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作物栽培学课件(01)].(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一)作物产量的概念 2.经济产量 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由于人们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不同,其产品器官也不同。 如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以籽粒干重表示,棉花为种子纤维, 黄麻是茎秆的韧皮纤维,烟草以叶片干重表示,苜蓿则以地上部分 干重来表示,甜菜、马铃薯等习惯分别以块根、块茎的鲜重表示产 量(根据需要亦可以折算为干重表示)。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①漏光损失 ②反射及透射光损失 ③光饱和浪费 ④环境条件不适
因为经济产量的绝大部分不是由先形成的非经济产量转化而来的, 而是在经济产量形成期直接形成的。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如稻、麦类、玉米等作物,经济系数的生理实质是群体花前和 花后两个时期物质生产积累量的比例的反映。
生物产量高是经济产量高的基础,对稻、麦类等以籽粒为经济产 量的作物,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可能出现负相关。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3.生产的连续性 作物生产是连续的生产过程。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上茬 和下茬作物都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的。 对土地只用不养,会导致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4.系统的综合性 作物生产的复杂性要求用整体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要求有 多学科协作,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各种因子的相互关 系,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发挥作物生产的总体效益。
3.绿肥及饲料作物
4.药用作物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概论 作物栽培学

新版小麦栽培学课件课件.ppt

新版小麦栽培学课件课件.ppt
精选
四、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1、分类 根据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的异
同,形态学特征、遗传学鉴定,将小 麦属划分为三系五个种。生产上应用 的90%以上是普通小麦,其次为硬粒 小麦约占6-9%,其余直接生产利用价 值不大,但个别性状显著优于普通小 麦的在育种上有利用价值。
精选
2、起源 据研究,野生一粒小麦是栽培小
作物栽培学 小麦
精选
概述 生物学基础 栽培技术 病虫草害
精选
概述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 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我国小麦的分区
精选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 古老的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最大, 约占谷类作物面积的31%;总产量最 高,占谷类作物总产量的30%;商品 率最高,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以小 麦为主粮。
温度:麦根在2oC开始生长,16-20oC 生长最快,超过30oC生长显著受抑。
水分:土壤水分在60-70%时,根系 生长最为有利,超过70%,就会受影 响。
光照:光照越弱,根的生长越少。
养分:氮、磷、钾配合施用,能促 进根系生长;但N过多,叶生长旺盛, 消耗大量糖分,削弱根系的发育。
精选
(三)叶的生长
北方冬性品种南移,由于南方温度较高, 日照时数较短,春化及光照阶段发育延缓, 表现为迟熟,甚至不能抽穗。
南方的春性品种北移,表现为早熟,冻害 严重。
如同纬度地区引种一般较易成功,但必须 注意各地的海拔高度及有关生态条件。
精选
播种期
冬性品种的耐寒性强,可适当早播,宜 安排在早茬地上。
春性品种抗寒性弱,可适当晚播,宜安 排在晚茬地上。
精选
次生根的形成是在植株开始分蘖 的同时或稍后从分蘖节上发生。一 般每长一个分蘖,在分蘖节上长出 1-2条次生根,当分蘖本身具有3片 叶后,在分蘖鞘和分蘖第一叶基部 也长出次生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 立的次生根系。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精选PPT
3
作栽学总论
第四章 作物生产技术
➢基本耕作应注意:
砂土 5~8%,宜耕期较长
——土壤墒情:宜耕土壤水分 粘土 20~24%,宜耕期三天左右
壤土 10~15%,宜耕期适中
——耕作时期:冬耕——一般耕后冬闲,待春播、春栽, 春(夏、秋)耕——耕后即播(栽)
——耕作深度:旱地——25~30㎝
水地——16~22㎝
但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量后,单位施肥量所生产的作物产量
逐步下降甚至严重下降的现象(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播种量(Kg/亩)=
基本苗数×千粒重(g) 发芽率(%)×种子净度(%)×出苗率(%)×106
➢灵活原则
考虑气候变化、土壤水分和播种方法。
精选PPT
11
作栽学总论
第四章 作物生产技术
1.3 播种方式的确定
➢播种深度
——大粒种、土质疏松、土壤水分少、温度高,适当
深播;反之适当浅播。
——小麦、玉米播深3~4㎝,棉花2~3㎝;
——养分的拮抗作用(antagonism)
对作物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质元素时,作物反应的 同施效应小于单施效应之和的现象。(表现某种元素对另 种元素的拮抗作用)
➢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就作物经济产量而言,在配合施用一定的肥料量范围
内,单位施肥量所生产的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
精选PPT
21
作栽学总论
第四章 作物生产技术
3.3 地膜覆盖对作物生产的作用
➢地膜覆盖对作物的作用
——提高了作物的出苗率;
——促进近地表土层内根系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加快了作物苗期的地上部生长速度,增长了叶面积,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共10张PPT)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共10张PPT)
• 所以,要考虑作物栽培业的科持续发展,不能只考虑一年 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还要做到年年高产、优质、 高效、低耗,土壤越种越好,生态循环越来越良化,人、 畜、禽生活的条件越来越优化。
2022/1/4
农农学学院院作作物栽培与耕作(gēēnnggzzuuòò))系系
8
第八页,共十页。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rèn wu)
2022/1/4
农农学学院院作作物栽培与耕作(gēēnnggzzuuòò))系系
7Leabharlann 第七页,共十页。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rèn wu)
• 但是,仅有一年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并没有完成(wán chéng)作物栽培学的全部任务。
• 因为作物栽培业是长期进行的事业,这是作物栽培业的本质属 性之一。
第二章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和任务。第二章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和任务。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1/4/2022。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定义 (或性质)。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而作物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因素又是多方 面的。作物栽培的宗旨是适应和改造(gǎizào)作物的特征和特性,使其更加经济有效 地为人类服务
2022/1/4
农农学学院院作作物栽培与耕作(gēēnnggzzuuòò))系系
2
第二页,共十页。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rèn wu)
•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作物 • 而作物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 • 所以,作物栽培学的内容所包含的范围也比较
(bǐjiào)广泛,综合性强,而且又密切联系生产实 际。
2022/1/4
农农学学院院作作物栽培与耕作(gēēnnggzzuuòò))系系
4
第四页,共十页。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5
(四)大豆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其所含蛋白比起他作物所含蛋白易消化。 豆饼和豆秸秆均为上好饲料。
6
(五)大豆在作物轮作中占重要地位,是重要养地作物。 豆饼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有机质肥料,果农、 瓜农、花农都以饼肥提高产品品质。由于以豆饼直接作肥料不经济, 故提倡用豆饼先喂牲畜,再用牲畜粪作肥料。
8
三、大豆生产
• (一) 世界大豆生产 • 1. 大豆种植面积: 8361.4万公顷 • 2.总产量:15983万吨 • 3. 近几十年来,是发展最快,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 • ○1986年面积是1949年的三倍多 • ○产量增加了579.0% • 4. 主产国: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
9
2004-2009年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
10
(二)中国
• 2010年: • 1.面积851.6万公顷, 总产1508.3万吨,居第四 • 2. 单产1771公斤/公顷 • ○美国单产2617公斤/公顷
11
3 生产形势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缓慢减少中。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自2005年开始出现下滑,2011年达到1.09亿亩,较
2005年减少约23%。 • 按照2011年的种植收益进行计算,全国大豆平均收益仅为35元/亩,
7
二、大豆起源与分布
• 中国自古就栽培大豆,商朝甲骨文中有菽的象形文字。我国最古老的、 记述史前文化的、著于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就有记载。由此推断我 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5 000年上下。
• 世界其它国家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公元前三世 纪大豆由我国传入朝鲜,六世纪传至日本。约在300年前,大豆传入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欧美认识大豆则在18世纪以后。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①作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如温度、降水量、光照、土壤酸碱度和营养及与作物本身需求的关系等。
②作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植密度对单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等。
③作物个体本身器官之间的关系。如调节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很强的 实践性,因此需要因地、因时、因作物及其品种而制宜,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
小麦栽培学
书籍外观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形成过程、小麦出苗分蘖 阶段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及原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技术;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技术及原理;小麦倒 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然而作物栽培仍有其共同的基本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为 了在研究不同作物的性状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产量构成因素、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技术 措施,以求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获得预期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现代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 运用人为的促进或控制措施调节下述3方面的关系上:
除了一般地分为食用作物栽培学、经济作物栽培学、饲料及绿肥作物栽培学、药用作物栽培学等以外,还常 进一步细分为水稻栽培学、小麦栽培学、棉花栽培学等。
水稻栽培学
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发展时期、籼稻和粳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比较;水稻和陆稻的主要差异;粘稻和糯 稻的淀粉结构差异、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的理想株型与提高产量的途径、积温在水稻生产上 的应用、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态;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分解情况;水稻中的氮素存在状态、秧苗类型及壮秧指标、 水稻种子的催芽过程;温室育秧技术及原理;两段育秧技术及原理;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稻田的主要灌溉类 型、各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指标、三系的 来源及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两系法中不育系的特点和功能;两系法中不育系的类型及育性控制机理、三系杂 交稻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理;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理、再生稻的优点和产量潜力。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化学防治优点
见效快、使用方便;缺点:易产生药 害和环境污染,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 性。
05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大规模种植和养殖。
精准农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 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装备现代化
推广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如智能拖拉机、无人机、自动化种植机等 ,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土壤
包括土壤类型、pH值、肥 力等,对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直接影响。
水源
充足的水源是作物生长的 必要条件,不同作物对水 分的需求不同。
作物生长周期
发芽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芽突破种皮 ,开始生长。
幼苗期
作物开始长出真叶,进行光合 作用,逐渐形成根系和地上部 分。
生殖生长期
作物进入开花、结实阶段,形 成果实或种子。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 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案例二:某地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结词
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灌溉、病 虫害防治
选择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品种。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确保玉米生 长的关键时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
播种技术
种子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 的品种,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适 应性。
播种方法
采用适当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点播 等,确保播种均匀、深度适宜,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管理。
播种时间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当地的季节变 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确保作物能 够正常生长。

作物栽培学基础课件

作物栽培学基础课件
当地上部4—6个伸长节间逐渐伸长达 1.5-2cm时称为拔节。
作物栽培学基础
4. 结实期
从抽穗开始至成熟的一段生育时期。 稻穗一般在抽穗当天或第二天开始开 花。全穗开花顺序为主茎先开花,后各个 分蘖依次开花。一个稻穗自上部枝梗依次 向下开放。先开的颖花称强势花,后开的 称弱势花,处于弱势部位的颖花产生青米 或不实粒的情况较多。
水秧田
根据整地方法分为:
水秧田 通气秧田 硬板秧田
水耕水整 干耕水耥 灌水整地做畦、晒板、再铺 泥浆播种
作物栽培学基础
根据育秧设备分为:
硬盘育秧 软盘育秧 双膜育秧 工厂化育秧
作物栽培学基础
作物栽培学基础
硬盘育秧
作物栽培学基础
软盘育秧
双 膜 育 秧 底 膜
作物栽培学基础
双膜育秧苗床营养土
作物栽培学基础
分蘖期
2—3cm水层浅水灌溉以提高水温和泥 温,增大昼夜温差变幅,增加土壤氧气和 有效养分。
有效分蘖终止期应排水晒田,抑制无 效分蘖。
作物栽培学基础
孕穗期
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一 般进行水层灌溉(大约4cm)。
抽穗后
早、中,晚稻均应采用间歇灌水, 以利壮根防止早衰。
作物栽培学基础
整好的大田
作物栽培学基础
2.插秧
农艺要求 (1)浅插 洗根大苗插秧深度以3-4cm为
宜,带土小苗则以1-2cm较好。以降低分 蘖节位,促进秧苗早扎根,早分蘖。 (2)插得稳、直、匀 孔穴小、不倒苗, 使秧苗及早稳蔸,早返青,早分蘖,防 止漂秧,减少缺苗断垄现象。
作物栽培学基础
作物栽培学基础
大田机插
3. 抛秧要求
在大田平整不硬、上糊下松的条件下, 分块定量,先抛2/3,留1/3点抛补稀。秧 苗要抛高抛足抛匀。抛后及时清理操作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果实与种子
油菜的果实是圆筒形的长角果。 1、角果 油菜的果实是圆筒形的长角果。 油菜全田角果表面积接近群体最大叶面积。 油菜全田角果表面积接近群体最大叶面积 。 终花期 后叶片脱落, 光合作用主要靠绿色角果皮进行, 后叶片脱落 , 光合作用主要靠绿色角果皮进行 , 为种子提供40 的干物质。 40% 为种子提供40%的干物质。 2、种子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种子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①细胞增殖阶段 ②种胚发育阶段 ③种胚充实阶段
二、油菜的类型
甘蓝型 植株高壮,叶色蓝绿,苔茎叶无柄半抱茎。常 植株高壮,叶色蓝绿 苔茎叶无柄半抱茎。 蓝绿, 授粉作物, 70% 异花授粉作物 自交结实率一般70 以上。 异花 授粉作物 , 自交结实率一般 70% 以上 。 种皮光滑 黑褐色, 千粒重3 抗性强、 耐肥、 为 黑 或 黑褐色 , 千粒重 3.5g ~ 4.5 。 抗性强 、 耐肥 、 易高产 芥菜型 株高中等,叶色深绿,叶缘有锯齿,苔茎叶有 株高中等,叶色深绿 叶缘有锯齿, 深绿, 柄不抱茎。常异花授粉作物 自交结实率70 授粉作物, 70% 80% 柄不抱茎。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70%~80%。 角果短小,千粒重1 耐贫瘠,低产。 角果短小,千粒重1.5~2.5g。耐贫瘠,低产。 白菜型 植株矮小,叶色淡绿,叶基部全抱茎。异花授 植株矮小,叶色淡绿 叶基部全抱茎。异花授 淡绿, 粉作物,自然异交率75% 95%。角果肥大, 75%~ 粉作物,自然异交率75%~95%。角果肥大,种皮粗糙 黄褐或黄色,千粒重3 6g。抗性差、不耐肥、 为褐、黄褐或黄色,千粒重3~6g。抗性差、不耐肥、 不稳产
油菜各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 油菜生产概况 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 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 起源:白菜型、芥菜型--中国、 --中国 起源:白菜型、芥菜型--中国、印度 甘蓝型-----欧洲 甘蓝型---欧洲 世界上重要油料作物之一, 世界上重要油料作物之一 , 油菜产量居世界油 料 的 前 3 位 , 是 我 国 传 统 油 料 作 物 主要在冬季栽培,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 主要在冬季栽培,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前三位的国家有中国、印度、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前三位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 、 加拿大。 加拿大。
(二)茎与分枝 油菜抽苔后的主茎分段: 油菜抽苔后的主茎分段: 在主茎基部,节短而密集。 ①缩茎段 在主茎基部,节短而密集。 在主茎中部, ②伸长茎段 在主茎中部,节间由下而上 逐渐增长,茎上棱形渐显著。 逐渐增长,茎上棱形渐显著。 在主茎的上部, ③苔茎段 在主茎的上部,节间自下而上 逐渐缩短,棱形更为显著。 逐渐缩短,棱形更为显著。 油菜抽苔后主茎生长行为: 油菜抽苔后主茎生长行为: 抽苔后主茎迅速伸长增粗, 伸长增粗 ①抽苔后主茎迅速伸长增粗,到终花期停 止。 充实大量同化产物干重增加 茎内积累充实 ②茎内积累充实大量同化产物干重增加 终花期后茎中的营养物质向角果中转移 ③终花期后茎中的营养物质向角果中转移
(三)叶 1 、 长柄叶 苗期出生, 长 苗期出生 , 在缩茎段上, 在缩茎段上 , 具有明显的 叶柄, 叶柄 , 叶柄基部两侧无叶 翅。 蕾苔期出生, 2 、 短柄叶 蕾苔期出生 , 长在伸长茎段上, 长在伸长茎段上 , 叶片较 短或无叶柄, 短或无叶柄 , 具有明显的 叶翅。 叶翅。 3、无柄叶 着生在薹茎段 上,无叶柄,叶片基部两 无叶柄, 侧向下方延伸成耳状, 侧向下方延伸成耳状,半 抱茎。 抱茎。
五 油菜的栽培
一、需肥与施肥 N肥:需求量最大,量少个体发育不足,过多则降低 需求量最大,量少个体发育不足, 品质和产量,应在初花期停止供应。 品质和产量,应在初花期停止供应。 P肥:增强抗性(寒\旱),促进根系发育、光合产物 增强抗性( 旱),促进根系发育 促进根系发育、 的运输,提高含油量。二叶期前施用利用率较高。 的运输,提高含油量。二叶期前施用利用率较高。 K肥: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合成转运,增强机 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合成转运, 抗性( 旱 病 倒 促花泌蜜引蜂传粉 促花泌蜜引蜂传粉。 械组织和抗性 械组织和抗性(寒\旱\病\倒);促花泌蜜引蜂传粉。 B肥:油菜是需 较多的作物,在蕾苔期和开花结果 油菜是需B较多的作物 较多的作物, 期是临界期, 时易发生“ 期是临界期,缺B时易发生“花而不实”。 时易发生 花而不实” 苗期和蕾苔期为N 需量最多时期,宜重施底肥早施 苗期和蕾苔期为N\P\K需量最多时期 宜重施底肥早施 苗肥,酌情早施苔肥 酌情早施苔肥。 苗肥 酌情早施苔肥。
四、油菜产量的形成
(一)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 单位面积角果数 每果粒数 千粒重 角果数---决定于花芽分化期到开花期 角果数--决定于花芽分化期到开花期 每果粒数—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每果粒数 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 决定于雌雄蕊分 化期到结果期 粒重---决定于胚珠受精到成熟 粒重--决定于胚珠受精到成熟
三、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 感温性 低温要求严格,O ,O~ 下需15 45d 15~ 冬性型 低温要求严格,O~5℃下需15~45d;7~8叶 最敏感。 最敏感。 低温要求不严, 15℃ 20~30d 半冬性型 低温要求不严,5~15℃需20~30d;9~10 叶最敏感。 叶最敏感。 10~20℃ 15~20d 叶最敏感。 春性型 10~20℃需15~20d;7~8叶最敏感。 (二) 感光性 敏感型 春油菜, 开花前需经过14 ~ 16h 平均日照长 春油菜 , 开花前需经过 14~ 16h 14 10叶最敏感 叶最敏感。 度;9~10叶最敏感。 11h 迟钝型 冬油菜 , 花前需经平均日长为 10 ~ 11h ; 11~12叶最敏感 叶最敏感。 11~12叶最敏感。
不同分枝的株形
影响分枝的主导因素是植株营养状况 影响分枝的主导因素是植株营养状况 1、营养生长期长,腋芽抽生早而多,有效分枝多 、营养生长期长 腋芽抽生早而多, 2、种植密度较小时,利于下部抽生有效分枝 较小时, 、种植密度较小时 3、抽苔初期和始花期施肥可增加一、二次分枝 施肥可增加一 、抽苔初期和始花期施肥可增加一、 分枝与结实 有效角果数中第一次分枝占69 74%,二次占6 14%。 69有效角果数中第一次分枝占69-74%,二次占6-14%。 一次分枝结果数以中部最多 上部次之,下部最少。 中部最多, 一次分枝结果数以中部最多,上部次之,下部最少。 油菜宜适度密植以增加中部、上部的一次分枝。 油菜宜适度密植以增官
(一)根 油菜是直根系(主根、侧根、根毛组)。 油菜是直根系(主根、侧根、根毛组)。 直播油菜的根系主根分布较深, 直播油菜的根系主根分布较深,一般在耕作层的 30~50cm。 30~50cm。 移栽油菜侧根发达,密集层可达表土下30cm左右。 移栽油菜侧根发达,密集层可达表土下30cm左右。 30cm左右 油菜根系可分泌有机酸使难溶性磷转为速效磷。 油菜根系可分泌有机酸使难溶性磷转为速效磷。 分泌有机酸使难溶性磷转为速效磷
二、水分及其它
水分:出苗期田间持水量 水分:出苗期田间持水量60—70%,苗期为 ,苗期为70—80%, , 蕾苔期70—85%(是水分临界期),角果发育期 ),角果发育期 蕾苔期 ( 水分临界期), 60—80% 早花。 防止早花:在冬前抽苔开花的现象叫早花 防止早花:在冬前抽苔开花的现象叫早花。常因春性 品种或半冬性品种早播种造成, 品种或半冬性品种早播种造成,水肥光等条件不足 也能引发。首先选好播种期, 也能引发。首先选好播种期,出现早花后应及时摘 并补充肥料。 苔,并补充肥料。 防病: 、 防病: 1、合理轮作 2、选择抗病品种 、 3、改进栽培技术,消灭或避害 、改进栽培技术, 4、化学防除 、
第二节
油菜的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
一、油菜的生育过程 出苗期:约播种后5 75%种子子叶出土平展。 出苗期:约播种后5~7d,75%种子子叶出土平展。 苗期:出苗至75 幼苗现蕾, 120~150; 75% 苗期:出苗至75%幼苗现蕾,约120~150;是器官分化 和产量形成的奠基时期。 和产量形成的奠基时期。 蕾苔期:现蕾至75 的植株开始初花, 30d 75% 蕾苔期 : 现蕾至 75% 的植株开始初花 , 约 30d ; 期间经 历抽苔。 历抽苔。 开花期:25%的植株开花(始花) 75%的花凋谢(终花), 开花期:25%的植株开花(始花)至75%的花凋谢(终花), 25~30d 约25~30d。 角果发育成熟期:终花至成熟, 30d 角果发育成熟期:终花至成熟,约30d;决定产量和品 质的重要时期。 质的重要时期。
(二)油菜营养品质
脂肪酸有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脂肪酸有棕榈酸 、 硬脂酸 、 油酸 、 亚油酸 、 亚麻酸 、 花生烯酸、芥酸7 花生烯酸、芥酸7种。 亚油酸易消化吸收,热能高, 亚油酸易消化吸收,热能高,为必需脂肪酸 易消化吸收 油酸易氧化成难以吸收的饱和脂肪酸 油酸易氧化成难以吸收的饱和脂肪酸 亚麻酸易为人体吸收 , 高能量, 亚麻酸 易为人体吸收, 高能量 , 为必需脂肪酸以及 易为人体吸收 不饱和脂肪酸的前体,但极易氧化产生异味; 不饱和脂肪酸的前体,但极易氧化产生异味; 芥酸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芥酸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油菜饼粕含有硫代葡萄糖苷 硫苷) 单宁、 硫代葡萄糖苷( 油菜饼粕含有 硫代葡萄糖苷 ( 硫苷 ) 、 单宁 、 芥子碱 和植酸等有毒物质和抗营养成分. 和植酸等有毒物质和抗营养成分.
(四)开花 油菜为总状花序 着生于主茎顶端的为主花序, 总状花序, 花 油菜为总状花序,着生于主茎顶端的为主花序, 着生于分枝顶端的为分枝花序。 着生于分枝顶端的为分枝花序。每个花序轴上着生 许多单花。 许多单花。 全株中主花序最早开花,然后是一次分枝, 开花顺序 全株中主花序最早开花,然后是一次分枝, 二次分枝等。 二次分枝等。一般由上部的一次分枝向下部的一次 分枝依次开始开花;一个花序由下向上依次开花。 分枝依次开始开花;一个花序由下向上依次开花。 始花期:全田有25 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始开花。 25% 始花期:全田有25%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始开花。 盛花期:全田有75 以上植株花序开花。 75% 盛花期:全田有75%以上植株花序开花。 终花期:全田有75 的花序完全谢花。 75% 终花期:全田有75%的花序完全谢花。 油菜主要靠昆虫传粉 风力也有一定传粉作用。 昆虫传粉, 油菜主要靠昆虫传粉,风力也有一定传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