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研究
Q355ND高功率双束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Q355ND高功率双束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Q355ND高功率双束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引言: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焊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某些特殊领域,传统的单一焊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开展复合焊接技术的研究。
本文以Q355ND高功率双束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接头组织性能方面的表现。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采用Q355ND高强钢作为焊接材料。
2. 实验方法:(1) 钢板准备:将Q355ND钢板切割成尺寸为300mm×150mm×10mm的试样。
(2) 接头设计:采用正方形接头设计,并进行表面处理。
(3) 复合焊接工艺:采用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其中激光焊接为预热工艺,MAG焊接为填充焊接工艺。
(4) 焊接参数:激光功率为4kW,激光偏振角为45°,激光预热时间为5s,MAG填充焊接电流为150A。
(5) 剖面观察: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焊接接头的横截面组织结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可以发现焊接区域存在明显的熔池区、热影响区和基材区。
1. 熔池区:熔池区呈现典型的等轴晶和柱状晶结构,晶粒较细小,且分布均匀。
激光焊接能量高,使得熔池区温度快速升高,在快速冷却时形成细小晶粒,进而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2. 热影响区:热影响区呈现出晶粒细化的趋势,晶粒尺寸比基材区略小。
MAG填充焊接时产生大量的热输入,导致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变细,同时也使得接头的硬度降低。
3. 基材区:基材区的晶粒尺寸较热影响区略大,且分布较均匀。
基材区没有经历高温焊接过程,晶粒尺寸较大,但强度相对较低。
四、接头性能测试:1. 强度测试:采用拉伸试验机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强度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达到了Q355ND钢板的强度标准。
2. 韧性测试:采用冲击试验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冲击韧性测试。
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

02
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 优势
高效率
01
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通过结合 激光的高能量密度和MIG焊接的 填充特性,实现了快速、高效的 焊接过程。
02
与传统的焊接方法相比,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能够显著减少 焊接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高质量
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能够获得具 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美观外观的焊接接 头,如高强度、高致密性和低变形等 。
05
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 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创新
激光与MIG焊接工艺的优化
通过改进激光与MIG焊接的工艺参数,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新型激光器与MIG焊机的研发
研发更高功率、更稳定、更可靠的激光器和MIG焊机,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智能化与自动化焊接系统的研发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焊接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焊 接质量和效率。
1 2 3
激光与电弧的相互作用机制
激光与电弧在复合焊接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提 高焊接效率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激光和电弧的协同作用导致焊接过程变得更加复 杂,如何保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 挑战。
高效能量传输与控制
如何实现激光和电弧的高效能量传输与控制,以 获得更好的焊接效果,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技术 瓶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的应用领 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将持续 增长。
技术竞争加剧
随着激光-MIG复合焊接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应用拓展,技术竞争将 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 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 优势。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编号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中文题目The Subject of Graduation Project学生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摘要本文在对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研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对复合热源焊接技术进行了工艺基础及应用的研究。
激光器-MAG焊机进行了复合焊接试验。
本文采用YAG -MAG激光电弧和CO2试验中主要对激光功率、电弧功率及保护气体对熔滴过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熔深主要由激光功率影响,焊缝熔宽主要由电弧功率影响。
电弧对熔深影响不大,但电弧电流过大时,焊接熔深反而减小,主要是由于电流过大时熔滴过渡方式改变,等离子体和熔滴对激光产生屏蔽和阻碍,使激光能量减弱。
实验数据表明:当激光功率为2.5kW,焊接电流为180A时较为理想;焊接速度在1.2~1.4m/min左右时,焊缝形貌较好,激光与电弧耦合效果最佳,焊缝成形系数较低,熔滴过渡、电信号波形稳定。
关键词: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等离子体熔滴过度保护气体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hybrid welding technique,aprogram of experimental work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hybridlaser–MAG welding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This paper uses YAG laser-MAG and COlaser and MAG welding machine to2do the hybrid welding test. The effects of laser power, arc voltage, arccurrent and shielding gas on bead profile and droplet transfer a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f welding, the arcpower mainly affects the weld width, the laser power is the main effectof the composite weld penetration. Arc curren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welding penetration, but the welding penetration decreaces when arccurrent is too large. Because the plasma and droplet shield serpower is 2.5kW, 180A is the required welding current; the welding speedat 1.2~1.4m / min, so the better appearance is visible. The laser and arccoupling effect is in the best state, weld reinforcement shape coefficientin stability, droplet transfer and the electrical signal are in stability.Key words: laser-arc hybrid welding laser-induced plasma droplettransfershielding gas第一章绪论为了解决传统焊接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W.M.Steen 首先提出了激光与电弧复合焊接这一全新的焊接形式。
万瓦级光纤激光-MAG复合焊接焊缝成形

试验研究傅蕊万瓦级光纤激光-MAG复合焊接焊缝成形蒋宝,雷振,黄瑞生,杨义成,梁晓梅(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8)摘要:利用平板堆焊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激光功率、离焦量、热源顺序、热源间距、热源排列方式、焊接速度及焊接电流对级光光-MAG电弧复合焊接焊缝成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较小的电流条件下,激光,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越显著。
其中光为10kW时,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较小;光功增加到20后,采时助于获得良好的焊缝表面成形。
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同样显著。
在负离焦条件下,采电弧在前的较大的时,获得的焊缝成形更好;而采光在前较小的时,的较多,同时焊缝性差。
通过大幅增加焊接电流,同样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焊缝表形。
采电弧在前的时,助于增加焊缝熔深。
关键词:万瓦级光纤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焊缝成形中图分类号:TG456.70前言,级光光焊接为中厚钢板焊接的一个重要发向,其中光: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于万光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形工艺,经了大量研究,Turichin等人⑴利用20kW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在3m/min的焊接下实现14mm X80管钢一次焊接成形;Wahba等人%2&通过预置剪断焊丝并在试板下方添加埋弧焊剂或玻璃以改善背部成形的,通过激光-GMAW复合焊接方法,在16kW 激光功率下,实现了20mm,25mm SM490A低合金结钢焊接双形,通过双道焊接,完成了50mm厚试板的焊接加工;UstiindaD等人[3_5]通过交流振荡电磁系统并20kW级光光-GMAW复合焊接成功实现20mm,25mm,28mm船用S355J2低合金钢及20mm X20钢一次焊接成形;Reisgen等[6-7]光+SAW联合并通过双道焊接了35mm S355,S460船钢及X65石油管道线钢、40mm P265GH压力容器用钢和50mm S355的收稿日期:2020-04-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9ZX04004001);黑龙江省省级资金资助项目(GX18A007);黑龙江省头雁行动计划-能源装备先进焊接技术创新团队。
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研究

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研究一、引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CO2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

CO2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摘要:以7.0mm厚高强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CO2激光熔化极性气体保护焊(MAG)电弧复合焊接方法,研究焊接电流、电弧电压、激光能量、等参数对复合焊接熔滴过渡特征的影响。
关键词:激光技术;CO2激光-MA;电弧复合焊接;熔滴过渡本论文针对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的基础工艺及焊缝接头性能,通过现有设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1.试验设备及方法1.1.实验设备实验使用的激光器为Rofin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C 050 SLAB CO2激光器,配以上海团结普瑞玛公司制造的配套机床,应用自行设计的复合焊接装置固定MAG焊枪,使用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制造的工装夹具进行紧固,实施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焊机为松下公司生产的微电脑焊接波形控制脉冲MIG/MAG焊机,型号YD-350AG2HGE,MAG保护气体使用CO2、Ar混合气体。
1.2.试验方法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工艺参数多,关联性较大。
激光与电弧之间的匹配存在最佳值,即耦合的最小值,因此,对每个工艺参数分别设计1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设备,通过对不同的焊接速度、激光功率等工艺参数对高强钢焊接质量影响的研究,优化出最佳的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参数。
采用高速相机采集复合焊接过程中熔滴过渡图像,研究参数对工艺稳定性的影响。
2.复合焊接工艺参数优化2.1.焊接电流对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的影响2.1.1.焊接电流对熔滴过渡的影响在焊接电流较低时,熔滴过渡表现为大熔滴过渡,熔滴在焊丝周边形成和长大,其底部受到电弧力作用,排斥效果明显。
熔滴较长在焊丝端部一侧,当长到足够大时,熔滴脱离焊丝而过渡。
处于焊接小电流的状态,熔滴向激光光束偏移,致使熔滴变大的时间较长,体积变大,过渡频率比较低。
主要受自身重力、表面张力和电弧力的作用,电流较小,熔滴收到电磁收缩力、等离子流力的作用不太明显。
高氮钢激光-MAG复合焊工艺及焊缝增氮研究

高氮钢激光-MAG复合焊工艺及焊缝增氮研究高氮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耐腐蚀性,并且氮替代镍带来了生产经济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防弹装甲、运输管道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但由于高氮钢含氮量高的自身特点,其焊接性较差,存在固溶氮损失、气孔缺陷显著以及氮化物析出的问题,本课题提出基于粉末填充的高氮钢激光-MAG 复合焊接焊缝增氮工艺,并对熔滴过渡稳定性、氮的溶入与析出行为、气孔缺陷成因、焊缝组织演变以及性能改善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进行了高氮钢激光-MAG复合焊接优化工艺,能够实现较好的表面成形,焊接稳定性较好,飞溅较少,但氮含量仅为母材的73%。
焊接速度对高氮钢气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离焦量会明显影响焊接稳定性,在零离焦时能获得较好的成形质量,同时需要控制焊接电流和光丝间距,保证电弧与激光热源起到良好的耦合效果。
选用氮化锰粉末进行了增氮工艺试验。
送粉角度主要影响焊接过程稳定性,只有从焊枪下方送粉才能较好地维持稳定焊接。
随着送粉量的增加,成形质量逐渐变差,含氮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增氮效果存在阈值。
通过对增氮工艺试验中氮行为分析表明,氮化工艺接头的氮含量最高可达0.55%,约为母材氮含量的84.6%,氮主要以固溶态存在,少部分以氮气孔的形式残留于焊缝中,无明显析出物产生。
增氮工艺过程中,氮化锰粉末完全分解,经熔滴表面传质进入熔池,虽然氮气孔析出倾向变大,但综合体现为焊缝固溶氮含量的提高。
随着焊接速度提高,工艺类气孔减少,氮气孔增多,总体呈现气孔数量增加,平均尺寸减小的变化规律。
对增氮前后的高氮钢焊缝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焊缝均为奥氏体基体+δ-铁素体的混合组织,随着氮含量提高,δ-铁素体含量降低。
奥氏体基体中分布有少量Ti N颗粒相,且奥氏体与δ-铁素体的相界面存在氮富集现象,存在大量显微气孔。
氮化工艺的高氮钢接头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但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
接头拉伸强度为1072MPa,提高了14%,可达母材强度的73%,为韧性断裂。
船用高强钢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与性能研究

船用高强钢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与性能研究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发展,船体结构已经逐渐采用更高强度级别的钢来代替传统结构用钢。
EH36是高强度级别用钢,目前为止采用更多的还是传统焊接方法进行焊接,虽然可以满足船级社的要求,但焊缝表面易产生凹陷和咬边等缺陷、背面易产生焊瘤、焊接变形大及焊接效率低等问题。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上述缺陷,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但是采用此种焊接方法对船板焊接工艺以及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很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选择14mm厚的EH36,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系统进行焊接,研究不同的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决定焊缝的熔深,焊接速度决定焊缝的上下宽度,送丝速度只影响焊缝上表面的宽度,光丝间距和热源先后顺序对焊缝熔宽影响较小,对焊缝成形质量影响较大。
在最佳焊接工艺参数条件下,焊缝成形良好且无焊接缺陷存在;对母材和焊缝进行XRD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和母材金属相主要由α-Fe固溶体组成;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由多量马氏体、少量贝氏体及微量铁素体组成,焊接热影响区(HAZ)组织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贝氏体为辅,与焊缝金属相比,HAZ过热区的马氏体量更多和尺寸更大;焊缝金属的硬度高于母材,激光作用区焊缝金属硬度高于电弧作用区焊缝金属硬度,激光作用区HAZ硬度低于电弧作用区HAZ硬度;常温下焊接接头平均抗拉强度为569.4Mpa、平均屈服强度为422.25Mpa、延伸率为21%、断面收缩率为49%,拉伸试样的断裂位置在母材金属,拉伸试样断口上布满韧窝,属于塑性断口形貌;在对焊缝进行横向侧弯180°后,在被拉伸的表面上没有产生裂纹;焊缝金属和HAZ金属在室温下的平均冲击功分别为92J和88J,分别约为母材的95%和91%;焊缝冲击试样的断面(中间部分)属于准解理断口形貌;经过静态失重试验、腐蚀形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观察发现焊接接头耐蚀性优于母材,试验性能指标均优于船级社的技术指标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轨道车辆承载部件的结构中的典型接头型式,研究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应用于轨道车辆承载部件的可行性。
通过对比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和MAG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型、焊接接头质量和焊接接头机械性能,为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在轨道车辆承载部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激光-MAG电弧复合焊;焊接工艺;对比试验研究
0.引言
随着激光焊接工艺应用范围推广,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成为一种新兴的焊接工艺备受青睐,应用日益广泛,如造船业、管道运输和车辆制造等领域。
轨道车辆的承载部件主要包括走形部转向架构架和车体钢结构的牵枕缓,主要采用中厚低合金钢板(板厚为8~16mm)通过冷加工压型(或滚压成型)的零件,相互拼焊组装而成。
通常焊接工艺为自动或半自动MAG焊接。
通过激光-MAG电弧复合焊和MAG焊接工艺对比试验验证及性能试验,为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在轨道车辆承载部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和研究基础。
1.激光—MAG电弧复合焊原理及特点
1.1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原理
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是将激光焊接和电弧焊接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效优质焊接新工艺。
它将激光和电弧这两种热源物质的物理性能、能量传输机制截然不同的复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于被焊接件的表面,通过两种热源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复合热源与工件的作用完成焊接过程。
采用激光+电弧的复合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两种热源的优势,在同等条件下,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比单一的激光焊或电弧焊具有更强的焊接工艺适应性和更好的焊缝成型质量。
1.2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的特点
(1)焊缝熔深增大。
熔化的熔池金属可以提高对激光光源的吸收率,而激光束在熔池中产生小孔,保证在高速焊接条件下获得理想的焊缝熔深,并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稳定和获得规则焊缝成型。
(2)焊缝质量改善,焊接缺陷减少。
激光束可以使焊缝加热变短,不易产
生晶粒过大而且热影响区减小,改善焊缝组织性能。
同时,在电弧的作用下,复合热源能减缓熔池的凝固时间,有利于气体和杂质的溢出,有效减少焊缝中气孔、裂纹、咬边等缺陷。
(3)焊接过程稳定。
由于激光作用在熔池中会形成匙孔,对电弧有吸引作用,从而提高了焊接的稳定性。
匙孔也会使电弧的根部压缩,从而增大电弧能量的利用率。
(4)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激光和电弧的相互作用增大焊接速度,电弧的作用使得较小功率的激光器就能达到很好的焊接效果,与纯激光焊接工艺相比可降低焊接设备成本。
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能够形成大深宽比、高质量焊接接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诸多优势,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焊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可行性试验
2.1试验材料及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试验焊件选用常用低合金钢材Q345C(板厚12mm),试验填充焊丝选用ф1.2实心焊丝(牌号CHW-55CNH)。
2.2 试件组装间隙及钝边调整试验验证
在坡口角度选定常用的60°时的激光-MAG电弧复合焊缝成型及外观如图1所示,其中钝边尺寸分别取为4mm和2mm,组焊间隙分别选取0和1mm。
图1 焊缝成型及外观
当钝边尺寸为2mm时,无论组装间隙为0还是1mm,焊缝根部完全熔透,焊缝表面成型良好,无缺陷。
但是外层焊缝需要两道才能完全熔合。
当钝边尺寸为4mm时,无论组装间隙为0还是1mm,焊缝根部完全熔透,焊缝表面成型良好,无缺陷,外层焊缝一道完全熔合。
比较组装间隙,由于当离焦量为+2~+4mm时,对应作用在焊件表面的激光斑束直径一般为1.0~1.5mm,因此底层焊道的组装间隙不应大于1mm。
同时,底层焊道均呈凹形,有利于后续焊道的填充。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当选用坡口角度60°、钝边尺寸4mm、组装间隙0为宜,最大不能大于1mm。
3.激光—MAG电弧复合焊与MAG焊工艺对比
板厚12mm的板材对接焊缝焊接工艺对比。
对比板厚12mm的板材对接焊缝,坡口角度60°、钝边尺寸4mm、组装间隙0试件,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比MAG焊接线能量减少50%以上,焊缝填充金属的质量减少60%左右。
表明激光-MAG电弧复合焊具有焊接线能量低,焊接速度快和节约焊接熔敷金属等焊接特点。
(1)对接接头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的维氏硬度方面,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高于MAG焊接工艺试件;拉伸、弯曲性能两者相当,但冲击韧性方面,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接头优于常规MAG焊接接头。
两种焊接工艺的焊接接头区域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维氏硬度都低于标准规定的退货状态下最高硬度值320 HV10,符合要求。
(2)对接接头对比—冲击扫描对比:两种焊接工艺的焊接对接接头—冲击扫描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接头冲击扫描对比结果
经过低温冲击试验后,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接头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冲击断口起裂区均呈现韧窝状微观断裂特征,属于典型的韧窝断裂性质。
而MAG 电弧焊接接头的焊缝区的冲击断口呈准解理+少量韧窝状的混合断裂特性;其热影响区的冲击断口起裂区韧窝状,为韧性断裂特征。
(3)对接接头对比—接头宏观、微观组织对比:两种焊接工艺的焊接对接接头—宏观、微观组织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宏观、微观组织对比结果
宏观组织对比:MAG焊接接头中,焊缝根部完全熔合,焊道之间及焊道与母材之间完全熔合,没有气孔等缺陷。
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接头中,焊缝根部完全熔合,焊道之间及焊道与母材之间完全熔合,没有气孔等缺陷,焊缝具有较大的深宽比。
表面焊缝的成型主要依靠电弧焊,而底层焊缝主要借助于激光束的匙孔效应,保证了完全熔透和完好的背面成型。
两种焊接接头宏观组织对比可以发现,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接头中,焊缝与母材之间的焊趾部位圆滑过渡,可以明显降低焊缝应力集中程度,有利于接头疲劳强度改善。
微观组织对比:两者的焊接接头特征区划分相同,焊接热影响区分为熔合区、粗晶区(过热区)、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和不完全重结晶区(不完全正火区),焊缝及热影响区各微观区的组织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于激光-MAG电弧复合焊的线能量较小,接头区域冷却速度较快,使得接头区域的晶粒度在一定程度
上细化,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宽度减小,从而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4.结论
(1)通过焊接工艺可行性试验表明:激光-MAG电弧复合焊焊接板厚12mm 的低合金钢板对接焊缝时,采用坡口角度60°、钝边尺寸4mm、组装间隙0~1mm,焊接质量高,焊缝成型好。
(2)通过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与MAG焊接工艺对比表明,激光-MAG 电弧复合焊接线能量减少50%以上,焊缝填充金属的质量减少60%左右。
体现激光-MAG电弧复合焊具有焊接线能量低,焊接速度快和节省焊接材料的工艺特点。
(3)通过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与MAG焊接焊缝的宏观组织对比表明,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接头中,焊缝与母材之间的焊趾部位圆滑过渡,可以明显降低焊缝应力集中程度,有利于接头疲劳强度改善。
(4)通过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与MAG焊接焊缝的微观组织对比表明,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接头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各微区的显微组织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于复合焊接的线能量较小,接头各区域冷却速度较快,使得接头区域的晶粒度在一定程度上细化,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宽度减小,从而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5)轨道车辆主要承载结构焊接量大,焊接质量要求高。
通过验证结构中典型的对接接头的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1]左铁钏.制造用激光光束质量、传输能量与聚焦质量,科学出版社,2008.
[2]刘天佑.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