指挥城濮之战,奠定晋国霸主地位。
崤之战,第一场歼灭战。
外交伐谋,开启兵家诡道。
后因怒斥君主,自觉惭愧,自杀式冲锋而亡战国 1. 吴起——吴子(前440-前381)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武庙十哲。
作为军事家与孙子齐名,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论。
在魏而秦不敢西进,在楚而三晋不敢南图。
在魏魏强,在楚楚盛。
首创魏武卒。
开商鞅改革先河。
平生七十六战,六十四胜,其余皆平。
著作《吴子兵法》武经七书之一。
后因改革触犯楚国贵族权利,被楚贵族杀害。
2. 白起——杀神、人屠(?—公元前257年)军事家。
战略家。
秦武安君。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庙十哲。
战国时代赫赫出名的将军,好歼灭战,以歼灭敌军主力为战略思想。
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战术机敏,指挥艺术超群。
百战百胜,无一败绩,指挥鄢郢之战,伊阙之战,长平之战。
一生歼敌一百三十多万,攻城七十余座。
在世时,三晋与楚无敢攻秦。
后被昭襄王赐死。
六国闻白起死,举杯相庆。
3. 孙膑——(?—前316) 军事家,鬼谷子弟子,孙武子后人。
精通兵法。
受同窗庞涓陷害,受膑刑,后入齐,以军师身份指挥桂陵之战,批亢捣虚,攻敌之必救。
马陵之战,减灶计,诱杀庞涓。
两次大败兵锋正盛的魏国。
奠定齐国霸主地位。
著有《孙膑兵法》。
马陵之战之后不知所终4. 廉颇——(前327-前243)赵国将军,战国四大名将,战功卓著,为赵国转战四方。
中国历史十大名将、枭雄、后妃、谋略家、文豪、义军领袖、权臣、奸相、名妓

中国历史十大名将、枭雄、后妃、谋略家、文豪、义军领袖、权臣、奸相、名妓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中国历史十大名将、枭雄、后妃、谋略家、文豪、义军领袖、权臣、奸相、名妓》一、十大名将―纵横四海01、一代兵圣―孙武02、冷血将军―白起03、十面埋伏―韩信04、龙城飞将―李广05、七退匈奴―卫青06、抗金英雄―岳飞07、大明英烈―常遇春08、台湾之父―郑成功09、抗倭名将―戚继光10、乱世英杰―左宗棠二、十大枭雄―铁血政坛01、倾国巨贾―吕不韦02、新朝旧政―王莽03、乱世魔王―董卓04、绝代枭雄―曹操05、逆子贰臣―安禄山06、一代官圣―曾国藩07、千古遗恨―吴三桂08、窃国大盗―袁世凯09、赂选总统―曹锟10、黑手遮天―张作霖三、十大后妃―凤舞九天01、一笑千金―褒姒02、出水芙蓉―西施03、绝代女枭―吕雉04、昭阳艳史―赵飞燕05、风流女皇―武则天06、太真仙子―李贵妃07、铁马红颜―萧燕燕08、稀世明珠―花蕊夫人09、独步古今―孝庄10、垂帘听政―慈禧四、十大谋略家―血鉴奇谋01、谋略始祖―吕尚02、一代智圣―诸葛亮03、智者远虑―范雎04、正和奇胜―孙膑05、帝王之师―张良06、权霸人生―商鞅07、算无遗策―郭嘉08、瑰丽高华―王猛09、还过谋臣―刘基10、善始善终―范文程五、十大文豪―大国之魂01、浪漫诗骚―屈原02、汉赋风流―司马相如03、才高八斗―曹植04、佳情山水―谢灵运05、谪仙放歌―李白06、一代诗歌圣―杜甫07、秦淮梦断―李煜08、文学革新―王安石09、豪情年古―苏轼10、烈士情怀―陆游六、十大义军领袖―大泽龙蛇01、替天行道―陈胜02、美人黄土―项羽03、乱世英豪―李密04、燕赵悲歌―窦建德05、冲天将军―黄巢06、倾天豪杰―方腊07、女中奇英―王聪儿08、君山二魂―钟相、杨幺09、大顺永昌―李自成10、天王第一―洪秀全七、十大权臣―宦海风云01、三朝宰辅―王导02、五朝元老―郭子仪03、直面人生―海瑞04、政坛娼妓―冯道05.、万古骂名―秦桧06、口腹蜜剑―李林甫07、奸相之首―严嵩08、生死枯荣―张居正09、千古巨贪―和珅10、毁誉一身―李鸿章八、中国古代十大奸相01、赵高02、司马道子03、李林甫04、杨国忠05、卢杞06、蔡京07、秦桧08、贾似道09、阿合马10、严嵩九、十大名妓―风华绝代01、花中魁首―绿珠02、千古绝色―苏小小03、天生尤物―柳如是04、薄命怜她甘作妓―薛涛05、桃花几度吹红雨―李师师06、桃花扇底送南明―李香君07、冲天一怒为红颜―陈圆圆08、十万洋兵齐解甲―赛金花09、斜风细雨润碧桃―董小宛10、高山流水共知音―小凤仙。
中国历史名将人物有哪些

中国历史名将人物有哪些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无畏、才华横溢的名将,他们在战争中兢兢业业、以智慧和勇气维护国家安危、繁荣发展。
他们的杰出表现和跨越时空的英名,成为了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激励着照样勇敢、坚定和有 courage 追求梦想的人们。
那么,呢?1. 诸葛亮诸葛亮,三国名将、文化名人,神龙元年生于蜀汉,公元234年病逝。
他广博的文化素养和娴熟的军事技巧,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一生矢志为蜀汉而战,以其出色的智慧和谋略,几乎挽救了蜀汉的江山。
他在数十年征战中,不断地提出战略性方案和军事策略,成功地抵御了魏军的进攻,保卫了蜀汉的安宁。
2. 岳飞岳飞,南宋名将,由平民出身、逐渐成长为“盖世英雄”。
现今,岳飞旗帜仍被誉为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
他在南宋东南沿海的反抗中,成为了著名的指挥官,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 韩信韩信,汉代名将,著名的三杰之一,出生于恒山,位极人臣,由谏臣升至将帅。
韩信传奇般的人生之路,始终与刘邦和汉朝建立民族统一的大业密不可分。
他在战场上的奇思妙想和不屈不饶的刻苦精神让历史钦佩不已。
4. 李白李白,唐代文化巨子,\textbf{ 诗魂国粹、文学圣人 }。
他的诗歌瑰丽多姿,说起来起舞弄之的优秀程度,无人能比。
他的诗句长流传为后世,成为了世所厚者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5. 孙中山孙中山,20世纪中国伟大的民族领袖、开国元勋,被赞誉为“民族之父”。
他在诱导和维护革命中,首倡反清复明、恢复中华的大业,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孙中山的思想、事迹和理念,激发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和文化价值。
6. 岳州岳飞岳州岳飞,南宋名将,由平民出身、逐渐成长为“盖世英雄”。
现今,岳飞旗帜仍被誉为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
他在南宋东南沿海的反抗中,成为了著名的指挥官,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人物其实有很多,他们在战争中坚定、不懈的刻苦精神、明智的战策和高尚的品德,熔铸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度和魅力。
中国历史名将

中国历史名将第一名:“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秦朝末年时期的名将,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灭掉了强大的秦国,自封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18路诸侯,打过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209年9月,项梁、项羽在会稽起兵时,项羽以一人之力斩杀了会稽郡守殷通,又独自斩杀了殷通的手下一百多人,殷通的1000余名部下见项羽太过神勇,就都投降了项羽。
公元前208年3月,项羽率领5000楚军打下了由1万秦军防守的襄城,将秦军全部坑杀。
公元前208年6月,项羽跟随项梁以10万楚军在东阿大破章邯的50万秦军,秦军被杀、失踪、逃散的多达30万之众。
公元前208年7月,项羽率领3万楚军在濮阳东击败了章邯的20万秦军,秦军仅余10万人,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防守,再也不敢出城。
公元前208年8月,项羽率领3万楚军攻打下了由10万秦军防守的定陶,斩杀了秦将李由,全歼了秦军。
公元前207年1月,项羽斩杀了上将军宋义,自任上将军,在巨鹿以5万楚军与40万秦军展开决战。
项羽破釜沉舟,经历九次大战,将章邯的20万秦军击败,又将王离、苏角、涉间的20万秦军全部歼灭,生擒了王离,斩杀了苏角,涉间自杀而亡。
公元前207年7月,在棘原,项羽率领40万楚军多次将章邯的20万秦军打败,章邯最后被迫投降了项羽。
公元前205年4月,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仅用3万精锐楚军,击败刘邦率领的五路诸侯人马56万,杀死汉军10多万人,汉军落水而死的不下10万人,刘邦仅带几十名骑兵逃脱。
公元前204年4月,项羽率领30万楚军在荥阳将刘邦的20万汉军围困,刘邦派大将纪信假扮自己才得已脱身,项羽攻克荥阳后,将纪信烧死,处死刘邦的大将周苛、枞公,并乘势夺取了成皋,刘邦只带着几个人逃亡巩县。
公元前204年6月,项羽率领10万楚军攻打彭越的10万大军,击破彭越的10万大军,将彭越占领的城池全部夺回。
公元前203年5月,项羽率领10万楚军与刘邦的20万汉军在广武对峙,项羽向刘邦单挑,刘邦害怕,不敢出战。
中华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中华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中华历史上的十大名将高山流水品评历史发布时间: 2018-04-12 15:15历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壮烈的,壮烈的英雄在厚重的历史上为我们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真正本色。
本文介绍我国古代最突出的十位将领,重现金戈战马的沙场豪情,展现中华英雄的铮铮铁骨,体味他们驰骋疆场的悲壮和在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一往无前的豪气……一、兵家至圣孙武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主要成就: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齐国内乱,孙武南下到了吴国,在那里,他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
经吴国谋臣伍子胥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二、冷血将军吴起吴起,战国初期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
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成就: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吴起奉命率军开赴前线,先向对方“示之以弱”,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
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率领魏国军队攻取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
中国历史上十大不败的军神7

中国历史上十大不败的军神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然而究其一生从未尝败绩的确是屈指可数,以下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按时代排序)。
一、兵圣——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二、一统六国的悍将——王翦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而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个。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
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
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
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
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三、大汉飞骑——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
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真正威震匈奴的西汉名将,只有这五位,其余都是浮云

真正威震匈奴的西汉名将,只有这五位,其余都是浮云古语有云: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纵观整个西汉王朝,⾃汉武帝之后,对匈奴基本上维持着战略上的优势,汉军实⼒也⼀直不可⼩觑。
在汉匈百年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将。
然⽽,真正威震匈奴、令匈奴闻风丧胆的西汉名将,只有以下五位:第⼀位:李⼴西汉前中期名将,匈奴⼈称其为“飞将军”。
李⼴历仕⽂帝、景帝和武帝三朝,⼀⽣⼤部分时间都在北部边境抗击匈奴。
以下是具体情况:公元前166年,匈奴⼤举⼊侵,李⼴以良家⼦弟的⾝份从军抗击匈奴。
因为他精通骑马射箭,故斩杀匈奴⾸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此,李⼴在抗击匈奴中初露锋芒。
汉景帝时期,他先后任北部边境七郡的太守。
汉武帝即位后,李⼴任右北平郡太守。
在此期间,边境安宁,匈奴畏服,称其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可以说,李⼴的⼀⽣,是抗击匈奴的⼀⽣,是轰轰烈烈的⼀⽣,也是令匈奴深深畏惧的⼀⽣。
第⼆位:卫青西汉武帝时期杰出军事统帅,官⾄⼤司马⼤将军。
卫青是奴⾪出⾝,因其姐姐卫⼦夫受汉武帝宠幸⽽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卫青在汉匈之战中⼤放异彩,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129年,卫青指挥的龙城之战,是⾃汉初以来对匈奴作战所取得的⾸次胜利,从⽽揭开了汉朝反攻匈奴的序幕。
之后,他⼜先后七次出征匈奴,均取得胜利。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和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
特别是漠北之战以后,匈奴北遁,汉朝在汉匈之战中彻底取得了绝对性的优势。
纵观卫青⼀⽣,可以说是⽣逢其时,在汉匈战争中创造了属于他的⼀代传奇,也为西汉王朝北部边境的开拓做出了极⼤的贡献。
第三位:霍去病西汉武帝时期名将,官⾄⼤司马骠骑将军。
霍去病是⼀位典型的少年军事天才,也是⼤将军卫青的外甥。
在汉匈之战中,霍去病同样也是⼤放异彩。
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初次征战便率领⼋百骁骑深⼊敌境数百⾥,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之后,在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中,霍去病与卫青⼀起,连破匈奴,⽴下了赫赫战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守城名将大全孙子兵法云,攻城是最后无奈的选择——的确,在冷兵器时代,顿兵于坚城之下,不但牺牲惨重,而且容易师老心疲。
孟子也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环而攻之”的话。
但同时,敌人兵临城下,对守成的何尝不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困苦。
历史上攻城与守城的战例不计其数,攻守也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战术。
对于守城,将能、兵勇、粮足、地险、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条件,但最关键的还是人心,所谓众志成城,这个成语说的太精辟了。
下面选出中国历史上到民国之前最擅长防守的一些名将,尽量涵盖每一个朝代,排名只是嘘头,仅代表自己看法。
他们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后,绝地反击,比如田单;有的在守城过程中,活活把敌军主帅逼死,比如王坚;有的寡不敌众,城破人亡,比如张巡…他们都是英雄,体现了中华名族的英勇善战,百折不屈的精神。
另外,明末的袁崇焕,其主要战役宁远大捷争议太多,所以未上榜。
排名14、田单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
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
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
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
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立则仗锸,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
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取代乐毅。
之后田单使火牛阵大破骑劫,尽复失地70余城。
简述:田单(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复国后官居齐国相。
战国时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代表作:“火牛阵”:可以写进军事教课书的经典战役,谱写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
齐国复国:用反间计除乐毅,以仅剩的两城收复齐国的70余城。
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见乐毅破齐之战)。
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
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防御条件。
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
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
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编织草器),立则仗锸(执锹劳作)”(《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
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
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
乐毅投奔赵国。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
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
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又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
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
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三十六年,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
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
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
随后,迎法章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特点: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局:死后葬在安平故城。
点评: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
排名13、臧质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
公元450年9月,魏太武帝拓跋珪自领大军南征。
415年春,魏军回军途中攻到盱眙城,宋国大臣臧质守城。
拓跋珪在城外要尝尝南国美酒。
臧质从城上吊下来两大坛屎尿送给魏军。
臧质给拓跋珪写信,辱骂他是自己来“送死”;又给魏军写信,说谁能斩了拓跋珪,“封万户侯,赐布帛各万匹”。
气得拓跋珪做了一个铁床,装上铁铲,发誓一旦攻下盱眙,捉到臧质,定要将他铲死,碎尸万段。
拓跋珪派钓车、冲车攻城,均不能破城。
术穷之后,拓跋珪不惜人命,派兵士轮番肉搏攻城,后面立有鲜卑督战队,士兵前后都是死。
最后,杀伤万计,死尸堆得与盱眙城墙一样高,仍然被勇敢顽强的南朝军民打退,坚城三旬不拨。
春天疫病频发,魏军水土不服,拓跋珪便烧掉攻具退走。
地点:盱眙攻方:拓跋珪兵力:10万守方:臧质兵力:不详坚守时间:9个月451年(元嘉二十八年)正月,拓跋焘从广陵返回,全力攻打盱眙,并向臧质索要酒水。
臧质便将自己的尿封好,送给拓跋焘。
拓跋焘大怒,在一夜之间筑起长围攻城,并用东山土石填堑,在君山造浮桥,切断了盱眙的水陆通道。
盱眙大战——拓跋焘还给臧质写信道:“我如今所派的兵马,都不是我们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对我只有好处。
”臧质则回信道:“你可知道王玄谟与申坦为何兵败?童谣曾说‘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
’如今还不到卯年,所以二将兵败,让你饮马长江。
我正要消灭你,你却自动上门送死,那我怎能让你活着回去!你难道比得上苻坚吗?斛兰氏当年深入彭城,遇到几天雨水,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怎么你不记得了?春雨马上将到,我们的援军将要四面会集,你尽管安心攻城。
如果你们粮草不够的话,尽管告诉我,我会送给你粮食。
现在你送我一把战刀,难道是想叫我砍在你身上吗?大家各自努力吧。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拓跋焘大怒,做了一个铁床,上面放上一些铁镵,道:“攻破城池,抓到臧质,就让他坐在这上面。
”臧质又给魏军各族士兵致信道:“拓跋焘写给我的信在这里,你们都是中国百姓,何必为敌人如此出力,男子汉大丈夫怎么不知道转祸为福呢!能杀死拓跋焘的,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一万匹。
”魏军用钩车钩城楼,宋军便在城内用粗麻绳系住钩子使钩车不能退回。
夜晚,宋军用木桶将士兵吊出城外,斩断钩子把钩车拉进城来。
次日,魏军又用冲车攻城。
但城墙坚固,冲车每一次冲撞的地方也不过掉几升墙土。
于是魏军又赤膊登城,轮番而上,死尸堆积的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两军鏖战三旬,魏军战死过半。
这时,彭城王刘义康截断魏军的退路,朝廷也派水军由海上进入淮河,而且魏军很多将士都死于疾疫。
二月二日,拓跋焘被迫撤围退走。
战后,沈璞将首功归于臧质,臧质因功被封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开国子。
评价:最令我震撼的是《臧质传》里面的那句“死者与城平”。
引用毛主席的话:此是欲战法,激之使战。
臧质豪杰之士,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眙之敌,三克刘劭之逆。
毛主席都欣赏的人,能不让他上榜?排名12、于谦于谦,明代名臣,名将,民族英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
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
也先押着英宗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
北京城里能打仗的人都已跟着皇上出征了,留守的士兵也就只有一万人。
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有钱的富贵人家都收拾细软,做好了逃跑准备。
在留守北京的大臣中,只有于谦临危不乱。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太后采取果断措施,令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皇帝位,即景帝,年号景泰。
这样做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而且还要让外界知道大明朝有君有国,挫败也先挟持英宗、迫明投降的企图。
针对当时的迁都之议,于谦又以宋朝迁都成祸为例,主张以抗战来保卫京师。
这些主张得到了景帝的支持。
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开始了京师保卫战。
他一面派人到京外调兵,一面派人急调军粮充备京师,同时又多方招集作战人员,日夜打造兵器。
很快,京城能够打仗的人达到二十余万。
北京城外周边居民也被动员起来,准备参加保卫北京的战斗。
也先带着瓦剌军队扎营西直门外。
于谦分兵京师九门,然后与副总兵范广率兵亲往德胜门迎战。
战斗中,于谦造功赏牌激励军民。
手中并无兵器的居民也蹬上屋顶,揭下自家房子上的砖瓦扔向敌人。
一连五天,京城里喊声接天。
结果瓦剌军队死了一万余人并损失九万骑兵,在这种情况下,也先不得已带着英宗北撤。
于谦率兵出城追击,终于打赢了这一仗。
地点:北京坚守时间:半个月攻方:瓦剌也先兵力:5万守方:于谦兵力:1万左右(刚开始)评价: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于谦,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一般人守城,都是将守兵缩在城内,据险而守,而于谦毅然将大军不在城外,关闭城门,背水一战,最终杀退也先大军,于谦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是,他不愧于名将的称号。
只是,于谦的结局太过悲惨。
京师保卫战之后,也先议和,送回了英宗。
景泰七年,景卧病,英宗在宫中宦官策应下行“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
英宗复辟后,派人勒死生病的景帝,又将于谦谋反罪治死。
于谦留给我们的,还有那句“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于谦排名11、张辽东汉末年人,五子良将之首,最著名的莫过于合淝之战。
公元215年孙权举倾国之力(十万大军),对合淝志在必得。
而曹操率曹魏主力远在汉中与刘备的大军相持,远水救不了近火,合淝总兵力不过七千人,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合淝之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开帷幕。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
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
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
激战半日,吴军为之胆寒,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
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围攻合淝十余日,却因士气低落,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只好撤退。
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
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
地点:合淝坚守时间:十多天攻方:孙权兵力:10万守方:张辽兵力:七千评价:玩《三国志八》的时候,除了赵云之外,就最喜欢选张辽了,全能的虎将啊。
赤壁战后,孙权亲临前线十一次,以此次的形势最好,但也败得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